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學角度看收入
李俊
20世紀最偉大經濟學家費雪曾經說過,“收入,income,是經濟的第一個和最后一個字母”。如果從費雪角度理解收入,那么指的不單單是貨幣收入,而是包含著enjoyable income的概念。當然,人們的精神滿足和享受是無法量化的,所以只能用付出的貨幣數量進行衡量。
工資可以反映一個收入情況,然而這只是其中一個參考而已。我在一篇文章上指出公務員收入偏高了,結果引來很多罵聲。有的公務員說他的收入很低,一個月工資不到2000元,甚至說公務員是低工資人群。我相信有些公務員工資一個月不到2000元,但是并不意味等于低收入。在這里,如果有一份工資2000元的公務員和一份工資4000元的下井挖煤工作給大家選擇,我想多數人還是寧愿選擇低工資的公務員,也不愿意選擇高工資的礦工。實際上,即使礦工的工資比公務員高出一倍,凈收入還是遠遠低于公務員。礦工是冒著高溫、冒著生命危險去作業(yè),同時工作不僅辛苦,并且對身體產生很危害。相對來說,公務員的工作是相對清閑、工作環(huán)境也很舒適。
很多地方,公務員上下班都有車接送的,這是很多打工一族無法比。這些打工一族不僅要從每個月工資支付一筆交通費,同時還要承受擁擠公交車痛苦的代價。他們工作時間通常比公務員要長,同時要面臨被老板拖欠工資、隨時失業(yè)的風險等。工作穩(wěn)定性這就減少后顧之憂,從而增加了精神上的享受。這些年,報考公務員如何火爆,這就說明了公務員的收入偏高了。
其實,我所說的收入指的是“凈收入”,也就是扣減了成本的“凈收入”。因此,北京大學
人們通常說,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即使工資低也樂意做。這就說明,工資只是收入部分,工作本身的樂趣也是一種收入。真正的收入是一種精神享受,而不是一種貨幣形式。我朋友說過,要是給他當北大教授,即使零工資也沒關系。他的解釋就是,只要這個頭銜就可以給他帶來各種收入。
很多讀者都把收入等同工資起來,認為高收入一定是高工資,但是實際上這是一種片面理解。如果當縣長沒有工資,就不見得沒有人愿意當,甚至負工資都有人要當??h長配有專車、司機和秘書、僅僅這幾項服務價值就是普通人工資的好幾倍,甚至十倍以上。
媒體報道農民工的工資比大學生還要高,很多人看了心里就不平衡。他們很不服氣,就發(fā)出憑什么農民工的比大學生還要高的論調。其實,農民工雖然工資可以比大學生高,但是實際收入卻比大學生低。很多農民工所干的活都是非常辛苦,都是大學生不愿意干的,既然很多人都不愿干,所以勞動力價格自然上漲。要是考慮到付出的代價,農民工獲得的“凈收入”就并不高了。
費雪在《利息理論》上說到,“外部事件只有成為精神感受的內部的手段時,才算是有意義的。”因此,真正收入并不是我們獲得多少貨幣,而是這些貨幣買到的享受來支付。換一種通俗的說法,就是你賺多少錢并不是你的收入,而是你用這些錢去享受了,這才是你的真正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