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辛棄疾詞鑒賞

辛棄疾詞鑒賞

目錄

1.臨江仙·探梅(老去惜花心已懶)

2.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連云松竹,萬事從今足)

3.鷓鴣天(欲上高樓去避愁)

4.水調(diào)歌頭·盟鷗(帶湖吾甚愛)

5.滿江紅(點火櫻桃)

6.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戲作漁父詞(千丈懸崖削翠)

7.鷓鴣天·送廓之秋試(白苧新袍入嫩涼)

8.鷓鴣天·送人(唱徹《陽關(guān)》淚未干)

9.水調(diào)歌頭·壬子被召,端仁相餞席上作(長恨復(fù)長恨)

10.鷓古天·東陽道中(撲面征塵去路遙)

11.蝶戀花·月下醉書雨巖石浪(九畹芳菲蘭佩好)

12.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

13.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

14.鷓鴣天·游鵝湖,醉書酒家壁(春日平原薺菜花)

15.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繞床饑鼠)

16.滿江紅(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相識)

17.鵲橋仙·己酉山行書所見(松岡避暑,茅檐避雨)

18.菩薩蠻·書江西造石壁(郁孤臺下清江水)

19.鷓鴣天·代人賦(陌上柔桑破嫩芽)

20.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柳邊飛鞚(kòng,露濕征衣重)

21.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楚天千里清秋)

22.定風(fēng)波·暮春漫興(少日春懷似酒濃)

23.阮郎歸·耒陽道中為張?zhí)幐竿乒儋x(山前燈火欲黃昏)

24.卜算子·漫興(千古李將軍)

25. 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留守致道(我來吊古)

26.太常引·建康中秋為呂叔潛賦(一輪秋影轉(zhuǎn)金波)

27.江神子賦梅寄余叔良(暗香橫路雪垂垂)

28.念奴嬌·書東流村壁(野塘花落,又匆匆過了)

29.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青山欲共高人②語,聯(lián)翩萬馬來無數(shù))

30.生查子·獨游西岸(青山招不來)

31.霜天曉角·赤壁(雪堂遷客,不得文章力)

32.鷓鴣天送人(唱徹陽關(guān)淚未干)

33.清平樂(春宵睡重,夢里還相送)

34.丑奴兒近·博山道中效易安體(千峰云起。驟雨一霎兒價)

35.朝中措(夜深殘月過山房)

36.玉樓春(風(fēng)前欲勸春光?。?/p>

37.玉樓春戲賦云山(何人半夜推山去)

38.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綠樹聽鵜鴂)

39.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40.

1.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臨江仙·探梅

辛棄疾

老去惜花心已懶,愛梅猶繞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無花態(tài)度,全是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帶溪云。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

【注】①剩:更,再。②竹根:指竹林腳下。

1.上闋說“更無花態(tài)度,全是雪精神”,這“花態(tài)度”、“雪精神”具體指什么?

2.下闋說“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這兩句是什么意思?

參考答案

1.“花態(tài)度”指一般的花那種討人歡心的顏色、姿態(tài);“雪精神”指梅花具有雪一樣純潔、高尚的品格。

2.這兩句的意思是:詩人為梅花的“精神”、“秀色”所陶醉,不記得游覽、品賞了多久,只知道返回時已是傍晚時分,月亮已經(jīng)上來了。

 

2.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辛棄疾

連云松竹,萬事從今足。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②。

西風(fēng)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

【注】①檢校:查核。  ②床頭:指釀酒的槽架。

1.這首詞從哪幾個方面描寫詩人“萬事從今足”的心態(tài)?

2.下片描寫了一個特寫鏡頭,試分析其中“偷”和“看”兩個字的妙處。

參考答案

1.“連云松竹”,欣賞大自然美景,寫精神上的滿足。

分肉送酒,梨棗豐收,寫物質(zhì)上的滿足。

2.一個“偷”字寫出了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虛膽怯,惟恐被人發(fā)現(xiàn)的神情。一個“看”字,既有觀看之意,又有看護之意,表現(xiàn)了詩人對“偷”梨棗兒童欣賞、喜愛之意。

 

3.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鷓鴣天

辛棄疾

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經(jīng)行幾處江山改,多少親朋盡白頭。

歸休去,去歸休。不成人總要封侯?浮云出處元無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1.請賞析“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兩句。(4分)

2.請簡要說明作者有哪些“愁”。(4分)

3.“得似浮云也自由”中“也”字表現(xiàn)了詞人什么樣的情感?(2分)

參考答案

1.(10分)(1)(4分)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1分)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作者心中的惆悵無法排解的境況;(1分)首句抒情,(1分)奠定全詞的情感基調(diào)。(1分)

2.(4分)山河破碎的悲愁;年華逝去的苦愁;壯志難酬的哀愁;退居田園的閑愁。(每點1分)

3.(2分)壯志難酬的憤激,(1分)故作曠達的無奈。(1分)

 

4.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水調(diào)歌頭·盟鷗

辛棄疾

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奩開。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鷗鷺,今日既盟之后,來往莫相猜。白鶴在何處?嘗試與偕來。

破青萍,排翠藻,立蒼苔。窺魚笑汝癡計,不解舉吾杯。廢沼荒丘疇昔,明月清風(fēng)此夜,人世幾歡哀?東岸綠陰少,楊柳更須栽。

【注】此詞寫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作者被投降派彈劾落職閑居帶湖之初。

1.下列選項中,對本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2分)

A.詞人愛湖之“甚”,故對鷗鷺產(chǎn)生結(jié)盟之愿,運用比擬的手法,希望結(jié)盟之后常來常往,不要互相猜疑。

B.詞人與鷗鷺結(jié)盟,但是鷗鷺立于水邊蒼苔上,時而撥動浮萍,時而排開水藻,對詞人的美意不理不睬。

C.“廢沼荒丘疇昔,明月清風(fēng)此夜”兩句,運用今昔對比的手法,表達詞人悟出社會滄桑和個人沉浮的哲理,內(nèi)心生出曠達開朗。

D.詞人“甚愛”帶湖,詞中充溢著優(yōu)游之趣、閑適之情,表現(xiàn)出了帶湖生活的快樂自得,全詞一掃被彈劾落職的落寞與孤憤。

2.本詞在抒情方面有什么特點?請你結(jié)合作品內(nèi)容加以賞析。(5分)

參考答案

1.D(“全詞一掃被彈劾落職的落寞與孤憤”的表述錯誤。雖有帶湖美景,但縱是盟鷗,也不解已意,作者心緒可知了??梢?,這首詞表面是寫優(yōu)游之趣,閑適之情;分明是抒被迫隱居、不能用世的落寞之嘆,孤憤之慨。清代劉熙載《藝概。詞曲概》云:“詞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奔毻婕谲幋俗?,確有“不言言之”之妙。)

2.(1)直抒胸臆。詞人以“甚愛”二字,表達了對帶湖生活的熱愛。(1分)

