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悼念我的父親—徐果(徐卓群)(珠江大鵬)

2017年清明節(jié)

一、緒言

2017年返鄉(xiāng)過春節(jié),85歲沒有文化農(nóng)村婦女的母親尋找東西,翻出了2001年去世父親遺留下來裝在塑料袋的文字遺物,嘴里嘟囔著要燒了,我聽了心頭一顫,生怕母親做出傻事,趕忙搶過來。

我們廣東湛江遂溪一帶的風俗有一點很不好,人死了,隨身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都火化隨主人升天,所以也因為此俗,祖宗文物往往得不到留存,文化底蘊薄。當時父親去世的時候,是我們子女力爭,保留了父親的這些值得紀念的遺物。但是想不到每次母親看到這些東西,都嘟囔著要火化掉。

遺物沒什么,父親本身的:一本履歷筆記本,一本家庭成員親戚的出生年月筆記本,退休證,老教師榮譽證和一些個人證件;有關他和子女的:他的證件照片和他和母親的結婚照,我出國期間寄回給他的一些明信片,弟妹一些照片和學習獎狀,他的學生給他的畢業(yè)照片等。其中最有意義的是他寫的個人履歷。

我是父親的大兒子,今年也退休了,整理父親的遺物如我不承擔,估計這段歷史很可能就消失。我決定這個春節(jié)期間沉心做好這件事,一是把父親寫的履歷這些文字資料轉化為電子文檔并拍照,二是根據(jù)父親寫的履歷和自己和父親生活的感受和見聞寫父親的回憶錄。其中意義是,父親可以當做生活在兩個(民國和新中國)時代那些出身不好或者不太好,政治受到壓抑,兢兢業(yè)業(yè),老實本分,但不舒心知識分子階層的代表人物,為了解和理解這一社會階層狀況提供素材和證據(jù)。建議讀者先看所附錄的原汁原味我父親所寫的履歷,然后再看我的文章。我的回憶錄分兩大部分:一是歷史背景下的父親,二是我作為子女眼中的父親。

二、社會背景下的父親

父親的履歷已經(jīng)把他的人生軌跡和社會關系都描述的一清二楚了。父親名字叫徐果(原名叫徐卓群),1928年生,2001年去世。一生經(jīng)歷民國和新中國兩個歷史時期。家庭出生雖然中農(nóng),但還是過得不容易。但幼子的他,得到家里最好的條件,讀了幾年私塾,臨解放時考上了縣的三年制師范學校,解放后當上了教師,后來當上校長,但由于長兄的政治關系的瑕疵,在那種政治關系主導前途的社會環(huán)境下,連累了他的政治生涯,自動請求辭去校長職務當教員,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一直到退休和去世,平平凡凡。

父親的經(jīng)歷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青少年時期,1928年到1949解放初師范畢業(yè),其中經(jīng)歷民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新中國歷史轉折和建設時期。青少年時期,家庭背景不算最窮,但也比較艱辛勉強度日,他的祖父早逝,他的祖母帶著四兒兩女艱辛的生活著。他的父親(我的祖父)是老大,自小就承擔起家庭生活的重任。我的祖父這輩四兄弟在抗日戰(zhàn)爭前就分家過日子了。以我所知,我祖父這輩四兄弟是同父異母,我祖父是前母,后面三個兄弟(我的叔公)是后母,四兄弟并不和諧,傳說曾經(jīng)后母三兄弟一起合打我的祖父。

這樣推算,我父親在祖父他們一輩分家時候也就是十來歲。我祖父生我父親他們一輩是三男一女,三個大哥,一個姐姐,他是最小的,家里有條件供他讀幾年私塾,臨解放時候,已經(jīng)在圩鎮(zhèn)洋青讀六年級畢業(yè)并到縣城讀上遂溪師范,這個從當時的農(nóng)村社會狀況來看,已經(jīng)是幸運的了。另外從他寫的履歷中,能感覺到他特別得到他的姐姐我的姑媽的關愛。

