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辣椒無間道與辣椒江湖
  辣椒無間道: 一辣在手 無敵天下,時下,全國山河一遍紅,紅紅火火的辣椒驚艷亮相。令人毫不感到意外的是,全國各地的辣椒都不約而同地涌向四川,匯聚成都。川菜紅,川菜辣,又成為一年一度的熱點和賣點。是的,川菜的辣,由諸多不同的辣椒品種,佐以不同的調味料,經過不同的烹調工藝處理,衍生出了麻辣、咸辣、煳辣、香辣、鮮辣、糟辣、酸辣、甜辣等辣味各異的味型,從而構成了川菜迷人的辣韻風情。YKb川味坊四川美食網
麻辣:是川菜最正宗、最霸氣的一種辣,主要調味料由漢源大紅袍花椒和 二金條干辣椒構成,成味既麻且辣,色澤紅艷如火,廣泛用于各種菜肴中比如家常菜、江湖菜、鄉(xiāng)土菜等。麻辣味型有著冷、熱菜的分別,冷菜中的麻辣由精鹽、白糖、醬油、紅油、香油、花椒面(油)調和而成,具有麻、辣、咸、香,味道醇厚的特點,像大刀耳片、麻辣雞片等。
熱菜中的麻辣味相比冷菜,有“燙”“鮮”的特點。調和時,多以豆豉茸和辣椒面、郫縣豆瓣為主。由于受到了火鍋的影響,不少人把提煉出來的火鍋油用于調制熱菜麻辣味,于是形成了著名的“紅湯系列”,在很多酒樓里都賣得很火。在調制麻辣味時,有一點是非常關鍵的,那就是加糖———融合百味,渾然天成。
煳辣:以宮爆雞丁最為有名。調制這種煳辣味型,要把干辣椒節(jié)和花椒顆粒投入熱油鍋炒棕紅,彌散出一種煳辣香氣。煳辣所用的干辣椒節(jié),以四川二金條為好,至于花椒,當然是大紅袍了。雖然這兩樣東西和麻辣味的主要調料是一樣的,但是所成味道卻截然不同,幾乎沒有相似之處。烹調時,油溫一起,先投辣椒節(jié),后放花椒粒,如此才能盡得煳辣之香,不然可就真的炒煳而變成焦苦味。調味時大多要配以較重的糖醋,形成煳辣甜酸味。 形成呼啦天算的桅桿
鮮辣:其魅力在鹽幫菜中展現得很充分,在流行冷菜“蘸水兔”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做蘸水兔,煮兔是一個關鍵,對制蘸水又是一個關鍵。上乘的蘸水,需以新鮮的小米辣椒為主,切成圈兒后配搭青辣椒,前者主調味,后者主岔色,然后還要輔佐以青花椒、香菜和芝麻醬,調和成的蘸碟雖然極辣,卻有鮮椒獨特的味感,加之兔肉皮白質脆,確實是道好菜。
調制鮮辣味,要用小米辣做主打調料,因為其他的辣椒辣度不夠,用之有優(yōu)柔寡斷的感覺,少了鮮辣豪猛的氣質,這是其一。其二,必須不著煙火,把小米辣直接改刀入饌,以保天然之風不泯不減。至于其他的調味料,則可以根據具體口味搭配增減,沒有定則。YKb川味坊四川美食網
香辣:是在麻辣、煳辣等基礎上出現的一種味道,調味過程中,它借用了大量的呈香料,比如花生、芝麻等等,讓好吃嘴們在嘶嘶抽氣中,感受到一種復合的香。YKb川味坊四川美食網典型的香辣味要屬街頭的老式串串香。一盆燙好的原料,只需要在用辣椒面、花椒面、熟芝麻、碎花生粒和孜然粉對制的干味碟里沾上一沾,其辣、麻、香的味道和特色便突顯出來了。YKb川味坊四川美食網在流行菜肴中,麻辣兔頭、鴨老殼、鴨脖對這一味型的運用算是運用得比較成功的。原本是邊角余料的東西,在經過鹵和炸以后,入鍋用上述調味料一炒,就變成了想著看著都要流口水的美食…… 
糟辣:糟辣味能風生水起風靡市場,與近幾年蓉城流行“河鮮系列”菜不無關系,因為許多河鮮菜的主打調味料就是糟辣椒。在人們揭開河鮮菜的秘密以后,糟辣椒也很快變成了新寵,與雞、鴨、魚肉、泥鰍、鱔魚、田螺等組合成了無數風味新菜。
制作糟辣椒,需用肉質厚實,色紅香辣味正的二金條海椒。將海椒去蒂洗凈晾干水分后,剁成碎塊,邊剁邊翻動,使碎塊大小均勻,加上剁碎的姜末、蒜米,再用精鹽、白酒拌勻,裝壇密封40天后,即成。YKb川味坊四川美食網糟辣椒色澤鮮紅,香濃辣輕,具有微辣微酸,鮮香脆爽的風味特色,是目前四川特色火鍋的主要調料。但是除了火鍋,在紅湯類熱菜中也有出色的表現。
酸辣:川菜用酸的獨特之處,是用四川獨有的泡辣椒或泡菜的乳酸味來調制酸味菜肴,其酸味獨特,香味濃醇,是別的醋酸所不能及的。酸味有除腥解膩、提鮮增香、促使原料中的鈣質分解的作用。尤其當辣與酸親密接觸后,不但開胃解膩,而且還多了一種柔和的酸味相對減弱了辣味的烈度。
在酸辣味型調味料里,川菜的酸辣無論在酸辣、魚香、泡菜風味中,大量運用泡海椒、泡野山椒、泡菜,充分體現了乳酸香味與辣椒的美妙調和,產生出酸香怡口,辣香宜人的風味味道。某種概念上說,四川的泡海椒、泡菜,是酸辣風味的秘密元素。這也是酸菜魚、大蒜燒鰱魚、雙椒魚頭、魚香系列、泡菜泡椒系列等風靡大中華之訣竅。
辣椒江湖:一“醬”在手 美味爆口——
今夏的成都,簡直可以說逆天了,酷暑如深秋,不是雨就是風。然而在餐飲市場上,那又是火辣如盛夏,清幽碧綠的青海椒,紅紅火火的紅辣椒,鋪天蓋地,青一片紅一片。市場上熱鬧非凡,成堆的辣椒被碎尸萬段剁成碎末。因為當下,正是采摘辣椒靚麗上市,做辣椒豆瓣和辣椒醬的最佳時段,正所謂好“醬”知時節(jié)。鄉(xiāng)里人家就不說了那是忙碌不歇。城里人家大多不是做辣椒豆瓣,就是做鮮椒醬、鮮辣醬、香辣醬,大瓶大罐做好,美美樂樂地要吃到明年此季。
