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廣藥集團訴加多寶商標侵權一案,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近日作出一審判決,加多寶因侵犯王老吉商標權,賠償廣藥集團14.5億,另加律師費68萬元。扣除加多寶已經支付的商標許可使用費10122800元,加多寶還應向廣藥集團支付賠償額1440557200元。根據(jù)廣東高院查明的事實,14.5億是加多寶侵權期間凈利潤的50%。之所以將凈利潤的50%作為賠償標準,法院考慮了廣藥集團的過錯,因此,廣藥集團應當對自己的過錯承擔一部分責任。
做涼茶做的最好,打官司打的最差的加多寶,如果不出意外,一定會上訴至最高人民法院。當然,從訴訟策略的角度考慮,廣藥集團也有可能上訴?;诋斍肮_的并不完整的判決書,筆者對加多寶二審可以闡述的理由進行了思考。由于掌握的材料有限,本文觀點難免有些膚淺或不當,請讀者諒解。
一、關于訴訟時效問題
本案被控侵權期間,是2010年5月2日至2012年5月12日。一審法院立案的時間是2014年5月7日?;诜ㄔ毫溉掌冢鶕?jù)一般案件起訴、立案時間間隔,可以初步判斷廣藥集團起訴的日期大概在2014年5月初。商標侵權案件的追訴時效是兩年,以起訴日為時間節(jié)點,往前推兩年。廣藥集團2014年5月初起訴,一般只能主張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這兩年的侵權行為。而本案被控侵權期間,并不在此期間之內。當然,不排除本案存在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情形。如果不存在中止、中斷的情形,基于廣藥集團怠于行使訴權,則喪失勝訴權,廣藥集團的訴訟請求就不應該被支持。但由于一審沒有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理由,如果在二審中提出,可能不會被支持。
二、關于損失的計算依據(jù)
一般侵權案件承擔責任的方式之一是“賠償損失”,學理上稱之為“填平原則”。商標侵權案件屬于一般侵權案件的特殊侵權案件,在商標法有特別規(guī)定的情況下,根據(jù)特別法優(yōu)先適用的原則,應優(yōu)先適用商標法,否則,仍然適用一般侵權案件的法律規(guī)定和法律原則。
2001年《商標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規(guī)定“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shù)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在被侵權期間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2014年《商標法》第六十三條第一款規(guī)定“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shù)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
關于賠償額的計算標準,對比2001年《商標法》和2014年《商標法》,發(fā)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從立法技術上看,2001年《商標法》連接詞用的是“或者”,也就是說原告具有選擇權。而2014年《商標法》則優(yōu)先適用“實際損失”。以實際損失為賠償額的計算標準,與《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關于承擔責任的方式以及賠償原則一致?!睹穹倓t》的不同規(guī)定之處在于增加了懲罰性賠償。
雖然2001年《商標法》規(guī)定了原告的選擇權,但司法實踐中并沒有因此而放棄一般侵權賠償原則的適用。
在廣東高院審理的“新百倫”商標侵權案件中,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1]侵權人賠償9800萬元,計算標準為侵權人凈利潤的50%。而廣東高院二審[2]綜合考量多種因素,將賠償額由9800萬元減至500萬元。廣東高院的核心計算標準就是被侵權人的損失。
在“紅河紅”商標侵權案中,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3]侵權人賠償損失1000萬元,計算標準以侵權人毛利為依據(jù)。廣東高院二審判決[4]維持了一審判決。最高人民法院再審[5]改判,將賠償數(shù)額由1000萬元改為2萬元,而這2萬元主要是針對制止侵權行為的合理損失。
就王老吉商標侵權案而言,以廣藥集團的損失為賠償額的計算依據(jù),更具有合理性,理由如下:
首先,就使用商標所獲得的收益而言,相同的商標,不同的商業(yè)主體來使用,所獲得的收益不可能相同。利潤的取得由很多因素決定,主要包括經銷模式、廣告投入、運營團隊建設、流通渠道的建立、鋪貨率、貨架排面等。就經銷模式而言,如果采取代理商模式,同一品牌的不同代理商,銷售額往往差距很大。因此,以侵權人的獲利作為賠償損失的標準,往往與權利人的損失并不相符。
其次,就商標權利人的損失而言,需要查明廣藥集團何時推出紅罐王老吉。從廣藥集團2012年5月召開的新聞發(fā)布會來看,其計劃2012年6月推出紅罐王老吉,也就是說,在被控侵權期間,廣藥集團根本沒有推出紅罐王老吉,也就不存在損失的問題。在廣藥集團并不存在損失的情況下,以加多寶的獲利作為賠償依據(jù),讓廣藥集團獲得14.5億元的賠償,不具有正當性。
三、關于連帶責任
本案被控侵權的六個加多寶公司,是香港鴻道集團的子公司。廣東高院判決各子公司之間承擔連帶責任,理由并不充分。六個加多寶公司與香港鴻道集團之間的關系,就好比父親和兒子的關系。六個兒子雖然都在父親的統(tǒng)一指揮、協(xié)調下工作,但各自的工作能力并不相同。六個加多寶公司所生產的產品完全相同是必然的,但六家公司的生產、銷售規(guī)模并不相同,彼此之間也是獨立核算,并不存在人員、財務、辦公地址的混同,即人格混同。在不能證明彼此之間人格混同的情況下,讓六家公司承擔連帶責任,沒有法律依據(jù)。
四、關于知名化貢獻的考量
加多寶進入涼茶市場之初,沒有選擇創(chuàng)立加多寶品牌,而是與廣藥集團簽訂商標許可使用合同,授權使用王老吉商標。這其中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基于王老吉商標在廣東涼茶市場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王老吉在全國的知名,并非因為綠罐王老吉,而是因為加多寶推出的紅罐王老吉。加多寶不遺余力的推廣王老吉,取得了巨大的商業(yè)成功。伴隨著王老吉商標知名度的提升,加多寶也被王老吉商標綁架,離不開了。當然,也并不是絕對的離不開,而是要計算離開之后商業(yè)上的損失。加多寶并非不想走自己的品牌之路,也并非不知道使用他人商標的商業(yè)風險,但每年200億的銷售額,幾十億的凈利潤,不是商人應該輕易放下的。
如果沒有加多寶推廣王老吉,而是廣藥集團獨立運作這一品牌,并不一定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加多寶對王老吉商標的知名化,功不可沒,不容懷疑。廣藥集團收回王老吉商標之后,生產紅罐王老吉,實際上相當于在加多寶打下的地基上蓋樓,坐享其成。當然,不可否認,加多寶賺取了巨額的商業(yè)利益,但利益的取得,并非單純的基于王老吉商標許可使用合同,更多的是基于成功的商業(yè)運作,也就是加多寶自己的商業(yè)付出。
廣藥集團與加多寶的紅罐裝潢之爭,就考慮了加多寶對紅罐裝潢的貢獻。對于本案而言,加多寶對于王老吉商標知名化所做的貢獻,也應該給予考慮。
五、二審結果猜想
廣藥集團作為國企,其企業(yè)利益很容易被上綱上線為國家利益,這對于最高院的法官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但如果允許廣藥集團硬生生的獲得14.5億元天價賠償,對于加多寶來說未免有失公平。筆者猜想二審會改判,但侵權的定性很難改。關于賠償額,可以參考廣藥集團經營紅罐王老吉的頭兩年的投入與產出。如果確有盈余,可在盈余基礎上酌定賠償額。如果沒有盈余,則只能在此基礎上由法官自由裁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