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服
指等藥液放涼后服用。治療里熱癥用苦寒清熱藥,寒服可助清內熱之邪氣。解毒藥、止吐藥、清熱藥均宜涼服。
(二) 配料
指在25~30攝氏度,藥液不冷不熱時服用。除特別規(guī)定以外,多數(shù)中藥湯劑都適宜于溫服。
(三)磨粉
指藥液煎好后,較熱的時候服用。辛溫解表藥適合治療感受風寒,見周身骨痛、頭痛打噴嚏、流清涕等癥,熱服可以幫助發(fā)汗解表。治療內寒癥時,熱服可助祛除沉寒痼疾。
很多人對中藥認識不足,在使用的過程中常存在以下誤區(qū)。
1、中藥無毒副作用 (誤區(qū))
中藥大多來自天然動植物,藥性溫和,很少發(fā)生毒副作用。但因此認為中藥完全沒有毒副反應是錯誤的,如果長時間、大量服用同一種藥物,也會有不良反應。
2、藥性慢不能用于急救(誤區(qū))
其實中藥是可以用來急救的。方劑中的"獨參湯"、"參附湯"、"四逆湯"都是古人搶救危重病人的真方。只要辯證準確,用藥得當,中藥同樣可以用來急救。
3、夏季不宜服湯藥 (誤區(qū))
有人認為中藥湯劑在夏季煎煮不便,從而覺得夏季不宜服湯藥。其實從療效上講,夏季是可以服用中藥的。古人就總結出許多適合夏季服用的湯藥,如"藿香正氣散""黃連解毒湯"等。
4、盲目使用補益藥 (誤區(qū))
補益類中藥在氣血陰陽的滋補方向上也有偏向,不是對所有人都適合的。若不經過醫(yī)師診斷就長期盲目用藥,不但沒有滋補作用,還會引發(fā)許多癥狀。因此在使用滋補類中藥時一定要根據(jù)病情,據(jù)證用藥,辨證滋補,方可達到預期效果。
01|忌濃茶
一般服用中藥時不要喝濃茶,茶葉里所含的鞣酸會影響人體對中藥有效成分的吸收,降低療效。尤其在服用阿膠、銀耳時,忌與茶水同服,同服時茶水中的鞣酸、生物堿、會產生沉淀,影響人體吸收。
02|忌生冷
生冷類食物易刺激胃腸,影響胃腸對藥物的吸收。故服溫經通絡、驅寒除濕或健脾暖胃中藥時應忌食生冷類的食物。
03|忌辛辣油膩
熱性辛辣食物多易耗氣動火,如服用清熱敗毒、涼血滋陰等中藥時,需忌食辛辣。如蔥、蒜、胡椒、羊肉、狗肉等食物。油膩食物多黏膩,助濕生痰,不易消化和吸收,從而降低療效。痰濕較重、脾胃虛弱、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癥以及肥胖病等患者,更需忌食油膩。
03|忌辛辣油膩
服用地黃、首烏時忌食蔥、蒜、蘿卜;
服丹參、茯苓忌食醋;服蒼術、白術忌食桃;
服人參、黨參忌食蘿卜,因為蘿卜有消食、化痰、通氣的作用,而人參、黨參是滋補性藥物,兩者同時服用會使滋補的作用降低。
05|用藥的性質、特點、確定忌口
患皮膚病患者,服藥期間忌魚蝦、鵝肉,因為魚蝦、海鮮富含異性蛋白質,鵝肉屬于粗纖維肉,過敏性體質者最容易對這兩種物質過敏,所以忌食;
口苦咽干、大便秘結、血壓升高、心動過速、甲狀腺功能亢進者忌食多糖、高脂、辛辣的食物;
脾胃虛寒、手足冰涼、血壓偏低、大便溏薄的患者要忌西瓜、冬瓜、生梨、蜂蜜等寒涼、滋膩的食物;
畏寒發(fā)熱、頭痛心煩、便秘尿黃、疥瘡、腫瘤的患者忌食竹筍、豆芽、韭菜、茄子及海鮮類食品。
空腹喝中藥有時也會傷胃,特別是寒涼的中藥。不同藥性的中藥,講究不同的服藥時機。中藥的服用時間分為:飯前服、飯后服、餐間服、睡前服、隔夜服這五種,您可以在醫(yī)生給您開完處方以后咨詢一下您的中藥到底是哪一類服用方法。
No.1飯前服
一般在飯前30~60分鐘服藥。病位在下,應在飯前服藥,以使藥性容易下達,如肝腎虛損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療腸道疾病,也宜在飯前服藥,因為在胃空狀態(tài)下,藥液能直接與消化道黏膜接觸,較快地通過胃入腸,從而較多地被吸收而發(fā)揮作用,不致受胃內食物稀釋而影響藥效。
No.2飯后服
一般在飯后15~30分鐘服藥。病位在上,應在飯后服藥。如治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癥,在飯后服用,可使藥性上行。對胃腸有刺激作用的藥,在飯后服用可減少對胃腸黏膜的損害。
No.3餐間服
在兩餐之間服用藥物,這樣可以避免食物對藥物產生影響,適宜餐間服用的藥物是治療脾胃病類的。
No.4睡前服
一般在睡前15~30分鐘服用。補心脾、安心神、鎮(zhèn)靜安眠的藥物,以及有積滯、胸膈病等,服藥后宜仰臥;有頭、口、耳病等,服藥后宜去枕而臥;有左右兩肋病癥時,服藥后應按藥性的升降作用選擇睡姿,如藥性升發(fā),應選擇健側臥,如藥性沉降,應選擇患側臥。
No.5隔夜服
主要是指驅蟲藥,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將蟲殺死排出體外。值得注意的是,急性重病應不拘時間盡快服藥或頻服(每隔1-2小時服一次),慢性病則要按時服藥??傊?,服中藥的時間要根據(jù)病情和藥物的性質來定。以盡量發(fā)揮藥物的預防、治療作用,減少不良反應為原則。
?掌握含、咽部位
研究表明,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頭的前半部,以舌尖最為突出。
因此,藥液入口后,最好迅速含貯于舌根部,自然咽下,也可用湯匙直接將藥液送至舌根順勢咽下。
?掌握服藥速度
藥液在口中停留的時間越長,感覺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藥的服用力求干凈利落,轉瞬即逝。
?服藥后喝適量溫開水
這樣既有利于胃腸道對藥液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藥液的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