(2)借景抒情。通過帶湖、鷗鷺、白鶴、明月、清風(fēng)等意象,表現(xiàn)了此間生活的清靜自在,委婉表達了喜愛之情。(2分)

(3)移情于物,委婉含蓄。通過鷗鷺“不解舉吾杯”,表達自己落職閑居、壯志難酬的孤獨、苦悶和悲憤。(2分) 

 

5.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滿江紅

辛棄疾

點火櫻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見龍孫穿破,紫苔蒼壁。乳燕引雛飛力弱,流鶯喚友嬌聲怯。問春歸、不肯帶愁歸,腸千結(jié)。   

層樓望,春山疊;家何在?煙波隔。把古今遺恨,向他誰說?蝴蝶不傳千里夢,子規(guī)叫

斷三更月。聽聲聲、枕上勸人歸,歸難得。

注:①龍孫:竹筍的俗稱。

1.“層樓望,春山疊;家何在?煙波隔?!痹谙笳魇址ǖ倪\用上有何妙處?請簡要賞析。(5分)

2.“問春歸、不肯帶愁歸,腸千結(jié)?!痹谠~中起了什么作用? “腸千結(jié)” 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5分)答:詞人登高樓而遠望家鄉(xiāng),無奈千重萬疊的春山遮斷了雙眼,茫茫無邊的煙波阻隔了歸路。(2分)此四句用春山、煙波,象征家鄉(xiāng)被金國占領(lǐng)、政局的險惡、詞人執(zhí)著追求的抗金恢復(fù)大業(yè)所遇到的無數(shù)艱難險阻。(3分)

2.(6分)①此句承上啟下(1分),由描寫大好春光轉(zhuǎn)而寫怨春歸去,牽動了詞人被春歸觸動的滿懷愁與恨,從而點明詞人內(nèi)心所郁積的,并不是春花秋月的哀愁,而是懷念家鄉(xiāng)的深沉悲痛。(2分)

②全詩表現(xiàn)了詞人因春歸而想家、有家難歸的痛楚;自家身世壯志難酬的感嘆;以及對國家悲慘命運的哀怨情緒,是作者一貫深沉悲壯的家國大恨。(3分)(注:每種情感各一分。)

 

6.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戲作漁父詞①

辛棄疾

千丈懸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鷗來往本無心 ,選甚風(fēng)波一任。

別浦②魚肥堪膾,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閑管興亡則甚③?

【注】①此詞作于《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之后。②別浦:河流入江海之處。③則甚:做什么。

1.這首詞的上闋描寫景色有何作用?(4分)

2.作者在《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說“休說鱸魚堪膾”,在此為何說“別浦魚肥堪膾”?(4分)

參考答案

1.①表達了對美好的自然風(fēng)光的喜愛;(2分)

②為下闋的描寫生活場景及抒發(fā)感慨作鋪墊。(2分)

2.“休說鱸魚堪膾”是為了表達詞人不愿歸隱、希望為國效力的志向;(1分)本詞說“別浦魚肥堪膾”寫出了隱居生活的愜意,(1分)借漁父不問國家興亡之意,曲折地表達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意和無奈之情。(2分) 

 

7.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①

辛棄疾

白苧②新袍入嫩涼。春蠶食雖響回廊,禹門③已準(zhǔn)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鵬北海,鳳朝陽。又?jǐn)y書劍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卻笑人間舉子忙。

【注】①秋試:科舉時代秋秀舉行的考試。?、诎灼r(zhù):用白色苧麻織成的布  ③禹門:即龍六,古時以“魚躍龍門”喻指考試得中。

1.“白苧②新袍入嫩涼”句中的“嫩”字帶給你怎樣的感覺?(2分)

2.“鵬北海,鳳朝陽。又?jǐn)y書劍路茫?!痹鯓芋w現(xiàn)了辛詞的豪放特點?(3分)

3.請舉一例分析本詞虛實相生的藝術(shù)手法。(3分)

參考答案

1.輕微、新鮮、清爽等

2.大鵬、丹鳳、意象豪邁;北海、太陽、路茫茫、意境開闊;攜書佩劍,顯示出既儒雅又剛健的氣概。

3.例:“白苧新袍入涼”“春蠶食葉響回廊”是實寫,點明進令和環(huán)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間舉子忙”是虛寫,想象金榜題名后輕松愉悅的心情。虛實相生,表達對應(yīng)考者的良好祝愿。

 

8.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鷓鴣天·送人

辛棄疾

唱徹《陽關(guān)》淚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yīng)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fēng)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1.“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有什么作用?(4分)

2.整首詞最主要的情感基調(diào)是什么?詞中哪幾句表明了這種情感?請列舉出來。(4分)

3.“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蘊含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運用了哪種表現(xiàn)手法?

4.這首詞以送人為題,下片寫出了哪兩層新意?

參考答案

1.描繪一幅水天空闊,煙籠霧鎖的色彩黯淡的畫面;寓情于景,烘托詞人和朋友分別之際的黯然與惆悵;為下文“江頭未是風(fēng)波惡”做鋪墊。

2.壯志難酬的憤激?!肮γ攀虑壹硬汀薄爸粦?yīng)離合是悲歡?”“別有人間行路難”。

3.翹首遠望,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路途艱險,祝福平安的關(guān)切之情;山高水長,前途迷茫的郁悶之情。運用了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等手法。

4.不應(yīng)把離別(相聚)視為人世間唯一悲痛(歡樂)的事。人世間的風(fēng)波遠比路途風(fēng)波險惡得多。

 

9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水調(diào)歌頭·壬子被召,端仁相餞席上作①

辛棄疾

長恨復(fù)長恨,裁作短歌行。何人為我楚舞,聽我楚狂聲?余既滋蘭九畹,又樹蕙之百畝,秋菊更餐英②。門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 

一杯酒,問何似,身后名?人間萬事,毫發(fā)常重泰山輕。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

【注】①紹熙三年(壬子),辛棄疾奉召赴臨安,在陳端仁的餞行席上賦此詞。②“余既”三句出自《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又樹蕙之百畝”“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蘭”“蕙”“菊”三種意象的共同內(nèi)涵。

2.指出“聽我楚狂聲”和“富貴非吾事”典故的出處。詞人借它們分別表達了什么情思?

