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品中國文人

                               4

   上京里距柴??h城五里,老宅闊別六七年,越發(fā)破敗了。淵明辦私學,收點錢貼補家用。他以前干過的。南村看來不行,素心人多,有錢人少。柴桑畢竟是縣城,富人的孩子能交學費??墒菧Y明為人爽直,有人裝窮他也當真。私學規(guī)模不大,收入有限的。他好酒,倒是收下不少酒。

   翟氏把他的酒藏起來,每日限飲二壺。可是來了客人,她經不住丈夫央求,說出藏酒之處。有朋友叫顏延之的,能寫詩,會當官,宦游至柴桑小住。每天出城看望他,對飲稱快。顏延之要走了.到廣西桂林做太守,留下二萬錢,卻留在酒肆.免得淵明賒酒賬。二萬錢,夠淵明喝兩年了.他很高興。上京里,柴桑城,他都是名人。他常打赤腳,頭戴葛巾帽,腰間有個酒葫蘆。進城,小孩兒要圍觀的。他人緣好,行為異常,天命之年名播四方。有和尚名慧遠,跟皇帝都有書信往還的,想跟淵明交朋友,淵明卻冷淡。慧遠派人到上京里邀請他,請不動。劉柴桑受慧遠委托又來請,淵明去了,只喝酒,拒絕加入和尚搞的什么協(xié)會。雙方不愉快,淵明掉頭走人。素心人與雜心人,走不到一塊兒的。這事眾口相傳,一幫小隱士學他的模樣,也戴葛巾帽,也掛酒葫苫,心里卻裝著朝廷官府。淵明一笑置之,并不道破。

  “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比碎g指官場。淵明不會輕生的,他活得很好。

   他在酒肆請客,大伙兒七歪八倒,杯盤狼藉。他也在家中獨酌。老宅很大的,雖然年久失修,卻也春花秋菊。蕭統(tǒng)說:淵明詩篇篇有酒,其意不在酒。

   不在酒在何處呢?蕭統(tǒng)是梁朝太子,看淵明的眼光,跳不出朝野模式。淵明喝酒便喝酒,哪有許多意思。酒是興奮劑,藝術也是興奮劑,“詩酒趁年華?!敝袊娙撕染?,淵明是巔峰人物。阮籍早他百余年,酒量比他大,時常爛醉如泥。淵明不是這樣,他也醉,但醉了尚能寫詩,能觀周遭風物。

   “一觴雖獨盡,杯盡壺自傾。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边@詩有禪味兒。詩人靜觀,更能感受生命的律動。蘇軾受他啟發(fā),寫下名句:“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薄捎陟o,而對群動了然于心。由于空,而將萬物納入眼底。

   公元416年,五十二歲的陶淵明寫《飲酒二十首》,序言說:“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既醉之后,輒題數(shù)句自娛,紙墨遂多……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耳?!?/p>

  名酒從何而來,他沒說。什么牌子他也不講,不然的話,今人拿去做品牌,不在茅臺之下。時令在春夏之交,晝長夜短。名酒數(shù)量不少,他無夕不飲,說明他喜歡傍晚飲酒,喝到夜幕四垂,滿天星斗。他字跡潦草,老友加以整理,換紙書寫。他揮毫運思俱瀟灑;以為一時之歡笑耳,并無傳世的意思。但老友為他收集,想必有這層考慮。淵明寫詩,盡興而已,他又不拿去發(fā)表。英國大詩人濟慈,隨寫隨扔,他的傳世之作,大半是朋友在地上撿的。包括畫家音樂家,這類例子舉不勝舉。好詩像原野吹來的一陣風,風過了無痕。多謝淵明故人,整理書寫二十首,全是佳作。其中第五首,后世詩人視為圣品,焚香沐浴方能展讀。這詩明白如口語,體現(xiàn)淵明的一貫風格。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菊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夏季的詩人寫秋天的感受。對他來說,四季無遠近,循環(huán)在眼底。所謂天人合一,一般人說說而已。淵明到這境界,如白云出岫飛鳥入林。淵明渾身靜穆了,無論置身何處,皆能悠然自如。他從來不回避塵世的艱辛,所以他可愛。由于長年躬耕,他的皮膚黑了,肌肉松弛,狀如老農,卻是不折不扣的精神貴族。古今人類,能到他這境地的,寥寥無幾。多少人閱盡人間滄桑,讀此詩感慨萬千,以至潸然淚下,卻又從中獲得巨大的心靈慰藉。此詩的能量有如鈾礦,對人類精神具有永久性的沖擊力。