你可別看四川人這鮮辣醬哈,那可是川人一日三餐美味中的美味。所謂鮮辣椒、鮮椒醬、生椒醬、香辣醬,就是把新鮮二荊條青海椒、紅海椒分別攪碎各做各,加川鹽、鮮花椒、八角、新菜油攪合均勻,置于陰涼處即可放置一年。當然鮮椒醬風味多樣,青鮮椒醬、紅鮮椒醬、香辣醬等,各家都不同。像我的鮮椒醬,就還要加剁碎的大蒜、新出的嫩姜、剁碎的豆豉,有的還喜歡加剁碎的花生米等。
鮮椒醬、香辣醬既可作小菜佐餐,也可做燉蹄花、連鍋子、豆腐湯的蘸碟,還可用來拌鴨腸、鳳爪和鴨掌,拌木耳筍片、拌涼粉涼皮、拌皮蛋、拌茄子,拌黃瓜;更可以夾饅頭、鍋魁、米涼粉手攤子,那鮮辣香美,簡直要吃的你淚水口水雙流,肚皮脹成大氣球??梢哉f,一“醬”在手,三餐不愁,拌菜下飯,美味爆口。
鮮椒醬,也叫生椒醬、鮮辣醬、剁椒醬,與香辣醬的做法及風味口感均有所不同,既可用鮮青椒,也可用鮮紅椒,或兩者混用。若要吃清香微辣,可只用二荊條青紅椒;若想吃得中辣,則可用二荊條加朝天椒;想吃得更辣些,便可用二荊條加小米辣。要注意的是,辣椒不可攪打成茸,只可以打成碎末。拌菜時不會只用鮮椒醬,還要輔以其他調味料,醬油、鹽、紅油、味精、香油、醋、姜汁等,依據各人口味酌情酌量使用。
鮮椒醬多用于冷菜和蘸碟,或直接當小菜下飯。像拌皮蛋、拌茄子、拌涼粉、拌蹄花、拌鴨腸、鮮椒魚頭等。
紅椒醬,新鮮二荊條紅辣椒、鮮紅小米辣,3:1的量,去蒂、洗凈、瀝干水分后剁碎,大蒜去皮剁成蒜米、永川豆豉剁碎、冰糖敲成碎粒;將剁碎的辣椒入盆,加川鹽、蒜米、碎豆豉、花椒面、五香粉、冰糖渣、味精、香油、生菜油,攪合均勻,腌漬一周即可食用,可用于直接佐餐、做拌面、蘸食饅頭等,亦可作蘸碟,用來炒菜、燒菜等,口感鮮辣清香、風味濃醇。
青椒醬,新鮮青小米辣、二荊條青椒去蒂、洗凈、晾干水分,剁成碎末,裝入容器中、加川鹽拌勻,腌漬約2小時;將腌漬好的辣椒末潷去汁水,可加些剁茸的泡辣椒、野山椒,姜米、蒜米、油酥豆豉碎末、白糖、味精、香油、豆瓣紅油調拌攪合均勻即可。香辣可口、略帶酸香,可直接用于佐餐,吃拌面、蘸食饅頭、亦可做沾碟,拌菜,如拌茄子、拌木耳春筍、拌鵝鴨腸,燒血旺、魔芋及剁椒魚頭,風味絕佳。
特別提醒:依據口味喜好,用辣椒醬調制成紅油辣椒味碟,可用于燉菜、湯菜,如燉肘子、燉蹄花、連鍋子、燉雞、燉鴨、清燉牛肉、羊肉,以及白水花菜、青菜頭、蘿卜、冬瓜、豆腐等蘸碟。當然,巴蜀人家,尤其是鄉(xiāng)村人家,最為講究的還是豆花蘸碟,調制與風味十分精到。
鮮椒醬配方及制法:(普通配方)
原料:鮮辣椒(二荊條)10斤、食鹽1000克、花椒100克、八角15克、新菜籽油3斤左右。
制法:1、把鮮辣椒洗凈,晾干水分,去蒂后剁成碎末(也可用機器絞成碎末)。
2、將剁碎后的鮮辣椒末加入食鹽、花椒、八角、菜籽油拌勻。
3、將拌和好的辣椒醬入盆封閉,放置1月左右即可取用。
4、若將辣椒醬放入陽光下曬制,并時不時翻勻,其香味更濃。
關鍵細節(jié):
1、選用上等的新鮮二荊條辣椒,色紅、品質飽滿更好。
2、食鹽一定要放足夠,過少易變酸、變味。
3、存放辣椒醬時,表面一定要用菜籽油浸沒,能存長時間不變質。又可以增加辣椒醬的香味。
4、若加入發(fā)酵霉菌的胡豆瓣,就成了家制豆瓣醬(亦稱陰豆瓣醬)。
辣椒江湖:泡辣椒 川菜風味的秘密神器——
七八月間,對川人來說,又到了宰豆瓣、泡辣椒、曬干辣椒的時節(jié)。尤其是泡紅辣椒,此時此景,四川城鄉(xiāng)各地,無論餐館酒樓還是家戶人家,最熱鬧的事情莫過于泡泡辣椒了。泡辣椒在川菜中烹調中十分重要,應用非常廣泛,對菜肴風味提升不可或缺,可說是川菜風味的秘密神器。 
泡辣椒又名“泡海椒、酸辣椒、酸海椒、魚辣椒”等,在品種上有分有:泡二荊條辣椒、泡子彈頭辣椒、泡小米辣椒、泡野山椒,以及脆泡椒、魚辣椒。這些泡辣椒在川菜中調味中應用非常廣泛,從傳統(tǒng)川菜烹制到現今新派川菜、流行菜、江湖菜以及川味河鮮等都大量使用。泡辣椒作為四川獨特的調味料,眾多膾炙入口的川菜佳肴,都離不開泡辣椒的調味。造就了川菜與眾不同的滋味。
泡辣椒根據它形狀、辣味度、出產地各有所不同,川菜烹調使用較多的泡辣椒是“二荊條”辣椒所泡制的。這種辣椒色澤紅、個頭細長、肉質較多、辣味適中,泡制成泡辣椒后,色澤鮮紅、酸辣適宜、是傳統(tǒng)川菜調味料中佼佼者?!磅r二荊條”辣椒以成都牧馬山山脈和龍?zhí)端乱粠a質量最佳?!岸G條”泡辣椒在傳統(tǒng)川菜中,使用最多的是魚香味及海鮮河鮮的烹調。川菜名菜“魚香肉絲、魚香八塊雞、魚香茄子”等系列魚香味菜肴,不少傳統(tǒng)家常名菜都離不開“二荊條”泡辣椒。如:火爆腰花、小煎雞、醋溜雞、太白雞、肝腰合炒等,川菜烹調河鮮、海鮮,像酸菜魚、水煮魚、沸騰魚、香水魚、泡菜魚、泡椒墨魚仔等,沒有泡辣椒將會寡淡無味。
