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黃銅鑄成的銅器,它開了后世銅爐之先河,在很長一段歷史中,它也是銅香爐的通稱。不過這宣德爐仿造品太多,而且這些仿品可與真品相媲美,就連權威專家都無法辨別,成立考古界的一個“懸案”。而這宣德爐為什么在收藏界的名頭這么響呢?這就要從大明宣德皇帝朱瞻基說起了。
朱瞻基是大明王朝的第五位皇帝,他是朱高熾的長子,永樂大帝朱棣的皇太孫。相傳這位宣德皇帝出生的時候,他的爺爺朱棣做了一個夢,夢中朱元璋把一個大玉圭給他,并且對他說“傳世之孫,可得永昌”,夢里的寓意是,朱元璋把皇位傳給朱棣,但是要朱棣把皇位傳給孫子,這個孫子能讓大明王朝繁榮昌盛,夢醒之后,朱瞻基就出生了。想想自己剛才做的夢,朱棣就決定起兵奪取天下,后發(fā)動靖難之役最終他奪了侄子朱允文的皇位。
朱瞻基長得十分的強壯,而且武藝高強,15歲的時候就跟著朱棣參加第二次遠征蒙古的戰(zhàn)役。永樂22年,朱棣在北征回師途中去世,朱棣長子朱高熾繼位不久后也因病去世,這時,26歲的朱瞻基繼承了皇位,成了天下之主,改年號為宣德。
朱高熾在位的時候打算遷都南京,但是朱瞻基擔心北方邊境的安全,放棄了遷都的計劃。宣德元年8月,他的叔叔朱高煦起兵謀反,朱瞻基可不是朱允文,他可是對這位叔叔十分的了解,于是他決定帶兵親征。朱高煦得知這個侄子親征的消息,頓時慌了神,朱瞻基對朱高煦是圍而不攻,天威赫赫,最后朱高煦竟然直接投降,他還說,臣萬死萬死,是死是活,全由陛下說了算。朱瞻基也并不是朱棣,沒有大開殺戒,只是把朱高煦貶為了庶人,并且軟禁了起來。
當時的大明王朝,經(jīng)歷朱棣的五次北伐,已經(jīng)是國庫空虛,加上連年的戰(zhàn)爭讓百姓的生活水深火熱,于是朱瞻基決定休養(yǎng)生息,慢慢的大明朝出現(xiàn)了經(jīng)濟繁榮的景象和政治清明的仁宣之治,大明最具風華的好皇帝可以說就是朱瞻基了。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明君,年僅38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朱瞻基生前有一個愛好就是斗蛐蛐,他也被后人稱為是蟋蟀皇帝,除了斗蛐蛐,他還有一個喜好就是賞玩香爐,為了制作出精美的銅香爐,他還親自參與設計建造出了宣德爐,但宣德爐假的太多,連專家也沒有一個好的辨別的方法,就連眾多博物館里收藏的,也未必都是真品。所以,這鑒別宣德爐的真假也可謂是考古界的一大懸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