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fēng),不急不緩地吹著。
灰瓦蒼檐,縱深曲折,從一條街到另一條巷。
時間在這打了個褶,從此再無青春可回頭。
老人坐在門檻上聊天,那些屬于他們的故事,是塵封的美酒,隨著一年一年老去的年華,越來越香醇。
南京這些有故事的老街巷,你知道多少?
◆龍膊子
今年,南京發(fā)布發(fā)起過一個提問投票:太平門外東側(cè)的那條路叫“龍脖子”還是“龍膊子”?結(jié)果很多人都答錯了,應(yīng)該是“龍膊子”。
紫金山最早叫鐘山,遠(yuǎn)遠(yuǎn)望去像一條盤曲的巨龍。龍膊子?xùn)|連鐘山第三峰,西接富貴山,是“鐘山西麓”余脈,地形彎彎曲曲,狀似龍的一條“腳膊子”而得名。如果名字念錯的人多了那就將錯就錯吧。
◆煤灰堆
中華門下的一個小巷子。清朝時,這里住了一位姓梅的地主,一場突如其來的火災(zāi)將他家變成了一堆灰燼,人稱“梅家灰堆”,后來誤傳為“煤灰堆”,于是干脆變成了地名。
◆鳴羊街
這是一個怪地名。鳴羊街位于老門西,集慶路與仙鶴街交會處的南側(cè),旁邊就是著名的胡家花園。羊的叫聲是“咩咩”,“鳴”是形容飛禽的叫,“鳴”和“羊”這兩個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字怎么能組到一起,成了地名呢?
原來,鳴羊街位于花露崗附近,傳說花露崗上曾有鳳凰停歇。鳳凰在此朝陽而鳴,臺下的老街就被稱為“鳴陽街”。后來,地名傳著傳著走了樣,訛變?yōu)椤傍Q羊街”。
◆螺絲轉(zhuǎn)彎
“螺絲轉(zhuǎn)彎”的地名由“羅寺”而來。當(dāng)時有條小路在該寺的隅角,被人習(xí)慣地喊“羅寺轉(zhuǎn)彎”,后人不知道意義,就將“羅寺轉(zhuǎn)彎”訛傳為“螺絲拐彎”了。
◆五福街
在集慶路西段北側(cè)。相傳,明初徐達(dá)的五公子居住在此,所以稱為“五府街”,后來“五府”訛稱“五福”,就成了現(xiàn)在的“五福街”。
◆剪子巷
靠近夫子廟金榜大市場旁。明初,那里是兵器倉庫所在,《東城志略》 說:“自大英府南轉(zhuǎn)為剪子巷,古名周處街,在善和坊南,織錦坊東?!眰}庫內(nèi)有很多箭頭,故名箭子巷,后諧音訛為剪子巷。
南京曾是明初的都城,那時候,南京城有多繁華,從這些名稱里就能看出來。
◆羅廊巷
明代羅廊巷專賣高檔綾羅綢緞絲織品,做成衣服后被商家擺放在官廊下出售,所以就有了羅廊巷這個名字。幾年前,這兒被叫做“鬼市”。其實(shí),就是跳蚤市場,總有很多退休的人在那邊淘東西,他們更享受淘舊物帶來的精神之樂和文化享受,在這兒你能感受到老南京人隨性愜意的生活狀態(tài)。
◆箍桶巷、木匠營
相傳明朝時,江南首富沈萬三家的箍桶匠就居住在這條巷子里,他家的匠人手藝精湛無人能及,慕名來學(xué)手藝的人特別多。再后來,來這里找箍桶匠干活的東家也多了起來,于是人們就把這里叫做箍桶巷。
而箍桶匠們所用的木材活兒幾乎都交給住在附近的木匠做,所以人們就給附近巷子取了一個好記的名字——木匠營。
◆羊皮巷
羊皮巷是明代制售羊皮的中心。相傳商人自羊市橋購入皮色優(yōu)良羊群,驅(qū)趕至羊皮巷剝皮整理,制成衣物。
◆御道街
御道,顧名思義,是皇家專屬領(lǐng)地的道路。明朝的御道,就是現(xiàn)在的御道街。它的起點(diǎn)在午朝門內(nèi),有一條寬約6米磨得極其光亮的青石板小道,從前,這條只有皇帝及其親信大臣才能走的青石板小道一直綿延到2公里外的光華門。
長樂街古名長樂巷、長樂坊,又稱篾街(滅街)。它南接糖坊廊,北接牛市,“篾街”的稱呼來源于古代竹器作坊和竹器手工業(yè)工人集中于此。
◆三元巷
新街口南邊,毗鄰程閣老巷、中山南路(古時候叫馬巷)。
什么叫“三元”?在鄉(xiāng)試中考取第一名“解元”,接著在會試中考取第一名“會元”,殿試中又考取第一名“狀元”。這種“連中三元”的喜事極為罕見。明嘉靖年間,有個叫尹鳳的人居住在此,在武舉科鄉(xiāng)試、會試、殿試連中三元,因此這個地方就被人稱為三元巷了。這個人可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跟隨俞大猷在福建、浙江抗擊倭寇,屢建大功。