泡辣椒中另一個品種“子彈頭”泡椒。這種泡椒色澤鮮艷、辣度較烈。是朝天椒中的一個品種,由于形狀像子彈而故名。流行菜、江湖菜、鄉(xiāng)村菜對子彈頭泡椒情有獨鐘,一段時期以泡椒風味為主流的江湖菜風靡全國。 
過去,泡辣椒的烹調使用方法,一是起調味作用;二是既取味又岔色的用途。傳統(tǒng)川菜魚香味的烹制,就是靠泡辣椒剁細以后取其濃郁泡菜乳酸味道以及辣椒末經過油脂 炒出顏色,加上蔥姜蒜炒香,再融合糖醋鹽的高溫作用,產生出“魚”的香味,即“魚香味”形成也是川菜廚師巧用泡辣椒方法的成果之一。
泡泡辣椒,根據其形狀、辣度、出產地都各有不同。川西壩子使用得較多的“二荊條”辣椒。這種辣椒色澤紅、個頭細長、肉質較多、辣味適中,泡制成泡辣椒后,色澤鮮紅、辣而不燥、是傳統(tǒng)川菜調味料中佼佼者。
泡辣椒中另一個品種“子彈頭朝天椒”。這種泡椒色澤鮮艷、辣度較烈。這種泡辣椒近十年來使用較多,主要在泡椒系列菜品中,以及流行菜、江湖菜、鄉(xiāng)土菜都選用此泡辣椒。 
泡小米椒則是泡辣椒中辣味度最強的一種泡椒。其主要用于烹調河鮮類,如酸菜魚、水煮魚等,以及一些地方口味的特色菜肴制作。如現今流行的味型“鮮椒味、仔姜味”等菜品。
泡制方法:
原料:二荊條紅辣椒5千克、純凈水10千克、香料袋1個;
調味料:食鹽1250克、白酒150克、紅糖100克、醪糟汁100克;
香料包:八角10克、干紅花椒15克、排草5克、三奈5克、香葉7克、小茴香10克、胡椒粒30克、干辣椒20克
輔料:芹菜200克、韭菜200克、大蒜100克
制法:1. 泡菜壇內放入純凈水、川鹽、高粱白酒、紅糖、醪糟汁、香料包、芹菜、韭菜、大蒜攪勻。
2. 選用完好、結實、硬朗的鮮紅二荊條辣椒、去把、洗凈、晾干,放入泡菜壇內,用竹篦子【竹篾片】壓緊,蓋上壇蓋,加上壇沿水即可,發(fā)酵半月即成泡紅辣椒,當然時間越長,味道越濃。
關鍵細節(jié):
1. 在兌制新鮮泡菜鹽水時,能有成年泡鹽水作為誘餌,發(fā)酵時間快、成型風味會更加濃厚;如沒有成年泡菜鹽水則會在泡制發(fā)酵時間上會久一些。
2. 泡菜鹽水最好用山泉水、井水、純凈水、礦泉水。自來水中含有漂白粉,影響泡菜發(fā)酵和成菜脆度。
3. 上述是餐館專業(yè)泡法,家戶人家自己泡辣椒要簡單的多,通常是老鹽水加新調制的鹽水,將辣椒直接放進去泡,鄉(xiāng)村里面就用新鹽水、老鹽水、白酒泡制,很簡單。
辣椒江湖:豆瓣醬 川菜烹調第一將——
這氣候真真是越發(fā)讓人呆萌了,成都的天氣居然是涼爽夏季酷暑秋。37-40度的高溫,身上像是貼熨斗巴倒燙?;鹄钡年柟庥彩怯譅N又爛。然而更火辣的卻是城鄉(xiāng)各地舉目可見的宰海椒做豆瓣。餐館酒樓、凡人百姓都大籃小籃的鮮紅辣椒買回家,坐在院子里或家門口,用剪刀剪去柄把,洗凈晾干,放入大木盆內用菜刀宰細,也有用絞肉機絞、還有用石磨推的,到處都可以聽見剁辣椒的聲響,四處都可聞到刺人眼鼻、口舌生津的海椒味。通常宰好了的海椒,要加鹽、加酶蠶豆瓣子、菜油和勻,然后每天晾曬至豆瓣不見水分后,裝入瓦壇密封放置在陰涼處,放置二三月就可吃。幾大罐香辣豆瓣,要吃到第二年辣椒上市。
川人把“豆瓣醬”稱為“豆瓣”?!岸拱赆u”是用干胡豆瓣(蠶豆)經泡脹、去皮、剝瓣、晾曬、生霉發(fā)酵后,加進剁碎的鮮紅辣椒中,和川鹽及一些香料等攪勻,經發(fā)酵釀制成的辣椒豆瓣。豆瓣醬的品種較多,如:郫縣豆瓣、紅油豆瓣(原紅豆瓣)、家制豆瓣、金鉤豆瓣、香油豆瓣、火腿豆瓣、牛肉豆瓣、火鍋豆瓣等。
四川豆瓣以郫都區(qū)郫縣豆瓣和資陽臨江寺豆瓣最具代表性,且應用廣泛。兩者以色澤紅亮、微辣而鮮、醬香濃郁、味濃醇厚而著稱,有川菜魂之美譽。家常風味中的大多川菜烹調,炒燒拌燴,都要用到豆瓣來作主要調料,比如回鍋肉、豆瓣魚、家常海參、麻婆豆腐、水煮牛肉等都是采用郫縣豆瓣烹制而成。即便是燉菜、湯菜、也都要用豆瓣做蘸碟;火鍋、麻辣燙、串串香、冒菜等更是少了豆瓣就不得行。 
另一種常用豆瓣就是“家常豆瓣”,也叫鮮辣豆瓣,紅油豆瓣,是家戶人家自釀的鮮辣豆瓣,無需長年累月發(fā)酵,調制好后翻、曬、晾,十天半月即可吃。其色紅油亮,鮮辣香醇,味道別具一格,是烹制家常風味、鄉(xiāng)土風味菜肴必用的主要調料之一。
作為獨一無二的辣椒調味品,豆瓣醬辣味適中,醬香濃郁,多用于烹飪調味,一般不直接食用,像郫縣豆瓣。豆瓣在川人一日三餐中,以及川菜中,廣泛用于炒菜、燒菜、蒸菜、火鍋、麻辣燙、冒菜、小吃、涼拌菜、蘸碟。而用于烹飪調味的豆瓣醬多用在家常風味之冷熱菜。像炒菜中的回鍋肉、鹽煎肉、干煸鱔絲、炒雞雜、螞蟻上樹等;燒菜中如麻婆豆腐、水煮牛肉、家常魷魚、熱窩雞、豆瓣魚、豆瓣肘子、大蒜燒鰱魚、豆瓣魚頭、魔芋燒鴨、青筍燒肥腸、燒鴨血、豬血等;蒸菜中的粉蒸肉、粉蒸排骨、粉蒸牛肉、粉蒸蹄花等;以及火鍋、麻辣燙都是離了郫縣豆瓣便風味全無。豆瓣也有用在拌菜及小吃中,像豆瓣拌仔姜、豆瓣拌鵝腸、豆瓣拌大蔥;小吃中的豆瓣抄手,以及各種風味面條,如牛肉面、排骨面、肥腸面、宋嫂魚羹面等都有豆瓣的芳香。