  淵明的靜穆,是將“群動”包涵在內了。全詩五十個字,自然與人事,都在其中。淵明如希臘神話里的大力士參孫,從大地獲取無窮的神力?!吧綒馊障?,飛鳥相與還?!睂こ>跋筇N涵著真意,欲作辨析卻忘了語言。淵明慧眼看世界,一派祥和與欣悅。

  魯迅念念不忘“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他議論說:“正因為陶潛并非渾身靜穆,所以他偉大?!濒斞赶壬嵌肥?,斗土常??匆娊饎偱俊O壬睦斫饪赡苡腥笔?。竊以為,靜穆與金剛不對立?;蛘哒f,有金剛才有靜穆。靜穆完成自身之時,金剛已在其中。詩人幾十年的人世修煉,有如他那渾然一體的自然感受。他不想加以辨析的所謂真意,包涵了自然、社會的矛盾律。

   什么是矛盾律呢?簡言之,矛盾的雙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讀陶詩,這一點非常重要。毋寧說,靜穆來自靜穆的對立面,來自人生的動蕩與喧囂。安靜,寧靜,一般人都有體驗的。而靜穆發(fā)生的概率很低,以淺顯的文字加以揭示,不露痕跡地逼近、抵達,就更難了。

   偉大的詩篇,永遠是人類生活的稀有事件。

   淵明寫過《閑情賦》,贊美女人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贊美,而是熱烈、激烈、奔放,別說古人,就是今天的某些人也會受不了。淵明贊美女人,和曹雪芹的“千紅一哭萬艷同悲”如出一轍。淵明惆悵,雪芹哀傷。

   《閑情賦》近兩千字,我們摘錄幾句:

   ……愿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余芳;悲羅襟之有離,怨秋夜之末央。愿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愿在發(fā)而為澤,刷玄鬢于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以枯煎。愿在眉而在黛,隨瞻視以閑揚;悲脂粉之尚鮮,或毀于華妝。愿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jié),空委棄于床前。愿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愿在夜而為燭,照玉容于兩楹……

   翻成白話文,大致是這樣:我愿做她漂亮服飾的衣領,承受那可愛的腦袋殘留的芳香,可悲的是她晚上要脫掉衣服,秋夜漫長,使我惆悵;我愿在她的石榴裙上為衣帶,束縛她輕盈纖細的腰身,可嘆氣溫有變化,她隨時可能換衣裳;我愿在她的云發(fā)中做發(fā)膏,讓她柔順的黑發(fā)披散香肩,然而佳人常洗發(fā),發(fā)膏一去不復回;我愿在她的細眉上為黛色,隨她的美目顧盼四方,可她施粉講究新鮮,纖手抹臉,讓我毀于一旦;我愿做她腳上的絹絲鞋,隨她雪白的雙足走呀走,可嘆她走走停停,忽然上床睡覺,把我扔在地上;我愿在陽光下做她的影子,隨她的風流體態(tài)到處閑逛;我愿在深夜為紅燭,在堂屋的兩根柱子間,照亮她含羞帶笑的容顏……

   寫到這兒,我也為之心動。淵明筆下的俏女人,性感,潑辣,和戲臺上的佳人很不同。所謂真性情,真到女人身上去了,細膩,而且日常化,好色之情奔來筆端,美感洋溢,連“止手禮”都不要了,令人向往床上的光景。此前的辭賦,從屈原到曹植,沒人如此的日?;喼笔枪馓旎障肴敕欠?,難怪道德專家要驚呼:把它從詩集中剔出去!欣賞淵明的蕭統(tǒng)也說它“白玉微瑕”。倒是魯迅,建議日本的翻譯家尊重它。

   我記得,莎士比亞寫羅密歐與朱麗葉,有類似的句子。羅密歐潛入朱的宅院,偷看佳人。而佳人倚窗臺望月亮,一只戴白手套的纖手托住美麗的下巴,羅發(fā)感慨說我多么希望做她手上的白手套……

