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東省濟南醫(yī)院糖尿病診療中心主任醫(yī)師 王建華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概念及意義
1,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飲水除外)8~12小時以上,于次日清晨早餐前所測的血糖。
2,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是指,從進餐后血糖開始上升算起,一直到血糖回落至餐前空腹水平這一段時間的血糖。臨床通常用“餐后2小時血糖”來代表餐后血糖。
正常人進餐后0.5~1小時,血糖可達到高峰,2小時后回落到接近進餐前水平,血糖升幅很少超過2.2~3.3 mmol/L。影響餐后血糖的因素眾多,其中包括飲食的質與量、胃腸道吸收功能、運動因素、餐前用藥情況及自身胰島β細胞的儲備功能(尤其是第一時相的胰島素分泌)等。
兩者均為診斷糖尿病的重要依據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診斷糖尿病的兩個重要指標,空腹血糖≥7.0 mmol/L或者餐后2小時血糖≥11.1 mmol/L均可診斷糖尿病。
在糖尿病的早期階段,患者基礎胰島素分泌尚能滿足空腹狀態(tài)下糖代謝的需要,因此空腹血糖往往正常;而進餐以后,由于患者胰島b細胞的儲備功能不足,不能分泌足夠多的胰島素,從而導致餐后血糖升高。因此,如果僅憑“空腹血糖”診斷糖尿病,將會使一些早期糖尿病患者被漏診。
兩者均為監(jiān)測病情的重要指標
與“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更強的心血管疾病預測因子。
兩者對糖化血紅蛋白的“貢獻”有別
糖化血紅蛋白(HbA1c)同時受空腹及餐后血糖的影響。
研究發(fā)現(xiàn),當HbA1c為7.3%~8.4%時,空腹和餐后血糖對總體血糖的“貢獻”大體相當,各占50%;當HbA1c>8.5%時,空腹血糖對總體血糖的“貢獻”大于餐后血糖,而且隨著HbA1c的升高,空腹血糖對HbA1c的影響也會增大;當HbA1c<7.3%時,餐后血糖對總體血糖的貢獻大于基礎血糖,換言之,這時血糖的升高主要取決于餐后血糖。
另外,研究證明,餐后血糖升高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嚴格控制餐后血糖將更有利于HbA1c控制達標,使血管內皮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得到更好的保護,降低心血管并發(fā)癥的病死率。
兩者的關系:水漲船高,水落船低
一天當中,機體大約有1/3的時間處于空腹狀態(tài),其余2/3的時間處于餐后狀態(tài)。餐后血糖水平與空腹血糖水平密切相關,并隨空腹血糖的變化而變化,餐后血糖是在空腹血糖基礎上的“水漲船高”。
如果能先把空腹血糖降至正常水平,餐后血糖就比較容易控制;如果空腹血糖水平很高,餐后血糖達標就比較困難。只有將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控制好了,才有望使HbA1c控制達標(<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