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鬧出來那么大的動靜,不能不引起了英國政府的高度重視,英國政府暫停了殖民地的內部行事權力,解散了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的政府,派一個人來調查事情的原委給出解決方案,這個人就是達拉漠伯爵 (Earl of Durham)。
這時候17歲的少女維多利亞剛剛登基加冕,第一次冊封貴族的榮耀就給了達拉漠伯爵。封爵有個儀式大家在電影里都看到過,就是國王手持寶劍,輕點受封人雙肩。17歲的少女維多利亞顫顫巍巍舉起寶劍,可把首相嚇壞了:這可是我們千挑萬選出來的解決北美問題的不二人選……,于是趕緊上前幫女王扶著劍把儀式進行完。達拉漠伯爵被任命為全權大臣兼任整個北美大陸殖民地的總督,儼然是手持尚方寶劍的欽差大臣,歷史上從來沒有人被授予過這么大的權力,達拉漠伯爵打算好好施展一下。
達拉漠伯爵帶著全套隨從和秘書班子來到北美,在人們的歡呼聲中經過蒙特利爾的大街,無論是托利黨還是改革派,加人黨還是寡頭們都把希望寄托在伯爵身上。
達拉漠伯爵迅速赦免了大部分關押的加人黨和叛亂者,把剩下的人流放了,不過不是流放到遙遠荒涼的澳大利亞,而是陽光燦爛的百慕大。在下加拿大他會晤的主要是英裔商人,跟法裔改革派的見面匆匆而過。在上加拿大,他只在叛亂的爆發(fā)地多倫多停留了24小時,會見了溫和的改革派威廉·鮑德溫醫(yī)生和他的兒子羅伯特,羅伯特積極游說請他在殖民地建立“責任政府”,說這是消除叛亂根源的唯一途徑,達拉漠同意認真考慮這一點。
他在殖民地舉辦盛大的宴會拉攏感情,還大膽地從尼亞加拉過境美國,跟美國代表喝酒吃飯,增進跟美國人民的感情,彌合了同美國之間的緊張關系,自打暴亂以來美國同情者一直在邊境襲擾加拿大。
1838年達拉漠伯爵的使命突然中止,起因于他把囚犯流放百慕大的舉措,英國政府否決了他的決定。盡管授予達拉漠伯爵的權力很大,但是還是沒有涵蓋百慕大,于是百慕大總督不干了說咋啥人都往我這兒送?不接收!“百慕大又不是關罪犯的地方”。雖然最終百慕大總督讓步了,但是消息傳到倫敦,達拉漠的決定還是被否決了,達拉漠在加拿大僅僅呆了五個月就趕緊回英國去為他的行為做出解釋。就在他離開后幾天,叛亂再一次在下加拿大爆發(fā),雖然被迅速撲滅,但是的確讓英國政府意識到問題必須馬上解決。1838年冬天達拉漠伯爵卸任后很快回到倫敦,第二年春天他交出了他的《英屬北美事物報告》(Report on the Affairs of British North American),在報告中他給出了三個建議:
第一,將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合二為一,置于一個政府統(tǒng)一的管轄之下,此舉有利于壓制和同化法裔加拿大人;
第二,協(xié)助總督進行管理的委員會成員從選舉出來的機構中挑選,看來達拉漠被改革派說服了;
第三,給予殖民地管理他們內部事務的權力,只有帝國事務由帝國政府管理。
更進一步的是,達拉漠建議給予殖民地人民同英國本土公民同樣的議會權力,想當年美獨分子造反爭的不就是這個權力嗎?回過頭去看看咱們《加入我們》那一篇。在報告里,達拉漠把上加拿大問題的癥結歸咎于過時的殖民地體制和不體察下情的統(tǒng)治階層,然而在下加拿大他另有發(fā)現(xiàn):
“我原以為會看到政府和個人之間的斗爭,結果發(fā)現(xiàn)的卻是一個國家內兩個民族之間的敵對,不是為了政治理念而是因為種族?!边_拉漠在報告中寫道。
顯然達拉漠的報告說得沒錯,在下加拿大的確涇渭分明,以語言和文化劃界。那么伯爵的解決方案是什么呢?一勞永逸地消除法裔加拿大的問題,同化掉他們,不是采用暴力手段,而是采取巧妙的方法。開始達拉漠伯爵設想把所有英國北美殖民地組成一個統(tǒng)一的聯(lián)邦,但是繁榮昌盛的海洋殖民地根本不愿意跟搞得亂七八糟的加拿大捆在一起,于是退而求其次,把兩個加拿大聯(lián)合起來。無論“大聯(lián)合”還是“小聯(lián)合”的目的都只有一個:用人口優(yōu)勢淹沒掉法裔加拿大人,只有到了那個時候才是引入民主政體和“責任政府”的成熟時機。在他的報告里,達拉漠認為現(xiàn)有政策最核心的問題是:“在英國殖民地中徒勞無益地保留法裔加拿大這一族群。”