我想青少年時期的父親生活單純、幸福和自信:老小的地位得到家庭的溫暖,全家的寵愛,主要任務是讀書順便稍帶點家務。人生比較充滿陽光。

第二階段是1950年到1959年底,師范畢業(yè)參加革命工作,當教師,并當上小學校長。因為有知識,在當時缺少文化的社會背景下得到社會的重視,有光榮感;但一方面因為那個講階級、講階級斗爭的年代,因為大哥是當過偽保長而被槍決鎮(zhèn)壓而變得政治不清白,而政治上處處受壓制和歧視的低微和政治壓抑感,使得他變得思想壓抑,言行謹小慎微,他因為年輕,因為上進,為了撇清家庭關系,“從1951年起至1958年,我一直沒有返過家,都是在校工作”,并當上校長。思想是上進的,處處努力工作,處處表現(xiàn)自己,處處證明自己是革命的。但是父親萬萬沒想到,社會是那么復雜,各種政治運動應接不暇,以他的經(jīng)歷和他的社會背景,一不會陽謀二不會陰謀,可以想象他當領導是處處受縛心衰力竭,力不從心,擔驚受怕,最后不得不選擇退卻,連著七次打報告要求辭去校長職務,甚至不惜以降薪為條件。從此,他的人生觀變得更加謹小慎微,對每次的政治運動,表現(xiàn)極其擔驚受怕,只是默默無聞,努力做好本職工作來減少對政治的不安。

第三階段是1960年到1980年患上鼻咽癌時期,這個時期父親潛心到教學中,備課,家訪,支助貧困家庭學生,普遍得到學生家長的愛戴,我記得是1962年到1968年跟隨他讀小學一到四年級的,知道他用很多晚上時間去學生家訪,至今很多他教過的學生和學生家長還念念不忘父親的恩。到哪所學?;径及阉敵梢活^任勞任怨的牛,課程、課時都是最多,而且一直都兼任班主任,繁忙的打轉,但也沒有聽他在這方面有過怨言。父親寫到:“凡是在附設初中上課都是任初中二年級的語文兼該級的班主任,還上全校的歷史課(當時附中只是兩年制的初中),更上附中的體育課,每周的上課節(jié)數(shù)總是20多節(jié)課。加之附中以勤工儉學為主,班主任要全力以赴,帶頭戰(zhàn)天斗地?!?/span>

這個階段的父親,除了遭到不斷的政治運動的折磨和擔驚受怕,沉重的工作負擔,還有沉重的家庭生活負擔:我母親在家務農(nóng),1人的勞動工分要養(yǎng)育四個小孩,肯定是超支的,如果超支不拿金錢補償給生產(chǎn)隊的話,是不分配糧食的,所以父親的薪水大部分都拿回來墊付生產(chǎn)隊的超支,特別我1977年考上大學后,弟妹都讀書,父親負擔更重了些,所以他生活極其簡樸,也許他的癌癥就是這種焦慮沉重的生活結果,他原本壯實的身體終于垮了,1980年得了鼻咽癌。但這時的他意識倒自己不能倒,一直積極地赴廣州腫瘤醫(yī)院治病并還算成功。當時鼻咽癌癥的存活率是5年,但父親手術后竟然活到2001年,這個還得歸功他的堅強意志。

第三個階段是1980年患上絕癥到836月提前退休,然后回老家度過晚年生活。癌癥的放射治療摧殘了父親,脖子放射治療留下的創(chuàng)傷也一直流膿水,父親的形象一下子蒼老了很多。加上當時子女可以頂班(讓大妹接替學校工作)的政策,父親選擇了提前退休。退休回到家鄉(xiāng),他把勞動當成鍛煉,到村頭開荒種菜,參加下村里的有關公益事業(yè),盡管子女大了參加工作了,生活條件好了,但還是喜歡和習慣過著簡樸生活,把自己融入農(nóng)民之中,一幅農(nóng)民形象。

三、我眼中和理解的父親

我是1956年出生。父母結婚是1950年,直至6年后才生了我,從51年到58年都沒有探家,看出父親工作的積極,可見父親全心全意投入了工作。我推測這是因為兩點: 一是新社會煥發(fā)出大眾對新中國的期盼,父親是其中一員,這是共性;二是他想通過積極向上、努力工作企圖洗白家庭關系的污點,這是個性。這也從他改名字的用心可以略以管窺。父親原名是徐卓群,參加工作后改名徐果,原來的名字的含義是出眾出人頭地,后面的含義是奉獻服務大眾??上倪@些努力都不如償,那種特殊年代家庭關系的污點的陰影始終籠罩著他的人生道路。也多少影響到我的青少年時代的人生道路。

父親得不到政治的光環(huán),但他的為人卻得到他所到之處的學生和家中的尊敬。祖父的擔當精神,祖母的善良菩薩心腸樂于助人勤勞忍耐精神,影響了他。父親不僅僅做好他的教學,還抽空家訪,他的薪金不多,但菩薩心腸對貧困學生家庭經(jīng)常支助或借錢解困,而且這些借錢很多都無以歸還。記得他在馬群小學時候,他手頭應急,實在沒辦法,又不好意思,只好送我到村頭,支使我這個小孩去向一個借款人要款。直至退休到去世,他本身勤儉樸素至極,但還是似菩薩,有求必應乃至母親抱怨不斷。記得他有一個小賬本,記著借款人姓名時間和借款時間,很多頁。去世前還給我看過,但他去世后在他的遺物中找不著了。也許被他銷毀了?,F(xiàn)在看來父親這種做法是聰明的。

