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楓小以
圖/源自網(wǎng)絡(luò)
來源:遇見楓小以(百家號)
有人說,人生有三重境界,分別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沒有一定人生閱歷的人,可能難以理解背后更深層的含義,等理解了,也不再年輕了。
看山是山,通常是年輕人所為,這時候未經(jīng)世事,凡事過于天真,以為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根本無法通過事物的表面,看到背后的實質(zhì)。
這也是很多人不懂得識人,不懂得辨別是非,導(dǎo)致自己受傷的主要原因。
而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則是指尋尋覓覓、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多年,總算有了一定的處世經(jīng)驗,明白了事物背后的道理,也漸漸褪去天真,變得成熟且世故。
到了第三重境界,則會返璞歸真,開始懂得大智若愚,即便明白了世故,依然選擇不世故,這也是很多老人被稱為老小孩的原因。
他們明明什么都懂,卻要裝作幼稚的孩童,不過是因為,他們珍視內(nèi)心的那份純真。
處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往往會看到不同的風(fēng)景,所謂眾生皆苦,唯有自渡,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必須懂得放過自己,好的或壞的都要獨自扛過去,沒有人可以分擔(dān),甚至沒有人可以懂得。
不過沒關(guān)系,經(jīng)歷越多,對于人生的理解也就越是深刻。
只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具體應(yīng)該如何去生活,以及應(yīng)該跟什么樣的交往等等,就能忠于內(nèi)心,活得怡然自得。
前半生的我們尋尋覓覓,走了很多彎路,也吃了很多苦,到了后半生,應(yīng)該活得更加通透和明白。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們這一生,只需要做到以下四個字,也就徹底贏了。因為這時候的你,不僅離初心最近,也能最大限度地活得自在,活得從容。
一:愛己,是立足于世的底色
前面兩個字,是愛己,看似簡單,背后的含義卻非同一般。很多人終其一生也沒有懂得為自己而活的真正意義,以至于老了才發(fā)現(xiàn),這一生白活了。
曾經(jīng)有人針對老年人展開過調(diào)查,問他們老了以后,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有70%的人都說,后悔沒有為自己活過。
年輕時的他們,要么為了名利活,要么為了家庭活。前者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看法,總是格外被動和無奈;而后者被責(zé)任感壓著,很難忠于自己,做一些真正想做的事。
無論前者還是后者,總是會讓遺憾充滿遺憾的。如果重新選擇一次,他們更想按照喜歡的方式活著,不要在意那么多,也不要總是如此緊迫。
學(xué)會愛自己,我們才能體會到更多的幸福和快樂。
愛自己,不僅僅是強調(diào)物質(zhì)層面,不是隨時買喜歡的東西,不是盡可能地花錢,讓自己過上好的生活,而是在精神層面,懂得富養(yǎng)自己,懂得精修自己的內(nèi)心。
一個內(nèi)心真正富足的人,必然懂得提升內(nèi)在氣質(zhì)的重要性,他們明白,精神世界是可以無限延伸的。
懂得對自己好,就要盡可能地多去見世面,多去漲見識,當(dāng)眼界變寬了,格局變大了,眼前所看到的世界,也就再也不一樣了。
二:渡人,積累的是自己的福報
人生在世,除了要對自己足夠好以外,還要維系好人際關(guān)系。
馬克思說,人是社會關(guān)系的總和。既然存在于這個世界上,我們就要和他人產(chǎn)生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基于此,只有維系好人際關(guān)系,才能活得更加舒心。
畢竟人生除了愛情和親情以外,友情也占據(jù)著極其重要的一部分,有三兩知己,彼此懂得,彼此扶持,實乃人生一大幸事。
而懂得渡人,則強調(diào)盡可能地做一個心地善良且待人真誠的人。今日你幫了別人,未來別人也會幫你,凡事將心比心,我們才能擁有真心以待的朋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心地善良,保持真誠,也是在為以后的自己積攢福分。我始終相信好人會有好報,你走過的路,做過的事,別人不記得,但上天記得。
傷害他人的人,終將也會被他人所傷害;幫助他人的人,終將也會被他人所幫助。
我們遇到的每一個人,其實都是來渡我們的。
他們總會在特定的時機,教會我們某些人生的道理。哪怕是傷害了我們,辜負了我們,也會讓我們因此而長教訓(xùn),明白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信任。
而與此同時,我們也是在渡他們,我們出現(xiàn)在他們的生命里,總會有某些特殊的意義。不管他人如何,我們做好自己,就已是最好的修行。
人這一輩子,如果能做到愛己,又能做到渡人,也就徹底贏了。因為你總能在有限的人生生涯里,活出想要的自己。
愛己,是立足于世的底色,一個不懂得自愛的人,是不會有愛的;而渡人,則是一個人的福分,越是保持善良和謙遜,也就越是有好的機遇和人緣。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shù),想過得順心且自在,就先努力做好自己吧,剩下的,就交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