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師,古代中亞東部西域城郭諸國之一。國都交河(今中國新疆吐魯番西北)。東南通往敦煌,向南通往樓蘭、鄯善,向西通往焉耆,西北通往烏孫,東北通往匈奴,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商站。車師因為位于西域東側(cè),受到漢朝極大壓力,因此與匈奴聯(lián)合,為其充當(dāng)耳目,并攻劫漢朝使節(jié)。
天漢二年(前99年),武帝封匈奴降將介和王為開陵侯,率樓蘭士兵攻打車師。匈奴聞之,派右賢王率數(shù)萬騎救車師。漢軍出師不利,回國。
十年之后即征和四年,漢朝派重合侯馬通率四萬騎襲擊匈奴。武帝害怕車師國軍隊遮截漢軍,再派開陵侯率樓蘭、尉犁、危須共六國軍隊襲擊車師。六國聯(lián)兵圍攻交河,車師投降漢朝。
昭帝時,匈奴又派四千騎屯田車師。
漢宣帝繼位,派五位將領(lǐng)率兵攻擊匈奴,在車師屯田的匈奴兵士撤回匈奴。車師又與漢朝通好。
匈奴對車師這種朝三暮四的態(tài)度很不滿意,便召車師王太子軍宿到匈奴為質(zhì)。軍宿是焉耆國王的外孫,知道去匈奴為質(zhì)不是好事,就不想去,跑到了焉耆(在烏孫之南)。
車師王便另立烏貴為太子,并送去匈奴為質(zhì)。后來烏貴做了車師王,匈奴與車師結(jié)婚姻,讓車師遮截漢朝去烏孫的使者。
地節(jié)二年(前68年),漢朝派遣侍郎鄭吉、校尉司馬憙率免刑的罪人屯田渠犁,囤積糧食,以此為基地攻擊車師。
秋糧收獲之時,鄭吉、司馬憙發(fā)西域各國軍隊萬余人,并屯田渠犁的漢朝軍隊一千五百人共擊車師,攻破交河城。當(dāng)時,車師王在交河城北的石城中,未被俘獲。
就在這時,漢軍糧盡,鄭吉、司馬憙罷兵退回渠犁。秋收完畢后,漢軍補充了軍糧,再出兵攻打石城。車師王聞漢軍又來,向北撤退,并請求匈奴救援。然而匈奴并沒有出兵。
無奈車師王只好返回,與車師貴族蘇猶商議投降漢朝。為取信于漢朝,蘇猶建議車師王出兵攻打匈奴邊境上的小蒲類國,殺其國王,略其人民,以此向漢軍獻禮。
此時車師旁邊的小金附國趁漢軍攻打車師之機,也出兵盜掠車師。車師王征得鄭吉的同意后,出兵擊破了小金附國。然后投降了漢朝。
得到車師投降漢朝的消息,匈奴發(fā)兵攻打車師,正遇上北進的鄭吉、司馬憙大軍,匈奴退兵。鄭吉留下部分兵力保護車師王,其余大軍返回渠犁。
車師王害怕匈奴騎兵再殺個回馬槍,自己肯定會被殺死,就獨自騎馬逃到了烏孫。
鄭吉得知后,把車師王的老婆接到了渠犁。后來根據(jù)宣帝的安排,又把她送到了長安,漢宣帝給了她很高的禮遇。
是時,莎車王弟呼屠征與旁國殺其王萬年(烏孫公子之子)及漢使者奚充國,自立為王。見匈奴發(fā)兵攻車師,揚言:“北道諸國已屬匈奴矣”,攻劫南道,并與南道諸國歃盟畔漢,以西域霸主的身份與漢朝對抗,因此,由鄯善西去的道路已被他們壟斷,西域交通癱瘓。
正巧衛(wèi)侯使馮奉世與其副使嚴昌持節(jié)送大宛諸國使臣回國,行至伊循城,聽到這個消息,認真分析當(dāng)前形勢,認為莎車國政變,是引起西域動蕩、交通斷絕的主要根源,如不及早鏟除立腳未穩(wěn)的莎車新王,勢必養(yǎng)癰成患,難以制服,以致危及整個西域的安全。于是他們商定,不待奏聞朝廷,立即采取行動,遂持節(jié)諭告南道各國,征發(fā)各國兵馬一萬五千人,聯(lián)合進攻莎車,一舉攻克其都城。新任莎車王呼屠征毫無防備,及至兵臨城下,才慌忙募兵抵御,兵敗自殺身死,莎車人獻出呼屠征的頭顱,請求和好。馮奉世傳首長安,另立其昆弟子為莎車王。莎車國復(fù)歸安定,馮奉世威震西域。
車師出現(xiàn)權(quán)力真空,匈奴將車師王的昆弟兜莫立為王,帶領(lǐng)國民東遷。鄭吉乃遣三百吏卒屯田車師。
匈奴大臣聞此消息,都說:“車師土地肥美,又靠近匈奴,假如漢朝得到車師,必定會廣開田地,囤積糧食,攻擊周邊國家。這樣的好地方,匈奴不能不爭?!毙倥珕斡诰驮倥闪蓑T兵來攻打屯田車師的漢軍。屯田車師的漢軍只有三百人,鄭吉就把渠犁的漢軍都帶到車師。
匈奴見漢軍增兵,也增加了攻擊的騎兵,在兵力上占了絕對優(yōu)勢,把鄭吉逼退到了車師城。匈奴騎兵兵臨城下,對鄭吉說:匈奴單于一定要爭奪這個地方,你們不要在這里屯田了。
匈奴騎兵包圍車師城數(shù)日方退。
元康四年(前62年),漢宣帝君臣認為去車師路途太遠,在那里屯田花費巨大,便撤走了在車師屯田的士卒。
再說車師王逃到烏孫后,被烏孫昆彌留住,上書漢宣帝說:想留下車師王,以備在匈奴進犯時,從西路進擊匈奴。漢宣帝準奏。就把逃到焉耆的車師王子軍宿接回來立為車師王,把民眾遷徙到渠犁,讓出了土地肥美的車師故地給了匈奴。
匈奴另立兜莫為車師王,率一部分車師國眾退往博格達山北麓(今吉木薩爾一帶)。自此車師分為前、后兩國。
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賢撣降漢,喪失對西域的全部影響,漢始置西域都護府,任命鄭吉為西域都護,治烏壘城。漢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又置戊己校尉,在車師前國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