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提要:中西文化和歷史的差異之深層原因在于人生價值觀。中國古典人生價值論是中國文化與歷史的源初性基點。中國人從天與人、人與物的關(guān)系中構(gòu)造出人文性與現(xiàn)世性的人生價值觀,由此演繹出了中國獨特的文化與歷史。
天人/價值/文化/歷史
哲學,是反思的學問,反思人的自身及周圍世界。反思自身是直接為了人生,反思周圍世界,最終也是為了人生。所以哲學說到底乃是人生哲學。中國古典人生哲學是直接的人生哲學,自孔老以迄近世,各家所論莫不以人生問題為中心。中國哲學之特色也由此而來,所謂實用理性、經(jīng)世致用、人文主義,皆可由此得到解釋。相應地,它也決定了中國哲學的優(yōu)劣短長。人生哲學的中心是人生價值論,即人生的價值是什么及如何實現(xiàn)這種價值。價值觀的異同基本上決定了各家各派的分合:諸子之別,百家之分,在根本上是源于關(guān)于人生價值的分歧,而孟荀各執(zhí)己見,程朱陸王互相攻訐,卻基于人生價值觀的相投,因而并列儒林。
從文化和歷史而言,它是建立在人的活動的基礎(chǔ)上的,是人的活動的結(jié)果,人的活動也就決定了文化和歷史的狀態(tài)、性質(zhì)和演進。人的活動是人的生存方式的表現(xiàn),而人的生存方式則是由人生價值觀所決定的。因而,在根本上,人生價值觀關(guān)系到文化和歷史的發(fā)展。中西文化和歷史的差異可以在各自的人生價值觀上找到根源,人生價值觀實際上正是其差異的最深層和最核心的部分。
一
人是什么?大千世界中,人居于一個什么樣的位置?這是人向宇宙及其自身首先要提出的問題,也是論一切人生價值的原點。中國古代思想家大都認為人在宇宙萬物之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如老子說:“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保ㄗⅲ骸独献印ざ逭隆?。)孔子說:“天地之性,人為貴?!保ㄗⅲ骸缎⒔?jīng)·圣治》。)荀子認為人“最為天下貴”(注:《荀子·王制》。)。董仲舒說:“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貴于人。”(注:《春秋繁露·人副天數(shù)》。)在宇宙萬物中特別凸現(xiàn)人的崇高和優(yōu)越地位,從而中國古典人生價值論的基調(diào)就確定下來。
在這種基調(diào)下,就有兩個方面的問題要處理:其一,人與天(天地)的關(guān)系;其二,人與物(禽獸萬物)的關(guān)系。中國古典思想的基本傾向是將人與天相溝通,以提升人的地位,這是“天人合一”;又將人與禽獸萬物區(qū)別開來,以顯示人的尊貴,此乃“人禽之別”(注:張岱年先生認為中國哲學關(guān)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有兩種學說,一種認為人是小的,一種認為人是卓越的。前者以莊子為證。筆者認為總體考察莊子思想,莊子實際上并不是把人看作是藐小的,只是將人看作萬物之一物而已。而且,這也僅是莊子的理論手段,在最終目的上,莊子還是要通過與萬物為一而實現(xiàn)與天地并生。)?!疤烊艘灰病保ㄗⅲ骸洞呵锓甭丁り庩柫x》。),“天人本無二”(注:《二程語錄》。),“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注:《禮記·禮運》。),“人受命于天,故超然異于群生”(注:《漢書·董仲舒?zhèn)鳌?。)……。但天人怎樣合一,人禽又如何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