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準(zhǔn)備葉兒耙皮和葉兒耙葉。最正宗的葉兒耙粉是用宜賓本地產(chǎn)的“詹老九鴨兒粑”粉,七分糯米,三分飯米(即大米,粘米),如果用純糯米,蒸出來會塌掉,而且粘性太大,粘牙。所以加上一些大米粉,比較容易成型
2.將葉兒粑粉加水和成團(tuán)。葉兒耙葉子剪成一段一段,長短根據(jù)所包葉兒耙的大小
3.餡料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咸鮮肉餡,將碎米芽菜和肥瘦豬肉沫下熱油鍋炒熟。豬肉要肥瘦適中,還要新鮮,剁成細(xì)細(xì)的肉末,再加上宜賓芽菜、鹽、花椒、味精、蔥花等香料炒熟。另一種是豬油白糖芝麻餡,一般將白糖、熟的黑白芝麻、花生碎、核桃仁、化豬油炒勻
4.包制。取大小合適的一塊糯米團(tuán),放在手心捏成扁圓形,放進(jìn)芽菜肉沫餡,以“虎口”將團(tuán)子口逐漸收攏。揉搓均勻,呈長橢圓形。包好的粑粑放在葉兒耙葉中間,葉子兩邊緊貼糯米團(tuán)豎起,為的是不粘連
5.下圖是包甜餡的過程。甜餡一樣要和以豬油。因?yàn)榘滋?、芝麻仁、核桃仁不容易團(tuán)成型,完全要靠化豬油的粘連作用,才容易將餡料包進(jìn)糯米皮,而不露餡
6.看到一個個包好的葉兒粑,就知道它為什么又叫“鴨兒粑”了吧!像不像一只只白白胖胖的小鴨子浮在碧波上戲水呢
7.上鍋蒸制。鍋內(nèi)水沸后,放入,蓋蓋子,因?yàn)閮?nèi)餡是熟的,所以只需大中火5分鐘就可以了。蒸的過程中,要大火一氣呵成,期間待冒汽后要掀開一、兩次,內(nèi)行話叫“閃汽”,是為了防止水蒸氣將粑粑泡的太濕,影響成型。剛出籠的“葉兒粑”色澤晶亮剔透,皮薄鮮嫩,有濃濃的葉子清香,油而不膩,芳香滿口……
葉兒粑,又叫“鴨兒粑”,是川南聞名的風(fēng)味小吃,以其鮮嫩如雛鴨,也因?yàn)樗萌~子包裹而得名。之前稔也包過葉兒粑,是用粽子葉包的。請點(diǎn)擊:粽子葉的另一種用途 —— 清香滋潤“葉兒粑”。去年春節(jié)的時候,四川的二姨爹和二姨媽來西安,除了帶來了N多的川味特產(chǎn),同時還帶來了一大包葉兒粑葉,并親自動手整起一大鍋,稔算是美美滴過了一把“葉兒粑” 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