參考答案

1.蘭、蕙、菊都是花草,在詞中都用來象征詞人高尚、純潔的品格和節(jié)操。

2.分別出自《論語》和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前者以楚狂接輿的典故,表達了詞人抗金復(fù)國理想無人理解的悲憤;后者以陶淵明自況,抒發(fā)了詞人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情懷。

 

10.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鷓古天·東陽道中

辛棄疾

撲面征塵去路遙,捍午漸覺水沉銷①。山無重數(shù)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嬌。

人歷歷,馬蕭蕭,旌旗又過小紅橋。悉邊剩有相思句,搖斷吟鞭碧玉梢②。

【注】①香午:薰籠。水沉:一種香料,即沉香。香午漸覺水覺肖:借薰籠里的香料逐漸燃燒殆盡,來寫行路時間之長,從而暗示行程的遙遠。②碧玉梢:指馬菱用碧玉寶石飾成,比喻馬菱的華貴。

1.詞的三四句“山無重數(shù)周遭碧,花不知分外嬌”寫了怎樣的景?表達了怎樣的情?(4分)

2.簡要分析“人歷歷,馬蕭蕭,旌旗又過小紅橋”三句的表達技巧。(4分)

參考答案

1.三四句寫了層層疊疊碧綠的青山、分外嬌艷的鮮花,(2分)表達了作者在勞頓旅途中見到碧山、嬌花的喜悅之情。(2分)

2.使用了疊詞、借代的表現(xiàn)手法。(2分)“歷歷”、“蕭蕭”運用疊詞,生動描寫出人馬行進的狀態(tài),增加了語言韻味。“旌旗”運用借代手法,形象寫出了隊伍過橋的情景。(2分)

 

11.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蝶戀花·月下醉書雨巖石浪
辛棄疾

九畹芳菲蘭佩好??展葻o人,自怨蛾眉巧。寶瑟泠泠千古調(diào),朱絲弦斷知音少。
冉冉年華吾自老。水滿汀洲,何處尋芳草?喚起湘累歌未了,石龍舞罷松風(fēng)曉。
【注】①畹:wǎn古代稱30畝為一畹。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léi),屈原是投湖南汩羅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稱他為湘累。
1.詞中上闋中的意象表明了詞人怎樣的境遇?(5分)

2.該詞抒發(fā)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試結(jié)合下闋詞句進行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以“蘭佩芳菲,蛾眉空好,寶琴弦斷”這三個意象來表明雖有高尚品質(zhì)和過人的才干,卻備受南宋朝廷當(dāng)權(quán)的主和派嫉妒和排擠,長期不被重用,無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無人理解自己的悲劇性境遇。(3分)
2.全詞抒發(fā)了詞人自感虛度年華、政治失意、理想難以實現(xiàn)而又知音難覓的痛楚之情?!叭饺健本涓锌耆A已逝,虛度此生。(2分)“水滿”“何處”二句,用汀洲水漲、芳草難覓喻示理想難以實現(xiàn)的可悲處境。結(jié)尾二句,再次訴說在人世難尋知音的苦惱,于是只得在大醉之后喚起屈原同唱失意之歌。(2分)

 

12.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摸魚兒

 

辛棄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
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wǎng),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zhǔn)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
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注】湖北漕:荊湖北路掌管錢糧的轉(zhuǎn)運副使。長門事:長門,漢宮名,陳皇后失寵于漢武帝以后的居所。陳皇后幽居長門,以黃金百斤請司馬相如為她寫《長門賦》,以悟主上。玉環(huán)飛燕:楊玉環(huán),唐玄宗的愛妃,后被賜死;趙飛燕,漢成帝的皇后,后自殺。
1.本詞詞風(fēng)含蓄委婉,借景抒情是一方面,請簡要分析。(3)
2.本詞詞風(fēng)含蓄委婉,用典是另一方面,請簡要分析。(3)
3.這首詞開篇有何特點?請簡要說明。
4.請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對上闋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的句子進行賞析。
5下闋中國的玉環(huán)”“飛燕指的是什么人?請結(jié)合詞意簡要說明。
6.這首詞的結(jié)尾選取哪些意象?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上片寫景,詞人表現(xiàn)了傷春、惜春的情感,纏綿婉轉(zhuǎn),一唱三嘆。結(jié)尾幾句,詞人以蜘蛛吐絲結(jié)網(wǎng)來表達挽留殘春的心情,委婉地抒發(fā)了詞人惜春和傷春的情懷,寫得曲折哀婉。
下片結(jié)尾幾句,寫危樓日暮景象,蘊涵著詞人對國家前途的憂慮之情。(意思對即可。有其它答案,能自圓其說也可酌情給分。)

2.下片用典,以三個沒人遭到嫉妒為比喻,表現(xiàn)了詞人懷才不遇的苦悶,詞情抑郁,回腸蕩氣?!熬琛睅拙?,寫了楊玉環(huán)和趙飛燕的結(jié)局,含警告當(dāng)權(quán)小人不要得意忘形之意。(意思對即可。有其它答案,能自圓其說也可酌情給分。)

3.以反問開篇,總領(lǐng)上闋,奠定惜春的感情基調(diào)。

4.運用擬人手法,表達惜春之情。詞人深情地請求春停住歸去的腳步,因為聽說芳草已長滿天涯,阻斷了春的歸路。突出表現(xiàn)對春的留戀之情。但春不答話,悄然而去。突出表現(xiàn)無法留住春天的悵惘之情。

5.指那些妒忌別人進讒言而受寵幸的人。詞人警告他們不要得意忘形,那深受皇上寵幸的楊玉環(huán)和趙飛燕不都死于非命了嗎?

6.選取斜陽、煙柳等意象,表達壯志難酬、北伐無望的思想感情。詞人長期被閑置、無法施展抱負,這是令他最痛苦的事;斜陽、煙柳等意象,把詞人的痛苦襯托得更加深重。

 

13.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鷓鴣天

辛棄疾

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壯歲旌旗擁萬夫①,錦襜突騎渡江初②。燕兵夜娖銀胡簶,漢箭朝飛金仆姑③。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fēng)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字平戎策④,換得東家種樹書⑤。
【注】

①壯歲旌旗擁萬夫:指作者領(lǐng)導(dǎo)起義軍抗金事,當(dāng)時正二十歲出頭。他在《進美芹十論子》里說:“臣嘗鳩眾二千,隸耿京,為掌書記,與圖恢復(fù),共藉兵二十五萬,納款于朝?!?br>②錦襜(chān)突騎渡江初:指作者南歸前統(tǒng)帥部隊和敵人戰(zhàn)斗之事。錦襜突騎:精銳的錦衣騎兵。襜:戰(zhàn)袍。衣蔽前曰“襜”。③“燕兵”兩句:敘述宋軍準(zhǔn)備射擊敵軍的情況。娖(chuò):整理的意思。銀胡觮(原字為“革”旁加“錄”,音lù):銀色或鑲銀的箭袋。金仆姑:箭名。④平戎策:平定當(dāng)時入侵者的策略。如《美芹十論》《九議》等。⑤種樹書:表示退休歸耕農(nóng)田。

1.請分析詞的上闋所刻畫的人物形象。(3分)

2.這首詞整體上運用了什么手法,表現(xiàn)了怎樣的感情?請做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上闋?wèi)浥f,描繪了一個帶領(lǐng)義軍,騎著健壯的快馬,穿著錦繡的短衣,突破金兵防線,和金兵戰(zhàn)斗的少年英雄形象。(3分)

