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關了,農民工們開始陸續(xù)背起行囊從工作了一年的大城市往會走了。每到這個時候,農民工工資問題都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前幾天看到一則報道,說的也是建筑行業(yè)的農民工工資問題,意思是農民工欠薪有愈演愈烈之勢。記得在前幾年,我們經常聽到有關“千方百計保證農民工工資按時發(fā)放”的報道,類似的事情的確消停了幾年。
作為分享房地產行業(yè)果實最少的環(huán)節(jié),建筑企業(yè)利潤的確比不上開發(fā)商,而他們的的資金又完全掌握在開發(fā)商手里,一旦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開發(fā)商資金鏈趨緊,整個行業(yè)都會受到波及,建筑企業(yè)發(fā)不出工資也是常有的事,農民工也是最后的兜底者之一。
其實,農民工對于房地產的漲跌并非無感,他們更多表現的是一種頗為糾結的心態(tài)。
說說我們老家的情況吧,一般五口之家的水田大約是4-5畝左右,不過農民們幾乎沒有一個在家種田,整個鎮(zhèn)子上的水田有幾個種田大戶承包,每年每畝地給幾百塊錢,一家人每年從水田里獲得的收入也就2000多塊錢。更多的是整村的人進城在建筑工地干活,還有的跟著包工頭搞家裝工裝,總之和房地產都建立起了緊密的聯系。
一對農民工夫妻,一年辛苦下來收入也有10萬多,干幾年足夠給孩子在縣城里買套房子娶個媳婦,這樣的軌跡在中西部三四線城市比比皆是??梢哉f,是房地產讓他們的收入得以大幅增長。
對于農民工來說,他們的小目標仍然非常清晰且質樸:從未奢望在大城市落腳下去,只希望在城里掙錢為子女的婚姻鋪路,等到自己干不動了,就回家養(yǎng)老,順便幫子女帶帶孩子。
對于農民工兄弟來說,在他們這一代能夠完成從農村到縣城里的遷徙已經是十分了不起的成就。
在農村,這個年紀還沒結婚的,父母已經非常著急了,但沒房子媒婆在牽線的時候都有點底氣不足。我的一位堂叔就是這樣,今年上半年他們剛剛幫助兒子在縣城買了一套100多平米的房子,總價40多萬,貸了20多萬,每個月2000塊錢左右的貸款。今年年底回家要著手裝修入住了,估計明年下半年要幫26歲的兒子操辦婚事了。
房子和結婚的支出幾乎耗盡了他們這些年的積蓄,而且還背上了20萬的房貸。農民工其實很怕負債的,對于這筆不算多的貸款,他們總是憂心忡忡,希望之后的這幾年多掙點,爭取提前還清。對于他們來說,田不值錢,宅基地也不值錢,除了出賣體力,沒有任何其他資本來撬動杠桿,隨著年齡的增長,擔憂愈發(fā)強烈。
都說三四線城市房子不好賣,但農民工二代們對縣城房子的需求還是比較強烈的,即使他們未來也有可能步父輩們的軌跡——在大城市打工,縣城的房子長期空置。對于他們來說,房子也是子女婚姻的必要條件。
都說農民完全不用進城買房,但實際上在大多數三四線城市,來自農業(yè)的收入已經微乎其微,他們的后代已經完全不會種田了,農民的兒子不會農業(yè)技能,你們覺得他們還會愿意在農村待下去嗎?
網上有很多關于農村別墅的美圖美文,但他們可能忽略了一個問題:不是一棟三層小樓帶一個院子都可以稱之為“別墅”的。
就拿這兩三張圖對比下:
對于大多數農民來說,在農村蓋房子,差不多也就是這種或者更高點,沒有多少設計感,當然也帶來不來居住上的良好體驗。你是更愿意住這種三層小樓,還是城里的普通商品房?
當然你可能會舉下面這種例子,但這種農村別墅的成本,各位恐怕又要掂量掂量了。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房地產的走勢也在影響著他們的收入,影響著他們?yōu)楹⒆訙蕚鋵W費,影響著他們還貸,影響著他們在縣城買房計劃。
農民工群體大多數是干建筑工的,房價的漲跌對他們來說,重要的不是未來購房門檻的降低,而是因打工收入的波動所導致的眼前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