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1 身心理需求:我需要爸爸媽媽
小嬰兒哭泣的原因不外乎是肚子餓、尿布濕了、需要被照顧者抱起等需求,如果是因為以上的原因而哭泣,通常只要滿足了孩子的需求,針對他的需求去安撫他,通常兩三分鐘后寶寶就不再哭泣(先天特殊氣質的孩子則不然)。3個月內的寶寶最好安撫,等到寶寶大了,他的需求也愈來愈多,哭泣的情況就需要家長更費心地去觀察。
原因2 身體出了狀況:我生病了
嬰兒的哭鬧都應該盡量去安撫,如果發(fā)現(xiàn)滿足了所有的生理、心理需求,寶寶仍舊哭個不停,持續(xù)哭泣達15分鐘以上,家長就應該高度懷疑寶寶是不是有便秘、脹氣、拉肚子等胃腸道問題的困擾,而導致1歲內嬰兒哭鬧不休多為胃腸道的疾病,其中又以“腸套疊”和“腸絞痛”最常見。
常見病癥:腸套疊與腸絞痛
腸套疊
好發(fā)對象:腸套疊屬于嬰幼兒急癥,嚴重程度可能會危及生命,3個月~6歲的嬰幼兒都可能發(fā)生腸套疊,特別容易發(fā)生在原本很健康、也不太哭鬧的寶寶身上。
發(fā)生原因:因為腸子套進本身的腸管之中,剛開始并不會痛,但是會因為影響血液循環(huán)而使組織腫脹造成腸子阻塞。
癥狀與治療:寶寶會痛得很劇烈,停歇時間很短,膝關節(jié)會彎曲,如果不及時解決,會持續(xù)劇烈大哭且不停歇,哭鬧不安的程度會讓大人怎么抱怎么哄都無法安撫,合并淚流不止、臉色發(fā)白、腹脹、吐奶(甚至是吐膽汁)、排便形態(tài)改變等癥狀,此時應該立即送醫(yī)。若寶寶持續(xù)哭鬧到呈現(xiàn)無力感的狀態(tài)就非常危險,在病發(fā)12小時內寶寶有解血便的狀況時,一定要盡快進行灌腸或手術治療,否則會引發(fā)腸子穿孔、腹膜炎等危急生命的狀況。
腸絞痛
好發(fā)癥狀:在哭聲方面,3個月內的嬰兒突然哭泣,先是慢慢哭,之后哇哇大哭,斷續(xù)哭好幾個小時,之間甚至可能停個1小時,每天持續(xù)15分鐘以上的哭泣,且安撫無效,如果持續(xù)2~3天以上,就可能是嬰幼兒腸絞痛的征兆。生理方面,嘴巴周圍蒼白,臉部漲紅,肚子通常摸起來脹脹緊緊的,身體會曲向肚子,手腳比較冰冷,手掌緊握等癥狀。腸絞痛多會在固定的時間發(fā)生,媽媽可以細心觀察寶寶是否都固定在晚上或是下午的某段時間內哭泣,腸絞痛的哭聲極大且聲音較尖銳,寶寶會“嚎啕大哭”,甚至可以用凄厲來形容,無法被安撫停止。
發(fā)生原因:造成嬰兒腸絞痛的原因目前在醫(yī)學仍無定論,推測和牛奶蛋白過敏、胃腸發(fā)炎、乳糖不耐癥、腹脹與照顧者互動情形不佳等情形有關。
處理方式:將寶寶抱起,面朝下,在大腿上擺個溫水袋,讓寶寶肚子靠在溫水袋上,或者幫寶寶在肚子上擦點驅風藥來按摩,將有心理安撫的作用。家長也可以試著以棉花棒沾凡士林,輕輕地在寶寶的肛門口點一點來刺激肛門排氣排便,因為腸絞痛在排氣或排便后不適感便會停止。嬰兒腸絞痛通常在3個月大之后會轉好,對寶寶的生長發(fā)育不會造成太大影響,所以沒有立即就醫(yī)的需要。
原因3 天生氣質愛哭泣