2.對比手法,上片回憶當(dāng)年領(lǐng)導(dǎo)義軍進行抗金斗爭的情形,下片感嘆如今自己志不得伸的處境。今昔對照,深刻的概括了詞人的悲劇遭遇。上片雄壯,氣蓋萬夫;下片悲涼,心傷透骨。(4分)

參考譯文

我年輕的時候帶著一萬多的士兵、精銳的騎兵們渡過長江時。金人的士兵晚上在準(zhǔn)備著箭袋,而我們漢人的軍隊一大早向敵人射著名叫金仆姑的箭。
追憶著往事,感嘆如今的自己,春風(fēng)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我看都把那長達幾萬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東邊的人家換換種樹的書吧。

 

14.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鷓鴣天·游鵝湖,醉書酒家壁
辛棄疾
春日平原薺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鴉。多情白發(fā)春無奈,晚日青簾酒易賒。
閑意態(tài),細生涯,牛欄西畔有桑麻。青裙縞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
【注】①辛棄疾作此詞時被罷官而閑居在江西上饒,年僅42歲。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稱娘家為外家。
1.請從景與情的關(guān)系角度賞析上闋。(6)
2.下闕描繪了怎樣的農(nóng)村景致?(4)
參考答案
1.詞的上闋借景抒情,以樂景寫哀情。前兩句把農(nóng)村寫的恬靜而又生機勃勃,白色的薺菜花開滿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逢春雨,群鴉在新翻的土地上覓食,這樣美好的景致正好襯出作者內(nèi)心的愁緒、苦悶,后兩句中白發(fā)正好體現(xiàn)出愁來,因萬種思緒染白了頭發(fā),只能借酒澆愁,即使春天的美景也無法排解愁苦,反而讓讀者更深切受到作者無可奈何的情緒。(借景抒情,1分。以樂景寫哀情,1分。分析景2分。分析情2分。)
2.下闋寫出了農(nóng)村的清新、恬靜、閑適。村民悠閑自在,生活的井井有序,牛欄左右的空地上種滿了桑麻,春耕剛完,新蠶剛生,春播未及,不知誰家的年輕媳婦,穿著白衣青裙,趁著大忙前的閑暇趕著走娘家。(特點概括1分,分析解說3分。)

 

15.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辛棄疾
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fēng)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fā)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1.與《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中可憐白發(fā)生意思相近的一句是__________
2.簡要賞析屋上松風(fēng)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這兩句的妙處。
3.結(jié)合全詞內(nèi)容,說說作者在詞中流露了怎樣的情感。
4.這首詞上片的第四句用了哪種手法?請簡要說明
5.請簡要賞析上片破紙窗間自語一句。(2分)
6.全詞抒發(fā)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概括作答。(2分)
7.古人評詞有樂景,哀情;哀景,樂情之說。你認(rèn)為這首詞的景與情的感情基調(diào)一致嗎?請依據(jù)詞意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
1.歸來華發(fā)蒼顏
2.屋外正逢風(fēng)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紙也在鳴響;渲染了詞人所處的惡劣環(huán)境;句中的自語二字,自然而又風(fēng)趣地將風(fēng)吹紙響的情景擬人化了。(意對即可)
3.作者在詞中流露出身居荒村陋室,凄涼孤寂之感,表達了詞人念念不忘恢復(fù)中原的鮮明的愛國熱情。(意對即可)
4.擬人手法;破碎的窗紙,隨著斜風(fēng)急雨颯颯作響,好像在自言自語自語兩字,將風(fēng)吹紙響擬人化了
5.上句破紙窗間自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1分)屋外狂風(fēng)急雨,吹動窗上破紙,瑟瑟作響,就像自言自語一樣,這樣就把風(fēng)吹動紙響給人格化了,生動形象;特別是字襯托了詩人獨宿博山的孤寂心情,渲染了凄涼破敗的氛圍。(1分)
6.詩人平生為了國事操勞奔走于塞北江南,終老時卻落得罷官閑居,壯志未酬的結(jié)局,辛酸之情躍然紙上。他半夜驚覺,眼前的景象不再是沙場點兵而是饑鼠蝙蝠,殘燈破窗和自己的滿頭白發(fā),落差之大可悲可嘆。(1分)上片荒涼孤寂的景物為結(jié)語眼里萬里河山的無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可見他失意時心系的不是自身處境的艱難而是中原統(tǒng)一的大業(yè),表現(xiàn)出詩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報國熱情。(1分)
7.不一致。面對如此破敗凄涼的景象,詞人并不因此傷感消沉,而是由此回憶起自己一生走遍南北、奔走國事、晚年罷官歸隱、壯志未酬的經(jīng)歷,激發(fā)眼里成里江山的感慨,深刻表達了詞人雖然英雄失意,仍念念不忘收復(fù)失地的偉大抱負。上片荒涼孤寂的景物為結(jié)語眼里萬里江山的無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鋪墊反襯作用,結(jié)語突兀的轉(zhuǎn)筆突出了詞人寬闊博大的胸襟。
參考譯文
饑餓的老鼠繞著床竄來竄去,蝙蝠圍著昏黑的油燈上下翻舞。狂風(fēng)夾帶著松濤,猶如洶涌波濤般放聲呼嘯;大雨瓢潑而下,急促地敲打著屋頂;糊窗紙被風(fēng)撕裂,發(fā)出呼啦啦的聲音,仿佛在自言自語。從塞北輾轉(zhuǎn)江南,如今歸隱山林,已是容顏蒼老,滿頭白發(fā)。一陣凄冷的秋風(fēng)吹透了單薄的布被,突然驚醒,眼前依稀還是夢中的萬里江山。

 

16.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滿江紅

 

辛棄疾
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相識。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緉平生屐。笑塵勞、三十九年非、長為客。
吳楚地,東南坼。英雄事,曹劉敵。被西風(fēng)吹盡,了無塵跡。樓觀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頭先白。嘆人間、哀樂轉(zhuǎn)相尋,今猶昔。

1.“滿江紅”是這首詞的          。(1分)

2.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相識。”由江行沿途所見山水引發(fā)回憶,蘊含著久別重逢之慨。

B.“長為客”三字深懷憂憤,強烈地表達了長年客居他鄉(xiāng)的寂寞與凄涼以及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C.“吳楚地,東南坼?!被枚鸥Φ脑娋洹皡浅|南坼”,貼切表現(xiàn)出江行所見景象的壯闊。

D.“旌旗未卷頭先白”用借代的手法表達戰(zhàn)爭未勝利而自己的頭發(fā)卻先花白的感傷與悲嘆。

3.“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币痪洌瑢憽皦糁小彼?,有和獨特的表達效果?結(jié)合全詞請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詞牌名(1分)

2.B(3分)

3.示例:“夢中行遍”,恰恰是現(xiàn)實中無法做到的。現(xiàn)實中希望能為國請命的愿望,無數(shù)次的想,只能由夢中實現(xiàn),強烈地襯托出多年來詞人雄心壯志未能實現(xiàn)的內(nèi)心的寂寞與愁苦。(4分)

