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 云水心語 2020-11-06
閱讀和欣賞古詩,不僅可以怡情養(yǎng)性,還能讓人懂得很多道理。詩歌中寄托著作者的深厚情感,也滿載著詩人的人生感悟,所以細心品味優(yōu)秀作品,就好像自己也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坎坷。
很多人一輩子讀過很多書,有些道理卻始終弄不明白。可是一旦栽了一個跟頭,仿佛立刻就開了竅。并非讀書無用,而是實踐出真知,唐代一位詩人就真切地感受到這一點。下面介紹劉禹錫的一首五律,說理深刻,黃庭堅也深受啟迪。
唐代:劉禹錫
少年負志氣,信道不從時。
只言繩自直,安知室可欺?
百勝難慮敵,三折乃良醫(yī)。
人生不失意,焉能慕己知?
劉禹錫是中唐著名詩人,他一生仕途艱難、人生多舛,曾經(jīng)多次被貶,卻一直保持著頑強的斗志。劉禹錫被貶朗州期間,心情一度非常壓抑,有一次他翻閱魏晉時阮籍的《詠懷》詩,心中很有感觸,于是便效仿其風(fēng)格寫下這首詩。
永貞革新失敗后,作者堅信自己的正確主張,依然對前途充滿信心,但同時他也總結(jié)了失敗教訓(xùn),并作繼續(xù)戰(zhàn)斗的準(zhǔn)備,體現(xiàn)了作者積極向上的精神。
首聯(lián)就體現(xiàn)了作者胸懷大志,“少年負志氣,信道不從時?!眲⒂礤a成為法家人物決不是偶然的,他年少時就刻苦讀書,并懷有青云之志,并相信正道不隨時俗遷移,更不為充塞著儒家說教的世俗所裹脅。
他行為正直,從不像有些人,躲在陰暗的角落里坑害別人。正因如此,即使多次遭遇挫折,他也不感到悲觀失望。他認為挫折不是壞事,可以認真地從中總結(jié)教訓(xùn),就能不斷提高斗爭本領(lǐng)。
詩人認真細致地總結(jié)了各方面的經(jīng)驗,并嚴肅地指出,“只言繩自直,安知室可欺?” 很多人認為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雖然如墨繩一樣正直,但如何能想到,有人卻在密室中暗地里策劃?
繩,指木工用的墨線;安知,哪里知道。劉禹錫是一位正直爽快之人,可是經(jīng)過無數(shù)挫折之后,他終于看清世事紛紜、人情冷暖,很多事情不可一廂情愿。為人處世必須時刻睜大眼睛,不僅要待人坦誠,還要提防那些明槍暗箭。
不過老劉遇事總能三思而行,即使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也毫不慌亂。頸聯(lián)就展現(xiàn)了思辨的光輝,“百勝難慮敵,三折乃良醫(yī)?!?百戰(zhàn)百勝,也難料敵如神;多次受傷,自然就變成良醫(yī)。
三折,是一個典故,《左傳》上說 “三折肱,知為良醫(yī)?!彪牛干媳?。北宋的黃庭堅非常欣賞劉禹錫的才華,他的《寄黃幾復(fù)》中有名句,“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就是受到老劉的啟迪。
最后詩人告誡后世,“人生不失意,焉能慕己知?” 人生如果事事稱心如意,怎能珍視志同道合的知己。換句話說,人生經(jīng)過了幾番歷練,才能懂得不卑不亢、張弛有度,得意時不張揚、失意時不消沉,當(dāng)心懷坦蕩,就勢不可擋。
焉能,怎能的意思;己知,是知己的倒裝。作者經(jīng)過了多次被貶,不僅沒有被擊倒,反而喜歡清靜安寧,更愿意獨守一份安然!
劉禹錫的這首五律質(zhì)樸無華,卻令人深思良久。特別是詩的結(jié)尾,表明了在曲折困難的斗爭中,更加懂得志同道合、患難與共的重要。作者決心要將這種友誼發(fā)展下去,所以他就曾經(jīng)常與白居易詩書往來。彼此相互鼓勵和扶持。
作者態(tài)度明確、意志堅定,也深刻地激勵著后世,晚唐的杜牧、北宋的黃庭堅、以及其后的江西詩派都曾受到其影響。再細味最后四句,百勝不如三折,失意時才會慕知己,都是金玉良言,更令人醍醐灌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