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在拳架演練中最易出現(xiàn)的病癥摘要
1、僵:【病癥】一有鋼無柔。筋骨未能松開,或因精神緊張,周身或局部僵硬,動作不協(xié)調(diào)是初學者的通病。
【防治】一全身放松,從精神到肌體都要松下來,恢復人體的自然狀態(tài)。特別是兩肩、兩胯首先要松開,然后力求肘、腕、膝各個關節(jié)和肌肉都松沉。同時,又要做到松而掤勁不丟。
2、 飄:【病癥】一有輕無沉,有上無下,漂浮或叫拔根。尤其是在做提腿和跳躍動作時,更易犯此病。
【防治】一輕沉兼?zhèn)?,逢上必下,周身有上升的部位,必有下沉的部位。腰以上螺旋上升,腰以下螺旋下沉。上有虛頸頂勁,下有氣沉丹田,五趾抓地,對拉拔長,八面支撐,開合相寓,發(fā)勁氣貫四捎,蓄勁氣聚丹田。打拳多練低式,加強襠功鍛煉,穩(wěn)固下盤,特別是在做上升或移動重心時,堅持檔走下弧,重心下移。襠部走“鍋底型”,逐步做到上肢如風吹楊柳,下盤穩(wěn)如泰山,打起拳來瀟灑而凝重。另外,手的運行過程中,順變逆,逆變順必順先塌腕(做腕),否則也屬梢節(jié)之漂浮。
3、散:
【病癥】一有開無合,松懈或四肢開展過大。兩臂開展之中沒有相吸相系之感。肩、胯、肘、膝、手足之間失掉“六合”規(guī)矩,以及敞胸、敞襠都系開展有余,緊湊不夠。如單鞭、懶扎衣等式,不知扣腳也是下盤散的狀態(tài)。有人手型散也是病。
【防治】一四肢總保持半圓形,掤勁不失,處處做到開中有合,合中有開,開合相寓。要做到:“舒展之中,有團聚之意”,下盤兩膝、兩足常常里合。
4、直:【病癥】一直來直去,失纏絲之勁。
【防治】一動作螺旋:“手足之運,不外一圈,絕無直來直去”,“觸處成圓”。注意周身各個關節(jié)的松沉(除了頂勁上領以外),處處求一個圓字,動則求一個旋子,非圓即弧,非順即逆。一切動作都在纏繞中運行。
5、拱(扛)肩:
【病癥】一肩上挺、上拱、上拔(大病)。
【防治】一時時注意沉肩墜肘,可以用手摸摸自己的鎖骨有無上拱之感,如上拱即扛肩,要做到手上抬,而肩不拱為宜。打拳時,時刻注意。掌根下塌,肘下墜,肩也要自然下沉。另外,拱肩與胸腰能否開合,腰能否下塌也有關系。拳論云:“緊要處全在胸腰運化”。
6、晃肩:
【病癥】一肩左右搖擺,左右傾斜。初練者往往因腰勁抖不出來,而肩膀左右扭擺,往往釀成大病,而非常難改?;即瞬≌咄且约鐜а皇且匝鼛Ъ?。自以為得意、自以為靈活久病而不自覺。
【防治】一上身周正、松肩塌腰,以腰脊帶肩。腰勁未練出來之前,上身不要強行扭晃。打拳要老老實實,要嚴格從練拳架中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做檢查,照鏡子練或讓他人監(jiān)督,或許能改過來,不然會成為不治之癥。
7、架肘:
【病癥】一肘易上架也是通病、大病。
【防治】一沉肩墜肘,肘不離肋,肘也不貼肋。在推手時細細體會,只要肘上架,對方就容易反拿你肘關節(jié)。為此,要時刻保持肘下墜,特別是走倒卷肱、高探馬、前螳、單鞭時一定要時刻注意肘下墜的姿勢。
8、跪膝:
【病癥】一馬步、弓蹬步是膝過分前跪,超過腳尖,系小腿和膝關節(jié)缺乏支撐力的象征,或由于追求低架功力不足而造成的。
【防治】一練樁功。走拳架時強調(diào)向后坐腰(像坐在小板凳上一樣)而不許向前跪,逐步糾正,加強下肢功力鍛煉。
9、 繃胯:
【病癥】一胯松不下來也是大病,即大腿根部凹不進去,總是向前繃、挺,這樣腰勁就難以靈活運化。
【防治】一松垮的要領在于塌腰,而塌腰又必須松垮,二者互為影響。平時打拳要向后坐,轉(zhuǎn)腰時要讓大腿根處凹進去,松下來。從生理解剖上分析,即要大腿股骨頭與髖骨臼之間加大曠量、加大靈活性。如萬向軸,有人講要練到小腹肌與大腿根的肌肉接近,特別是轉(zhuǎn)換重心、左右旋轉(zhuǎn)時尤其要松垮。
10、拔根、喝風、擰鉆子:
【病癥】一腿根離地,氣易上浮,腳掌外緣離地,腳亂動,抓不住地,根基不牢。有云:“擰鉆子拔根,,傳授不真”。
【防治】一時時注意氣沉丹田,五趾抓地,涌泉穴虛?!叭鐦湓?,如山在地”“足穩(wěn)則身不可搖”。特別要注意:向左發(fā)勁時,右腳易拔根;向右發(fā)勁時,左腳易拔根。堅持左發(fā)有塌;右發(fā)左塌之原則,瞻前顧后。
11、不到位:
【病癥】一拳式運行中,往往有三個不到位之?。簞幼鞑坏轿?;內(nèi)勁不到位;眼神不到位就慌忙于做下一個動作。
【防治】一每個動作都要嚴格認真做到三個到位。動作做到家,內(nèi)勁貫到梢節(jié),眼神知其所向。精、氣、神要隨每個動作到位。
12、扛重心:【病癥】一倒換重心時,不懂襠走下弧,而是把重心直線扛過來?!痉乐巍恳恢匦奶搶嵶儞Q襠走下弧。也就是讓倒換重心時,先松垮,襠部走“鍋底型”,以便動中求定,動中求穩(wěn)。做到隨遇平衡、動態(tài)平衡。13,神馳(心散):【病癥】一精神不集中,心靜不下來,或神志鋒芒外露,或打拳中思想開小差,邊打邊說話,皆不合此拳之要旨,心散也是打拳之大病。
【防治】一“心中一物無所著,一念無所思”,洗心滌慮,壹志凝神,專注于拳;以意遠氣,以氣催形,動中寓靜,動靜結(jié)合。打拳時只有專心致志才能使大腦得到調(diào)整,此乃太極拳最可貴之處。
石家莊市橋西區(qū)西清公園陳氏太極拳輔導老師---馬軍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