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由逃跑de快樂和洗桐女史整理(文字部分待補)。
所謂“寶藪(sou三聲)”,即皇帝御用璽印的印譜。是將皇帝御用璽印收集鈐蓋,裝訂成冊,以流傳后世。在清代以前并無“寶藪”之名,也末見有將皇帝璽印制作印譜的記載?!皩毸挕?,一詞應是乾隆皇帝的發(fā)明,《寶藪》的制作也應發(fā)軔於乾隆時期。每當新帝即位,都要將大行皇帝的御璽印收集在一起,統(tǒng)一保存,并制作《寶藪》留存。沿至清朝滅亡,各個皇帝基本都有《寶藪》存世。按照慣例,清代每個皇帝正式制作的《寶藪》一般都是一式三份,其中一份存于宮內(nèi),一份存于皇史,另一份則與寶璽一起存放于景山壽皇殿。
《雍正寶藪》當時也應只鈐印上了三冊,2007-05-14此冊重現(xiàn)拍場,實是難得,成交價902000元。
此冊《雍正寶藪》收錄的所有印文都是用原印直接鈐蓋上去的,共收錄了十四方雍正帝的璽印,就其著錄的璽印印文內(nèi)容而言都是頗可玩味的,如“為君難”則表現(xiàn)了一位帝王無奈的心境,使人看到了一位偉大人物真實的一面,頗有研究價值。加之又是清宮原裝原裝裱,印文鈐蓋清晰,品相極佳,故更甚珍貴。
以下一組為完整版
下面是另一本《雍正寶藪》,現(xiàn)存巴黎,法國吉美博物館(MuséeGuimet)。
封面
雍正皇帝喜歡石山石,據(jù)統(tǒng)計他共用過200方左右的印璽,其中有160余方為壽山石所制,而且有一大部分為他還沒有登基的時候所用。如雍正原被封為“和碩雍親王”,受賜圓明園。于是他便擁有皇四子和碩雍親王寶”、“圓明主人”、“竹梅煙舍”、“朗吟閣”、“洗桐山房”、“松柏室”、“御賜朗吟閣寶”、“敬持齋”、“圓明園”、“娛耕織”、“禪悅”、“高山流水”、“冰壺秋月”、“任運”、“放情物外”、“博聞約禮”、“墨池清興”、“若木一枝”、“臨池”、“朗吟閣書畫記”、“朗吟珍賞”、“恭臨皇父御筆”等等50余方,其石主要是高山石或芙蓉石,少數(shù)為田黃石。鈕雕以獅鈕為主。1723年雍正登基后,便開始大量用壽山石制成御用寶璽。絕大部分是用五色的壽山石雕刻而成的。其鈕多為圓雕螭、龍等。雕工細膩,拋光圓滑,有很高的藝術水平。此后也還用壽山石刻過印璽。如雍正二年制的有“雍正御制之寶”、雍正三年制的“雍正御筆之寶”(2方),雍正六年制的“喜起”、“勤政殿”、“四宜堂”、“養(yǎng)心殿”、“崇實政”、“懋勤殿”、“誠和”、“勤政親賢”、“協(xié)和”、“正大光明”、“建中于民”、“天清地寧”、“四方寧靜”、“寶賢”、“精一執(zhí)中”、“主善為師”、“松柏室”、“萬國咸寧”、“用中”、“誠和萬民”等,共31方。此外還有“壺中無”、“謙齋”、“膺天慶”、“誠求”、“和四時”等壽山石印璽。雍正在位13年,另加他當“和碩雍親王”的時間,也才約20年,至今留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里就有約150方的用壽山石制成的印璽,可謂是洋洋大觀,世無所匹。
繼位前
和碩雍親王寶(和碩雍親王組璽共六方,瓷制的,很PP呢,等稍后找到好的版本上傳)
雍正敕命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