川菜中多用豆瓣起到去腥除膩、提鮮增香、添辣補咸、增色調味、刺激食欲的作用。但豆瓣在川菜烹調中有兩點十分重要,一是需將豆瓣剁細,在三四成油溫中炒香、亮色。二是一些燒菜中,豆瓣不必剁細直接下鍋炒香,出色然后摻湯熬味,但湯制好后需將豆瓣渣撈掉,否則摻雜在主料中既影響感觀,又影響口感。拌菜用的豆瓣也需剁細、炒熟煵香、油現紅色方可用,經剁細油酥后的豆瓣亦可拌蔥結、黃瓜、豆干、豬皮、兔丁、鴨鵝腸、仔姜等居家可口小菜。 
豆瓣醬有佐餐豆瓣、烹調豆瓣,蘸料豆瓣;回鍋肉專用豆瓣、炒菜豆瓣、燒菜豆瓣、火鍋豆瓣;形態(tài)上有紅油豆瓣、鮮辣豆瓣、復制豆瓣、粗豆瓣、故有“豆瓣醬是萬能醬”之說。細豆瓣等。豆瓣因廣泛用于炒菜、燒菜、蒸菜、火鍋、麻辣燙、冒菜、小吃、涼拌菜、蘸碟等,多以郫縣豆瓣、紅油豆瓣或鮮辣豆瓣為主要調料,輔以醬油、醋、料酒、白糖、姜、蔥、蒜等調和而成的咸鮮微辣、醬油滋潤、豆瓣味濃、略帶酸甜的風味特色是其它調味料不可替代的,故有“豆瓣醬是萬能醬”之說。
附圖菜式:豆瓣鮮魚 冒菜 水煮燒白 豆瓣肘子
《四川省志?川菜志》編委會副主編 川菜文化人 川菜撰稿人 
《百年川菜傳奇》《路邊的川菜史》《辣麻誘惑三百年》作者 
圖文原創(chuàng)·江湖饕客 向東 2019.08.13 成都 
辣椒江湖:辣椒紅油 川菜調味秘技(上)
正宗川味烹調中,辣椒紅油無疑是川味調味中的一大神秘武器。鮮為人知的是川菜烹調中,就辣椒紅油來說應當有五種紅油:辣椒紅油(熟油海椒)、豆瓣紅油、泡椒紅油、煳辣紅油、復制紅油,且風味各異各有用法。
辣椒紅油,也叫熟油辣子、紅油海椒。在四川城鄉(xiāng)家庭,家里的紅油辣子真正能達到色澤紅亮、辣而不燥、香味醇厚、回味綿長,也就是'紅、辣、香、醇’的也不太多。而餐館酒樓的辣椒紅油又整得過于復雜,甚至是故弄玄虛。某種程度上講煉制辣椒紅油也算是川菜烹調中的雕蟲小技,記住一點就行了,那就是:簡單出本味。
川菜紅油辣子用途很廣,幾乎遇辣味菜必放,涼菜中的紅油牛百葉、紅油耳片、紅油雞片、紅油肚絲、紅油毛肚、紅油筍片;熱菜中的紅油蝦仁、芹黃魚絲、紅油雞皮、紅油鴨掌;大菜中的扒燒紅油拆骨全雞、紅油去殼明蝦、葷燒紅油素什錦,以及小吃 紅油水餃、紅油抄手、擔擔面、素椒雜醬面、紅油涼面、甜水面、涼粉、酸辣粉、串串香等。老道的川菜廚師視紅油如法寶,大凡烹制家常風味菜肴,燒菜、炒菜、拌菜等,起鍋或多或少總要搭些紅油增香提色。有些咸鮮、五香、醬香、蒜泥、姜汁、芥末、椒麻等風味的菜肴,也可依據口味嗜好加紅油,老師傅稱為“搭紅”,像麻醬鳳尾、蒜泥黃瓜、姜汁豇豆等。 
煉制,最簡單傳統(tǒng)煉制,是將二荊條、朝天椒混合辣椒粉盛入容器中,最好是陶缸瓦缽,放個核桃(不破殼),用香油(芝麻油)調濕;然后鍋燒熱倒入菜籽油,中火燒至表面油泡散盡、略冒青煙改成微火,下蔥節(jié)、姜塊炸香、色焦黃,撈出不用,把燙油淋進辣椒面中剛淹沒為止,辣椒吱吱翻泡,煳辣香味溢出,然后攪勻;等分把鐘,再把熱油全部倒進辣椒中攪勻,加蓋存放24小時,晚間再攪動一兩次,熟油辣子便既紅亮又煳辣香醇,尤適合涼菜拌制和吃面條、抄手、水餃等。
豆瓣紅油,豆瓣紅油,是將郫縣豆瓣和紅油豆瓣兩樣混合使用,煉制出的紅油色澤紅亮、味帶醬香,辣度較弱,主要用于菜肴增色提香。加上適量的二荊條或朝天椒干辣椒面、蔥姜末、熱油炒酥,水汽消失,沉淀去渣。色澤艷紅、品質濃厚、帶有豆瓣的醬香味,比純辣椒紅油更紅亮香濃,味覺醇和,具有“上口不辣、回味辣”的特點,通常用來涼拌蔥節(jié)、筍絲或筍片、花生豆腐干、鵝鴨腸、青筍絲、則耳根等,以及炒、燒菜和湯菜、燉菜的蘸碟。
原料:郫縣豆瓣、紅油豆瓣各250克、生姜25克、大蔥50克、花椒5克、菜油1000克。
制法:把郫縣豆瓣、紅油豆瓣剁成細茸,生姜拍破,大蔥切成段。將菜油燒至五成熱,加入剁茸的豆瓣醬、生姜、大蔥、花椒,用中小火炒香酥,“約20分鐘”,炒至油紅、味香即成。關火后豆瓣沉淀,紅油浮面,即可使用。
豆瓣紅油同平時拌涼菜使用的辣椒紅油不一樣。其香味、顏色具有醬香味道,主要用于熱菜中增色調味的作用,使菜品呈色更紅亮,更誘人食欲。使用在一些傳統(tǒng)川菜中的炒菜、家常燒菜、燴菜中。豆瓣紅油的運用,可大大地減少炒菜中炒制豆瓣醬的時間,提高出菜速度,使菜肴成菜效果達到紅中透亮的色彩,咸鮮醇香微辣的口味,并且減少豆瓣料渣,干凈明快,使用起來十分方便。

辣椒江湖:辣椒紅油 川菜調味秘經(下)
泡椒紅油,泡椒紅油,主要適用“家常風味、泡椒風味、魚香味”炒、爆、燒、燴的菜式,像河鮮海鮮類烹制,增加菜肴口味,增添成菜色澤。運用上較多的在成菜出鍋前下鍋。
泡椒紅油制作加工,泡椒紅油選用當年泡制的色紅、飽滿的二荊條泡辣椒或朝天椒,用刀剁成茸狀或用絞肉機絞成茸狀。炒鍋燒熱,下菜油,中火加熱,放入剁茸的泡椒炒出紅色、出香味、油亮色而成。
