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輕奢鼻祖”Coach,在收購Stuart Weitzman(SW) 及Kate Spade(KS) 后,又開始“作妖”了。其宣布公司名稱正式改為:tapestry,并于這個月底10.31日正式生效。
Tapestry一詞有「織錦、掛毯」的意思,Coach公司執(zhí)行長Victor Luis對此解釋道,“改名意味著,這將不再是一個單純的‘Coach’品牌。我們需要一個能隱喻,旗下的每個品牌都各有特色的名稱?!?nbsp;
就此看來,Coach公司在收購KS & SW后,野心變得越來越迫切了~
然鵝,此消息一放出后,不少Coach的包迷們卻很難接受,紛紛吐槽道,太(不)難(要)聽(?。?/span>!也有部分網(wǎng)友調(diào)侃說,這個詞中文音譯為「太破死垂」??? 嗯...相比「Coach蔻馳」而言,不僅發(fā)音更加復(fù)雜,中文意思也有些捉摸不透呢~
當(dāng)然,也有部分Coach愛好者灰常鎮(zhèn)定,自我安慰道,改的公司名又不是品牌名,莫激動...
其實,每個品牌名稱的由來,都遵循了這樣或那樣的規(guī)則。今天,范主搜集了九個品牌,帶范友們一起看看,這些大牌究竟是如何起名噠~
---嘿喂Go---
?以人命名
品牌名稱通常以各種人命名。一般情況下,名稱的鎖定范圍是創(chuàng)始人、 設(shè)計師等重要人物的姓氏,或全名。這種取名規(guī)則實際上最普遍,并且對品牌而言,又十分有紀(jì)念意義。好啦,快一起跟著范主瞧一瞧,哪些品牌是“以人為名”的吧~
①以創(chuàng)始人或設(shè)計師命名:
耳熟能詳?shù)?/span>Louis Vuitton1854年成立于巴黎,以其創(chuàng)始人Louis Vuitton的全名命名,常??s寫or簡稱為:LV。好寫又好記,真是替粉絲們著想呢~
LV最經(jīng)典的老花(Monogram)圖案,也是借鑒了“LV”這兩個字母元素,讓人一眼就能輕松辨別...
Louis Vuitton中文名叫路易·威登。注意哈,中間的“s”在法語中不發(fā)音哦,所以人家不叫路易斯·威登。
然鵝,許多人為了悄悄(方便)偷懶(記憶),中文名又巧取其拼音,常稱它為“驢牌”(動物界中的奢侈品?) 。不過,LV家的包迷有的就不樂意了,我喜歡買LV的包包那我就是“驢粉”咯?
再就是很多女生都稀飯的Chanel,也是自其創(chuàng)始人兼設(shè)計師Coco Chanel而來。其實,Coco Chanel小姐原名叫Gabrielle Bonheur Chanel,之后才有了別名“Coco Chanel”。
關(guān)于“COCO”的來源,有各種各樣的說法。目前,獲普遍承認(rèn)的說法是,其來源于Chanel小姐年輕時演繹過的一首歌曲名字“Qui qu'a vu Coco”...之后,許多人都親切的稱她為“Coco Chanel”。
Chanel一詞許多人習(xí)慣它的英文發(fā)音,而原汁原味的法音卻常被忽略。嗯...其法語正確讀音為Cha(莎)ne(內(nèi))l(勒)。范友們請get哦。
△Chanel小姐的扮演者,安娜·莫格拉莉絲
最近幾年,設(shè)計感越來越強的GUCCI,名字也是根據(jù)創(chuàng)始人Guccio Gucci而來。其雙G的標(biāo)志,也是來源于創(chuàng)始人全名的縮寫。
GUCCI的意大利語讀音[?ɡutt?i],所以,許多人自然以為它的中文名叫“古琦”。其實人家的中文名是叫古馳啦~不過,也常有人將其發(fā)音為“哭泣”(發(fā)音不準(zhǔn),真的讓你哭泣哎~)...
