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nóng)村,有一種鄉(xiāng)村文化叫“趕集”。說起集市,它的身世說不定比村子里的海草房還要久遠。榮成靠海,舊時嚴守祭祀海神娘娘、海龍王及土地爺?shù)牧?xí)俗,祭祀活動逐漸形成廟會。大量人員的聚集,吸引小商販將老百姓喜歡的東西帶到廟會上銷售,可以看作是集市的雛形。
記憶中,老一輩的集市是這樣的:每逢三、逢八,早上三四點鐘,當清晨的薄霧剛剛籠罩在海平面上方,勤勞的小商販就已經(jīng)緊鑼密鼓地收拾妥當,摸黑前行。那時候交通不發(fā)達,人們或挑或背,或推或拉,沿著崎嶇的山路前行,從四面八方匯集到這里,一溜一溜地擺開攤位:白白胖胖的面筋一拉,下油鍋幾分鐘后就漂上來黃澄澄的油條,配上一碗濃濃的豆?jié){或是鮮嫩的豆腐腦;蔬菜攤位上有自家小院里收獲的帶著毛刺的黃瓜,紅著臉的西紅柿,穿著紫袍的茄子,豐腴結(jié)實的大白菜……海鮮攤位上有披著一身銀亮盔甲的鲅魚,有精致螺紋殼的扇貝,有貓著腰的蝦爬子……生活攤位上有日常所需的鍋碗瓢盆、花草魚蟲……商販們的吆喝聲此起彼伏,一大早就奔忙的人、匆忙的腳步,匯成了一片忙忙碌碌、熱熱鬧鬧的紅塵世象。
如今,榮成撤縣建市30周年了,集市也經(jīng)歷了歲月的洗禮,刻錄著時代發(fā)展的印記。首先感受到的是路的變化,原本一下雨就變得泥濘不堪,走上去深一腳、淺一腳的小路變?yōu)槠教箤掗煹陌赜婉R路,方便了商販們往來買賣,方便了人們前來趕集。公交車已經(jīng)通到家門口,商販們不用天不亮就起早來擺攤,趕集的人們也不會因為有事耽擱而出現(xiàn)“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現(xiàn)象,人們想來趕集,即使村子離得較遠,坐上公交車,也很快便可以到達。私家車越來越多,為了避免集市高峰期人群擁堵,很多私家車主選擇錯峰趕集。
其次是支付方式越來越現(xiàn)代化,無論是蘋果攤的大姨還是豬肉攤的大叔,大家的攤位前幾乎都擺著微信和支付寶二維碼,一面支付寶一面微信,人們出門不用帶現(xiàn)金,付款不用找零錢,既方便又省事兒。
現(xiàn)在看來,集市不只是一個交易的場所,集市是一種文化、一種情結(jié)。從集市的變遷,感受到榮成的發(fā)展,從物質(zhì)到精神,發(fā)展不是一個華麗的辭藻,它是實實在在的碩果,而我們何其有幸,生在這個偉大的時代。
榮成趕集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