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隱 主播 | 竹子
編輯 | 安般蘭若(ID:anbanlr)
古琴,別名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
任何一個別名拿來,都很美好。之所以常被叫做古琴,是為了區(qū)別西方的鋼琴,在19世紀(jì)20年代改為古琴。
琴·天地
一張素琴,撥明月相照,引清風(fēng)相約,它清越的音韻,幽和的曲調(diào),自有一種君子的逸情。
文人愛琴,樂琴書,君王愛琴,天下和,隱士愛琴,逍遙游。與古琴上,見天地,見萬象,德正,琴清。
白居易在《廢琴》詩中開篇「絲桐合為琴,中有太古音」引出古琴的質(zhì)和韻。
絲桐,在漢語詞中代指琴或樂曲,古人削桐為琴身,練絲為琴弦,故稱絲桐。
《太古遺音》載:“伏羲見鳳集于桐,乃象其形”削桐“制以為琴”。太古音,是古琴獨有的音樂美學(xué)。
靜撫琴,琴聲猶如從上古時代傳來,清幽,平靜。
朱長文所著作的《琴史》中有擬象一篇寫「圣人之制琴也,必有象,觀其象,則意存乎中矣」。
所以,琴的制作起源皆有法象,一張古琴的制作,從頭到尾,每一處都象征著古人對天地認(rèn)知的意義。
琴面微微隆起,是為天,琴底平整,是為地。古代先哲們對宇宙的認(rèn)知是天圓地方,因此,古琴的琴制從整體上看,暗含著對天地的理解。
天地人和,天人合一,古琴常見的有三種音,泛音,泠泠如天籟,謂之天音,散音聲如大地般渾厚,故而稱作地音,按滑音細(xì)韻悠長,猶如人語。
天地之玄機,皆在這一張琴中,一張琴,是為天地縮影。撫琴至動情處,可應(yīng)通天地,了知人趣。
我一直認(rèn)為古人比今人智慧,盡管今人頭腦精明,但今人缺少對宇宙的敬畏之心,因此也惹下了許多禍端。古人對待宇宙有一種探索精神,且懂得敬畏,所以他們也慈悲。
琴·文
古琴,是古代許多士大夫、帝王、文人墨客鐘愛的樂器。
陶淵明愛撫琴,他的無弦琴成為后人佳話。據(jù)說他收藏了一張無弦琴,與朋友飲酒作詩盡興時,就取出無弦琴拂弄一番,還留下了“但得琴中趣,何勞琴上音”的詩句。
這忘我的境界,還真符合陶淵明的隱逸情懷。我自得我樂,撫琴不為問仕途,撫琴不為討喝彩,我撫我心癡,恐怕只有守拙歸田園的陶令才會那樣自在吧。
唐人白居易也愛琴,他是唐朝留下琴詩最多的詩人。據(jù)《琴史》中記載,白居易凡是酒徒、琴侶、詩客都與之交好。
有時候去郊外游玩,他的轎子里就放一張琴和一個枕頭,幾卷陶淵明、謝靈運詩歌集,轎桿左右掛一對酒壺,乘興而去,盡興而歸。
太逍遙,琴、酒、書,快意快意,這才是真名士自風(fēng)流啊。想這一生,有琴書為伴,茶酒相陪,了了此生亦無憾。
琴·愛情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佳話,因琴而起。
司馬相如才學(xué)相當(dāng),只是家道落魄。但他與縣令王吉的交情比較好。
富商卓王孫邀請王吉做客時,司馬相如跟隨其后,宴會中,司馬相如鼓琴一曲,卓王孫的女兒卓文君早已聞聽司馬相如的才學(xué),于是躲在屏風(fēng)后悄悄看著宴上的司馬相如。
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
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
無奈佳人兮,不在東墻。
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
何日見許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攜手相將。
不得於飛兮,使我淪亡。
好一曲《鳳求凰》,卓文君也是精通琴棋書畫的才女,怎能不知曲中意。所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一個富家千金,一個貧家才子,但愛情來的時候,哪里還管得了那么多呢?