原料:二荊條泡椒500克(剁茸)、大蔥段50克、洋蔥25克(切片)、生姜片25克、泡姜末15克、菜油1000克
制法:1、先將色拉油大火燒至180℃熱,下入大蔥段、洋蔥片、生姜片小火慢慢炸香至原料干香黃亮撈出瀝油。
2、再放入泡二荊條辣椒末、泡姜末,中小火慢慢炒,并不停的攪動、翻炒至泡椒水分減少,油脂色澤紅亮清澈、乳酸香味濃郁即可。用于炒燒拌及燉菜湯菜調味蘸碟
3、出鍋浸泡24小時以后瀝油除去料渣即成泡椒紅油。
煳辣紅油:煳辣辣椒,是川菜調味的一種較為特殊的用法,攝取辣椒經過煎炒后所產生的煳辣香味。通常使用干紅七星椒或朝天椒剪成短節(jié),與干紅花椒一道下熱鍋,小火炒制紅褐色(即蟑螂色),出鍋晾冷。然后將炒的香脆的辣椒花椒一起攤在砧板上,用刀斬成粗末,即成刀口辣椒后,再煉制成煳辣辣椒紅油。特點是艷紅靚麗、香而不辣、辣而不燥、糊辣香味突出。多用于水煮風味菜式、熗鍋菜、麻辣干鍋、麻辣香鍋、燒烤、以及麻辣兔頭和麻辣鴨頭等增香體味。 
原料:刀口辣椒粗末(含花椒末)250克、生菜籽油(超市桶裝菜籽油多是熟菜籽油)750克、老姜25克、大蔥節(jié)25克、洋蔥塊25克;
煉制:1. 菜油倒進鍋中,大火燒至油泡散盡,開始冒青煙,隨即轉成中小火,下姜、蔥、洋蔥即一應香料炸香,色焦黃,撈出料渣;
2.繼續(xù)用中火鍋中油加溫,然后放入干紅辣椒、花椒快速炸出煳辣熗香味,辣椒花椒成焦褐色(不可炸成焦黑色、即炸煳),立馬撈出放在大拼盤內晾冷,鍋中之油即成糊辣紅油;
3.把涼冷的香脆辣椒、花椒打成碎末,放入大油缽里;然后大火再次加熱鍋中熱油至至六成熱隨即關火,倒約1/3在裝有辣椒花椒碎末的油缽里,攪拌均勻,兩三分鐘后油溫降低,再將余油全部倒進攪合均勻,加蓋燜48小時即成煳辣辣椒紅油。
復合紅油:(此為餐館用量配比,家庭用可酌情減少配比量)
原料:生菜油5000、剁茸的郫縣豆瓣1000克、粗二荊條辣椒面200克、老姜100克、大蔥節(jié)100克、洋蔥塊100克、八角3克、小茴香2克、香葉3克、三奈1克、桂皮0.5克、香草0.5克、草果一個;
煉制:1. 菜油入鍋大火燒至油泡散盡,還沒冒青煙時,先下姜塊、蔥節(jié)、洋蔥炸香、變色,隨即投入所有香料炸香;
2.轉小火,待油溫降到四成熱,下郫縣豆瓣茸,小火慢炒至水分干完,油色紅亮、油潤香酥,放進辣椒面炒香,即可出鍋裝入盛器中加蓋燜48小時即可。
要點:48小時后,將煳辣辣椒紅油,一起倒進復合辣椒紅油桶里(只倒油哈),攪合均勻,加蓋燜24小時,即成辣椒老油。此種老油廣泛應用在重口味菜肴中,像:麻辣干鍋、麻辣香鍋、麻辣串串香、麻辣小龍蝦、麻辣兔頭、麻辣鴨頭、麻辣鴨脖、麻辣牛肉干、麻辣烤魚等,亦可用于麻辣火鍋的底料炒制。

辣椒江湖:辣椒蘸碟 一碟在手 好吃得飛(上) 
辣椒味碟,或叫辣椒蘸碟,說得上是川味的一大特色,也是川人調味的一大絕招。在四川,城鄉(xiāng)各地味碟也是十里不同風,總共有多少種,既沒人做過統(tǒng)計恐怕也難以計數。我曾委托中國·川菜張氏門派舒國重教授堂及其弟子,川味河鮮王朱建中做了一個初步歸納,收集了常用蘸碟十六種。
因篇幅較長,只好分兩次貢獻給諸親。這可是踏破鐵鞋無處尋的秘笈哈,親們應當毫不遲疑地收藏,機不可失時不再現。
辣椒蘸碟,又叫辣椒味碟。通常分為干蘸碟和水蘸碟。各式各味蘸碟充分體現了川人玩辣椒、吃辣椒的情致。因為蘸碟的調制好壞、風味口感,直接影響菜肴的品質和吃情食趣。像豆花,就是靠蘸碟的口味成“名”的,俗話說得好,“吃豆花就是吃蘸碟”??梢娬旱谒拇ㄈ酥械牡匚唬瑹o一可與之媲美。
蘸碟的調制并不十分復雜,但也十里不同風,根據個人的口味喜好,隨意性極大,并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 當然,川菜調味蘸碟中,絕大部分蘸碟都會離不開各種辣椒、花椒的使用。如辣椒面、刀口辣椒、糍粑辣椒、郫縣豆瓣、紅油豆瓣、鮮椒醬、香辣醬、泡椒醬、搓椒、燒椒等;花椒也分為花椒面、花椒油、刀口花椒、青花椒、藤椒油等。風味中也分為麻辣味、鮮辣味、酸辣味、家常味、魚香味、香辣味、糊辣味等多種不同辣味、香味和滋味的各式蘸水。加上大蒜的辛辣、生姜的剛辣;同蘸水調料常用香油的麻香、花生、黃豆的酥香、芝麻的脂香、花椒的麻香和蔥子的清香,形成了風情萬種,千姿百味,讓人口水漣漣的特色味碟與蘸水。下面介紹一些川人一日三餐常用的各種風味蘸碟及調制。
1、紅油蘸碟
原料:紅油辣椒50克、醬油50克、白糖15克、味精2克、蒜茸20克、芝麻油3克、小蔥15克、陳醋5克、芝麻1克
制法:將紅油辣椒(多用紅油)、醬油、白糖、味精、蒜茸、芝麻油、醋裝碗內調勻后要入碟子內,撒上芝麻、小蔥即成。
適用范圍:大多用于各種湯菜類的蘸碟,如三鮮豆腐湯、紅油水餃、大刀耳片等。
2、香辣醬蘸碟
原料:紅油豆瓣醬50克、刀口辣椒末25克、精鹽2克、醬油、花椒油各1克、白糖5克、芝麻油3克、小蔥15克、菜籽油50克
