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上蔬菜-香椿
江南的春天,陰冷,細雨綿綿。成日成日的,難見著一回太陽的笑臉。 不過,也正是依靠這“貴如油”的春雨,逐漸喚醒了冬日里沉睡的萬物。 春分一過,百花叢生,百草復綠。 櫻花、桃花、梨花紛紛綻放。曾經(jīng)土黃色的草地,正四處冒著嫩綠色的新芽。公園的池塘里,孩子們每天都觀看著《小蝌蚪找媽媽》的情景劇。
講究“不時不食”的江南人,一直有“吃春”的習俗。
所謂“春吃芽、吃春菜”,就是說從立春開始一直到清明節(jié)氣前后,要順應節(jié)氣多吃,沐浴著春風、破土而生、蹭蹭瘋長著、青嫩茂盛的野菜和時蔬。
記憶中,家鄉(xiāng)的祖宅門前,有一棵高高的香椿樹。
每年春天,母親都會掐準時節(jié),算準了香椿樹發(fā)芽的日子,從城市里坐著公交車,一路顛簸回鄉(xiāng)。
嫻熟的割下枝頭上最嫩的香椿芽,再去田間地頭,采上許多薺菜、馬蘭頭和艾草。分類捆扎好,迅速再坐車趕回家。
香椿切末,與土雞蛋相伴,是最好的一對組合。
薺菜哪怕只用油素炒,滿屋也立即飄香。
艾草則比較復雜,需要煮熟搗爛,然后與糯米粉、粘米粉攪拌,捏成一個個綠色的小米果,上鍋蒸好,出鍋既成艾草青團。
我就站在灶臺邊,邊流口水邊看母親忙碌著。這些自身就帶有神秘香氣的野菜味道,是我有關春天最美好的記憶。
當下正是野蔬小菜輪番出場的時節(jié)。平日里上班朝九晚六,每天都用外賣,胡亂祭奠自己五臟廟的朋友,今日不妨跟著口袋一起親自下廚,嘗嘗春天才有的味道。
樹上蔬菜-香椿
香椿芽又叫“樹上蔬菜”,是香椿樹的嫩芽,谷雨前后,是吃香椿的最佳時節(jié)。采摘之后,要盡快食之,新鮮的香椿芽,氣味異常芳冽。
1、香椿洗凈切成小碎,入開水焯燙后撈出,雞蛋打入碗中;
3、鍋內(nèi)入植物油燒至7分熱,將香椿蛋液倒入鍋中,稍稍凝固,用鍋鏟劃散;
4、翻炒數(shù)下,關火即可;d
艾草-青團
艾草,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此物可驅(qū)蚊辟邪。端午節(jié)的時候,門上掛著用來辟邪的就是此物。
清明時節(jié),吃用艾草做成的青團是江南地區(qū)的習俗。精挑細選嫩的艾葉,水煮后擠壓出汁,與糯米粉、粘米粉拌勻揉和。
一搡一翻之間,碧綠的艾草汁與米香混合成一體,揉搗成軟糯的青色團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微甜的餡,Q糯清甜,青綠飄香。
材料:艾草200g、糯米粉300g、粘米粉80g、白糖20g、食用油 30g、熱水200ml、豆沙餡400g。
1、艾草摘去老葉清理后稱量200g,洗凈瀝干;
2、鍋中水煮開,把艾草放入焯水,撈出后用冷水沖涼后擠干水分;
3、焯好水的艾草立刻撈出,用冷水沖涼后擠干水分。
4、把糯米粉、梗米粉放入盆中,先加少量開水和糖攪拌,再加入艾草和食用油和成光滑的面團。
5、把面團搓成條,分成均勻的面球,搓圓后用大拇指按出一個坑,填入豆沙餡,封口然后搓成團子。
6、蒸架上放上油紙,再放上青團,大火燒開后蒸10分鐘左右。
報春菜-薺菜
春日里,別的野菜還沒冒頭呢,薺菜已經(jīng)貼著地皮密密匝匝地長開了,在山間,在田野,郁郁蔥蔥著,給人無限生機,于是也就有了“報春菜”的名號。
雖然是賤生賤長的野菜,但薺菜的口感并不粗糙,反而清香可口,而且它的營養(yǎng)豐富。
周末回到家改善伙食的上班族們,回公司時,媽媽總會讓兒女們帶上幾大袋速凍好的,自己親手包的薺菜餛飩。且確保足夠一星期的量。
1、用攪拌機把豬肉攪碎,加入油、鹽、生抽、胡椒粉、姜蔥末攪拌均勻;
2、薺菜摘去根蒂和壞葉,反復清洗。入鍋焯水,隨后撈出放入冰水中;
3、薺菜切碎,擠干水分,拌入豬肉餡中;
4、取適量的肉兩手分別捏住餛飩皮的一角,疊加捏緊;
5、餡放在餛飩皮中央,將餛飩皮一角對折至邊緣線中央位置;
清熱去火-馬蘭頭
春天里,馬蘭頭探頭探腦地長在雜草叢中,傳說是因為馬兒貪吃其多汁的嫩葉,總是留在原地不肯挪步,是以名之“馬攔頭”。
莖長二三寸,葉較薄,有疏齒或羽裂,馬蘭頭最常見吃法就是加香干小炒,焯水去掉馬蘭頭的苦味,拌上芝麻油,清熱又去火。
1、將馬蘭頭和香干分別放入開水中快速綽水后撈出;
2、綽好水的馬蘭頭撈出后,用冷開水沖涼擠干水分,切成馬蘭頭碎;同時把香干冷卻后也切成小?。?/span>
3、在小碗內(nèi)加入生抽、砂糖、熱芝麻油充分融化;
4、把調(diào)好的醬汁澆在馬蘭頭香干上,攪拌均勻;
5、倒扣到盤子上,擺出造型;
你那的春天都吃什么呢?
不時不食,不妨就自己動手,將這鮮嫩的春天吃下肚去。
文:口袋旅游/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