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巴草,莊稼地里長得最多。初生時是小小的細細的一到兩片的嫩葉,遠望去幾乎不見。然而只需要一場微雨,便足以讓它蓬勃成燎原之勢。雖然根須淺淺地幾乎只是浮在土上,然而若是拔得不徹底或是拔完了仍然扔在地里,那么依舊是不能置它于死地的,只需要一夜的露水,便足以讓它生出新芽或者復活,其生命力之強,常讓人驚嘆不已。待到稍長大一些,便拔節(jié)生出一根細長的穗來,結滿了千百顆籽粒,毛茸茸的搖曳在風里,仿佛調皮的小狗在抖動著尾巴。
一看圖片相信98%都知道這個叫什么吧,對,狗尾巴草,簡單狗尾草,應該是沒有其他別名吧!小時候有沒有與小伙伴們玩過,抽一根毛毛直接往對方鼻孔里面轉啊轉,特癢的感覺,一般都會打噴嚏。但狗尾草在農田的話,是被農民嫌棄的,畢竟它的生命力比較強,發(fā)展比較迅速,會與農作物爭肥料,所以,在田間都會鏟去的!
而狗尾巴草則是一種極其低調的野草,就算農民嫌棄它,厭惡它,但它依然堅強的活著,所以現在在花店有時會作為配花的一種,猜猜它的花語是什么呢?有的地方把狗尾巴稱為不被人了解的、艱難的愛花語,也有被稱為生命不息,愛情不止的花語!
狗尾巴草是牛驢馬羊愛吃的植物。無論是老的,嫩的,鮮的還是干的,都是很不錯的牲畜飼料。秋季的干草還可以作燃料生火燒水做飯,取暖鋪床,更具有藝術性的是有時還會出現在詩人作家的文章里,或者是畫家,攝影家的作品里,使這樣一個雖然賤命的狗尾巴草變成了具有藝術生命力的寶貝。
雖然農民不喜歡它,但它還是有藥效功效的,歸納主要就是:清熱利濕;祛風明目;解毒;殺蟲。主風熱感冒;黃疸;小兒疳積;痢疾;小便澀痛;目赤澀痛;目赤腫痛;癰腫;尋常疣;瘡癬。
而在一些藥材書里面的記載如下:
1、《綱目》:治疣目,貫發(fā),穿之即干滅也。凡赤眼拳毛倒睫者,翻轉目險,以一、二莖蘸水戛去惡血。
2、《綱目拾遺》:治疔癰癬。面上生癬,取草效莖揉軟,不時搓之。
3、《貴州民間方藥集》:解熱,治目疾。又用治麻(疣)子。
4、《陸川本草》:去濕,消腫。治黃水瘡。
5、《重慶草藥》:治目疾流淚起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