制法:紅油豆瓣剁細,菜籽油放入鍋內燒熱,下豆瓣炒香,加入刀口辣椒末,白糖,精鹽,味精,舀入碗內,加花椒油、醬油、芝麻油調勻,最后放小蔥即成。
適用范圍:川菜的蘿卜連鍋子、冬瓜連鍋湯、耙耙菜等。
3、鮮辣豆瓣蘸碟
原料:家制鮮辣豆瓣醬50克、蒜末15克、味精3克、白糖5克、生菜籽油50克、小蔥15克、花椒油5克。
制法:將家制豆瓣醬加生菜籽油、蒜末、味精、花椒油、白糖調勻,最后放上蔥花即成。
適用范圍:適合各種燉菜蘸碟,如燉蹄花、燉肘子、燉排骨等。
4、酸辣紅油蘸碟
原料:辣椒油50克、精鹽1克、醬油35克、陳醋35克、味精2克、芝麻油10克、白糖5克、小蔥15克。
制法:將辣椒油、精鹽、白糖、醬油、陳醋、味精、芝麻油一并調勻,放上蔥花即成。
適用范圍:一些水煮時蔬、清炒白油菜、蒜茸炒莧菜等。
5、魚香味蘸碟
原料:泡辣椒50克、姜末20克、蒜末25克、精鹽5克、白糖25克、陳醋25克、味精2克、醬油10克、小蔥花20克、精煉油50克。
制法:泡辣椒去籽剁細茸,裝碗內。精煉油燒至六成熟,將熱油舀在泡辣椒末碗里燙香,稍后加入蒜末、姜末、精鹽、白糖、醋、醬油、味精、小蔥調勻即成。
適用范圍:酥炸雞排、炸大蝦排、炸茄餅、茄盒等
6、小米辣蘸碟,又名生椒蘸碟
原料:小米辣30克、大蒜末15克、姜末10克、青尖椒20克、香菜末10克、精鹽5克、美極鮮10克、味精2克、醋2克、精煉油20克、醬油10克、花椒油5克、芝麻油5克。
制法:小米辣、青尖椒分別切細碎放入碗內,加入精鹽、醬油、味精、美極鮮、醋、精煉油、花椒油、芝麻油、蒜末、姜末調勻,放香菜末即成。
適用范圍:各式白切雞、燙皮兔、蘸水兔、李莊白肉等菜肴蘸碟。
辣椒江湖:辣椒蘸碟 一碟在手 好吃得飛 (下)
7、油酥豆瓣蘸碟
原料:紅油豆瓣50克、榨菜粒15克、芝麻5克、油酥黃豆5克、紅油辣椒10克、味精2克、花椒面2克、小蔥15克、醬油10克、精煉油50克。
制法:將精煉油入鍋燒熱,放紅油豆瓣醬炒香炒酥裝入碗內,加入醬油、味精、芝麻、榨菜粒、花椒面、紅油辣椒調勻,最后放酥黃豆,小蔥花即成。(油酥黃豆制法:將干黃豆用清水浸泡一晝夜,大約10小時后,濾干水分,用色拉油中火候慢慢油炸酥香。)
適用范圍:各種豆花、葷豆花、豆腐湯等
8、麻辣蘸碟
原料:紅油辣椒30克、小米椒15克、蒜末10克、味精2克、精鹽2克、生抽15克、醬油15克、白糖5克,藤椒油20克、芝麻油15克、芝麻1克、小蔥15克、香菜末15克。
制法:小米椒剁細加入紅油辣椒、鹽、醬油、味精、白糖、蒜末、藤椒油、芝麻油調勻,最后放上小蔥、香菜末即成。
適用范圍:各類湯鍋菜品,如什錦菌湯鍋、排骨湯鍋、酥肉湯鍋等。
9、燒椒蘸碟
原料:青尖椒50克、蒜末15克、精鹽5克、味精1克、小蔥15克、生菜油25克、生抽10克、白糖5克。
制法:將青尖椒用柴火燒成虎皮狀,切成碎粒放入碗內,加入精鹽、白糖、味精、蒜末、生抽、生菜籽油調勻,最后放入小蔥粒即成。
適用范圍:“旱蒸茄子”“耙耙青菜”“白水茄子”等。
10、椒香油蘸碟
原料:藤椒油35克、小青椒35克、精鹽5克、生抽20克、大頭菜粒15克、味精2克、香菜末15克、辣鮮露15克、芝麻油15克、小蔥花15克、蠔油5克、大蒜粒10克、油酥黃豆20克。
制法:小青椒洗凈去蒂,切成細碎粒入碗,加入精鹽、生抽、辣鮮露、蠔油、味精、芝麻油、藤椒油、芝麻油、蒜粒調勻,再放入大菜頭粒、酥黃豆、香菜末,小蔥花即成。
適用范圍:青椒魚火鍋蘸碟,以及泉水煮魚片等蘸碟。
11、姜汁鮮辣蘸碟
原料:生姜35克、紅小米辣15克、綠色小米辣15克、精鹽5克、陳醋20克(香醋均可)、白糖5克、味精2克、美極鮮5克、蒸魚豉油15克,礦泉水50克、芝麻油25克、小蔥10克。
制法:生姜去皮,切成細末,兩種小米辣切碎粒狀,一并入碗,加入精鹽、白糖、美極鮮、味精、蒸魚豉油、陳醋、芝麻油、礦泉水調勻,放上蔥花即成。
適用范圍:清燉肘子、雪豆燉豬手等之類菜肴蘸碟。
12、糊辣椒蘸碟
原料:干辣椒35克、蒜末15克、花椒5克、姜末15克、白糖5克、精鹽6克、香醋10克、味精2克、精煉油35克、芝麻油15克、小蔥15克。
制法:干辣椒、花椒用精煉油如果炒酥香撈出,用刀鍘碎入碗內,放蒜末、姜末、精鹽、白糖、醋、味精、小蔥、芝麻油調勻即成。
適用范圍:清湯腰方、酸菜腰片湯等蘸碟。
13、腐乳雙椒蘸碟
原料:
鮮青尖椒25克、小米椒25克、碎酥花仁20克、蒜末15克、豆腐乳25克、油酥黃豆15克、腌大頭菜粒15克、味精3克、精鹽5克、香菜末20克、芝麻油20克、花椒油15克、蠔油10克、生抽15克。
制法:鮮青尖椒、小米辣去蒂把,洗凈去細籽,入碗,加精鹽、味精、蒜末、豆腐乳、大頭菜粒、芝麻油、花椒油、蠔油、生抽,最后放入黃豆、花生仁香菜即成。
適用范圍:羊肉火鍋、羊雜湯鍋等蘸碟。
14、辣椒干蘸碟
原料:干辣椒面40克、花椒面15克、精鹽5克、味精3克、熟芝麻15克、孜然粉5克。