   如果莎翁讀過淵明,會改了重寫。

   淵明渾身靜穆,也把男歡女愛包涵在內了。詩人中的詩人,真和美,到極致了。

   淵明詠荊柯,就是魯迅先生推崇的金剛怒目式:“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雄發(fā)指危冠,猛氣沖長纓……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

   淵明寫荊柯,與史書相印證,表明荊柯有勇氣但缺劍術,本不是什么劍術高手。目前的武俠片重殺氣,俠氣是糊弄人的。導演們對俠的理解,跟司馬遷、陶淵明相去甚遠。本文閑筆提一句,不想多說。我所擔心的,是針對傳統(tǒng)文化的虛無主義:單一的理解,會導致單調的社會生活。而票房與生活相比較,永遠是小菜一碟。編導力量大,行事當謹慎。

                    

   淵明五十八歲寫《桃花源記》,桃花源三個字婦孺皆知。它是中國的烏托邦,理想中的和諧社會。“晉太元中,武陵(今湖南常德境內)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p>

   兩年前(公元419年)晉宋易代,劉裕稱帝,淵明仍用東晉紀年,表明了他對“新朝”的態(tài)度。劉裕逼死晉恭帝,先用毒酒,后以被褥悶殺。淵明憤怒,寫《述酒》影射,這是他平生最隱晦的一首詩。劉裕的手下如狼似虎,政治黑暗,蒼生遭難。淵明描繪理想社會,有如流浪漢想象廣廈千萬間。這時他陷入貧困,斷酒,甚至挨餓了。 

   桃花源內,卻是一派欣欣向榮。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

  對亂世習以為常的漁人,忽然走進和諧社會,看見穿戴迥異的、怡然自樂的老人小孩兒,雙方都大吃一驚。 

  桃花源并非虛構,而淵明是聽來的,描寫有點理想化。他寫實,也寫出了強烈的向往。古代文人從秦漢起就尋仙成風,李白尋得最厲害。到蘇東坡,不尋仙了,只希望能長壽。陶潛是個例外,他反對神仙,甚至反駁彭祖長壽術。他的理想是桃花源式的生活,民風淳樸如上古時代,沒有壓迫,當然就沒有反抗,男女老少各得其所。北宋的大改革家王安石說:桃花源有父子無君臣。這表明,陶淵明式的烏托邦,等級是存在的,卻沒有儒家的等級森嚴。

  自然界的欣欣向榮,淵明是見證者和揭示者。社會呢?陽光雨露禾苗壯,軍閥打仗尸骨多。

  桃花源內別有天地漁人受到盛情款待,這家請那家邀的。全村的人都跑來了,對漁人充滿好奇。而他們的祖先早在幾百年前,避秦時戰(zhàn)亂,就躲進了桃花源,“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p>

  國學大師陳寅恪,對《桃花源記》的取材作過詳細考證。淵明寫實,當無疑問。

  眼下的影視劇常有這類鏡頭:官軍來了,百姓鼠竄。幾千年封建史,軍隊不是人民的軍隊,政府也不是人民的政府。皇權無處不顯赫,百姓無處不可憐,比奴隸社會好不了多少。衙門里偶爾走出一個清官,百姓就感恩戴德叩頭不已。社會生活,權力所占的份額太大了,自由精神成長艱難。一代又一代,自由變得蹤跡渺然,知識分子也很難辨認。反觀西方,權力經過無數(shù)次折騰,終于把它的對立面揭示出來了,這相異之物就是自由,二者互為“反運動”,今日大歐洲,初步顯現(xiàn)了運動軌跡。群體有群體的力量,個體有個體的尊嚴。而古代中國老百姓,沒有多少尊嚴,要么茍活,偷著樂,要么躲進桃花源,勉強做個自由人。說勉強,是因為這自由平等很脆弱。

  中國幅員遼闊,山水阻隔,農耕時代自給自足,桃花源式的幸福村莊是完全可能的?;实鄣拇笫謮合聛?,指縫中會有遺漏。淵明式的烏托邦,猶如一條漏網大魚,并且千百年活蹦亂跳,受讀書人和改革家高度關注。不難想象,歷代皇帝,肯定不喜歡它?!捌仗熘?,莫非王土?!碧諟Y明的小村莊,連個村長都沒有,這不是想造反嗎?