PS:Gucci在英語俚語中另有其意,譯為“好的、酷的、極好的”。平時,有些外國人見面問好時,還用“What's Gucci”代替“Whats Up?”這一說法實際來自于一枚Rapper:Gucci Mang。
英國品牌“Burberry”,同樣是根據(jù)創(chuàng)始人的姓名Thomas Burberry而來。之前它旗下的三個產(chǎn)品線,每個名稱也都由Burberry而來:Burberry Prorsum、Burberry London和Burberry Brit。不過,如今已經(jīng)合并統(tǒng)稱為“Burberry”啦~
“Burberry”自打進(jìn)入中國市場后,一直被大眾親切的稱為“巴寶莉”。也有不少吃瓜群眾,根據(jù)“不太正宗”的發(fā)音,稱它為“巴布瑞”。
不過也有資料說,“巴寶莉”的名字太過通俗而且女性色彩比較重,和品牌的定位不是很符合,于是“博柏利”成為了Burberry于大中華地區(qū)正式的注冊譯名。
②創(chuàng)始人聯(lián)名:
一些品牌常由幾位創(chuàng)始人聯(lián)合創(chuàng)辦,尤其是手表品牌。比如瑞士名表品牌,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就是個合成名,由創(chuàng)始人的家族姓氏Vacheron與其合作伙伴的姓氏Constantin組合而成。
它中文名之所以叫“江詩丹頓”,是翻譯自Constantin的法語諧音。范主看到網(wǎng)上有不少表迷,都為這個名字狂打call,稱贊這個名字聽起來很“高大上”。
再如百達(dá)翡麗(Patek Philippe),其曾用名為Patek Cazpek & Co。選取了創(chuàng)始人,百達(dá)先生(Antoine Norbert de Patek)& 鐘表匠弗朗西斯·查皮克( Franciszek Czapek)的姓氏組合而成。
之后,兩位元老級人物由于一些矛盾,分別自立門戶。百達(dá)先生再次遇見另一位表匠翡麗先生(Jean-Adrien Philippe)。二人合作發(fā)展,并將之前的公司也正式改名為“Patek Philippe & Co。”
△百達(dá)先生(圖左)& 翡麗先生(圖右)
?特殊含義の命名
有些品牌,不走尋常路,尋找特殊含義的詞語命名品牌。像“Christian Dior”,別看它表面上,簡稱為“Dior”或者“CD”其實它的意思,則另有其意。
這個品牌,其名字含義比較多重。一方面是完全來自于它的創(chuàng)始人Christian Dior,另一方面這個詞也融合了法語中dieu(上帝)和or(黃金)這兩個詞,聽起來感覺好富貴的趕腳~而且,金色同時也化身為其品牌的代(常)言(見)色。
另外,“Dior”的中文名是“迪奧”,也是根據(jù)法語音譯而成。而且,“Dior”一詞也常被當(dāng)作配飾,出現(xiàn)在各種款式的包包上。
Cholé品牌起初由Gaby Aghion自己全權(quán)負(fù)責(zé),之后與Jacques Lenoir兩人攜手經(jīng)營。起初她們是做女裝起家,因此選了一個女性英文名,來為品牌“帶鹽”。
年輕時的Gaby,好美~~
“Cholé”這個名字源自希臘神話中司掌農(nóng)業(yè)、谷物和母性之愛的女神得墨忒耳,有著“綻放”“生息”的美意。于是,兩位創(chuàng)始人也打破了“常規(guī)”,不再以自身而取名。就醬,Cholé就誕生啦~
Cholé的中文名稱“蔻依”,發(fā)音確實比較方便,簡潔~
Bottega Veneta的創(chuàng)始人是Michele Taddei和Renzo Zengiaro。他們也同樣是已改以往的“套路”,不再用創(chuàng)始人的名字命名。
Bottega Veneta二詞來自于意大利語,“bottega”在意大利語中有“商店、工坊”的意思,Veneta是則是Veneto(來自威尼斯的)一詞的變形,通常被大家叫為“BV”。
BV的中文名曾經(jīng)也被改過。之前叫做“寶緹嘉”,后來卻更新為“葆蝶家”
好啦范主說了這么多,范友們快來看看這些大牌,究竟如何發(fā)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