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6月22日雨中的上海 “比較早”的文化街,“曾經住過許多名人”。“安安靜靜”的石子路和兩邊的上海老建筑“相映成趣”,“一下子就和外面的鬧市區(qū)分開來”。名人銅像謀殺了不少菲林,街邊的古玩小店“可以淘淘”,紀念館和美術館也不妨“逛一下”。累了路邊“有椅子可供休息”,餓了、渴了就找找“‘咸亨酒店’、‘老電影咖啡館’等”——“沒必要特意過去看”,“逛四川北路的時候”“順便”進來走走。 山陰路是南北走向,南起四川北路,北至祥德路。長651米。山陰路原名施高塔路(Scott Road),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1911年越界筑路。1943年汪精衛(wèi)政府接收租界時更名為山陰路。 去過 談不上參觀 因為兜一圈也用不了10分鐘 雖說是小洋房 但其是也就和石庫門差不多 何況這條弄堂里還是有住戶的 但是真的身臨其境了 還是能夠想象大師當年在這里奮筆疾書的樣子的 故居的一樓是客廳和吃飯的地方,中間有屏風隔斷的,碗櫥里邊放著蠻多日式的餐具,聽導游說是內山完造以前跟魯迅家經常走動互送東西吃而留下的。 鮮蝦鮮肉、 12可以看到整只蝦仁的哦~~湯包里的汁水還滲透的鮮蝦的甜味。蟹粉鮮肉]19.5 蟹粉的量出乎我的意料,蠻多的哦,對得起這個價格啦。紫菜蛋皮湯 2 沒有想象中的味道,最初點這個就是想回味一下小時候的味道,看來我和師傅沒有共鳴。小心吃多長肉!! 上海“三大名勝古剎”之一,坐落于“整個靜安寺商業(yè)區(qū)”的“中心地帶”。遠遠望去,“金色”的樓墻,“飛揚”的瓦檐,“幽幽佇立于凡眾之間”,獨顯其“莊嚴肅穆”。平日來此求佛的人“絡繹不絕”,“初一、十五”更有成千的信徒前來朝拜。上完香順道品嘗一下廟里的“素齋”,自有一番“虔誠”的意味。
上海虹口世紀大酒店(原新元大酒店)是最佳西方集團(美國)在上海的一家酒店,酒店座落于虹口區(qū)溧陽路1111號(四平路257號)。
多倫路文化名人街
內山完造(日本典雅:籽實的稻穗,壓彎了腰。)
山陰路沿路為著名住宅區(qū),包括千愛里、大陸新村、恒盛里、日照里、花園里,名人故居有魯迅故居(132弄9號)、茅盾舊居(132弄6號)、瞿秋白寓所舊址(133弄12號)、內山完造千愛里舊居(2弄3號)、尾崎秀實舊居(145弄2號),69弄90號曾經是中共江蘇省委舊址。山陰路一帶已經被辟為山陰路歷史文化風貌區(qū)加以保護。
二樓是魯迅的臥室,里邊的擺設都是按照當時魯迅逝世時的樣子擺放的,旁邊是客房,聽說在這個客戶里曾經住過很多個革命友人。
三樓是魯迅兒子的房間和書房,其兒子的房間里邊放著他小時候的照片,房間很寬敞,有一個小陽臺,是整個故居里邊最適合居住的房間,可見魯迅愛子之深。書房里邊放著很多魯迅的藏書,每一本都年代久遠啊。儲物間好像也是在三樓,記得里邊掛著一個竹編的小籃子,可以將東西自然風干,導游說是那個年代相當于冰箱來用的東東。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這個房子里邊的廁所了,試想一九三幾年的時候就用上抽水馬筒的人家應該不多吧,但魯迅就用上了。整個房子雖然有三層但每一層都比較窄,不過布置得很好,很適合居住。門票是八塊的樣子,有導游講解,雖然地方小,看的時候短,但感覺心靈受到了很大的熏陶,很值得一去。
沿上陰路去魯迅公園
四川北路2288號(近東江灣路)魯迅公園
免費公園。環(huán)境“相當好”,“古木參天”,“空氣清新”。早上“很多大叔大伯來晨練”;晚些會“有人跳交誼舞”,“合唱六七十年代的愛國歌曲”;孩子們在大草坪上“踢球、放風箏”;情侶們愛意連連。魯迅先生的故居“佇立一旁”,內山書店的遺址如今依然書香滿屋,附近四川北路、虹口體育場“熱鬧非凡”。真是個既生活又懷舊的地方。
荷塘垂釣,太公之意
黑瓦白墻,江南風情
湖畔調弦
魯迅公園合唱團
如果佳家湯包避免歧義的話,最好讓小姐們帶上口罩了。
沿南京西路向西,來到靜安寺(南京西路1686號(近華山路))
靜安公園
華山路189號靜安公園3號門(近延安路高架)巴厘島
靜安公園里,“一個讓MM身心陶醉讓GG錢包縮水的地方”。入夜時分,“點點燭火搖曳”,偎著“荷塘月色”的小樓仿佛一座“水上宮殿”。“山石小徑”、“木板甬道”、來自印尼的石像、水上漂浮著的“蓮花和蠟燭碗”,無不顯露出濃濃的“巴厘島”風情。在這個“吃環(huán)境”的地方,對食物就“不要過多計較”了。東南亞風味菜肴,淺嘗輒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