制法:將辣椒面、花椒面、精鹽、味精、孜然粉、熟芝麻合在一起調勻即可。
適用范圍:各類燒烤、煎炸、鹵拼類菜肴,以及各種串串香、麻辣燙、缽缽雞的蘸碟,如什錦串串、烤羊肉串、香煎牛排、雞排等。
15、香油火鍋蘸碟(十人份量)
原料:芝麻油400克、大蒜100克、精鹽10克、味精10克、麻辣火鍋湯汁500克、香菜末25克、小蔥25克、蠔油15克。
制法:將芝麻油、大蒜末、精鹽、蠔油、味精,加麻辣火鍋湯汁調勻,最后放入香菜末,小蔥花即成。(可根據個人喜好酌情放香醋)
適用范圍:各式火鍋蘸碟
辣椒江湖:秋日海椒好做醬 ——
時下正是用秋辣椒制作泡辣椒、腌辣椒、渣辣椒、伏辣椒、糟辣椒和鮮椒醬到時候,四川鄉(xiāng)村和城里一些餐館酒樓都要制作。下面介紹五種餐館大廚制作的各式辣椒醬和腌辣椒,以供親們參照。
1. 鮮辣醬
把新鮮紅辣椒剪掉蒂把,洗凈晾干水分,倒進攪拌機絞成碎末,再加川鹽(10:1),加入適量紅花椒粒、幾顆八角或適量五香粉、麻油(芝麻油)、姜末、味精、豆豉拌和均勻,腌制半小時后,裝入泡菜壇,置于陰涼處,10天后即可開壇食用,既可直接用于佐餐,亦可用于拌菜、燒菜、炒菜,還可作為蘸碟。
2. 青椒醬
新鮮青椒洗凈,晾干表面水分,放進瓦缸內,碼一層青椒撒上一層川鹽,碼完后,用木板蓋或竹編蓋緊,壓上洗凈的鵝卵石,腌漬3天后,揭開蓋,將腌漬出來的鹽水瀝出來,下鍋上火燒開后晾涼,然后再把辣椒連同涼冷的鹽水一道裝入壇里密封好,在陰涼處放置10天即可。通常每100千克鮮辣椒需加15千克鹽。這種辣椒可用來剁碎拌菜(皮蛋、蒸茄子)、用于烹燒魚(酸菜魚、沸騰魚)等。
3. 紅椒醬
把鮮紅辣椒洗凈后晾干水分,在瓦缸內鋪一層辣椒一層川鹽碼好,同時淋上用白糖、醬油調勻的汁水,加蓋用石頭壓緊,兩三天后,揭開蓋子,將醬油鹵汁瀝出來,下鍋燒開后涼冷,再把辣椒連同鹵汁一起裝入壇內,密封5天或一個星期,即可。一般100千克紅辣椒需用鹽10千克,特級醬油10升,白糖2千克。此種辣椒可直接食用,也可剁茸作調味料,用于蒸燒燉拌炒。
4. 香辣醬
新鮮紅辣椒洗凈晾干水分,再加約辣椒重量約1/3的大蒜瓣子,1/3嫰姜、放進攪拌機攪碎,加適量川鹽和高度白酒拌勻,裝入壇子里,再倒入適量白酒,加蓋密封10天即可。取食時,注意壇內辣椒不可沾生油,否則會發(fā)霉。最好將要出的辣椒將放熱油鍋里炒香,再用瓶子裝好,吃起來更爽口。要出來的辣椒也可用于拌菜,作蘸碟,也可用于炒菜、燒菜。
5. 糟辣椒
鮮紅辣椒洗凈晾干水分,再和大蒜瓣一起攪碎,加川鹽拌和,然后加白酒拌勻,再加適量紅花椒粒,白糖拌和,最后裝入壇內,密封后置于陰涼處三五天即可食用。制作過程重要注意避免沾生油,取用時也最好是專用的勺。糟辣椒保存的時間越長,其味道會逐漸變酸,風味也更加濃郁??芍苯赢斪鲂〔俗羰?,還可用于炒菜、燒菜、拌菜等。
辣椒江湖:秋海椒 渣海椒 鲊海椒——
鲊辣椒,又名鲊海椒、渣海椒。現今四川人中,恐怕大多年輕人都不知道是啥東東了。鲊海椒,是四川老百姓玩辣椒的經典之作,充分展現了川人“尚滋味 好辛香”的飲食風尚。鲊海椒是一種用辣椒制作的很特殊的辣椒形態(tài),既可以作下飯小菜,又可以作調味輔料。鲊辣椒一般多用于蒸、炒肉類菜肴,風味十分獨特、吃口非同尋常。
四川城鄉(xiāng)各地做渣海椒方法大同小異,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矩。通常做鲊辣椒是將新鮮秋辣椒放入沸水中汆一下撈出,晾涼后瀝干水分,用刀剁成粗末,裝入盆內,放適量米粉、食鹽、白糖、花椒面拌勻,裝入壇內用竹篦巴壓緊,再將壇蓋嚴密,倒轉過來,壇口向下放入有水的底盤中(俗稱倒伏壇),利用水與壇內的空氣隔絕發(fā)酵約半個月后即成。
四川民間對“鲊海椒”的做法是:將秋后二荊條或朝天椒,去蒂洗凈晾干水分,用刀切粒,然后用鹽腌漬約5個小時左右,擠干水分,再加入五香米粉(玉米粉也可),適量加些白酒拌勻,入壇密閉腌制半個月左右即可。
還有即是將肉質飽滿、辣味生猛的青二荊條秋辣椒剁成粗末,加川鹽、姜米、五香粉、花椒面、白酒拌合均勻,裝入土陶壇子,密封兩三天后把壇子里滲出的汁水到掉,然后加入炒香涼晾的五香米粉拌合均勻,再用干凈谷草把塞進壇口,放上竹篾耙壓緊,把土壇倒扣在水盆里隔絕空氣,經半個月發(fā)酵后即可,民間叫為倒伏壇。吃時舀出來,菜油炒熟炒香,即可下飯;也可用來輔料做其他菜肴,像鲊海椒回鍋肉,鲊海椒超臘肉、鲊海椒爆肥腸,渣海椒干燒魚、渣海椒炒土豆泥、渣海椒炒芋頭泥等。
鲊海椒制作配方:青鮮秋辣椒1000克、川鹽30克、炒熟的五香米粉350克、白酒15克、五香粉0.5克,辣椒剁成粗末,依次放入配料,拌合均勻,裝入壇內腌制,十天半月即可食用。辣椒無論青、紅色,一般選用秋季的辣椒。秋辣椒其辣味較烈,水分也較少,特別適合制作鲊辣椒。
鲊辣椒炒臘肉:味型:腌臘味,烹制法:煎炒
原料:臘肉300克、蒜苗100克、鲊海椒150克、料酒5克、味精1克、菜油50克。