  中國封建史,桃花源是個異數(shù)??上鼉H僅是藝術品和學術對象,生活中沒有成長壯大的空間。

淵明深情描繪桃花源,自己卻陷入困頓,有一年重陽節(jié),斷酒了?!端螘氛f:“嘗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菊叢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歸?!敝仃柟?jié)登高賦詩懷念親朋,淵明斷酒,說明他平時隔三岔五酒不沾唇。他想酒想得厲害,寫詩才篇篇有酒……這次送酒的人,是江州刺史王弘。這人為官不壞,公私分明,淵明喝他的酒,沒啥心理障礙。淵明在菊叢里等了很長時間,王弘姍姍來遲,可能因為消息閉塞。布衣和官員平等交往,有時候來了兩個刺史,陪一個老農,談話很投機??墒怯幸换?,中途又趕來一個太守,對淵明在座不高興,斜眼瞧他。這太守名叫謝瞻,事后記錄這次難得的四人聚會,刪去了陶淵明。姓謝的也是文人,《文選》有他的幾首歪詩。他以堂堂太守之尊,和陶淵明同桌飲酒,覺得近乎恥辱。

這些事兒,淵明已經見怪不怪了。

   官員的接濟是有限的,清官錢又少。淵明不哭窮,不敲門,不寫李白寫給韓荊州的那種求職信。官員調動頻繁,也不可能經常照顧他。再說他性子倔,擇友嚴,官員還怕請他不動呢。當初的慧遠大和尚,官與僧都趨之若騖的,修書請他,他不去就不去。當官的,首先是朋友才行,比如王弘。

   有一次王弘請他到廬山喝酒,他赤腳去的,大腳板上全是泥。王弘要為他做幾雙鞋,他坐地抬腳,讓對方量尺寸。為了尊重刺史大人,他跑到溪水中洗了腳。五十多歲的人,躥上跳下的,動作蠻利索。他不做官卻名氣大,在場的人為他喝彩呢。他不坐轎,,卻經不住眾人勸,還是抬腿上去了。竹轎在青山綠水間,轎夫唱山歌呢。他一悠一閃的,怪舒服。他會想:做官好呀,做官能坐轎……可是轉眼間,思緒化入藍天里的幾朵停云。王弘的酒宴有排場的,這也是官場老例。座上客皆有身份,衣冠整齊,表情嚴肅。唯有陶淵明,赤腳,短衣,白頭巾,談吐隨意,笑聲朗朗,回蕩在山谷中。他酒量奇大,王刺史的幕僚們個個傻了眼。北宋寫《醉翁亭記》的歐陽修,對他真是五體投地。菜肴太豐盛,淵明要打包的,帶回家讓老婆兒子解解饞。王弘酒后吐真言:他在江州任上為時不多了,繼任者可能是一個叫檀道濟的,淵明未必喜歡。淵明說:管他呢。

   淵明月夜下山,后人寫詩說: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

   什么檀道濟,他早忘了。

   然而王弘和檀道濟,我們卻要記下。有些記載稱王宏對淵明好,我們感謝他。至于檀道濟,他也想對淵明好,卻是動機不純。這個稍后再談。

   五十歲以后,淵明的物質生活時好時歹,總的說來是走下坡路。他家的生活來源,主要是種田、收點園田居的租、接受朋友的一些饋贈。戰(zhàn)亂水利不修,完全靠天吃飯,而家里人丁多,入不敷出。五個兒子,可能都做了農民,沒有當官或當兵的記載。兵役法三丁抽一,也許有個兒子曾去當兵,但時間不長。淵明通過做官的朋友,替兒子疏通也未可知。總之,一家老小不缺一口。他五十一歲寫《告子儼等疏》,寫給陶儼、陶俟、陶份、陶佚、陶佟?!笆琛笔且环N文體,是講形勢談道理的書信。窮困中的爸爸給兒子們寫信,句句發(fā)自肺腑,感動著后世中國人,眼下的中學課本有全文的。其中說:“吾年過五十,少而窮苦,每以家弊,東西游走?!?/p>

