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再把目光轉(zhuǎn)向烏孫國。
岑陬將死,岑陬與匈奴妻子生的兒子泥靡尚小,沒有辦法,將王位交給了大祿的兒子翁歸靡,并對翁歸靡說:等泥靡長大了,你還要把王位交還給他。
翁歸靡繼立了昆莫之位,號為肥王,繼娶了解憂公主,生下三男兩女。
早在狐鹿故單于五年(前92年),匈奴狐鹿姑單干封侄子先賢撣為日逐王,主管西域事務(wù)。這是匈奴第一次公開把西域列入自己的勢力范圍。此后漢匈之間幾次大戰(zhàn),雖然各有勝負(fù),但總體上是匈奴吃虧大一些,而且烏孫國一直立在那里,著實是個大禍患。
壺衍鞮單于十二年(前73年),壺衍鞮單于利用漢昭帝駕崩、宣帝初立的機會,連續(xù)發(fā)動進(jìn)攻,奪走烏孫大片土地,并派使者逼迫烏孫交出解憂公主。
解憂公主及烏孫昆彌派遣使臣,上書漢朝說:“匈奴接連派出大軍襲擊烏孫,還派使臣來對烏孫說‘速將漢朝公主交來!’企圖斷絕烏孫與漢朝的聯(lián)系。烏孫王愿意派出國內(nèi)精銳騎兵五萬,全力抗擊匈奴,請求天子派兵來救公主和烏孫王?!?/span>
在此之前,匈奴曾幾次侵?jǐn)_漢朝邊塞,漢朝也正想出兵征討。
本始三年(前71年)秋天,漢朝派遣重兵出塞出擊匈奴,兵力達(dá)二十萬之多。
御史大夫田廣明為祁連將軍,率騎兵四萬余人,從西河出塞;度遼將軍范明友率騎兵三萬余人,從張掖出塞;前將軍韓增率騎兵三萬余人,從云中出塞;后將軍趙充國為蒲類將軍,率騎兵三萬余人,從酒泉出塞;云中太守田順為虎牙將軍,率騎兵三萬余人,從五原出塞。約定諸路大軍各出塞二千余里。又派常惠為校尉,攜帶皇帝符節(jié)督烏孫軍隊共擊匈奴。
烏孫昆彌親自率領(lǐng)翕侯以下的五萬多騎兵從西邊攻擊匈奴。
匈奴百姓聞漢軍出擊,紛紛向北逃跑,漢朝五位將軍追擊近二千里,收獲不大,先后撤軍。
獨烏孫方面戰(zhàn)果輝煌,因為匈奴根本沒料到軟弱的烏孫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烏孫軍隊攻擊匈奴右谷蠡王王庭,俘虜單于父輩貴族及單于之嫂、公主、名王、犁污都尉、千長、騎將及以下共四萬人,繳獲馬、牛、羊、驢、駱駝七十余萬頭。烏孫國將他們俘獲的人、畜等全部留下自用。
這一仗使匈奴國力大耗,匈奴人怨恨烏孫,尋找機會報仇。這年冬天,壺衍鞮單于親率數(shù)萬騎兵攻打烏孫,小有收獲。
害怕再受漢烏夾擊,壺衍鞮單于見好就收,收兵回匈奴,卻途中遇到罕見大雪,死傷慘重,活下來人連十分之一都不到。
丁零,烏桓,烏孫三國趁機從三面圍攻匈奴,使得匈奴全國人口損失十分之三,國力極大削弱,各屬國土崩瓦解,從此一蹶不振。
至此,漢武帝派張騫出使,細(xì)君、解憂兩位公主下嫁所貫徹的聯(lián)合烏孫“斷匈奴右臂”的戰(zhàn)略計劃,通過近五十年的不懈經(jīng)營,終于圓滿實現(xiàn)了。
匈奴的大敗使得解憂公主在烏孫國的威望空前的高漲。此后的數(shù)十年間,翁歸靡對待解憂公主關(guān)懷備至,言聽計從,烏孫與漢之間書信、人員往來不斷,相親相近,同進(jìn)同退,與匈奴則日益疏遠(yuǎn)。漢朝的西北邊疆安然無事,與西域各國的交往日益頻繁密切,絲綢之路繁榮一時,漢朝的威儀和影響進(jìn)一步遠(yuǎn)播天山南北,西域諸國都爭相與漢交好。解憂的長子元貴靡被立為烏孫王儲;莎車國王去世,無人繼位,貴族們決定決定迎接解憂公主的次子萬年為國王;龜茲國王降賓幾經(jīng)努力求得解憂長女弟史為妻,深以作了漢家的外孫女婿為榮。和親政策終于在解憂的努力下達(dá)到了預(yù)期的效果。
解憂公主的一位隨行侍者馮嫽,嫁給了烏孫權(quán)位很高的右大將。馮嫽通曉古今,膽識過人,才干出眾,在西域諸國享有一定的聲望,被當(dāng)?shù)厝俗鸱Q為“馮夫人”。
漢烏合兵反擊匈奴之后,烏孫昆彌翁歸靡去世,烏孫貴族遵照岑陬的遺言,立岑陬之子泥靡為昆彌,號狂生,并按俗繼娶了解憂公主,生一子羝靡。
