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耳的功效:
銀耳又稱白木耳、雪耳、銀耳子、白耳、桑鵝、五鼎芝、白耳子,有補脾開胃的功效,又有益氣清腸的作用,還可以滋陰潤肺。銀耳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以及增強腫瘤患者對放、化療的耐受力。主治虛勞咳嗽;痰中帶血;津少口渴;病后體虛;氣短乏力。
銀耳中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和多種氨基酸、礦物質(zhì)及肝糖。銀耳蛋白質(zhì)中含有17種氨基酸,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中的3/4銀耳都能提供。銀耳還含有多種礦物質(zhì),如鈣、磷、鐵、鉀、鈉、鎂、硫等,其中鈣、鐵的含量很高,在每百克銀耳中,含鈣643毫克,鐵30.4毫克。此外,銀耳中還含有海藻糖、多縮戊糖、甘露糖醇等肝糖,營養(yǎng)價值很高,具有扶正強壯的作用,是一種高級滋養(yǎng)補品。銀耳能提高肝臟解毒能力,起保肝作用;銀耳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肺原性心臟病有一定療效。銀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膠質(zhì),加上它的滋陰作用,長期服用可以潤膚,并有祛除臉部黃褐斑、雀斑的功效銀耳富含維生素D,能防止鈣的流失,對生長發(fā)育十分有益;因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它可以增強機體抗腫瘤的免疫力。銀耳中的有效成分酸性多糖類物質(zhì),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調(diào)動淋巴細(xì)胞,加強白細(xì)胞的吞噬能力,興奮骨髓造血功能;銀耳多糖具有抗腫瘤作用。銀耳中的膳食纖維可助胃腸蠕動,減少脂肪吸收,從而達到減肥的效果?!?/font>
別名:白木耳、白耳、桑鵝、五鼎芝、白耳子。
性味:甘;淡;平;無毒。
歸經(jīng):肺經(jīng);胃經(jīng);腎經(jīng)。
功能:滋補生津;潤肺養(yǎng)胃。
主治:虛勞咳嗽;痰中帶血;津少口渴;病后體虛;氣短乏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或燉冰糖、肉類服。
銀耳的作用:
銀耳具有強精、補腎、潤腸、益胃、補氣、和血、強心、壯身、補腦、提神、美容、嫩膚、延年益壽之功效。用于治肺熱咳嗽、肺燥干咳、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胃炎、大便秘結(jié)等病癥。它能提高肝臟解毒能力,保護肝臟功能,它不但能增強機體抗腫瘤的免疫能力,還能增強腫瘤患者對放療、化療的耐受力。它也是一味滋補良藥,特點是滋潤而不膩滯,具有補脾開胃、益氣清腸、安眠健胃、補腦、養(yǎng)陰清熱、潤燥之功,對陰虛火旺不受參茸等溫?zé)嶙萄a的病人是一種良好的補品。銀耳富有天然特性膠質(zhì),加上它的滋陰作用,長期服用可以潤膚,并有祛除臉部黃褐斑、雀斑的功效。銀耳是種含膳食纖維的減肥食品,它的膳食纖維可助胃腸蠕動,減少脂肪吸收。
1、銀耳湯 銀耳12克,雞清湯15O0毫升,胡椒適量。銀耳泡脹,將雞湯倒人無油膩的鍋內(nèi),入鹽、料酒、胡椒燒。開;放入銀耳,上籠以大火蒸,待銀耳發(fā)軟入味后,再取出適量味精即可。此湯具有補虛益氣,益腎縮尿的功效,適用于前列腺肥大所致的尿頻、淋漓不盡、尿后脹痛等病癥。
2、鮮蓮銀耳湯:干銀耳10克,鮮蓮子3O克,雞清湯1500毫升。將發(fā)好的銀耳放人盆內(nèi),加雞清湯150毫升蒸1小時左右,再將銀耳取出,鮮蓮子剝?nèi)デ嗥ず鸵粚幽郯灼?,切去兩頭,捅去芯,用水氽后,再用開水浸泡備用(鮮蓮子要略帶脆性,不要煮泡得很爛);燒開雞清湯,加味精、料酒、鹽、糖適量,入蓮子、銀耳即成。此湯具有滋陰潤肺,健脾安神的功效。適用于心煩失眠,干咳痰少,口干咽痛,食少乏力等病癥。健康人食用可消除疲勞,增進食欲,增強體質(zhì)。
3、冰糖銀耳:白木耳10克,冰糖30克。將白木耳用清水浸泡2小時左右,然后揀去雜質(zhì),放入碗內(nèi),倒入沸水,加蓋炯泡30分鐘,使之泡發(fā)膨脹,剪去蒂部木梢,用清水洗凈,分成片狀,與冰糖一同人鍋加清水1000毫升,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至白木耳熟爛為度。此肴具有滋陰潤肺,養(yǎng)血和營的功效??奢o助治療肺結(jié)核、肺癌患者之肺陰虧虛、嗆咳無痰、咯血以及高血壓癥,動脈硬化者之陰虛陽亢頭暈耳鳴、面紅口干、大便秘結(jié)等病癥。
白木耳味甘,性平。功能利五臟,補氣血。適用于五臟虛弱、氣血不足、面色無華、毛發(fā)不澤。據(jù)研究,經(jīng)常吃白木耳,能使人的新陳代謝增強,血液循環(huán)旺盛,各個組織器官的功能得到改善,皮膚的彈性增強,皮下組織豐滿,皺紋變淺甚至消失,皮膚變得細(xì)嫩光滑。白木耳還有通大便的作用,保持大便通暢,是維護皮膚光潤的重要條件之一。因此,白木耳被稱為潤膚食物,是有道理的,使用白木耳美容的方法主要如下:
1、銀耳5克,浸在50%甘油中,一星期后用這種溶劑搽臉,每日早晚各1次。
2、銀耳10克,軋成細(xì)末,配60克白面混合均勻,每日取10克調(diào)成糊狀,涂在臉上半小時后洗去。
3、銀耳50克熬成濃汁,裝入小瓶中貯存,每次倒入洗臉?biāo)惺畮椎蜗茨槪咳?次。
銀耳用藥禁忌:
1、外感風(fēng)寒、出血癥、糖尿病患者慎用。
2、風(fēng)寒咳嗽者及濕熱釀痰致咳者禁用。
回首頁 回目錄 更多精彩
( 文字資料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圖片為夢回故鄉(xiāng)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