   當時淵明得了一場大病,覺得大限將至了。他一輩子講真話,這封家書,更是真得讓人掉眼淚。年少餓肚子,中年,敲門乞食拙言辭。暮年臥病,好在親友不棄,紛紛送來藥石。“每以家弊,東西游走?!卑藗€字,說出多少辛酸。他活得太明白:這是什么世道,他又是什么樣的一個人。

   “性剛才拙,與物多忤(wù,不順從,不和睦)”,物是物類的意思,代指官場中人。忤是逆反,合不來。又是八個字,說盡淵明一生。

   他感傷地說:“使汝等幼而饑寒……汝輩稚小家貧,每役柴水之勞,何時可免,念之在心……汝等雖不同生,當思四海之內皆兄弟之義?!?/p>

   長子陶儼是早逝的前妻生的,其余四子,為翟氏所出。陶儼二十三歲,幼子陶佟十五歲。

   五個從小干活的孩子,一個長年操勞、面帶菜色的妻子,淵明的酸楚可想而知。然而這封家書,基調是硬朗的,目光是向上的。所有責備淵明不應該辭掉官職的人,當閉上他的尊口。

   淵明的選擇,乃是勇土所為。他所堅守的,不是什么狼性虎性,是人性。

   他寫《詠貧土七首》,其中有幾句:“一朝辭吏歸,清貧略難儔(chóu伴侶)。年饑感仁妻,泣涕向我流。丈夫雖有志,固為兒女憂……”他寫古代的七位貧士,有知識有操守方為“士”。詠貧士,表明他的堅決??鬃拥膶O子子思,到衛(wèi)國去傳播老師孟子的思想,窮困潦倒,一個月吃了九頓飯。淵明的目光投向這些“固窮”之人,其內心昭然若揭。后來蘇軾貶到海南,也是餓肚子,餓得頭昏眼花了,急中生“智”,發(fā)明“陽光止餓法”——希望將太陽的熱能直接轉化為體能。

   《有會而作》又說:“菽麥實所羨,孰敢慕甘肥?!陛氖嵌诡惪偡Q,淵明羨慕吃粗糧,哪敢奢望大魚大肉的美味?

   要命的是,淵明對美味,并不陌生。

   淵明晚景,一年不如一年,但也不是過不下去。家里沒死人,他還有酒喝,寫下不少傳世之作。時值皇權更迭,外面打得昏天黑地,劉裕稱帝,掉過頭來殺功臣,淵明不屑一提。他有政治熱情,但不寫政治諷刺詩。他寫《感士不遇賦》,講明是追隨司馬遷和董仲舒。他讀《史記》,讀了幾十年,對敢于傲視漢武帝的司馬遷心向往之。他們同為剛烈之士。

   淵明過日子,和親友們在一起,喝酒,串門,待客。誰家有事,不管喜事喪事麻煩事,總有他的身影、他笑呵呵的面容、他幽默的談吐、他有趣的裝束和舉止。這人多么平常,又是多么不凡啊。人生多少事,只在談笑間。中國歷史幾千年,到淵明這境界的,數(shù)人而已。難怪蘇東坡這樣的曠世偉人,言必稱“淵明吾師”。

   陶淵明與荷爾德林,同在天空之下大地之上,充滿勞績,詩意棲居。所不同的,是淵明扎根中國的土地,流連于中國的鄉(xiāng)村生活。也許他缺了哲學意味,缺了神性維度,卻彌漫著自然的氣息,世俗的溫情。

   他是和藹可親的,就像我們的親人。

   他說過:落地為兄弟……

   人情冷漠的今天,這話讓我們眼中含淚。但愿金錢社會對情感的壓抑不要太長久!

   六十出頭的老人,大限在望了。淵明對死亡,同樣抱著平常心。他曾經和那位叫慧遠的所謂高僧爭論過,他不相信“人死魂不滅”。村里的人死了,開個追悼會,舉行若干儀式,淵明要參加的。他熟悉死亡,如同熟悉花謝草枯水東流。他是“向死存在”的,孔子說不知生焉知死,淵明略勝一籌,既知生亦知死。他給自己寫挽詩呢,其豁達其平淡,千古一人,項羽、嵇康不及也。

   江州刺史王弘走了,不久,檀道濟來了。這是一個典型的雜心人,為官劣跡多,政聲很壞。他出于私慮,請淵明出來做官,送去許多糧食和肉類。淵明不受。孩子們想吃肉呢,卻將目光挪開,將雙唇緊閉。翟氏帶他們出去了。檀道濟臉上過不去,索性把話挑明:亂世隱盛世出嘛,如今皇恩浩蕩天下太平,你陶潛號稱賢士,卻躲在家里受窮挨餓,還拒絕我的好意,這恐怕不大好吧? 

