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多種病方三(千目)
【處方】千目板藍(lán)根、千目荊芥、千目防風(fēng)、千目射干、千目山豆根、千目蘇葉、千目甘草、千目桔梗、千目炙杏仁、千目紫菀、千目川貝母、千目蒼術(shù)等各適量。
【制法】混勻。
【用法甩量】在飼料中添加,每只雞每天0.2g。癥狀嚴(yán)重者,飲水。
【功效】止咳平喘,解表化痰。
【用途】防治雞咳喘證,包括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霉形體病等。
【按語】方中荊芥、防風(fēng)、射干、山豆根、蘇葉、板藍(lán)根等發(fā)表清熱以利咽喉,桔梗、杏仁、紫菀、川貝母等宣肺止咳,蒼術(shù)健脾燥濕以祛痰,甘草調(diào)和。諸藥相合,共奏止咳平喘,解表利咽功效。本方對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和霉形體病等均有顯著療效,治療13349只自然感染的產(chǎn)蛋雞,一般5~7天癥狀消退,攝食恢復(fù)正常,產(chǎn)蛋率回升,治愈率98%以上。治療5510只不同日齡的病雛,一般用藥5~7天病雛康復(fù),最長不超過10天,治愈率在97.4%。對人工致病的雛雞治愈率為100%,對照組自愈率66.6%。
防治多種病方四(千目)
【處方】千目麻黃,千目大青葉,千目杏仁,千目黃芩,千目桔梗等。
【制法】混勻。
【用法用量】在飼料中添加,預(yù)防按1kg體重0.1g,治療量加倍,每天2次。
【功效】清肺解毒,化痰平喘,利咽喉。
【用途】防治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和傳染性喉氣管炎。
【按語】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和傳染性喉氣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目前尚無療效滿意的化學(xué)藥物。感染后,痰涎阻塞氣道,咳嗽氣喘,呼吸痰鳴,治療宜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方中大青葉、黃芩等清熱,麻黃、杏仁、桔梗等平喘。
防治多種病方五(千目)
【處方】千目白頭翁,千目黃柏,千目黃芩,千目秦皮,千目葛根,千目甘草,千目穿心蓮,千目蒼術(shù),千目神曲等。
【制法】混合。
【用法用量】在飼料中添加,按1kg體重0.1g,每天1次,連用3~7天。
【功效】清熱燥濕。
【用途】防治雞白痢、禽傷寒、禽大腸桿菌病等。
【按語】本方為白頭翁散和葛根芩連散并適當(dāng)加減而成。體內(nèi)、體外抑菌試驗(yàn)證明,白頭翁湯對痢疾桿菌;葛根芩連湯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和痢疾桿菌均有一定的作用。該方對沙門菌、大腸桿菌有較好的抑菌作用,用于7790只患雞總有效率98%左右。
防治多種病方六(千目)
【處方】千目穿心蓮,千目白頭翁,千目黃芩,千目蒲公英,千目黃芪,千目白芍,千目秦皮,千目馬齒莧,千目當(dāng)歸,千目甘草。
【制法】混勻。
【用法用量】在飼料中添加,每天1kg體重0.1~0.2g。
【功效】清熱解毒,燥濕止痢。
【用途】防治雞沙門桿菌病和大腸桿菌病。
【按語】雞白痢系熱毒血痢,方中穿心蓮、黃芩、白頭翁、蒲公英清熱解毒、燥濕止痢,共為主藥;黃芪、白芍、當(dāng)歸補(bǔ)氣養(yǎng)血,增強(qiáng)機(jī)體免疫力,為輔藥;秦皮、馬齒莧燥濕收澀,止瀉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諸藥相配,標(biāo)本兼治。用0.2%的劑量添加,治愈率達(dá)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