“英國的政治文化優(yōu)勢是毋庸置疑的?!边_拉漠在報告里說。
達拉漠伯爵沒能活著看到他的建議得到實施,他在1840年7月被殺,據說是死于他嚴苛的加拿大政策。
達拉漠伯爵還認為法裔加拿大人是“一群沒有歷史沒有文化的人”,注定要被優(yōu)越的英國文化所消化吸收,這簡直是對法裔的公然羞辱和冒犯,立即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首先起來激烈反應的是歷史學家佛朗索瓦-澤維爾·加諾(Francois-Xavier Garneau),一個英裔引述達拉漠的話嘲諷法裔加拿大人沒有過去,加諾回應說“我會寫出還沒有你的時候的歷史,你會看到我們的祖先是由于寡不敵眾才被征服的,他們雖敗猶榮?!?/p>
加諾的《加拿大歷史》(Histoire du Canada)一共三卷,書中描述的法裔加拿大人是一群為生存而戰(zhàn)的勇士,首先面對易洛魁人,然后是英國人,現(xiàn)在面對的是英裔加拿大人。
加諾只是眾多法裔加拿大民族分子之一,講法語的瑞士移民拿破侖·奧賓(Napoleon Aubin)建立起極端民族主義的“圣讓浸禮會社團”(St. Jean Baptiste Society),這個社團現(xiàn)在還是魁獨的溫床。達拉漠報告中的蔑視無意中引發(fā)了法裔加拿大人的“文藝復興”,此后涌現(xiàn)出一大群作家、詩人、藝術家和歷史學家。
作家米歇爾·格拉頓(Michel Gratton)幽默地說:“我們虧欠達拉漠伯爵太多,他喚起了我們的'文藝復興’……。達拉漠說我們已經消亡,或者正在消亡,證明他錯了成為我們民族發(fā)展的動力?!?/p>
達拉漠伯爵藐視法裔加拿大的文化,讓他榮登科倫坡的加拿大惡人榜第三名的位置。
英國政府拒絕了達拉漠關于“責任政府”的建議,但是如果把上下加拿大聯(lián)合起來能同化法裔加拿大人,這個倒是可以有。1841年2月10日有關上下加拿大聯(lián)合的聲明頒布,內容主要有:
上下加拿大聯(lián)合起來置于一個政府的管理之下;
兩個加拿大擁有同等數(shù)量的議會代表,盡管上加拿大只有48萬人口而下加拿大有67萬人,這樣法裔的下加拿大的代表人數(shù)減少,可以給英裔更多的話語權,有助于促進法裔的英國化。請注意,這個并不是達拉漠的本意,達拉漠建議按照人口數(shù)量確定議員數(shù),因為達拉漠相信隨著講英語的移民大量涌入,法裔自然會失去議會的多數(shù)。英國政府可等不及這種自然演化,快刀斬亂麻現(xiàn)在就給兩邊同樣數(shù)量的席位而不管人口的多寡,結果后來證明達拉漠是對的;
上加拿大的公債跟下加拿大的債務合二為一成為這個統(tǒng)一的加拿大的債務,聽起來沒啥問題?問題是上加拿大欠債120萬而下加拿大負債才9萬5,法裔加拿大吃了大虧,這顯然是有意而為之;
上加拿大現(xiàn)在被稱作“加西”(Canada West),下加拿大稱作“加東”(Canada East),現(xiàn)在只有一個議會;
英語是唯一的官方語言。
只有600座房屋的軍事基地金斯敦成為加拿大聯(lián)合省的新首府,當然很快1844年又挪回了蒙特利爾。對于達拉漠伯爵建議的“責任政府”,英國政府的回答是堅決果斷的NO?,F(xiàn)在時機還不成熟,對英帝國來說“責任政府”其實便是“自治政府”,目前情況下搞起來可能會讓殖民地有跟大英帝國離心離德的風險,上層的管理委員會還是只對政府負責不對下級選舉的議會負責,還得只聽黨的話不能聽人民的話,錯,反正領會精神就好,再說草根又該亂了,總之在這一點上湯藥都沒換。
不過就如托利黨人所擔心的那樣,新的聯(lián)合政府沒能加強他們的權勢,反而不利于他們。這個聯(lián)合政府把英裔和法裔加拿大的溫和改革派聯(lián)合到了一起,并且非但沒能淹沒法裔加拿大的文化,反而牢固地確立了這種社會差別。
1837年的兩場暴動打擊了保守派也讓激進的改革派們失去了信任,人民雖然希望改革但是并不贊成暴力。如果說1830年代是個激烈革命的時代,1840年代則是一個和平演進的年代。溫和改革派獲得了民眾的支持,他們將登上新時代加拿大的舞臺,這在下一篇《責任政府》里面會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