制作步驟:
1、臘肉切成薄片,蒜苗洗凈切短節(jié)。
2、鍋內放精煉油燒熱,放臘肉片炒熟后放入鲊海椒,同炒至酥香,放料酒、蒜苗、味精,炒轉起鍋即成。
提醒:
1、臘肉宜選用半肥瘦的。
2、鲊海椒事先用油炒酥香鏟起,待臘肉炒熟炒香后再倒進鲊海椒炒合。
3、此菜不宜再放鹽或醬油。
鲊辣椒土豆泥:味型:咸鮮微辣,烹制法:炒
原料:土豆泥500克、鲊海椒100克、白糖10克、精鹽2克、味精2克、小蔥15克、混合油75克
制作步驟:
1、土豆削去皮,切片放入鍋內加清水煮熟軟,亦可蒸熟。
2、將土豆用刀壓成泥粗茸狀。
3、鍋內先放入少許油,把鲊海椒放入鍋內炒酥香后鏟出待用,鍋內另加油,放入土豆泥炒香,加鹽、味精、白糖,最后將鲊海椒放進土豆泥內,繼續(xù)炒勻,撒上小蔥花即成。
辣椒江湖:糍粑海椒 燒辣椒——
糍粑辣椒是貴州的一大特色,云貴川原本三地就相同,故而四川鄉(xiāng)村也有糍粑辣椒的應用,主要運用在火鍋、干鍋底料以及豆花蘸碟中。糍粑辣椒的制作,是根據地區(qū)不同的飲食習慣差異化和成菜風味特點的要求,選用不同的辣椒品種組合比例搭配。吃的柔和,辣度不高,應選用色澤紅亮肉質厚實,辣味醇正的二荊條干辣椒,吃得較辣可選用朝天椒干辣椒來制作。
辣椒沖洗干凈,鍋中放清水腌泡干辣椒后,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煮約30分鐘,煮至辣椒完全軟漲,撈出瀝干水分,再用絞磨機絞成干稠的辣椒茸狀,成黏糊滋糯狀態(tài)。鄉(xiāng)村地區(qū)多用木杵(棒)舂的方法,同舂糯米糍粑一樣,故名稱“糍粑辣椒”。
經過加工處理后的糍粑辣椒無雜質、無異味,辣味比較柔和,辣而不燥。糍粑辣椒在川菜的調制味中,大多用于火鍋、干鍋底料、底油的基本原料之一。傳統(tǒng)菜上也有用于熱菜方面;冷菜制作亦有用糍粑辣椒。比如傳統(tǒng)川菜“糍粑辣子雞”,就是用糍粑辣椒烹調的。目前糍粑辣椒在流行川菜中使用極其普遍了。川味火鍋是離不開糍粑辣椒。糍粑辣椒在菜肴中起著增色、增辣、增加亮度感觀的作用。

燒辣椒又稱“燒椒”,是民間常用的一種辣椒食用方式。是鄉(xiāng)風、鄉(xiāng)情、鄉(xiāng)味很濃郁的居家小菜。湖南、貴州、四川,尤其是鄉(xiāng)間都有這樣的吃法。燒椒是將青椒(二荊條或朝天椒)放在柴火、木炭,以及草木灰上燒制而成。燒好的青椒不可用用水洗,濕毛巾檫干凈即可。燒椒清香宜人,辣而不燥,拌入生菜籽油、食鹽、蒜末、蔥花,即成一種開胃下飯的小菜,又可用于一些鄉(xiāng)土菜、家常菜的調味。比如“燒椒皮蛋、燒椒拌茄子、燒椒拌涼粉、燒椒牛腱肉、燒椒毛肚、燒椒鱔魚”等,都是膾炙人口的風味佳肴。 餐館酒樓也有這類燒椒菜品。但在制作燒椒時切記不能用煤氣、天然氣直接燒辣椒,一般可用炒鍋直接干煎烘培成亦可代用。
糍粑辣子雞:
味型:家常味 烹制法:熘炒
原料:雞脯肉250克、雞蛋清1個、干辣椒25克、生姜片10克、蒜片8克、馬耳朵蔥白20克(剁節(jié))、料酒15克、醬油10克、精鹽2克、鮮湯40克、白糖15克、味精2克、生粉30克、菜油500克耗100克。
制作步驟:
1、將雞脯肉片成0.5厘米厚的片,再用刀在雞脯肉的兩面劃成交叉花,切改成1.3厘米左右見方的丁。放入料酒、鹽,碼味。
2、干辣椒去蒂把去辣椒籽,放在開水內煮約30 分鐘至發(fā)脹,搗茸成糍粑辣椒。雞蛋清同生粉調成蛋清淀粉糊待用。
3、將碼味雞丁同蛋清淀粉粉拌勻,入三成熱油溫鍋中滑熟撈出,鍋內,舀油75克左右燒熱,放姜蒜片、蔥節(jié)、糍粑辣椒炒香出紅油再放料酒、鹽、白糖、味精、鮮湯、醬油炒勻。最后將滑熱的雞丁倒入,翻轉炒勻起鍋即成。
燒椒仔姜鵝腸:味型:鮮辣味 烹制法:拌制
原料:鮮鵝腸500克、燒辣椒75克、
調料:仔姜100克、老姜10克、料酒10克、精鹽2克、醬油5克、白糖5克、醋2克、味精2克、芝麻油30克、紅油20克、小蔥10克、花椒油2克
步驟:
1.鵝腸清洗干凈,鍋內燒沸水放入生姜、料酒。將鵝腸放入沸水中快速泹水撈出,晾冷后切成2寸節(jié)。
2.仔姜切片,先用少許鹽漬一下,燒辣椒切碎
3.將燒辣椒加入鹽、醬油、白糖、醋、味精、麻油、花椒油、紅油、小蔥花調成味汁,同鵝腸,仔姜拌勻既成。
提醒:
1.鵝腸不宜在沸水中太久,略燙即可
2.燒辣椒也可手撕成粗條拌制
3. 可用此法做成燒椒拌茄子、燒椒拌鳳爪、燒椒拌鱔魚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川菜師傅口中的《刀口椒》到底是什么東東?
烹飪大師曹靖為你解密川菜調味秘訣
自制辣椒醬
正宗紅油風味烹調解惑(3)
吃辣絕不是“加辣椒”那么簡單!不同的辣,用對了才夠味
正宗川菜麻婆豆腐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