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法國利摩日大學舉行了隆重的博士學位授予儀式。法國教育學領域迄今為止, 首次迎來以太極文化與太極拳為研究主題的博士論文。
作者是一位來自太極文化之鄉(xiāng)的中國人-- 徐蓉女士。(張東武老師弟子徐蓉——我的太極之路)其撰寫的關于“如何在法國高等教育體系引入太極文化與太極拳課程,從而提高大學生的抗壓能力,全面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博士論題,歷時6年,于2018年6月定稿并成功通過了法國教育學博士論文答辯。該篇論文長達400多頁,實現(xiàn)了太極理論與太極拳在法國高校教學實踐的結合,同時實現(xiàn)了中國古老的哲學思想與西方教育學及心理學最新研究成果的結合,最終獲得評審團的一致通過和極高的贊譽。該篇論文為太極拳在法國教育領域的發(fā)展提供了理論與學術基礎,也為法國教育學引入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元素。
法國是全球擁有教育資源和教育福利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自上世紀50年代起,法國已經(jīng)實現(xiàn)全民免費教育,與教育相關的家庭補助多達20多項。 然而,法國最近十幾年來的大學生健康調查報告卻顯示,法國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呈逐年下滑的趨勢,壓力,抑郁等心理問題尤為嚴重。
為什么在教育資源和醫(yī)療資源都高度發(fā)達的法國,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卻逐年下降 ? 作者首先針對這一社會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與全球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高等教育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利益至上,物質極大化為主導的競爭模式。經(jīng)濟競爭促使各國高校以如何快速實現(xiàn)“知識轉變?yōu)榻?jīng)濟財富”為教育目的,從而要求學生以滿足就業(yè)和創(chuàng)造經(jīng)濟利益為根本目的。教育只注重知識的習得和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卻忽視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內在的發(fā)展。正如老子所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然而當今主流教育模式往往偏重“有”,即可見利益,卻忽視了更為重要的“無”,如人的精神能量,身心的鍛煉和成長。這也是為什么在一個以資本為主導的社會,人們卻面臨嚴重的身心健康的問題。
這一現(xiàn)象也引起很多西方學者的關注。在學術領域,“健康”一詞早以超越了醫(yī)學的范疇,而被更廣泛的定義于人的身心和諧發(fā)展,以及與社會自然的和諧共處。因此,東方古老的“天人合一”,“負陰抱陽,中氣以為和”的哲學思想更容易引起西方學界的共鳴。東方傳統(tǒng)的修煉身心的理論和方法也逐漸被西方的心理學,醫(yī)學以及教育學領域所采納。
太極拳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作者通過整理大量的科學研究數(shù)據(jù),證實太極拳對改善人的身體機能和心理健康起著顯著的功效,并提出將太極拳引進法國高等教育體系,進而全面改善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論文的第二部分,作者通過研究大量古籍資料和當代太極名家的太極拳理論著作,闡釋了中國太極思想的淵源,以及對當代教育學的啟示;太極拳的發(fā)源與流派及其發(fā)展;以及太極拳習練的基本規(guī)律與注意事項等。
論文的第三部分,記錄了作者自2012年起在法國高校開展太極拳的教學實踐與研究。論文采用心理學領域最具權威的7項測試(一般問卷調查GHQ-28,承受壓力水平測試PSS-14,醫(yī)院焦慮抑郁量表HAD,自我效率量表,生活滿意度量表SWLS,幸福感調查問卷W-BQ12以及弗賴堡正念測量表FMI-14),研究測試太極拳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產(chǎn)生的影響。最終測試數(shù)據(jù)顯示,參加傳統(tǒng)陳式太極拳培訓的學生心理壓力明顯得到緩解,心理健康水平明顯得到提高。
在每期培訓班結束時,作者還對參加太極拳培訓的大學生做了具體的問卷調查。評估方式是“請從0到10選擇一個等級來表示此次太極拳培訓對本人的重要性:0(一點不重要)----10 (非常重要)”。評估的平均得分是9分。該成績在利摩日大學其它各項課程的評估中都是很罕見的高分,充分說明了法國年輕人對中國太極拳的喜愛。
在數(shù)據(jù)研究的同時,作者還對參加太極拳課程的學生進行深度訪談,進一步了解分析學生的需求,習練太極拳對他們的影響,以及學習和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改進的方法等等。
最后,作者從學生需求和主動性出發(fā),分析太極拳課程設置的目的,策略,評估及發(fā)展前景。該篇論文于2018年6月順利通過博士答辯。來自于教育學,心理學和東方哲學領域的六位博士導師組成的評審團對論文進行了詳細地評估,對論文的質量給予了高度評價。作者希望這篇論文能夠推動中法更多的學者進行太極文化與太極拳的研究,關注教育,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