 

17.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鵲橋仙·己酉山行書所見
辛棄疾
松岡避暑,茅檐避雨,閑去閑來幾度。醉扶怪石看飛泉,又卻是、前回醒處。
東家娶婦,西家歸女,燈火門前笑語。釀成千頃稻花香,夜夜費、一天風(fēng)露。
【注】這首詞是作者罷官后居于江西上饒時所作。
1.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
2.這首詞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上片既表現(xiàn)了作者賞玩山水的閑情逸趣,也流露出英雄失路、有志難騁的寂寞悲情;(2)下片表現(xiàn)了作者熱愛自然,熱愛農(nóng)村生活和勞動農(nóng)民的感情。(2分)
2.全篇主要運用對比(或者反襯)手法。(1分)下片農(nóng)民婚娶的熱鬧場面和上片詞人閑看飛泉、醉扶孤石的寂寞形成強烈的對比,(1分)這種反差,不僅沒有刺激詞人倍感孤獨,反而淡了詞人的感慨,表達了詞人豁達灑脫的一面。(2分)
(答白描、夸張手法,表現(xiàn)詞人對農(nóng)村生活的熱愛,對勞動農(nóng)民的關(guān)心。得2分。)

 

18.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菩薩蠻·書江西造石壁

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這首詞的上片、下片都描寫了江水和青山,請簡要分析其作用。

參考答案

上片以江水起興,聯(lián)想到金人南侵,人民流離失所,悲苦萬千。下片以“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為喻,即景抒情,明寫青山也許可以遮斷人們的視線,卻阻擋不了“東流去”的“青江水”,暗寫的是盡管南宋小朝廷給恢復(fù)中原設(shè)置了重重障礙,但人民抗戰(zhàn)的意志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的。

 

19.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鷓鴣天·代人賦①

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山遠近,路橫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fēng)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注】①這首詞作于作者遭彈劾解官歸居時。②青旗:酒旗,酒店門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詞的上闕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請簡要敘述。(5分)

2.詞的最后兩句作者用了哪種寫作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詞題為“代人賦”,作者為什么要以此為題?請簡要說明。(6分)

參考答案

1.詞的上闋描繪了初春時鄉(xiāng)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間桑樹萌發(fā)出新芽,東鄰家蠶卵已孵出幼蠶;平緩的山坡上長著細嫩青草,黃色的牛犢在那兒鳴叫;夕陽斜照著初春傍晚的樹林,晚歸的烏鴉散落在那兒棲息。

2.(6分)

運用了對照(或?qū)Ρ龋┑膶懽魇址?。作者將城里愁風(fēng)畏雨的桃李,與鄉(xiāng)間溪頭迎春開放的薺菜花相對照,借景抒情,表達了他解官歸居后鄙棄城市官場,熱愛田園生活的感情,題為“代人賦”,實則為己賦,采用代人填詞的形式,以薺菜花自況,效果獨特。

 

20.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清平樂 博山道中即事
辛棄疾
柳邊飛鞚,露濕征衣重。宿鷺窺沙孤影動,應(yīng)有魚蝦入夢。
一川明月疏星,浣紗人影娉婷。笑背行人歸去,門前稚子啼聲。
1.詞的上片中“宿鷺窺沙孤影動,應(yīng)有魚蝦入夢”一句寫得饒有風(fēng)味,請簡要分析。(4分)

2.詞的下片描寫了怎樣的一個人?整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這首詞描寫了一個很有情趣的畫面:一只白鷺棲宿在沙灘上,不時瞇著眼向沙面窺視;投在沙上的影子也輕輕搖晃,大概是在夢中看見了魚蝦(2分)。詞人由宿鷺瞇眼假寐的生動畫面想像到它夢見了魚蝦,想像合理,極富情趣。(2分)

2.詞的下片描寫了一位身姿優(yōu)美、性格開朗的浣紗女形象(2分)。整首詞表達了詞人對清新淡雅的自然風(fēng)光的喜愛和對醇厚樸實的民情風(fēng)俗的贊賞(2分)。

 

21.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fēng)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搵英雄淚?

1.“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一句,景物描寫具有怎樣的特點?(2分)

2.簡要分析詞中劃線句的表現(xiàn)手法及所表達的思想情懷。(3分)

參考答案

1.用比喻,將遠山比作玉簪和螺髻,寫出山的多姿。(1分)借景抒情,借“獻愁供恨”的遠山抒發(fā)作者的憂愁和怨恨。(1分)

2.借用典故,(1分)表明作者不肯去追求享受,決心為實現(xiàn)自己抗金復(fù)國的理想奮斗到底。(2分)

 

22.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定風(fēng)波·暮春漫興
辛棄疾
少日春懷似酒濃,插花走馬醉千鐘。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
卷盡殘花風(fēng)未定,休恨,花開元自要春風(fēng)。試問春歸誰得見?飛燕,來時相遇夕陽中。
【注】茶甌:一種茶具。香篆:指焚香時所起的煙縷。
1.上片詞人通過對少日老去時的行為表現(xiàn)和       的對比,抒發(fā)了     的感慨。(2)
2.下片的飛燕,來時相遇夕陽中一句歷來為人稱妙。試分析其妙處。(5)
參考答案
1.內(nèi)心感受   春光易逝,人生易老
2.作者運用擬人手法,(1分)想像離此而去的春天,與飛來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陽中相遇,(2)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問,(1分)想象奇特,生動形象,引人聯(lián)想。(1)
參考譯文
少年時代,一旦春天來臨,就會縱情狂歡,插花、騎馬疾馳,還要喝上些酒。年老的時候,春天來了,覺得毫無興味,就像因喝酒過量而感到難受一樣。現(xiàn)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燒一盤香,喝上幾杯茶來消磨時光。
  春風(fēng)把剩下的花瓣也給卷走了,但它還是沒有停息??墒俏也缓匏?,因為花兒開放是由于春風(fēng)的吹拂。想問一下,誰又看見春天離去了?離此而去的春天,被飛來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陽中碰上了。

 

23.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阮郎歸·耒陽道中為張?zhí)幐竿乒儋x
辛棄疾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云。鷓鴣聲里數(shù)家村,瀟湘逢故人。
揮羽扇,整綸巾,少年鞍馬塵。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
【注】耒陽:地名;張?zhí)幐福涸~人好友;推官:官職名。招魂:《楚辭》的篇名。借用杜甫的詩句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1.詞的上闋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請簡要分析。(5分)
2.下闋運用什么樣的手法描繪了怎樣的形象?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6分)
3.上闋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試作分析。(3分)
4.詞作表達了哪些豐富的情感?請作簡要概括。(3分)
參考答案

1.上闋營造了昏暗、蕭瑟、凄冷的意境。(2分)“山前燈火欲黃昏”寫出了夜幕似降非降的昏暗,“山頭來去云”寫出了作者飄然不定的凄苦,“鷓鴣聲里數(shù)家村”以“鷓鴣”,寫出了意境凄冷,(2分)表明作者對前途的憂慮。(1分)

2.運用對比或用典的手法,(2分)寫出了一個少年時期風(fēng)流瀟灑、意氣風(fēng)發(fā)而現(xiàn)在漂淪憔悴、落魄江湖的詩人形象。(2分)表達了作者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苦悶與郁憤。(2分)

3.上闋描繪了一幅昏暗凄清的畫面,(1分)“山前燈火欲黃昏”寫出了夕陽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霎那之間的昏暗景象;(1分)“鷓鴣聲里數(shù)家村”通過鷓鴣聲聲,營造凄涼之境。(1分)

4.①漂泊不定的凄苦,②前途茫茫的憂慮,③遇見故人的欣喜,④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痛苦與郁憤。(寫到3點即可)

24.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卜算子·漫興

辛棄疾

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李蔡為人在下中,卻是封侯者。

蕓草去陳根,筧竹添新瓦。萬一朝家舉力田,舍我其誰也?