這位狂生真是名副其實,其性格殘暴兇狠,倒行逆施,烏孫國怨聲載道。并且與解憂公主感情不和,劍拔弩張。解憂公主是見過大世面的,尤其在膽識和智慧方面,狂生是不可與之同日而語的。因此,解憂公主思慮改變這種狀況。
其時,漢朝使者衛(wèi)司馬魏如意、副侯任昌到了烏孫。解憂公主便與二位漢使商量,意欲將狂王解決掉。二位使者唯解憂公主馬首是瞻,于是布置了一場鴻門宴,預(yù)先埋伏下刺客刺殺狂王??上ψ咂h,狂王只受了點傷,縱馬奔逃??裢醯膬鹤蛹?xì)沈瘦得知,縱兵包圍了烏孫國都赤谷城。
西域都護(hù)鄭吉聞聽消息,征發(fā)西域諸國軍隊解救,細(xì)沈瘦的軍隊方才退去。
漢朝為平息此事,急派中郎將張尊帶醫(yī)藥趕來烏孫給狂王治傷,并將魏如意和任昌收監(jiān),檻車送至長安斬首。
翁歸靡與匈奴夫人生的兒子烏就屠,聞聽此變,聚眾逃到北山,并揚言要請外婆家匈奴兵來烏孫。烏孫人害怕匈奴大兵,便歸附了烏就屠。烏就屠趁機襲殺了狂王,自立為烏孫昆彌。
烏就屠自立昆彌,漢與烏孫對抗匈奴的聯(lián)盟行將破裂。為此,漢朝派破羌將軍辛武賢率一萬五千士兵進(jìn)駐敦煌,密切注視著烏孫的動向。并測量地形,樹立標(biāo)記,開鑿卑鞮侯井,并向西開挖水渠,準(zhǔn)備運量建倉,討伐烏就屠。
西域都護(hù)鄭吉熟悉烏孫的情況,知道馮嫽的丈夫右大將與烏就屠關(guān)系很好,又了解馮嫽的才干,便請馮嫽去勸說烏就屠。
“正是男兒馳騁時,羨煞紅顏”。為了維護(hù)漢與烏孫的團(tuán)結(jié),馮嫽慨然上路,不顧生命危險,親至北山面見烏就屠,向他曉之以理,陳說利害;加上漢朝大軍的威懾和國內(nèi)人民的反對,烏就屠改變了自己的想法。他請馮嫽從中斡旋,并希望漢朝加給他一個封號。
漢宣帝得知此事后,征召馮嫽萬里入朝,當(dāng)面向她了解烏孫的情況。馮嫽侃侃而談,透徹地陳述了自己的見解。宣帝對她十分器重,正式任命她為出使烏孫的使節(jié)。
馮嫽作為漢朝的使節(jié),乘錦車,持漢節(jié),率領(lǐng)副使和隨從人員從都城長安出發(fā),前往烏孫。到烏孫后,馮嫽代表皇帝。詔令烏就屠前來,正式冊立解憂公主與肥王的兒子元貴靡為“大昆彌”(昆彌即國王),統(tǒng)六萬戶烏就屠為“小昆彌”,統(tǒng)四萬戶并賜二人金印綬帶。至此風(fēng)波終于平息,烏孫上下相安無事,漢與烏孫的邊境再次迎來平靜安寧。
想當(dāng)年,解憂公主意氣風(fēng)發(fā),懷一腔豪情,西出陽關(guān),來到天山腳下。五十余年,為漢家江山,她強忍屈辱,先后嫁給父子兩代三位國王,身歷四朝變遷,歷盡滄桑,受盡委屈,擔(dān)當(dāng)起了漢烏和親與段匈奴右臂之大任。
而今歲月無情,漫天的風(fēng)沙吹皺了如花笑靨,無情的冰雪染白了滿頭青絲。每當(dāng)午夜夢回時,枕畔腮邊,拭不干的兩行思鄉(xiāng)的淚??v然風(fēng)光無限,縱然柔情似水,也無一日不曾思念故土。如今,該回家了。
解憂公主上書漢宣帝,表示“年老土思,愿得歸骸骨,葬漢地。”情詞哀切,天子為之動容,派人接回了解憂公主。前51年,年逾古稀的解憂公主攜三個孫子終于回到了闊別了半個世紀(jì)的長安城。紅顏離家,皓首歸來,長安繁華依舊,公主青春不再。不獨公主自己,連漢宣帝都感慨萬千,以極高的規(guī)格接待和安置了這位大漢的功臣。
前49年(黃龍元年),解憂公主去世。
此時,解憂公主的長子元貴靡和幼子鴟靡相繼病故。烏孫大昆彌元貴靡的兒子星靡代行大昆彌事,由于星靡性情怯弱,國內(nèi)又不穩(wěn)定。馮嫽為此上書皇帝,請求再次出使烏孫。于是,已經(jīng)年逾花甲的馮嫽,為了鞏固漢與烏孫的聯(lián)盟,又一次以漢朝使節(jié)的身份,不辭辛苦,踏上萬里西行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