   淵明回答:賢土?我的志趣夠不上呀。把你的東西拿走吧,我還餓不死。

   次年十一月,寒冷的冬天,淵明死于貧病交困。

   村里的人死了……我們來吟誦他寫給自己的挽詩,三首選其一: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嶕峣(jiāoyáo,高聳)。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嶕峣(jiāoyáo,高聳),高聳貌。不復朝,不再看見太陽升起了。親戚有悲傷的,他人有唱歌的,同是自然流露。這情景,再人性不過了,豪門大族的喪事有這等場面嗎?雜心人能如此純粹嗎?死去的人不能再說話了,他的軀體托付永遠沉默的山丘,入土為安。山岳在,人也在……

   二十年前,我十九歲的妹妹因病去世,我把最后一句刻在了她的墓碑上。

   淵明這首詩,魯迅先生很偏愛的。先生寫過《墳》,還在墳前照過相,發(fā)表給人看。研究先生的錢理群教授,寫過《壓在心上的墳》。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對死去的叔叔喋喋不休。羅曼·羅蘭對死亡發(fā)出巨大的嘆息。而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的死亡研究,更是舉世公認的杰出篇章……古今賢達,高度關注死亡,為什么呢?可能因為生命越是高揚,越能感受它的下墜吧?生命越是流光溢彩,越能感受它的油盡燈滅吧?

   淵明去世的這一年,王弘做了車騎大將軍,顏延之做了中書侍郎,他們在朝廷做高官,不會忘記淵明的妻子和孩子。悼念淵明的“誄”(lěi,古時敘述死者事跡表示哀悼或這一類的文章)文,是顏延之寫的。

   淵明遺囑:葬禮一切從簡?!八廊ズ嗡?,托體同山阿。”

   淵明的作品,在當時以及后來很長一段時間,并未受青睞。鐘嶸的《詩品》,將詩歌列為上中下三品,淵明居中品。《文心雕龍》根本不提他。中國文學自漢賦起,堆砌詞藻、拿語言作排場的風氣流行數(shù)百年,淵明貼近日常生活的田家語,用當時的標準看是很成問題的。包括后來的很多人質疑:怎么能用如此平淡的語言寫詩呢?有個叫陳后山的文人,提的意見具有代表性:“陶淵明之詩,切于事情,但不文耳?!蔽木褪切揎?,講華麗雕琢,搞語言排場。可見淵明當時,確實是孤掌難鳴,也是孤軍深入,更是異軍突起。他才是不折不扣的文壇外的大師。他喝他的酒,寫他的詩,什么標準不標準,風氣不風氣的,哪管那些。他寫作也不掙錢,不計較千秋萬載名,如同栽花種地,一切出白天然。

   什么是拿語言做排場呢?我們現(xiàn)在能看清楚了:這不過是權力的一種運行模式;或者說,是權力的伴生物。不是有個流行詞叫話語權嗎?賴有西學東漸,至今百余年了,我們憑著魯迅講的拿來主義,看事物的能力有所增強。我們看到,歷代知識分子,都必須對權力作出回應,哪怕他轉過身去,悠悠然閑庭信步,或拔腿就跑逃之夭夭,都一樣的。

   一千五百多年,淵明一路向我們走來,并非取直線走大道,他的身影也是由模糊到清晰。有趣的是,清晰又有清晰的問題。

   和淵明同朝代的文人,像曹植、阮籍、謝靈運、顏延之,名氣比他大。這個問題,到北宋還在激烈爭論。文壇領袖歐陽修很生氣,他針對散文及辭賦說:“晉無文章,唯陶潛《歸去來辭》耳!”他這一桿子,掃掉了兩晉多少顯赫文人。

