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錢的態(tài)度不僅僅與一個人的誠信度有關,與借錢者的人格、價值觀和人生觀等亦有著千絲萬縷的緊密關聯(lián)。借而不還即是無信;借后耍賴即是不誠;借后舍不得還即是無恥;借來亂花即是不仁;借了便忘即是忘恩負義;借了就逃避即是心術不正;借時就沒打算還的就是騙子,有一類人,甚至會以自我開脫的方式,來為自己不還錢尋找適當?shù)睦碛?。他們最常用的伎倆就是“自己所借的錢不多,還與不還都沒關系,人家也不會介意這幾個小錢”,那些不想還錢的人往往以此為由,繼續(xù)讓自己恬不知恥的生活下去。這種人甚至能夠將自己借錢不還的行為,解讀為自己是“胸懷大度、不拘小節(jié)”之人。殊不知,這正是一種無恥、麻木不仁者慣有的阿Q精神。當時過境遷、年長日久,別人也許確實不會記得他借去了多少錢,但卻可能永遠都不會忘記:“某某人是一個毫無信用的無賴”,并對此人以后的所言所行,一概加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還有一種人,既不是初衷不良,也不是存心耍賴,更不是沒有能力償還??墒撬麄儏s一拖再拖,直到連他們自己也徹底忘記向人借過錢的這一事實為止。這種寧愿承受良心的折磨,也不肯干脆把錢還了的人,他們也許并未發(fā)現(xiàn),事實上自己是得不償失。只可惜他們被金錢蒙蔽了雙眼,竟連這樣簡單的道理也都無法清醒認知。這正是拜金主義之忠實信徒常有的一種表現(xiàn),金錢至上——萬般皆下品,惟有金錢高。
我一向把借錢,當成對來借錢者作一次人格測試的良機。所以大凡向我開口借錢的人,只要金額不大,我都會慷慨借予??蓢@的是,一直以來,往往是借者多而還者少。有些原本常來常往的朋友,只因借了錢而漸漸從我生活中淡出。于是,借錢給朋友,竟反而變成了用錢買絕交!不過這也是我原本就已料到的,對于這種不守信、不自愛、貪小利、愛小財?shù)呐笥巡唤灰擦T,失去了反倒是好事一樁。
我不知道自已是看上去很有錢呢?還是很善良?因為我至今仍搞不清楚,為什么向我開口借錢的人會這么多。對于我這種不喜廣交朋友、交際圈狹小的人來說,如此之多的借錢者,實在有點“不知該作何解”。然而,抱著不多借的原則,以及把借錢當作是測試人性大好機會的態(tài)度,我還是一次又一次,冷靜地把自己的血汗錢,有去無回的借了出去。自工作以來,平均每年我都會有十分之一的收入,被人一借不復返。長此下來,搞得我對人性感到失望無比。
經(jīng)驗一再殘酷的向我證明,借出去的錢十之七八是收不回來的。最終,我只能持這樣一種奇怪的借錢態(tài)度:“借錢給朋友,就須作好從此失去一個朋友的打算。”或者“用錢買斷一個人在眼前消失”。我的朋友老歐就曾對此發(fā)表看法:“借錢不怕他不還,就怕他還。因為不還錢,他就不會有臉面再開口來借,一旦還了錢,他以后肯定還會再來借,而且一次比一次借的量大?!?br>
朋友之間本應有通財之義,急人之難,解人之危,原無可厚非。如果有借有還,自己不失去什么,而又能幫助朋友度過難關,此等好事,何樂而不為?然而,偏偏就有這么一類人,以出賣自己的信譽和良知,作為其填補欲壑和謀生之道,可憐其信譽是越賣越不值錢,越借越?jīng)]人格。以致于最終淪落成為親戚朋友,乃至人人惟恐避之不及的叫化子和騙子,再也沒有誰愿意為他所謂的“急難”借出一毛。借得了錢財,卻喪失了人格;當出了信譽,卻不去贖回,這類人,應該就是那種所謂的沒有羞恥心之人吧!因為不知恥,才導致他們做出了一些無恥的行為。借錢不還,這不就是等于自斷援助之路嗎?這類人的短視、愚昧和貪婪,真讓人為其深感悲憫。我猜這種人一定曾讓他們自己的廣大親友深受其害,而且應該是社會生活中最讓人厭惡的族群之一吧!