在爸媽盡力安撫寶寶的生理、心理需求,且醫(yī)師也排除生病的可能,但是寶寶哭鬧不休的情形仍舊讓照顧者束手無策時,這多半和孩子的天生氣質有關。氣質因素多半在寶寶1歲后才比較容易被觀察發(fā)現(xiàn),照顧者不需過度自責,而是在了解寶寶的情況后,用適合他的方式來照顧,幫助寶寶適性發(fā)展,才是正確的態(tài)度與觀念。
原因4 不適應新的照顧者與安置環(huán)境
小嬰兒也會產生分離焦慮的心理,環(huán)境與主要照顧者的改變最容易引發(fā)寶寶的分離焦慮,而這么小的嬰兒最直接的反應,就是以哭泣來表達。比如居住環(huán)境、變換環(huán)境、溫度變化、衣服穿太多太熱、肢體活動度被限制等,都會以哭鬧的形式來表現(xiàn)。
三四個月大的baby分離焦慮最為明顯,因為寶寶這時已經能夠認得主要照顧者(多半是媽媽),當主要照顧者轉換為其他人,小嬰兒對陌生人抱的方式、呼喚的聲音、身上的氣味與安置的環(huán)境突然改變而產生不適,安撫效果通常都不佳,需要一段時間(2~6天不等)來適應。
寶寶9個月大以后,對主要照顧者更熟悉時,開始進入到一種怕生的階段(也是俗稱的無尾熊寶寶,換人抱會大哭大鬧)。因為小嬰兒的分離焦慮是相當正常的表現(xiàn),只是從三四個月大~1歲半的階段他會以哭鬧來表現(xiàn),所以“哭鬧”只是寶寶表現(xiàn)焦慮情緒的一種方式,至于大一點的孩子表達分離焦慮的方式可能就是直接說:“我不要”。
此外,不適應的睡眠環(huán)境也會導致寶寶特別愛哭泣,這是由于睡眠形態(tài)會影響到寶寶的活動,如果寶寶一直睡不好,他清醒的時刻就比較多,這樣一來,一直被局限在小小空間的寶寶只能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不適以引起大人的注意。所以,家長要注意不要把孩子安置在嘈雜的環(huán)境中,免得孩子因為睡不好而有哭鬧的情緒表現(xiàn),并盡量配合孩子的作息,讓孩子在固定的環(huán)境與時間來入睡。
原因5 安撫方式的不適應
因為每個寶寶在哭鬧時所期望被安撫的方式不同,所以當家長在排除了疾病的可能性與改善寶寶周遭環(huán)境之后,應嘗試觀察寶寶的反應,找到一個最適宜他的安撫方法。例如:因為忙碌的關系,當寶寶哭泣時僅和他說話,而忽略了有些時候寶寶是需要被抱起,以輕拍、輕搖或是抱著他走動等方式,來舒緩其哭鬧情緒。有些寶寶在哭泣時則會希望照顧者來看一看他,和他說說話,感受到有人在身旁陪伴他的感覺,這時如果能在嬰兒床邊安置有聲音或者是會轉動的裝飾玩具,營造出有人陪伴的感覺與情境,也能轉移寶寶的哭鬧情緒。
Tips:什么是嬰兒搖晃癥候群?
當孩子哭鬧不停時,應該抱起他輕輕地搖,不要因為心急就急躁地過度晃動,讓孩子的姿勢與位置突然改變得太大,這么做可能會導致“嬰兒搖晃癥候群”的情形發(fā)生。因為照顧者過度搖晃寶寶,可能會造成孩子類似腦震蕩的情形,孩子的確會停止哭泣,讓家長誤以為大力搖晃是有效的,但其實可能已經造成寶寶昏眩甚至嚴重的硬腦膜下出血的病癥。
(責任編輯:林桂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