【注】本詞作于罷官歸田園居后。

1.詞的上闋提及歷史上的李將軍、李蔡,這種手法叫    ;這種手法在辛棄疾的詩詞中常見,如         (寫一詩句)也是運用了這種手法。(2分)

2.結(jié)合全詞內(nèi)容,分析作者在本詞中流露的情感。(5分)

參考答案

1.用典(1分)(若寫“典故”不給分)示例:“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必須涉及到典故)(1分)

2.(1)強烈的不滿之情:上闋用李廣和李蔡的典故,將勞苦功高卻一生未封侯的李廣和人才平庸卻封侯高位的李蔡進行對比,表面上為李廣鳴不平,實則是詞人的自我寫照,表達自己備受猜忌、屢遭貶謫的不滿。

(2)壯志難酬的無奈辛酸之情:下闋描寫自己的農(nóng)居生活:除草耕耘、修葺農(nóng)宅,通過詼諧、自嘲的口吻說明自己事農(nóng)的能力可以擔(dān)任掌管農(nóng)事的“力田”之職,實則表現(xiàn)了自己不能揮師北伐,完成壯志,卻埋沒于稼穡蓬蒿之中的無奈辛酸之情。

 

25.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念奴嬌·登建康①賞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辛棄疾

我來吊古,上危樓,贏得閑愁千斛。虎踞龍蟠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柳外斜陽,水邊歸鳥,隴上吹喬木。片帆西去,一聲誰噴霜竹?

卻憶安石②風(fēng)流,東山歲晚,淚落哀箏曲。兒輩功名都付與,長日惟消棋局。寶鏡難尋,碧云將暮,誰勸杯中綠?江頭風(fēng)怒,朝來波浪翻屋。

【注】①建康:今南京,為六朝古都,歷來登臨者多有詠嘆。②安石:即謝安,早年寓居會稽,晉孝武帝時任宰相,“淝水之戰(zhàn)”大敗前秦苻堅,后遭讒被疏。

1.請對“虎踞龍蟠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兩句進行賞析。(5分)

2.這首詞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請簡要概括。(6分)

參考答案

1.這兩句運用了設(shè)問手法。(1分)作者采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從建康的險要形勢入手,對比六朝興亡的歷史遺跡,隱含著對南宋朝廷軟弱的譴責(zé)。(2分)勾畫出大聲疾呼、痛苦欲絕、義憤填膺的詞人形象。(2分)

2.①對國家前途的憂慮。②對成就偉業(yè)的渴望:③對報國無門的苦悶。④對議和派排斥愛國志士的激憤。

 

26.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太常引·建康中秋為呂叔潛賦①

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zhuǎn)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②:被白發(fā)、欺人奈何!

乘風(fēng)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①作者作此詞時,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蘇南京。呂叔潛字虬,是作者的朋友。②姮娥:指月中的嫦娥。

1.豪放派詞人辛棄疾被譽為“詞中之龍”。在這首詞中,詞人巧妙運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使全詞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請指出其中一種表現(xiàn)手法并結(jié)合詞句簡要分析。(4分)

2.杜甫曾寫“斫卻月中桂,清光應(yīng)更多”,以此來寄托自己對家人的思念。請結(jié)合全詞內(nèi)容回答:本詞最后一句化用杜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示例①化用神話傳說,詞人由中秋賦月而聯(lián)想到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進而與嫦娥對話,感嘆白發(fā)欺人、壯志難酬,使全詞充滿浪漫色彩。示例②比喻新穎奇特,詞開篇便以“飛鏡重磨”喻月亮,用秋影金波寫月色,十分新奇,形象生動。畫面極具動感。示例③想象神奇大膽,詞人想象自己飛赴月宮,要斫去桂樹,讓更多清光照滿人間,想象大膽夸張,極富浪漫主義氣息。(三例任答一個即可,答出手法2分,分析2分。如答案在三例之外,只要有道理也可給分)

2.砍掉月亮上的桂樹,讓潔白、清涼的月光更多的灑向大地。(1分)作者化用杜詩,賦予“月中桂”更加豐富的比喻義,桂樹遮月,借喻淪陷區(qū)百姓的悲慘生活,或朝廷投降派不思北伐的黑暗現(xiàn)實。(1分)一個“斫”字有力地表達了作者決心掃蕩黑暗,驅(qū)逐反動勢力,實現(xiàn)統(tǒng)一,把更多的光明帶給人間的政治理想。(2分)

 

27.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江神子 賦梅寄余叔良①

辛棄疾

暗香橫路雪垂垂。晚風(fēng)吹,曉風(fēng)吹?;ㄒ鉅幋?,先出歲寒枝。畢竟一年春事了,緣太早,卻成遲。

未應(yīng)全是雪霜姿。欲開時,未開時。粉面朱唇,一半點胭脂。醉里謗花花莫恨,渾冷澹,②有誰知。

【注】①是作者在江西帶湖賦閑時所作。余叔良,辛棄疾的友人。②冷澹:清冷炎泊。

1.作者筆下的梅花有什么樣的特點?

2.從“醉里謗花花莫恨,渾冷澹,有誰知”中,你讀出了作者怎樣的處世態(tài)度?

參考答案

1.傲雪凌霜,歲末爭春,欲開未開,白里透紅。

2.示例一:作者認(rèn)為,為人處世不應(yīng)過于清高淡泊,否則就不能得到別人的賞識。

示例二:作者認(rèn)為,為人處世應(yīng)該保持高潔,即使不被別人賞識,也要堅守不變。

 

28.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念奴嬌·書東流村壁①

辛棄疾

野塘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jié)。刬地②東風(fēng)欺客夢,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觴,垂楊系馬,此地曾經(jīng)別。樓空人去,舊游飛燕能說。

聞道綺陌③東頭,行人長見,簾底纖纖月④。舊恨春江流不斷,新恨云山千疊。料得明朝,尊前重見,鏡里花難折。也應(yīng)驚問,近來多少華發(fā)?

