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脖子與蟲子


——《詩·衛(wèi)風(fēng)》“領(lǐng)如蝤蠐”補證

[壯鷹按]上篇博文,提到《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中把胖女人的脖子比作蝤蠐,網(wǎng)友的關(guān)于蠐螬的評論提醒了我,于昨晚翻出以前讀書時隨手記下的一些卡片,匆匆成此一條“補證”。還是貼出來,向大家請益。

詩經(jīng)》中多比興,所以提到了眾多的動植物,可以稱作一部古代動植物的百科全書,難怪孔子對他的兒子說:學(xué)《詩》可以“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而《詩經(jīng)》所收的詩歌范圍很廣,光是風(fēng)詩就有十五國,其區(qū)域遍及大江以北,由于各地的方言岐異,稱謂不同;再加上草木昆蟲的種群分布和變種又因地而異、十分復(fù)雜,故辨清《詩》中的動植物的真實身份殊非易事。從三國的陸璣撰《毛詩草木蟲魚疏》以來,對《詩經(jīng)》中的草木蟲魚的考證與注釋漸漸地成了一種專門的學(xué)問,但有些名字直到現(xiàn)在也還是弄不明白,其中就包括我在這篇博文中提到的“蝤蠐”。

《衛(wèi)風(fēng)》:“領(lǐng)如蝤蠐”,是把一位貴族美人的脖子比作“蝤蠐”。什么是蝤蠐呢?現(xiàn)在的字典上有兩種比較普遍的解釋:一是金龜子的幼蟲;一是天牛的幼蟲??上н@兩種解釋都有問題:因為第一、金龜子是水稻的害蟲,只有江南才有;天牛是樹木的蠹蟲,也生在濕熱的南土。而《衛(wèi)風(fēng)》是衛(wèi)地的民歌,古衛(wèi)地緊靠燕地,位于河北南部,是典型的北方,那里的人是不常見得到金龜子和天牛的。第二、金龜子和天牛的幼蟲,其狀皆細長,其色亦不純白,又有黃毛。而《衛(wèi)風(fēng)》中所描寫的貴婦人是一位“手如柔荑,膚如凝脂”的“碩人”,也就是又白又肥的胖子。不能想象她渾身胖得如凝結(jié)的脂肪,卻長著一個又細又長、顏色又不搭配的毛茸茸的脖子。故這些注釋是錯誤的。它是漢唐以后,隨著我國經(jīng)學(xué)重心的南移,由一些江南的文人們根據(jù)自己的狹隘經(jīng)驗和一孔之見而鑄成的錯誤。

那么,古代北方的“蝤蠐”究竟所指何物呢?原來,他就是北方田地里的害蟲螻蛄,北京人叫它喇喇蛄。我是河北遷安人,我們那兒的農(nóng)民,管螻蛄的幼蟲叫“蠀螬”。我原以為這個名字是個土稱,后來一查辭書才知道,此名字竟見于很久以前的古典。這似乎又一次證明了古人所謂“禮失而求諸野”的道理。小時候跟大人一起春耕,掘地時一鍬下去,經(jīng)常能翻出蜷伏在土中的蠀螬。它弓腰蜷成一團,飽滿肥圓,雪白如玉,在黑黃的泥土中十分顯眼。其質(zhì)地看起來如白色的大理石和瓷器,所以,很長時間,蠀螬的蠀字,在我的心中一直是瓷器的瓷。那時望著蠀螬,倒沒有豐女之頸的聯(lián)想;但后來讀書,得知古人的有關(guān)比喻,即親切體會到此喻之肖似。《文心·比興》夸獎好的比喻:“物雖胡越,合則肝膽。擬容取心,斷辭必敢”。蟲子與脖子,相距甚遠,但詩人的想象卻超出了功利與知性,大膽地取其豐潤潔白之“心”,把二者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達到了摹物傳神的效果。而這樣一個出色的比喻,竟由于注者的鄙陋和無知而被掩埋了。西人有言:“壞的語言是用來掩蓋思想的”。不錯,壞的注釋也是這樣。

