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黃金時代,無論是在政治、經濟、文學藝術、還是宗教等方面,都被賦予了太多的經典,所以才會有“大唐盛世”這樣的稱號。在藝術方面,唐詩推陳出新,各領風騷;壁畫精美典雅,氣勢磅礴;書法中正淳厚,大氣雄渾;除此以外,還有一個享譽中外的代名詞,那就是“唐三彩”。
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中國古代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這種彩色釉陶是唐代的藝匠們在前朝低溫鉛釉陶工藝的基礎上,通過長期實踐以及對含有有色金屬的原料有了新的認識而制作成功的。在古漢語中“三”又有“多”之意,這批唐代出土的陶器,有黃、綠、白、褐、藍、黑等多種色彩,故稱作“唐三彩”。也有學者認為,其釉彩以黃、綠、棕三色為基本色,而有“三彩”之名。
唐三彩主要用于明器,式樣繁多,再現了唐代社會生活風貌,被譽為唐代社會的“百科全書”。其發(fā)展和繁榮則得益于唐代厚葬之風的盛行。常見的有動物、仕女、樂伎、枕頭等陶器。動物中最具有特色的是馬和駱駝。唐人愛馬贊馬,也以各種藝術形式描摹表現馬。各地唐墓出土的三彩陶馬俑各有妙趣,它們或行、或立、或昂首嘶鳴、或嚙膝,其形態(tài)栩栩如生。其中的珍品屬和。三彩陶三花馬三彩黑釉馬
唐三彩陶三花馬:高54.6厘米,首尾長54.5厘米,出土于陜西西安鮮于庭誨墓。
白馬氣宇軒昂,通體透露出高貴的氣質。如白居易詩:“翩翩白馬稱金羈,領綴銀花尾曳絲。毛色鮮明人盡愛,性靈馴善主偏知?!币髟伒膶ο蠓路鹁褪撬?。
唐三彩黑釉馬:高73厘米,首尾長84厘米,出土于河南洛陽安菩夫婦墓。
黑馬體態(tài)雄健,氣勢雄偉。黑釉馬極為少見,是難得的珍品,亦是文獻中“龍種神駒,四蹄踏雪”的藝術再現。
三彩馬的造型體量上顯示出宏大的氣魄,體現著唐王朝繁榮昌盛的景象。而三彩駱駝的出現則反映了唐王朝的經濟文化、對外交流的發(fā)展水平。其中僅有的兩件更以它們獨特的藝術魅力,向全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海納百川的氣概和蓬勃的生命力。三彩駱駝載樂俑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其一):高56.2厘米,長41厘米,駱駝高48.5厘米,出土于陜西西安中堡村唐墓。國家一級文物,2013年8月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其二):駱駝頭高58.4厘米,首尾長43.4厘米,舞俑高25.1厘米,出土于陜西西安鮮于庭誨墓。
駱駝載樂俑巧妙地夸張了人與駱駝的比例,造型新穎生動,駱駝健壯,人物表情豐富,形象逼真,釉色鮮明潤澤,代表了唐三彩的最高水平。作品中既有漢人也有胡人,使用的樂器多為胡樂,體現了唐王朝開放包容的社會文化,淋漓盡致地展現出絲綢之路上商貿、文化、音樂等領域的興盛與交流場景。
除了價值最高和最有吸引力的馬俑和駱駝俑外,動物作品還有如:豬、羊、兔、雞、鴨等;人物作品則包含:大型作品文官俑、武士俑、天王俑、人面獸身鎮(zhèn)墓俑或鎮(zhèn)墓獸。它們通常出土于皇親國戚和官吏墓中,此類作品一般較大,有的七八十厘米,有的可達一百多厘米;中小型作品有男立俑、女立俑、騎馬男俑、騎馬女俑、胡俑等;最常見的是生活器物俑,如文具、炊具、酌酒器、建筑模型等多種類別。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各大博物館去看看這些流光璀璨的器物,牽引我們走進千年的大國夢中吧。
唐 三彩天王俑,現收藏于故宮博物院
唐 三彩鎮(zhèn)墓獸,現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唐 三彩文官俑 現收藏于洛陽博物館
唐 三彩武士俑,現收藏于洛陽博物館
唐 三彩胡人俑 現收藏于洛陽博物館
唐 三彩侍女立俑,現收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
唐 三彩牽駝俑與三彩長腿駱駝,現收藏于洛陽博物館
唐 三彩院落模型,現收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
唐 三彩蓋罐,現收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
唐 三彩犀牛枕,現收藏于揚州博物館
唐 三彩蓮葉云雁紋三足盤,現收藏于上海博物館
唐 三彩粉盒,現收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
唐三彩,代表了我國唐代高度藝術成就和工藝水平。在造型上宏碩壯健,在色彩上絢爛富麗,在神韻上熱烈浪漫,就像盛唐王朝一樣明亮奪目讓人向往??上?,它。唐以后,三彩釉陶的制作工藝在北方流傳繁衍,其中包括北宋、遼以及金等三彩釉陶,更甚有波斯三彩、埃及三彩、新羅三彩、奈良三彩等仿制的器物,也可證明唐三彩在當時受歡迎的程度以及帶來的影響。后世雖有類似技藝流傳,但始終與之相比較為遜色,就像一去不復返的盛唐王朝讓人唏噓不已。始于唐終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