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風雅韻』
漁舟唱晚項斯華 - 古箏領奏 漁舟唱晚
春日看花、泛舟湖上、畫船聽雨……古代文人的十大樂事,你體會過哪幾件?
讀書
▼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清代】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
蕭蕭黃葉閉疏窗。
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
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只道是尋常。
春日好景正長,酒后小睡醒來,閨中以書賭賽,衣襟滿帶茶香,讀書也能讀出一番樂趣來,想來也是十分風雅。
飲酒
▼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唐代】李白
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 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 相期邈云漢。
花間一壺酒,無人共飲又如何,我邀明月、影子與我共飲,酒興一發(fā),既歌且舞,歌時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傾聽佳音;舞時我的影子,在月光之下,也轉動零亂,似乎在與我共舞,獨酌也快活。
賞花
▼
《洛陽看花》
【宋代】司馬光
洛陽春日最繁花,
紅綠蔭中十萬家。
誰道群花如錦繡,
人將錦繡學群花。
洛陽牡丹甲天下,宋朝時尤盛。春日的洛陽,處處牡丹,戶戶天香,各呈嬌態(tài),看花人摩肩接踵,如癡如醉,如夢如幻,城內居民蜂擁往觀,萬人空巷,蔚為壯觀。
泛舟
▼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李清照少時有過極歡樂的時光,這首詩便可窺見其中一角:于盛放的荷花叢中乘一葉扁舟搖蕩,興盡而回,是何等的悠然自在。
郊游
▼
《郊行即事》
【宋代】程顥
芳原綠野恣行事,
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逐亂紅穿柳巷,
困臨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
只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
不妨游衍莫忘歸。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是常態(tài),詩人卻在清明碰上了好天氣,清明的原野那樣美麗,鄉(xiāng)間的景色清新如洗,飄著落花的流水明洌,此時郊外踏青估計能一消往日的疲憊。
聽曲
▼
《贈花卿》
【唐代】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
半入江風半入云。
此曲只應天上有,
人間能得幾回聞。
那悠揚動聽的樂曲,從花卿家的宴席上飛出,隨風蕩漾在錦江上,冉冉飄入藍天白云間,前兩句詩,化無形為有形,使讀者真切地感受到了樂曲的那種“行云流水”般的美妙。
賞月
▼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代】蘇軾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此詞是歷來公認的中秋詞中的絕唱,這首詞由望月引發(fā)對人生、宇宙的思考,既標舉了“ 絕塵寰的宇宙意識”,又摒棄那種“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錯愕”的情態(tài),很是難得。
聽雨
▼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唐代】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
碧綠的春水,比天空還要明凈,躺在游船畫舫之中,和著雨聲入睡,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靈。可惜如今塵世喧囂,每個人都為生活奔忙,雨聲依舊,卻少有人有聽雨的興致了。
訪友
▼
《三日尋李九莊》
【唐代】常建
雨歇楊林東渡頭,
永和三日蕩輕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
直到門前溪水流。
三月三日這一天,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是乘舟尋訪友人的好時候,故人的家就住在這條溪流岸邊,莊旁河岸,有一片桃林。三月初頭,正是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不禁意就想起了夾岸桃花的武陵源。
品茗
▼
《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
【宋代】蘇軾
仙山靈草濕行云,
洗遍香肌粉末勻。
明月來投玉川子,
清風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腸好,
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勿笑,
從來佳茗似佳人。
“從來佳茗似佳人”,這是蘇軾品茶美學意境的最高體現,也成為后人品評佳茗的最好注解,將茶喻為佳人,兩者共同之處在于都是天生麗質,不事表面裝飾,內質優(yōu)異,表達了對自然美好、超凡脫俗生活的追求。
—— 古典書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