怎見得《衛(wèi)風(fēng)》的“蝤蠐”,就是“蠀螬”即螻蛄呢?這里又有必要進行一段文字考辨。古之“蝤蠐”,又作“螬蠐”,這是因為螬、蝤二字音近而形似的緣故。司馬本《莊子·至樂》:“烏足之根為螬蠐”;蔡邕《青衣賦》:“玄發(fā)光潤,領(lǐng)如螬蠐”,注:螬蠐即蝤蠐也。而“螬蠐”傳久,又顛倒成為“蠐螬”,通行本《莊子·至樂》:“烏足之根為蠐螬”;《詩·碩人》孔疏引孫炎:“蠐螬謂之蟦蠐,關(guān)東謂之蝤蠐”;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領(lǐng)如蝤蠐:蠐螬,生糞中。《爾雅》:‘皦,蠐螬也’”皆可證。而“蠐螬”與“蠀螬”又屬同音相假,“蠀”即“蠐”也。按次、資、齊古同聲,《易·巽卦》:“喪其資斧”,《漢書·王莽傳》引作“喪其齊斧”;《大戴禮記·保傅》:“步中《采茨》,趨中《肆夏》”;《周禮·春官·宗伯》作“行以《肆夏》,趨以《采薺》”,前書的所提的逸詩《采茨》,即后書的《采薺》,《說文通訓(xùn)定聲》:“茨,假借為薺”。茨、薺相通,源于次、齊為一聲也?!秲x禮·士虞禮》:“明齊溲酒”,注:“‘明齊’,金文曰‘明粢’”;《周禮·春官·小宗伯》:“辨六齊之名物”,注:“齊,讀為粢”;《集韻》:“齊,酒也,通作粢”;《禮記·禮運》:“粢提在堂”,注:“粢,讀為齊”。按粢,從米次聲,故次、齊同音;《說文》秶、穧為同字,亦因齊、次同聲也?;诖耍鯂S考古器“王子嬰次盧”的銘文,定“嬰次”為“嬰齊”(見《學(xué)衡》載靜安文《王子嬰次盧跋》)。而資、次二字古又通,《詩·小雅·楚茨》:“楚楚者茨”,王逸《楚辭·離騷》注引作“楚楚者薋”,可證。所以“蠐螬”,就很自然地別寫作“蠀螬”了。《本草綱目·蟲部》:“蠐螬,又名蠀螬?!?/span>

現(xiàn)在就來看看“蠀螬”到底是什么。揚雄《方言》十一:“蠀螬,秦晉間謂之蠹,或謂之天螻?!倍疤煜N”就是螻蛄,《說文》:“螻,螻蛄,一曰天螻”。郭璞《爾雅注》:“天螻,螻蛄也”?!豆沤褡ⅰ~蟲》:“螻蛄,一名天螻”,皆可證也?!跋N蛄”之“蛄”,可能源于“姑”,是從其幼蟲的白潔豐碩有如貴婦而來的,《廣韻》:“螻蛄,一名仙姑?!薄侗静荨はN蛄》:“螻,曰姑,曰婆、曰娘子,皆稱蟲之名”,吾鄉(xiāng)稱蠶蛹為“姑娘”,河西稱大蛆為“胖丫”,皆可看出此消息。

蝤蠐本來是螻蛄,為什么后來的注者把它注成金龜子和天牛呢?前面已經(jīng)說過,這是漢唐以后經(jīng)學(xué)的中心由北方轉(zhuǎn)到南方的結(jié)果。南方人沒見過作為蝤蠐的真身的螻蛄,就把他們所能見到的東西拉來對號入座,殊不知產(chǎn)在南土的這兩位姑娘,可能在種類上與螻蛄一致,但在具體科屬上卻有別,尤其在身段上與那位北方仙姑是完全不一樣的。古時談到蠐螬,總強調(diào)它的胖,唐代相術(shù)書《月波動中記》卷上有兩句看相口訣:“肉多口大蠐螬身,縱得公卿命早亡。”很顯然,蠐螬身是形容“肉多”;又,唐人小說《宣室志》中講過一個靈異故事,說某少女被妖怪所惑,此妖“衣素衣,貌充而肥”,自稱“齊人曹氏子”,后來發(fā)現(xiàn)他原來是一條蠐螬,所謂“齊人曹氏子”,正隱其名也??傊对娊?jīng)·衛(wèi)風(fēng)》寫貴婦人,以蠐螬喻其頸,正取螻蛄幼蟲之肥白也,正如宋人陸佃在《埤雅》中所說:“《詩曰》:‘領(lǐng)如蝤蠐’,蓋蝤蠐之體有豐潔且白者,故詩以況莊姜之領(lǐng)?!钡懙杈烤篂樽⒓宜?,不敢違拗已成為經(jīng)典的“天?!钡慕忉?,況且他本身也是南方人(我想他作為紹興人,是很難看到北方田地里的螻蛄的吧),故只好以懷疑推測的口氣,用一個“蓋”字,表示在細長發(fā)黃的天牛的幼蟲之中,或許有個把肥胖潔白的,所以被詩人挑出來比喻美婦的胖脖子。這種“莫須有”的口氣和穿鑿的推測,正表現(xiàn)了一個錯誤的注釋在事實面前的尷尬。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北方地區(qū)常見的動植物(昆蟲篇一)
紅楓嫁接育苗技巧-農(nóng)業(yè)種植技術(shù)-農(nóng)業(yè)知識網(wǎng)
雞爪楓盆景
五角楓(青楓)如何嫁接日本紅楓
地下害蟲 圖片
園林綠化植物蟲害圖片(地下害蟲)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