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郪江古鎮(zhèn)【七古】【原創(chuàng)】①
庸 叟
重山萬壑送郪江,②
九龍橋橫連異鄉(xiāng)。③
千子墳堆秘古今,④
王都遺跡漫思量。⑤
狗咬耗子圖猶在,⑥
秦磚漢瓦新砌墻。⑦
昔日盛世妄作夢,
小鎮(zhèn)街頭獨彷徨。
2013.11.9
注:
①2013年11月9日與妻同游四川綿陽新造郪江古鎮(zhèn),有所感,因有此作。
郪江古鎮(zhèn)新近被騰訊四川新聞網(wǎng)評為四川最佳十大古鎮(zhèn)之一。位于四川綿陽三臺縣南部,沿公路北距三臺縣城潼川鎮(zhèn)45公里。郪江原名千子公社、千子鄉(xiāng),三十年代更名為郪江鄉(xiāng),1992年建鎮(zhèn),同年被命名為省歷史文化名鎮(zhèn)。郪江古鎮(zhèn)春秋戰(zhàn)國時為諸侯國郪國王城所在地。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以此為治所設置郪縣,三國蜀漢設置東廣漢郡。郪王城山環(huán)水繞,虎踞龍蟠,向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和豪杰名流聚會之所。古詩云:天臺鼓樓鎮(zhèn)雙龍,三獅抬頭望金鐘。九龍逆水拜金闕,五廟風鈴唱夜空。
郪江古鎮(zhèn)南臨郪江,東濱錦江,建于兩江匯合處,曾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郪王國的都城,也曾作為秦漢以來郪國的縣治和三國蜀漢時期的郡治所在,元代時還做過四川省的省府。這個至今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鎮(zhèn)與東南大小獅山隔江對峙,形勢險要,風光優(yōu)美、民風純樸......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②郪江流經(jīng)綿陽、德陽、遂寧幾市的中江、三臺、大英等縣,匯入涪江。原四季江水碧綠,可行船,撈捕魚蝦,現(xiàn)若非漲水季節(jié),江水多枯竭,且污染較重,水產(chǎn)聊聊,遠非往昔。
③九龍橋,是離郪江古鎮(zhèn)下游不遠處的一座古橋,因橋面兩邊的石墩上有九條石雕龍而得名。因連接綿陽市三臺縣和對岸的德陽市中江縣,成方圓幾十里最重要的交通要道。
④在郪江古鎮(zhèn)的小學旁有一個大土堆,歷稱千子墳,因何故而名,不得而知。以致此地長期稱千子鄉(xiāng),千子公社。至今依然成秘。
⑤ 據(jù)《山海經(jīng)》卷第十六記載:有赤國郪氏,有雙山?!度A陽國志·郪縣》載:“郪縣有山原田,富國鹽井,濮出好棗,特好入貢。”
郪江古鎮(zhèn),是春秋時郪國都城。據(jù)《太平寰宇記》載:“漢舊郪縣城在今縣(指今三臺縣城)南九十里,臨江,郪王城基址見(現(xiàn))存,以郪江為縣名。”
郪王國作為一個小國存于四川中部蜀國與巴國之間,其后被蜀國吞并。戰(zhàn)國時,秦惠王接受司馬錯的建議,于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命司馬錯率兵伐蜀。秦滅蜀國后,在蜀國首都建立蜀郡,郪為蜀郡所轄之地。西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置郪縣,以郪國首都為縣城,以郪國的郪為縣名。三國時,蜀漢建興二年(公元224年)分廣漢郡,建立東廣漢郡。東廣漢郡城(治所)初設在郪縣。晉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十二月滅魏,仍置郪縣,縣城仍在今郪江鎮(zhèn)。南北朝時,南朝劉宋時仍設郪縣。隋朝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置飛烏縣,治所在郪江鎮(zhèn)。清雍正十二年十月(公元1734年),郪江鎮(zhèn)遂由中江縣劃歸三臺縣。
⑥傳說的郪王古墓遍及全鎮(zhèn)的漢代至兩晉時期的崖墓群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墓散落在以郪江古鎮(zhèn)為中心的河灣山巒間,主要分布在金鐘山、泉水壩、松林嘴、天平土、銀杏溝等處,經(jīng)普查有上萬座,實地勘察暴露的有1638座。郪江老街的后面就是金鐘山漢墓群,具有特色的“狗咬耗子圖”石刻就在這里,刻工精細,神態(tài)逼真,構(gòu)圖精巧,堪稱國寶。他們淋漓盡致地反映了郪江的悠久歷史和源遠流長的古代文化。
⑦新造郪江古鎮(zhèn)耗資巨大,在仿古上也算破費不少,還算有些古香古色的味道,但本人去游的時候,雖值周末,卻人跡寥寥,商店也是門前冷落鞍馬稀。在三臺這個縣財政相當吃緊的地方,急需要用錢的地方頗多!其實就保留小鎮(zhèn)的原樣,就像閬中古城那樣,又何尚不可?這是本人的愚見。
附:新老郪江古鎮(zhèn)照片
(以上為新郪江古鎮(zhèn)照片照 庸叟攝于2013.1.9日下午)
九龍橋
九龍橋
九龍橋
九龍橋
九龍橋
九龍橋
漢墓狗咬耗子石刻
漢墓石刻
(以上為老郪江古鎮(zhèn)照 下載于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