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解湯
這是張錫純的一張方子,被我挖掘出來,源于女兒感冒。那次感冒大概治療一個星期,先是麻黃湯,后來桂枝湯,再后來不敢治了,請一位老中醫(yī),他說我治的正氣沒了,開了人參敗毒散,吃完以后大熱。老婆一邊埋怨,一邊嚷著去醫(yī)院,不讓我拿女兒做實驗。后來談妥,再給我一次機會,就用了寒解湯,馬上去煮。生石膏50知母32 連翹6 蟬蛻6
剛開鍋,大約3分鐘,倒出一點先晾著,等藥煮好后,先涼的已經(jīng)涼了,速讓女兒喝了,再過15分鐘左右,煮好的藥全都涼了,再讓女兒喝了一點,折騰完了,一看表,快3點了,讓女兒趕緊睡覺,自己也迷迷糊糊了。一睜眼,早晨7點多了,趕緊摸女兒小腦瓜,燒基本退了,叫醒女兒,再喝一次?,F(xiàn)在女兒正在我辦公室畫畫呢,今天幼兒園放假,我的心也放假了。
疑惑:
為什么一開始傷寒,這么快就傳變了,由怕冷迅速發(fā)展為怕熱?
用白虎湯或加黨參如何?
體會:寒解湯實在是神方?。。。。。?!
寒解湯的使用經(jīng)驗:溫病,發(fā)熱怕熱,實為麻杏甘石湯之変方。
附寒解湯(張錫純方)
治周身壯熱,心中熱而且渴,舌上苔白欲黃,其脈洪滑?;蝾^猶覺疼,周身猶有拘束之意者。
生石膏(一兩,搗細)知母(八錢)連翹(一錢五分)蟬蛻(一錢五分,去足土)。
或問︰此湯為發(fā)表之劑,而重用石膏、知母,微用連翹、蟬蛻,何以能得汗?
答曰,用此方者,特恐其診脈不真,審證不確耳。果如方下所注脈證,服之復杯可汗,勿庸慮此方之不效也。蓋脈洪滑而渴,陽明府熱已實,原是白虎湯證。特因頭或微疼,外表猶似拘束,是猶有一分太陽流連未去。
故方中重用石膏、知母以清胃府之熱;而復少用連翹、蟬蛻之善達表者,引胃中化而欲散之熱,仍還太陽作汗而解。斯乃調劑陰陽,聽其自汗,非強發(fā)其汗也。況石膏性涼(《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謂其微寒即涼也)味微辛,有實熱者,單服之即能汗乎?
附:葛根麻黃湯:葛根15,麻黃5,杏仁7,石膏15,炙甘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