【注】①作者年輕時與安徽池州東流的一位女子兩情相洽。淳熙五年途經(jīng)舊地,重訪不遇。

②刬(chàn)地:宋時方言,相當(dāng)于“無端地”。 ③綺陌:多彩的街道,宋人多用以指花街柳蒼。④纖纖月:形容美人足纖細。

1.古人吟詩填詞講究煉字。請就上闋中“又”、“欺”二字選擇其一,談?wù)勊拿钣谩?/p>

2.本詞的結(jié)束句“也應(yīng)驚問,近來多少華發(fā)?”歷來受到詩評家的推崇。請你說說它妙在何處。

參考答案

1.(4分)(1)又:①故地重游,“又”字點明作者第一次來這里與佳人歡會也是眼下這個季節(jié),從而觸景生情,引出下文。②“又”字點明時光匆匆,與后面作者抒發(fā)懷舊之情、身世之感相呼應(yīng)。(每點2分,言之成理即可。)

欺:清明時節(jié),春冷似秋,東風(fēng)驚夢。(2分)作者運用擬人手法,埋怨東風(fēng)無端欺凌,實則寫出了心中的悲苦。(2分)(言之成理即可)

2.(4分)此句意為:那時,想來她也該會吃驚地、關(guān)切地問我“你怎么添了這多的白發(fā)啊!”以想象中的普通應(yīng)酬話,寫出雙方的深摯之情與身世之感。這白頭,既意味著“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又飽含著“老卻英雄似等閑”的悲憤,真可謂百感交集。(2分)概言之,此句妙處有三:(1)由對面著想,虛擬設(shè)問,表達蘊藉曲折;(2)雖寫情事,卻不專為寄男女之情而作,浸透了英雄投閑、報國無門的悲憤,主題飽滿豐富;(3)運用多種方式抒情,高潮處結(jié)束,留有不盡余韻。

 

29.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①。

辛棄疾

青山欲共高人②語,聯(lián)翩萬馬來無數(shù)。煙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

人言頭上發(fā),總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

【注】①這首詞寫于淳熙元年(1174年)的春季,當(dāng)時,辛棄疾任江東撫司參議官,是江

東留守葉衡的部屬。葉衡對辛棄疾頗為器重,后來他升任右丞相兼樞密使,立即推薦稼軒

為“倉部郎官”。寫此詞時,葉衡尚未作“丞相”,題目云“為葉丞相賦”,是后來追加的。②“高人”,指葉衡,即葉丞相,南宋主戰(zhàn)派人物,很有才干。

1.這首詞上片畫線句子運用了怎樣的藝術(shù)手法?有何作用?請具體分析。

2.有人認(rèn)為“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表現(xiàn)出詩人的豁達,有人則說表現(xiàn)的是詩人沉重

的憂傷。你的看法怎樣?為什么?請聯(lián)系全詩說明。

參考答案

1.畫線句用了擬人、比喻(或化靜為動,或移情入景)的手法(1分),本是人望山,卻說青山想要向葉丞相傾訴衷腸,如萬馬奔騰而來,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山之連綿(2分),并借此含蓄表達對葉丞相的傾慕之情,同時也表現(xiàn)出詩人對指揮千軍萬馬馳騁疆場的熱切希望(2分)。

2.參考答案一:我認(rèn)為“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表現(xiàn)的是詩人沉重的憂傷。(1分)人們都說頭發(fā)總是因愁在變白,那沙鷗豈不一身都是愁?明寫鳥之愁,實寫人之愁,(2分)因為所盼望的事情“望來終不來”,收復(fù)失地報效國家的理想無法實現(xiàn),故詩人心中充滿無盡的愁情。(3分)

參考答案二:我認(rèn)為“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表現(xiàn)的是詩人豁達的心境。(1分)人們都說頭發(fā)總是在愁中變白,那沙鷗豈不一身都是愁?詩人故意發(fā)此癡想,而且拍手而笑,是對沙鷗的調(diào)侃,也是對自己的調(diào)侃,顯得詼諧幽默。(2分)表明詩人雖然因為所盼望的事情“望來終不來”,收復(fù)失地報效國家的理想無法實現(xiàn)而心情充滿憂憤,但卻想要努力驅(qū)散心中的陰霾,表現(xiàn)了詩人的豁達。(3分)

 

30.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生查子·獨游西岸

辛棄疾

青山招不來,偃蹇誰憐汝?歲晚太寒生,喚我溪邊住。

山頭明月來,本在天高處。夜夜入清溪,聽讀《離騷》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棄疾被誣罷官,長期閑居于上饒城北的帶湖之畔。西巖就在上饒城南,風(fēng)景優(yōu)美。這首詞是他閑居期間的記游之作。②偃蹇:高聳、傲慢的樣子。

1.在詩人筆下,青山、明月是怎樣的形象?(3分)

2.簡要分析“夜夜入清溪、聽讀《離騷》去”表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情感。(5分)

參考答案

1.貌似傲慢卻又充滿情意的青山,(1分)高潔而又善解人意的明月,(1分)是詩人想象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沒有世俗偏見,高潔、正直而又純潔,是作者被貶獨游時的知音。(1分)

2.“夜夜”表非止一夜,(1分)“聽讀”寫明月默默地聽著詞人讀《離騷》。(1分)詩句表現(xiàn)詩人被貶獨游的孤獨、憂憤,(1分)對明月相伴的感激之情(1分)以及和屈原一樣的矢志不渝的愛國之情。(1分)

 

31.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霜天曉角·赤壁

辛棄疾

雪堂遷客①,不得文章力。賦寫曹劉興廢,千古事,泯陳跡。

望中磯岸赤,直下江濤白。半夜一聲長嘯,悲天地,為予窄。

【注】①雪堂遷客,即蘇軾。

1.結(jié)合全詞分析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

2.有評者認(rèn)為這首詞與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相同,你認(rèn)為呢?試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4分,畫線處為關(guān)鍵得分點)上闋追憶蘇軾,以蘇軾被貶謫的遭遇自比,以“賦寫曹劉興廢”引發(fā)作者對歷史興亡的感慨;(2分)結(jié)尾“半夜一聲長嘯,悲天地,為予窄”進一步道出了作者空有一腔抗戰(zhàn)激情卻報國無門的悲憤之感。

2.(4分,畫線處為關(guān)鍵得分點)可以說大致相同,該詞在懷古追憶抒發(fā)感慨的同時也有寫景,如“望中磯岸赤,直下江濤白”頗有“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之氣勢,都體現(xiàn)了奔放雄闊深沉豪邁之意境;不過從全詞看,也稍有區(qū)別,蘇詞更顯清雄超曠(清遠達觀),而辛詞由于偏重于抒發(fā)深沉的悲憤情感,因而意境更顯沉郁悲壯。

 

32.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鷓鴣天送人

辛棄疾

唱徹陽關(guān)淚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yīng)離臺是悲歡。江頭未是風(fēng)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1.“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蘊含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運用了哪種表現(xiàn)手法?