居住在三元巷的老人們講,很多年前,不少娶親的花轎首先都要經(jīng)過三元巷,就是希望能夠沾沾喜氣貴氣,希望子孫后代都能出人頭地。
◆金沙井
明朝時有一年大旱,河水干枯,居民在此挖井取水,卻不料井中有沙,沙中還有閃閃發(fā)光的金粒,因此就將這口井取名金沙井?,F(xiàn)在的金沙井儼然一條街名,東接中華路,西接洋珠橋,悠悠長長有二百多米遠(yuǎn)。
◆琵琶巷
琵琶巷在武定門內(nèi),南起長樂路,北至鈔庫街。
明朝時期,街面鋪長石條,下為下水道,雨過路干,甚為方便。古南京人雨天出行,人們總是穿皮靴或棉布做成的靴子,浸以桐油,靴底釘有防滑白鐵釘。雨天在這條路上行走,鞋釘拍擊石板聲伴隨石板下的水流聲,形成一曲叮叮咚咚的琵琶樂章,琵琶巷的名字也因此而來。
◆釣魚巷
玉壺坊在白鷺洲公園附近,東起內(nèi)秦淮,西連建康路。相傳明朝朱武宗在此看花船,觀燈之時,玉壺掉落此處而得名,后來明武宗朱厚照又在此釣魚,于是更名為釣魚巷。
◆神馬路
幾年前,“神馬都是浮云”橫空出世,成為當(dāng)年使用率最高的網(wǎng)絡(luò)詞匯,以至于帶火了南京馬群新街后面一條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路。
“神馬”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呢?馬群一帶在明朝時是全國最大的養(yǎng)馬場,重新規(guī)劃以后,南京的很多路是以馬的五種顏色命名的,像現(xiàn)在的白馬公園、金馬路等,都是這么來的。至于“神馬”,還有一個傳說,朱元璋在九華山祭祀完從山中出來,在外等候的一匹馬抬起了前蹄,朝他恭賀。
◆糟坊巷
一聽糟坊就知道必與酒有關(guān)聯(lián)。相傳這里是朱元璋釀酒的地方。糟坊巷在長樂路中段北側(cè),南起長樂路,北至長生祠。當(dāng)年這里所釀之酒以香味滿溢聞名全國,百里之內(nèi)都能聞到酒香味。
◆糖坊廊
位于城南中華門內(nèi)鎮(zhèn)淮橋西北,東南起中華路,西北接長樂街,因設(shè)糖作坊于此,故而得名。
建康路淮清橋西南,古稱蕭家渡。東晉時,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徽之才華出眾,一派名士習(xí)氣,他素聞京城中的桓伊是著名的吹笛高手,但是兩人素不相識,從未見過面。一次,王徽之坐船??看a頭,恰巧桓伊岸上經(jīng)過,于是,王徽之請人傳話邀請演奏一曲?;敢廉?dāng)時已經(jīng)是朝中大官,聽到此言,立刻下馬依馬而奏,連吹三遍,其音裊裊,其情切切。王徽之聽得如癡如醉,如夢如幻?;敢磷喈?,打馬而去,不復(fù)回顧?;罩犕?,不發(fā)一言,凝神遙望,蕩舟而去,兩人從始至終沒有交談一句。
從此,這個秦淮河邊奏笛之處,便被稱為“邀笛步”,而所奏之曲便是有名的《梅花三弄》。
◆繡花巷
是從前經(jīng)營服裝行業(yè)的巷子,位于馬路街西側(cè)。
在100年前的今天,繡花巷是金陵女子大學(xué)的所在地。那時候,街頭巷尾來往的皆是高知識的女青年,她們優(yōu)雅、獨(dú)立、自信。
100年后的今天,金陵女大早已搬離,校園的文氣被滿滿煙火氣的市井生活替代。那些被生活磨煉過的人,坐在煙火氣里,顯得悠然自得。
◆仙鶴街
古代城南仙鶴街也是云錦作坊密集的地方,相傳這里的工匠師傅善于織各種仙鶴圖案的云錦。他們所織的仙鶴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且千姿百態(tài),每只仙鶴都有不同的造型和神態(tài),還曾被定為御用貢品。于是,人們就把這里叫做仙鶴街。
素材來源 南京發(fā)布、南京旅游、這里是南京、南京小資、南京有個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diǎn)擊舉報(b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