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佛壇
祈愿:正法久住,法輪常轉!
敦煌位于甘肅間的河西走廊最西端,坐落于大漠戈壁之中,誰也不會想到在寸草不生的莫高窟會有神奇的佛教壁畫與塑像的存在。莫高窟現(xiàn)存洞窟七百多個,其中有壁畫及彩塑內容的有492個,據(jù)碑文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有一個法號叫樂僔的僧人有一天來到了敦煌的三危山,看見河岸邊的山上忽然出現(xiàn)萬丈金光,光中似有千萬尊佛像,閃閃發(fā)光,于是便在這片崖壁上架梯鑿了第一個佛窟,莫高窟即濫觴于此,到唐朝時總計有窟龕一千多個。
敦煌之美,其實是無我的工匠之美,是佛菩薩之美,也有時光流逝之美,造化之美。敦煌其實是一座活的佛教博物館,幾乎窟窟都有佛菩薩說法圖,經變畫。然而一百年前是什么樣子呢?
百年間風雨變幻?歷經自然的剝蝕,戰(zhàn)爭的摧殘,更要加上人為的破壞,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恐怕早已是另外一個樣子。當這些發(fā)黃的老照片呈現(xiàn)在眼前,我們竟不由地有些恍若隔世。那些來自西方的探險家們留下了珍貴鏡頭,法國漢學家Paul Pelliot就是其中的一位。當時拍照的一些造像遺跡,現(xiàn)已流落海外、風化和殘缺,因此極為有參考價值和歷史價值。
法國漢學家Paul Pelliot(伯希和)1908年敦煌老照片
從其考察拍攝到今天已經超過百年,在這百年當中,由于自然、歷史及人為影像,洞窟整體已經發(fā)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如在當時完好的彩塑壁畫,今天早已不存,但在伯希和圖錄中意外得到保留,彌足珍貴。
△
瓜州縣小千佛洞(水峽口)石窟,1907年,英國人斯坦因拍攝。敦煌石窟藝術,以莫高窟為主體,還包括西千佛洞、瓜州境內的榆林窟(俗稱萬佛峽)、東千佛洞、水峽口石窟、肅北縣的五哥廟石窟等。瓜州縣小千佛洞(水峽口)石窟是敦煌莫高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壁畫、塑像與莫高窟一脈相承,都是敦煌藝術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