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為政》第4章曾明確說“五十而知天命”,說自己到了五十歲就知道“天命”所在了。那么這個“天命”到底指什么?是指五十歲以后自己的命運走向?但如果真的這樣,孔子恐怕便不會去周游列國了,因為最后一事無成。我在《論語精評真解》中對“五十而知天命”的解釋是“‘知天命’理解不同,說法也很多,其實孔子的意思是說到了五十歲就真正知道天命對于人生的作用和道理,故只需做好人生的努力既可。天命肯定存在,但不可預知,故人只應該做好今生之事,不要認為個人可以改變一切。人生對待太多的偶然性是無能為力的,而且也是不可知的。既然如此,就不必思考研究。因此孔子一生不談論鬼神、不具體探討命運問題,只對現(xiàn)實生命盡最大努力去完善。孟子提出的‘順受正命’是對孔子這一觀點的進一步解釋。即人盡自己的最大努力保證上天賦予的生命指數得以完美實現(xiàn),得以充分展示即可。這無疑是最佳選擇?!边@里再增加一點看法??鬃印拔迨烀笨赡苓€有一層意思:即知道自己應該擔負起“克己復禮”的使命,承擔起拯救社會和人心的歷史使命。這是上天賦予自己的,故應當勇敢承擔。至于最后能夠到什么結果,則依舊由天命決定。即自己努力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就可以了。我們再看,孔子積極從政并取得一定成就是從五十歲開始的,而其后周游列國以五十歲從政為起點。
《論語》最后一章里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比绻恢烂\,那就不可能做君子。依然強調“知命”的重要。這種知命,就是知道人是有命運的。人的命運對于人生是起作用的。但無法知道命運的走向。百姓俗語說:“人不知死,車不知翻”,都是經驗之談。人之生死確實有命運在。許多非正常死亡者無法解釋其為何那么離開人世,便是命運。而有些人本來面臨危險卻能夠化險為夷,便是命不該絕。但命運中有一半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人的現(xiàn)實的努力對于人生命運走向是有作用的。常說“天上不能掉餡餅”,便是說不經過努力的收獲是無益的,實際也是不可能的。故人生必須做現(xiàn)實的努力才可。換言之,人在命運面前不完全是被動的,無能為力的。
俗語云“行善行善,形影不見,作惡作惡,處處有得”,實對天道不公之怨恨語也。人們經??吹降氖巧迫顺蕴潱瑦喝说美,F(xiàn)實社會即如此,不可過于認真,認真則自尋煩惱。魏燮均詩云“善惡不立報,人心壞不止”,寄希望懲惡揚善于上天,只能徒增悲劇而已。以今日社會言之,腐敗成風,賄賂公行,奸狡者得利,忠誠者吃虧,實干者被壓,鉆營者得位,清廉者被嘲笑,貪墨者受捧吹;體育界有黑哨,學術界有黑票,金融界有黑錢,各地方有黑道,人心失衡,焦慮浮躁。當此之時,牢守仁義之門,立穩(wěn)善良之足,實為難事,且易被人誤解。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淫欲熾天,方見志士情懷。故人不可不行善,行善之得,在于自身,不在于社會,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質。唯行善能獲幸福感、輕松感、愉快感、解脫感。行善與追求結合,方為健康之人生。
尹文迎先生說“改造命運,要努力學習,天天向上,進德修業(yè),開拓創(chuàng)新?!睂崬榻鹩?,與我見相同,當奉為圭臬而實踐之。諸葛亮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蘇東坡說:“盡人事而聽天命”,兩句話說盡人間大道理:即努力去做現(xiàn)實中的一切,承擔起應該承擔的責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