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鸛雀樓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共六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風景勝地。它與武昌黃鶴樓、 洞庭湖畔岳陽樓、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另有說四大名樓為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蓬萊閣。) ![]() 相傳當年時常有鸛雀(顴,鶴一類水鳥)棲于其上,所以得名。該樓始建于北周 (公元557--580),廢毀于元初??上X雀樓到宋以后被水淹沒,后水退卻后,失去往日的繁華和興盛,遂于元初毀于戰(zhàn)亂。 ![]() 由于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區(qū)位優(yōu)勢,風景 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其中王之渙《登鸛雀樓》詩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堪稱千古絕唱,流傳于 海內外。沈括《夢溪筆談》給了鸛雀樓八個字:“前瞻中條,下瞰大河。” ![]() 重新修建的鸛鵲樓為鋼筋混凝土減力墻框架結構,設計高度為73.9米,總投資為5500萬元,截至2001年,主體工程已完成封頂?,F在,這座九層高樓在永濟市黃河岸邊落成。登樓觀大河,其勢依舊雄偉壯觀,令人遐想。 ![]() 鸛雀樓與同在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的人文風景勝地的普救寺相隔不遠,這兩大著名人文景觀成為當地的旅游支柱。 ![]() 樓在古代作為一種名勝,詩人多有登臨賦詩的雅興。鸛雀樓在唐代別具風格,詩人多來訪勝,留下不少名作。除王之渙外,暢當、耿湋、馬戴、司馬札、李益、張喬、吳融等七位唐朝詩人也曾登樓賦詩。 ![]()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暢當這首詩前兩句用鸛雀樓的高來寄托詩人清高俊逸的情懷,后兩句寫四周景象抒發(fā)奔放的激情。宋朝人對這首五言絕句評價很高,認為可以和王之渙同題名作相提并論。 ![]() 久客心常醉,高樓日漸低。黃河行海內,華岳鎮(zhèn)關西。去遠千帆小,來遲獨鳥迷。終身不得意,空覺負東溪。耿湋這首五律氣勢很大,同時感慨自己的抱負不成,壯志難酬,讀來令人扼腕! ![]() 堯女西樓望,人懷太古時。海波通禹鑿,山木閉虞祠。鳥道殘虹掛,龍?zhí)斗嫡找?。行云如可馭,萬里赴行期。馬戴是賈島的詩友,五律最見功力。這首詩想象豐富,展現了詩人寬闊的胸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