父親的好表現(xiàn)還在,我自懂事起,見到父親的假期除了學校的安排外,基本都回到家鄉(xiāng)參加生產(chǎn)隊勞動,不知情的人以為他是掙工分,彌補家庭的勞力不足而減少超支,而且實際上生產(chǎn)隊也叫我們計工時候,別忘計他的工分。但他說,我已經(jīng)有工資了,計工分是拿雙重報酬不合理。堅決不要。我們只好由他了。

這樣他的工薪每月結余不多,家庭在生產(chǎn)隊又超支,生活歷來都比較緊張。我記得我從小到初中都沒有一件襯衫,冬天早上澆菜都是打光腳,腳掌凍裂的受不了。后來我力氣大了點,劈柴挑到安鋪鎮(zhèn)子賣,才用勞動所獲買了一雙長筒膠靴。

父親對別人寬容,但在我眼里,卻對子女的要求無比嚴格。我7歲很不自愿的離開鄉(xiāng)下母親,被送到嶺北小學跟隨教學的他讀書。剛開始,對我規(guī)定作息時間,學習時間,學做飯自己洗衣服,近乎軍隊生活,我在老家練出來的野性被他罰站罰打調教,當時不懂事的我恨他咬牙切齒,我記得我在住的宿舍的門背后用粉筆寫“打倒徐果”,被他發(fā)現(xiàn)了害怕的要命,以為逃不了懲罰了。沒想他沒事似的。呵呵。我的愛讀書,勤勞耐勞、獨立、安分、自覺的性格也被他訓練出來了。父親生活上基本是苦養(yǎng)我們,但注重孩子的能力、獨立培養(yǎng),到文化大革命我離開了他回老家生活讀書,他基本沒有怎么管我了,我也不用他管,我自己在那種讀書無用論的環(huán)境下竟然還自覺讀書鉆研,乃至讀書的成績當時一直都是名列前茅,恢復高考一舉中榜,這些離不開他的苦心培養(yǎng)。我的印象是問父親要生活方面的錢花,基本是不可能事情,但問他要學習的錢,那就好辦,記得高中時候參加學校宣傳隊喜歡上小提琴,希望父親給買一把,這種要求近乎奢侈,但他還是答應了。我當時真是覺得幸福,但不知父親背后是怎么節(jié)衣縮食。還有,父親要求我有空就做家務,勞動,但那時的我太愛看書了,一有空,就沉靜在讀書之中,這個時候往往父親就默默隨意我了。乃至三伯老罵他放縱小孩不干活,養(yǎng)懶小孩。呵呵,現(xiàn)在看來父親還是有遠見。

父母四個小孩,我、大妹、弟弟、小妹。間隔都比較大。我下面記得還有兩個弟弟夭折了。所以我和妹妹弟弟的年齡都相差比較大,我1977年恢復高考后,上北京讀大學,幫助家里的重擔落在大妹的身上,媽媽帶著大妹成了家里的主要勞力,他的重點也放在培養(yǎng)弟弟的身上,弟弟小學高中都學習不錯,考上了縣城重點高中,高考也到廣州讀書,兩個兒子都培養(yǎng)出人頭地,著實讓父親在家鄉(xiāng)榮耀了一陣子。

但我們兄弟參加工作,大妹妹接替他的工作后,按理家庭經(jīng)濟好了,但父親卻沒有享過福。晚年的他,還是那么處處為社會、為鄉(xiāng)親為親戚、為家庭、為兒女、從不考慮自己。他的穿著,永遠都是那么樸素無華,粗茶淡飯,有錢就借給需要的人,晚年的他,就像一個老農(nóng)民。我們兄弟曾經(jīng)謀過他脫離農(nóng)村生活,或者謀過陪他去飯館享受一頓,但他一概搖頭拒絕。父親的品格高尚!我想,如果新中國成立后,放棄階級斗爭,最大程度發(fā)揮知識分子的作用,煥發(fā)他們的青春和才智,國家更是進步!父親應該是另外一個精神面貌,另外一個樣子。這是國家的遺憾也是父親的遺憾!此文悼念父親,也是反思他的時代,希望國家越走越好,越來越富強。愿父親在上天安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悼念父親的挽聯(lián)
以此挽聯(lián)悼念父親:
80年代,楊得志一家人的珍貴合影
我的父親
滄桑五十載——寫于2005年的家庭簡史
文鄉(xiāng)情懷|祖父的心愿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