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通常把陶器和瓷器統(tǒng)稱為“陶瓷”,這不是因為兩者是同一種物品,而是因為無論是陶器還是瓷器,都是土和火交織在一起而產(chǎn)生的藝術品。
判斷一件陶瓷是陶器還是瓷器的方法有很多,事實上,在我們的潛意識里,總會根據(jù)一件物品表面有沒有釉來判斷它是陶器還是瓷器。然而這個思想是錯誤的,因為有的陶器表面也會施有一層釉,比如唐三彩。而有的瓷器表面沒有施釉,比如白瓷素胎器。所以根據(jù)釉來判斷陶瓷器并不可取,陶瓷器一般都會有以下這么幾個區(qū)別:
1、燒成溫度不同
一般來講,瓷器比陶器燒制溫度高。燒制一件瓷器時,溫度一般控制在一千二百到一千四百度左右。而在燒制一件陶器的過程中,燒制溫度最低可達到八百度以下,最高在一千一百度左右。雖然只有幾百度的差異,但燒出來的東西卻完全不同。
2、堅硬程度不同
陶器的硬度一般沒有瓷器硬度強,因為燒制陶器的溫度較低,陶器的坯體沒有被完全燒結(jié),很容易被堅硬的物品刮出刮痕,且敲擊時發(fā)出的聲音沉悶。瓷器被燒制時溫度較高,坯體基本已經(jīng)被燒結(jié),即使用鋼刀也不能輕易在表面刮出痕跡,且敲擊的時候發(fā)出的聲音清脆響亮。
3、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的原材料一般是黏土,先用黏土制成坯然后直接燒成。而瓷器可以使用的原材料的選擇相對較多,有高嶺土、黏土、滑石、長石、石英等等。一般用來燒制陶器的粘土,在溫度達到一千二百度以上時會變成玻璃質(zhì),不可能成為瓷器。
4、透明度不同
陶器一般都是不透明的,即使是非常薄的陶器,都沒有半透明的特性。而瓷器一般來講都有著半透明的外觀,且表面反光能力強,在光線充足的地方有一種在發(fā)光的感覺。
5、釉料不同
陶器分為掛釉和不掛釉兩種,掛釉是在低溫時熔融釉料,從而對坯體直接施釉。瓷器也有掛釉和不掛釉兩種形式,一般都會掛釉。而瓷器有兩種掛釉方式,第一種是直接將釉料在高溫里與胎體一并燒成;第二種是在已經(jīng)掛過高溫釉的胎體上再掛一次釉,這次是低溫釉,在低溫里燒成。
6、概念不同
陶器,是先將原料經(jīng)過手捏成型、輪制規(guī)整,然后再塑模,待它干燥以后放在窯子里燒制成為成品的物品。瓷器,是將原料規(guī)整成型再煅燒,最后外表上施有彩繪的較為絢麗的物品。
經(jīng)過這么幾點區(qū)別和對比,你是否對陶器和瓷器有了一定的認識呢?陶器雖然表面不如瓷器光滑、外觀不如瓷器鮮艷,但是它誕生的時間較前。祖先們用陶器來做炊具、做盛具、做飲具、做古董、做裝飾,陶器的誕生促使著人類進步。而瓷器是對陶器的改進、比陶器更加精良的物品。對于陶瓷,還有更多有價值的東西,等待著我們?nèi)ビ^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