清代才子張船山的繼室夫人林佩環(huán)不是還寫過「愛君筆底有煙霞,自撥金釵付酒家,修到人間才子婦,不辭清瘦似梅花」這樣的佳句嘛。
原來,愛上才子,就算自己拔掉金釵去為他換酒錢也毫無怨言,自己清瘦的如梅花也從不后悔。
真是癡心女子。無論何時何代,從未改變。
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私定終身,哪怕清貧如洗,只要有了愛情,日子里也都是浪漫。
女子的情,多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的癡,男子的情,則是「多情萬花叢中過,片片葉葉皆沾身」的貪。
當(dāng)他意納小妾時,是否記得曾有個女子與他當(dāng)壚賣酒?當(dāng)他得意洋洋的看著自己不知情的妻子與小妾偶遇在虎丘亭,并聊了個盡興時,是否有一絲的心疼那個曾愿意為他自撥金釵付酒家的女子。
琴·知音
高山流水覓知音,你在,我鼓琴與你聽,你離開,我絕琴再不彈。所謂知音已去,鼓琴意又何為?
伯牙是楚國的琴師,琴藝高超。
一日,伯牙乘船游覽,面對絕美的大自然,他取琴鼓之,樵夫子期恰巧路過,他站在岸邊用心傾聽,伯牙見狀邀子期上船。鼓一巍峨高山調(diào),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鼓以潺潺流水調(diào),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子期皆懂。后子期亡故,伯牙知悉后,在子期墳冢前撫琴一曲,悲痛欲絕,于是破琴絕弦,再不鼓琴。
我有琴一張,不彈與「俗人」聽,唯有知音,方懂其意。
在琴聲中知彼此心意,定坐撫琴,所有的情誼都賦之泠泠七弦上,琴音響起的那一刻,你就懂了。
琴·慢
習(xí)琴,習(xí)心。慢是人生哲學(xué)。當(dāng)我們被時代推著向前走,若不及時回眸駐足,怕是會弄丟許多詩意。
孔子習(xí)琴,道出慢的藝術(shù)?!妒酚洝た鬃邮兰摇酚涊d,孔子學(xué)琴師襄子,十日不進。
師襄子對他說,你可以增加新曲了,孔子回答,我已掌握樂曲的形式,但還未掌握方法,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又對他說,你已經(jīng)學(xué)習(xí)到技巧了,可以學(xué)習(xí)新曲了,孔子又回答,我還不知曲意,又過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已知道曲意,可以學(xué)習(xí)新曲了,孔子又答,我還不知作者。
就這樣經(jīng)過漫長的時間,孔子終于了有所悟,于是對他的老師說,我知道此人是誰了,他皮膚深黑,體形頎長,眼光明亮遠(yuǎn)大,像個統(tǒng)治四方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還有誰能撰作這首樂曲呢?師襄子聽到后趕緊起身拜了兩拜,回答道,老琴師傳授此曲時就是這樣說的,這支曲子就叫《文王操》呀。
慢,是心境歸于靜,這世間,繁蕪的事情太多,但無論何時,我們都該為自己在生活里筑起一道籬墻。
在籬墻內(nèi),無功名,無世故,無人情,有的只是老酒一壺,清風(fēng)幾縷,明月一盞,古琴一張。
琴聲中,與萬物精神復(fù)自往來。又是一個靜夜,你聽,松風(fēng)幽幽,琴音清清。
月上琴書時,心靜自清涼。
作者:小隱(微信:940806316)河南姑娘,棲居江南。江蘇省作協(xié)會員。出版散文集《夏天的風(fēng)吹來草的葉子》、《走著走著就遇見一樹花開》。新書《所有的遇見都恰到好處》已簽約。擅長古箏,習(xí)古琴,愛攝影,被讀者稱為“戴望舒筆下的丁香姑娘”。
主播:竹子(微信:bambooking88)安般蘭若簽約主播,浙江傳媒學(xué)院播音主持專業(yè)畢業(yè),原浙江人民廣播電臺文藝臺播音、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