“金錢是人性的試金石”,我認為這句話一點也不為過。因為我還發(fā)現(xiàn),借錢、不僅僅是來借錢者人格的試金石,同時也是借出錢者性格的試金石。我曾對自己借出錢時之心態(tài)作過認真分析:當有人以送禮、請客吃飯或買新衣服,甚至是借點賭資或贖金等等這些根本不成理由的理由向我借錢時,盡管心里明明知道:“這不是等于把自己的錢拿去滿足別人的貪欲嗎?”然而面對如此不成理由的訴求,我竟然不敢正氣凜然地斷然拒絕——這豈不正意味著自己是非不分,善惡不辨嗎?
明知前來借錢者,上次借的仍未還清,被他隨便哈啦幾句,就傻呼呼地又把錢再次借給了這個不守信用、貪得無厭的家伙——這豈不等于自己既容易被人擺布,又輕易向惡人妥協(xié)嗎?
別人一開口,就乖乖地把自己一分一毫、省吃儉用積蓄下來的錢雙手送上。而且為了顧及別人的“面子”還不敢讓第三者知道,偷偷摸摸地把錢借出去,連證人和借條都不敢要——這豈不是虛偽和犯賤嗎?
有時前來借錢者根本就不許你問他為何借錢,借去作何用。一開口就像是你蓄意去侵犯他的隱私權一樣,惡狠狠地制止你再多問一句。連借口都懶得給你,一副獅子撲兔般吃定你的樣子,冷眼看著你把錢獻出來,——這豈不就是證明自己太好欺負,太容易被糊弄嗎?
人家來借錢的時候又沒拿刀子架在我脖子上,既然不情愿借就別借唄,干嘛還支支吾吾地像做壞事一樣找些借口搪塞?如此畏狼畏虎似的,心不甘情不愿的把自己的血汗錢送給別人去花?!@豈不是證明自己優(yōu)柔寡斷、沒有原則嗎?
來借錢者明明身邊有老婆,有親兄弟,有親舅舅不去借,卻跑來找你借?難道說在他心里你比那些人更親?不,絕對不是!說穿了,這只能證明被找上的人,在他心里只是個好忽悠的“凱子”,挑中你來為他的虛偽和奢侈買單。以上各種各樣的借錢者,我都曾遭遇過,這似乎意味著我在別人眼里是一個比較好欺負的人吧。如果說“人善被人欺”是普遍存在的事實,那我勉強還可以算是一個善良的人吧,因為我常常被欺負,而且是在自知被人欺負的情況下承受欺負。然而我究竟所為何來?僅為博得一個“好人”的名譽,有必要犧自己的勞動所得和情緒去討好別人嗎?想做好人也不至于委屈至此吧!
借錢不僅讓我發(fā)現(xiàn)人性的可惡,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人性的可憐之處。這么多年來借錢給別人的經(jīng)歷也讓我沮喪地發(fā)現(xiàn),在“好人”這個面具的偽裝之下,自己竟然是個虛偽、軟弱、膽怯、犯賤的傻小子!也許這就是作“好人”所須要付出的代價吧??墒钦l不知道,在這個年代“好人”只不過是“傻瓜”的代名詞而已!
據(jù)說,中國文化界大師級人物錢鐘書先生,從來不借錢給別人,凡有人前來借錢,一律打對折奉送。借一萬,就給五千,并加上一句“不用還了”。錢先生的睿智通達與豪爽,令我好生欽佩。高人就是高人,舉手投足都不同凡響,就連借錢這等小事,高人做起來與我這種凡人就是大相徑庭。也許我應該好好調(diào)整調(diào)整自己的借錢態(tài)度,學學錢鐘書,就算做不到送人一半,送人十分之一還行吧,如果真的做不到,至少也要敢于大膽地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