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共有六條掛壁公路,位于太行山及晉東南。太行山北高南低,山勢東陡西緩,西翼連接山西高原,東側(cè)為明顯的斷層,許多地段形成近1,000公尺的斷層巖壁,氣勢雄偉。
六條掛壁公路中最兇險(xiǎn)的是錫崖溝掛壁公路。
掛壁公路是在懸崖峭壁上開鑿而出的,此類工程奇險(xiǎn)、艱難,在中國筑路史上很少見。為了施工方便和開通后取自然光照明,掛壁公路多貼壁而鑿,相隔十余米旁開一側(cè)窗。從遠(yuǎn)處望去,這一線側(cè)窗勾勒出隧洞的走向。800里巍巍太行中,共鑿有七條掛壁公路,其中工程量最大,歷時(shí)時(shí)間最長,也最為壯觀的,當(dāng)屬錫崖溝掛壁公路。
錫崖溝地處太行山腹地,位于陵川縣境最東端,晉豫兩省交界處,錫崖溝人為走出大山,靠自己的一雙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30年,用錘子、釬子,在懸崖峭壁上開鑿出一條長達(dá)7.5公里長的“掛壁公路”,造就了聞明華夏的“錫崖溝精神”。
三起三落,錫崖溝人二十年的奮斗與探索、是希望與失望的心靈煎熬,是汗水和著心血的揮灑與搏殺.三次筑路的失敗,錫崖溝人并沒有甘心,更沒有死心。1982年1月1日,他們請來工程師,制定了“依山就勢,順崖鑿洞,天窗排渣,螺施上升”的大膽創(chuàng)新的筑路方案。全村男女老少都撲在了修路上,終于修成了這條堪稱奇景的壁掛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