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嘯圖》
□亞子
20世紀初葉的中國畫壇,與積貧積弱的國家尋找出路一樣,受到各式各樣的思潮與文化的激烈碰撞。北有以留法歸來的徐悲鴻一系的寫實主義,以改良中國繪畫傳統(tǒng)為已任掀起繪畫革新運動;而在嶺南,以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為創(chuàng)始人的“嶺南畫派”,與之遙相呼應,形成了近現代中國最有地方特色的一個畫派。其畫有強烈的時代精神與革命色彩,充分融合了日本和西洋畫技法,善用色彩或水墨渲染,極有南方特色。其畫面氣氛酣暢熱烈,筆墨勁爽豪縱,色彩鮮艷明亮,體現出了融匯中西繪畫之長的現代繪畫新格局。
作為“嶺南畫派”的旗手,高劍父活動于辛亥革命的風雷之中,一生致力于中國畫的革新,主張“折衷中西,融會古今”。他在中國畫傳統(tǒng)技法基礎上大膽融入日本和西洋畫技法,追求透視、明暗、光線、氣候、空間的表現,尤重色彩或水墨渲染。其山水,氣勢磅礴,筆法有近似馬遠、夏圭一體,橫砍豎劈,干筆飛白,于秀逸中見剛勁。所作朝陽夕照,風雨晦冥,煙霞云霧之景,生動地再現了南國山川的秀麗多姿。作品多用水墨渲染,用筆潑辣,時作沒骨法,除樹石局部略用線條外,天色、水光和云霧都以水墨渲染,墨卷波濤,筆縮云煙,深淺遠近,詩意盎然。作畫很少用中國畫線條,而是用色彩和水墨的渲染來表現形象和質感。其所作水墨花鳥,放縱似徐渭,又以石恪、梁楷一體“減筆”畫人物,著墨敷彩不多,寥寥數筆,生動傳神?!痘[圖》作于1925年,其時正處如火如荼的大革命時期。作者以猛虎嘯山林預示著革命的暴風驟雨。畫面上,大膽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畫法與西洋畫的寫實技法,以獨立山巔的傲虎立勢,以枯筆勾勒虎形,以孤寂的月色清影為背景,在墨與色的對比中強化視感力度,體現了作者作為一個革命黨人的氣質風格。
高劍父(1879~1951),現代著名畫家,嶺南畫派領袖。初名崙,號爵延、劍父,廣東番禺岡鄉(xiāng)人。曾得到法國畫家麥拉指導,學習西畫,后東渡日本,考入東京美術學院。曾任中山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等職,與高奇峰、陳樹人并稱“嶺南三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