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甘北
來源ID:ganbei1990
父母
是最大的備胎
這幾天,到處在熱議“老漂族”的話題,翻看了下才知道,這是源自周一淘票票微博發(fā)的一個視頻《23:25的鬧鐘》,里面記錄了一個北京老漂的一天,一下子戳中了很多人的心窩,討論隨之而起。
63歲的張燕,來北京三年了。兒子兒媳上班,她幫忙操持家務(wù)、買菜做飯、接孫子上下學(xué)。
老人的一天,是從早上6:30開始的,一直到深夜23:25,才從繁重的家務(wù)中抽出身來,給遠(yuǎn)在老家的老伴兒打個電話。這一天是忙碌的,也是孤獨的。但對于老人而言,只要能每天看到兒子和孫子,盡力幫孩子分擔(dān)一點,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在張燕阿姨身上,我看到了許多老人的縮影。他們在原本應(yīng)當(dāng)頤養(yǎng)天年、老有所樂的年齡,忍受著語言和文化的差異,告別故鄉(xiāng)和老伴,獨自來到大城市,幫忙操持家務(wù),幫忙照顧孫兒。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老漂族”。
截至目前,中國的“老漂族”一共有1800萬。
他們毫不起眼,他們?nèi)狈﹃P(guān)注,他們沉默無聲,他們,是我們的爸媽。
婆婆去年給我們帶過孩子。
跟視頻里的張燕阿姨一樣,天蒙蒙亮,她就起身給我們做早餐。
等我們?nèi)チ松习?,她要獨自買菜做飯、收拾房間、照顧孩子,一直忙碌到晚上,我們下班回家了,她才有休息的時間。
我的性格很活潑,但凡有時間,都會跟婆婆聊會兒天。但即便這樣,我還是能察覺,老人是孤獨的。
她不太會用網(wǎng)絡(luò)電視,總是調(diào)不到想看的頻道。
我們喜歡的明星和八卦,她一個都不知道。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回,我和老公為了一個網(wǎng)站的驗證碼爭辯了起來,婆婆坐在一旁,一臉地茫然。
她既不知道什么是網(wǎng)站,又不知道什么是驗證碼。
我們越來越大,父母越來越老,站在新舊時代的兩端,面前是一道巨大的鴻溝,難以跨越,甚至不可遙望。
朋友告訴我,她家的情況也差不多。
母親來給她帶孩子,才發(fā)現(xiàn)不經(jīng)意間,兩代人的隔閡已經(jīng)那么深。
母親做的是家鄉(xiāng)重油重鹽的菜,她卻喜歡上了清淡的南方口味。
母親還像兒時那樣,隨手推門進(jìn)她的房間,這簡直令她苦惱萬分。
在育兒方面,新舊的觀念沖突尤其厲害,她堅持給孩子睡嬰兒床,母親卻總要抱著孩子睡。她嚴(yán)格按照營養(yǎng)師囑咐科學(xué)喂養(yǎng),母親卻在孩子的粥里偷偷放鹽……
“媽媽還是那個媽媽,我也還是那個我,可我就是能明顯感覺,我們中間,隔了二十年……”朋友無奈地說。
幾次溝通后,朋友的母親變得小心翼翼,就連每餐的菜式,都要征求她的意見。
老人不敢再進(jìn)她的房間,活動的范圍便僅限于客廳。
年輕人聊天,她再也搭不上話,于是她越來越沉默,孤獨得像一個影子。
朋友說:“我能感覺到事情辦砸了,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
或許,這就是很多家庭的苦惱——我們原想接父母到大城市安享晚年,但最后才發(fā)現(xiàn),來到大城市的爸媽,更像我們的免費“保姆”。
白天,我們上班,他們要面對繁重的家務(wù)。
晚上,我們下班,他們要面對彼此隔閡的孤獨。
有人說父母是子女最大的“備胎”,人到中年,才愈感深刻。
上班太忙,沒時間照顧孩子,老人二話不說就來了。
工作辛苦,沒時間打理家務(wù),老人一聲不響全扛了……
誰都有自己的艱辛和不易,而父母,永遠(yuǎn)在分擔(dān)我們的艱辛和不易。
像視頻里的張燕阿姨,也像我的婆婆,她們把畢生的精力,都奉獻(xiàn)給了子孫,孩子大了,就帶孫子,兒孫們都過得開心,就是她們的所有夢想。
年輕人才講詩和遠(yuǎn)方。老人,只有愛和廚房。
父母子女之間的理解,似乎永遠(yuǎn)是一件奢侈的事,尤其對于“老漂族”而言,朝夕相處更是會加倍放大了代溝。
而我越來越發(fā)現(xiàn),在日益加深的親子鴻溝面前,更為自私和固執(zhí)的人,是身為子女的我們。
我們從未嘗過饑荒的滋味,所以無法理解,老人為什么總把剩飯剩菜留到隔夜。
我們學(xué)過基礎(chǔ)的生理學(xué)科,所以總是嘲笑,爸媽為什么又在朋友圈發(fā)了荒誕的養(yǎng)生學(xué)。
我們新潮,我們時髦,是因為有人用一生的血汗,給了我們一張通往大世界的門票。而他們,沒有這種幸運。
有人教過我們,卻從未有人教過他們。
又想起那個著名的故事。
父親老了,健忘了,指著烏鴉問了孩子三遍:“這是什么?”
孩子不耐煩地道:“我已經(jīng)告訴你很多次了,這是烏鴉!”
而在父親的日記本里,寫著這樣一件小事:
“今天兒子剛好滿3歲,他會笑,能跑來跑去的,公園里有只烏鴉在叫喚,他問我:父親,那是什么?我就告訴他說,那是一只烏鴉。
他又再次問相同的問題,一直問了23遍,我回答了他23遍,并抱起他,親了親他,我們都笑了起來,后來他笑累了,我就抱著他回家了……”
你看,子女愛父母,遠(yuǎn)勝不過父母愛子女。
如果你的家中,此刻正有一個“老漂族”,請在衣食住行的照顧外,多給他理解和陪伴。
他的耳朵聽不清了,拜托多點耐心,話多說幾遍。
他做菜老是忘了放鹽,拜托笑著提醒,不要責(zé)怪。
他帶孩子總愛用土方法,拜托教他一些新方法,不要暴跳如雷。
他也有寂寞和孤獨的時刻,拜托跟他聊會兒天,別給他一個沉默的晚年。
因為我們,也終有一天,會變成老去的爸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