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澛港河 ![]() |
[ 2008-10-2 13:09:00 | By: 北潦 ] |
0 文/北潦
澛港河亦稱澛明江,即皖南水系漳河流經(jīng)古澛港鎮(zhèn)入長江段,水因古鎮(zhèn)而得名。如今澛港古鎮(zhèn)已化為烏有,澛港河悠悠依舊。帶著皖南諸山的涓涓細流,帶著徽州故地古韻,帶著黃山的茶香,緩緩而來;潨入龍窩湖,隨大江奔流而去。 萬里長江浩浩蕩蕩,自西而來,莽莽蒼蒼,流經(jīng)此處突然掉頭直北而行。長江甩了一個九十度的大彎,形成一灣回流水面,這便是龍窩湖了。澛港河恰在回流的龍窩湖口匯入長江,潮帶荊楚,波接吳越。昔日的湖口潮頭,夾漳河沿水岸矗立一座襟江帶湖的千年古鎮(zhèn)——澛港。“蕩蕩長江俱左右,明明日月照東吳。”這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題蛟磯廟》詩中的句子,蛟磯廟建在原矗立江心的蛟磯山上,為紀念劉備之妻孫權(quán)之妹靈澤夫人所建。蛟磯山與澛港鎮(zhèn)隔水相望,明末清初前后,由于泥沙沖積使江流南闊,蛟磯山逐與北岸相連。唯澛港古鎮(zhèn)矗立潮頭未變。 “長江幾載界殘棋,未著何知此地危。萬舸軍中焉用汝,一聲鑼罷竟何之。六民墮劫誰階厲,百罰鞭尸悔莫追。欲識開頭搖手處,推篷一一問篙師。”這是南宋詩人王奕《和疊山舟過澛港》詩。疊山即謝疊山,北宋大詩人,由他編篡的《千家詩》不知影響多少代人了。關(guān)于謝疊山《過澛港》詩的原文筆者一時沒有查找到,不過從王奕的和詩中還能看到詩人乘船沿澛港河一路聆聽船夫指點陳跡,憑吊懷古,訴說滄桑。 澛港地處交通要道,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早在唐末就有揚行密命臺濛在澛港筑五堰運軍需糧草,先后大敗趙鍠、孫儒。南宋末年文天祥又在此督師抵抗元軍。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渡江戰(zhàn)役打響,澛港仍然是百萬雄師過大江的首要進攻目標之一。筆者曾聽當?shù)匾焕先搜裕敃r國民黨一守軍團長曾在澛港江邊的大王廟前親手將其嬌妻幼子殺了,以表其死守江防之決心。當然這只能說明他的頑固和殘忍,并不能動搖什么。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攻下荻港、澛港諸鎮(zhèn),順利突破長江。 澛港河口,往事悠悠。不僅這里是千年的古戰(zhàn)場,元、明、清各代在澛港設有水驛。千年古地,留下了無數(shù)騷人墨客的足跡。元代文學家薩都刺(西域少數(shù)民族人,又叫薩天錫,號直齋,他生在公元1272年,中過進士,做過元朝的御史),途經(jīng)澛港驛,留下題壁詩《澛港河》:“吳姬水調(diào)新腔改,馬山郎君好風采。王孫一去春草深,漫有狂名滿江海。歌詩呼酒江上亭,墨花飛雨江不晴。江風吹破峨眉月,我亦東西南北人。”詩人路過澛港驛站,坐在江亭中飲酒,遙看煙雨鎖大江,聯(lián)想到自己漂泊不定的人生,觸景生情,題詩壁上。元代詩人許有任在他的《夜至澛港》詩中曰:“聽語漁村近,連航水驛通。不方漸傳食,蝦菜足為供。”驛站連著漁村,詩人飽口福了。明代詩人閔其景在《澛港驛夜》詩中又有“樓邊水雁飛何早,江上鰣魚歸又遲。”大概想吃上美味的鰣魚等得有點兒著急了。 澛港不僅以盛產(chǎn)長江蟹、刀、鰣“三鮮”聞名,明清以后又以精湛的手工藝產(chǎn)品剪刀、菜刀、剃刀,即“三刀”聞名遐邇。早在清道光年間,澛港剪刀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獎,咸豐年間以生產(chǎn)澛港剪刀的“趙云生”商號在蕪湖創(chuàng)立,光緒30年該剪刀在南洋賽會上獲銀獎。澛港走過了千年的歷史,幾度沉浮,幾經(jīng)滄桑。記得在十幾年前,我還來過澛港古鎮(zhèn),當時還見有南市、北市兩條青石板鋪砌的老街。街道兩旁粉墻黛瓦的舊式徽派建筑,鱗次櫛比。雖有些破舊,但古風古韻尚存。還能見到三兩家剪刀鋪和專營漁鉤的小作坊,經(jīng)營著當?shù)貍鹘y(tǒng)的手工藝產(chǎn)品。記得自己曾與同道而來的朋友在一家前門臨街,后門臨水的二樓餐館小酌,把酒臨江,品賞長江時鮮。 往事如煙,如今澛港河依舊流淌著,河岸只留下空有的地名。昔日的澛港古鎮(zhèn)已于幾年前因噎廢食,防水患而移民,全部拆除。河口的故地上滿地堆積的黃沙、碎石,河口對岸還有兩、三幢破舊貨棚,隱隱望去里面堆積著生石灰。一輛小貨車正在貨棚外裝貨,塵埃滾滾,四周漫散。幾個散裝的水泥罐渾身泥灰立在江邊,似乎成了這片散亂“自由”碼頭的守護者。那千年的城池,千年的古戰(zhàn)場,已無處尋覓。遠眺大江,煙水淼淼。我仿佛又聽見了一位三百多年前游子凄婉的吟唱:“昔年游此地,市井簇人煙。水驛官船鼓,花林酒閣弦。重來盡蘆渚,何去變桑田?;赝源壴?,臨江獨悵然。”(明 . 陶安《澛港》)如今的蛟磯山已隱匿無為大堤之內(nèi),杳然不見,瀂港古鎮(zhèn)更是蹤影難覓。滄海桑田,茫茫無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