   唐代,淵明的名聲和謝眺、謝靈運、左思、鮑照等人在伯仲之間。到宋代,淵明作為一流詩人的地位穩(wěn)固了,蘇東坡明確講,他在李白杜甫之上。而東坡本人,至少和李杜是同等級別的。近現(xiàn)代,推崇淵明的大師數(shù)不清:梁啟超、王國維、劉師培、章太炎、陳寅恪、聞一多、朱自清、朱光潛、錢鐘書……以淵明為符號的文化譜系得以確立,傳承下去,一萬年不算太久。歷代評論、闡釋,足以堆成一座山。學者們引用最多的,還是蘇軾的評價。針對人品他說:“淵明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饑則叩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延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甭?lián)系淵明的生存背景,特別是晉代愈演愈烈的門第觀念、面子思想,東坡這段話,真是說到家了。

   針對詩歌藝術,蘇軾又說:“吾于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薄砻尜|樸,其實富麗堂皇;表面清瘦,其實豐腴。歷代學者嘆服:坡翁的眼光太厲害了! 

   淵明是中國最純粹的詩人。而與之相應,他也是最純粹的人。

   吊詭的是,由于他名氣太大,歷史也不會放過他,各種各樣的目光投向他,糾纏他,試圖為其所用。官場,商界,文壇,不管是素心人還是雜心人,君子還是小人,在官還是辭官,一律打他的旗號似示高潔。比如汪精衛(wèi)就講過:干一番大事之后“掉臂林泉”。汪精衛(wèi)要干的大事,卻是出賣民族,他掉進墳墓了。貪官、奸商,也紛紛拿淵明做幌子,錢撈足了,跑到鄉(xiāng)下蓋別墅。搖頭晃腦吟陶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官場風氣越糟糕,越是有人高喊陶淵明。例子太多了。陶淵明被搞得七零八落,面目模糊。

   淵明對民族性格的影響,大于其他文人。

   淵明是我們的頭號鄉(xiāng)村詩人,而今天的鄉(xiāng)村正面臨巨變。城市化一日千里,逼向土地、河洼、山巒、天空、村落。這里,速度本身成為大問題,一百年陸續(xù)發(fā)生的事兒,如果在十年內全部出現(xiàn),其后果,是任何巨型計算機都難以模擬的。逼向自然的同時,也摧毀生活世界,破壞生活的意蘊層,威脅文化的多樣性。所以學者們驚呼:保護自然,保護一切多樣性!

   胡塞爾首創(chuàng)的現(xiàn)象學,就是針對科技造成的單一模式。對科學技術,西方有強大的反思潮流。海德格爾非常精當?shù)胤Q之為“反運動”,類似量子力學意義上的物質和反物質。

   時令已近冬至,我昨天看新聞,莫斯科的氣溫,竟然和川西壩子溫暖如春的氣溫差不多。我吃了一驚:真要壞事兒啦?人類真要聰明反被聰明誤,像霍金所預言的、活不過這個新千年?

   無節(jié)制的城市化,人工化,將自然變成存貨,災難將以難以察覺的方式逼近我們。你的速度快,自然反彈的速度更快。

   莎士比亞說:上帝讓你滅亡,先讓你瘋狂!

   而城市生活一旦失掉鄉(xiāng)村生活的參照,將陷入喧囂與浮躁的惡性循環(huán),怪模怪樣的東西層出不窮。單說自然現(xiàn)象雨不像雨,風不像風,太陽不像太陽,月亮不像月亮——這是地球村的村民們前進的方向嗎?

   針對所有這一切,淵明的詩是一服良藥,清熱解毒醒腦。

   就傳播來看,淵明不如荷爾德林幸運。經過海德格爾的法眼,荷氏名聲大增,甚至蓋過荷馬、歌德、席勒。眼下德國各大學,荷爾德林的詩是必修課。而前些年,我們忙著驅趕詩人。淵明那些親切的田家語,能讓今天的學子們都來背幾首嗎?

   在當下,陶淵明的意義,可能怎么說也不過分。他應當變成另外一個符號,并且,迅速地清晰起來。

   我們拿他的句子作結束吧:

   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我醉欲眠,卿可去”:不是陶淵明的性情,而是境界
猛志逸四海,撫劍獨行游
陶淵明:一從陶令評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
復習簽到19:第叁章 陶淵明
劉向軍:千古褒貶陶淵明
昨日記||請老陶喝酒,上什么酒呢?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