2.這首詞以送人為題 下片寫出了哪兩層新意?

參考答案

1.翹首遠望,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路途艱險,祝福平安的關(guān)切之情;山高水長,前程迷茫的郁悶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應(yīng)把離別(相聚)視為人世間唯一悲痛(歡樂)的事。人世間的風(fēng)波遠比路途風(fēng)渡險惡得多。

 

33.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清平樂
辛棄疾
春宵睡重,夢里還相送。枕畔起尋雙玉鳳,半日才知是夢。
一從賣翠人還,又無音信經(jīng)年。卻把淚來作水,流也流到伊邊。
1.說說卻把淚來作水,流也流到伊邊運用了哪種表達技巧。
2.《宋四家詞選·序論》說:“稼軒斂雄心,抗高調(diào),變溫婉,成悲涼。試簡析本詞變溫婉,成悲涼的風(fēng)格。
參考答案
1.“卻把淚來作水,流也流到伊邊運用了夸張(也可答比喻)手法,充分表達了對心愛的人的一往情深,烘托了相思難熬的心情,增強了此詞表達愛情的藝術(shù)感染力。
2.上闋寫閨中少婦春夜夢見當(dāng)年與心愛的人分別相送時的情景,寫得情凄意切,感興淋漓;下闋寫與心愛的人長久離別,不能見面,又無音訊,只好以淚作水,匯流成河,流到心愛的人的身邊了!寫得形象生動,細膩感人,體現(xiàn)出變溫婉,成悲涼的風(fēng)格。

 

34.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丑奴兒近·博山道中效易安體①

辛棄疾

千峰云起。驟雨一霎兒價。更遠樹斜陽,風(fēng)景怎生圖畫?青旗賣酒,山那畔別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無事過這一夏。

午醉醒時,松窗竹戶,萬千瀟灑。野鳥飛來,又是一般閑暇。卻怪白鷗,覷著人欲下未下。舊盟都在②。新來莫是,別有說話?

【注】①易安體:易安詞“用淺俗之語,發(fā)清新之思”,時人稱之“易安體”。②舊盟:指“鷗盟”,與鷗鳥為友。

1.“易安”是指宋代著名詞人________ (填寫姓名)。(1分)

2.對這首詞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3分)

A.“風(fēng)景怎生圖畫”寫出了詞人對雨后山中清新明麗景色的由衷贊美。

B.上片“只消”兩句,透露出詞人摒除塵世煩擾、惟求閑散安寧的心境。

C.“午醉”承“青旗賣酒”照應(yīng)上片,于灑脫中流露出孤獨寂寞的無奈。

D.結(jié)尾作者假托與白鷗對話,詼諧含蓄地表達出自己歸隱山間的意愿。

3.請聯(lián)系作品內(nèi)容,從語言風(fēng)格的角度對本詞作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李清照(1分)

2.C(3分)

3.這首詞多用俗語白話,自然平易,全無雕琢藻繪的痕跡,于平淡中顯出清新之美(在一定程度上顯現(xiàn)了李清照的風(fēng)格)。下片的詼諧幽默,則體現(xiàn)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個性。(2分)聯(lián)系作品內(nèi)容舉例。(2分)

 

35.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朝中措
辛棄疾①
夜深殘月過山房。睡覺北窗涼。起繞中庭獨步,一天星斗文章②。
 朝來客話,山林鍾鼎,那處難忘。君向沙頭細問,白鷗知我行藏。
【注】①作者寫作本詞時正閑居代湖。②星斗文章:天上的星斗煥發(fā)異彩。
1.從時間和表達的角度看,這首詞的上下片有何不同?請對此作簡要說明。(4分)
2.結(jié)合全詞,簡要分析“君向沙頭細問,白鷗知我行藏”一句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1.①從時間的角度看,上片寫“夜深”所見,下片寫“朝來”(白天)接待訪客。②從表達的角度看,上片描繪幽靜的山居生活場景;下片則圍繞山居生活與客人對話。

2.詞人借主客問答的形式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你要想知道我對“山林”和鐘鼎“的選擇,只要問問白鷗即可知道。詞人不直說,而是讓客人去問白鷗,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看淡富貴功名樂于過隱退山林的閑居生活的感情。

36.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玉樓春

辛棄疾

風(fēng)前欲勸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飄零泥上絮。

鏡中已覺星星誤,人不負春春自負。夢回人遠許多愁,只在梨花風(fēng)雨處。

1.“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飄零泥上絮”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境?(3分)

2.詞的下闋前兩句寫出了哪些“愁”?(3分)

3.請簡析下闋后兩句的妙處。(4分)

參考答案

1.比喻和對偶。不甘而無奈。(3分,修辭2分,心境1分)

2.年華老去的惆悵;春光逝去的傷感;理想破滅的失望。(3分,每點1分)

3.以“梨花風(fēng)雨”象征了作者的命運處境;將許多愁都凝聚在風(fēng)雨中的梨花之上,貌似超脫,實則沉痛;以景作結(jié),耐人尋味。(4分,答出任兩點即可)

 

37.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玉樓春·戲賦云山

辛棄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時相對兩三峰,走遍溪頭無覓處。

西風(fēng)瞥起云橫度,忽見東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舊住。

1.下面對詞的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詞的上片是寫青山為浮云所遮蓋,下片寫重睹青山。

B.上片后兩句式寫執(zhí)著尋覓“常時青山”的青山終有結(jié)果。

C.下片的前兩句寫浮云散盡青山重見的自然景觀。

D.這首詞描寫了自然景物的變化過程。

2.下面對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詞的前兩句使用擬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詞人喃喃自語的情態(tài)。

B.詞的上片透露出了詞人遺憾的心情,而下片則反映了詞人喜悅之情。

C.詞的最后兩句式以老僧之喜襯托詞人之喜。

D.這首詞格調(diào)雄渾粗獷,清新活潑,反映了詞人積極樂觀的一面。

參考答案

1.B(上片中并沒“覓”到“青山”)

2.D(格調(diào)雄渾粗獷,錯)

 

38.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辛棄疾

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guān)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囱嘌啖?,送歸妾。

將軍百戰(zhàn)身名裂。向河梁③、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fēng)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注】①茂嘉:辛棄疾的堂弟,時因事貶官。②燕燕:《詩經(jīng)·邶風(fēng)》的《燕燕》詩,相傳為衛(wèi)莊公之妻莊姜送別衛(wèi)莊公之妾戴媯而作。③向河梁:指李陵送別蘇武歸漢。

1.“綠樹聽鵜雞,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營造了什么氛圍?(4分)

2.分析“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一句的表達技巧及作用。(5分)

3.本詞主要運用了何種藝術(shù)手法?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復(fù)雜情感?(5分)

參考答案

1.(2分)在春去秋來的時候,聽到這三種悲鳴的鳥聲,營造了凄涼悲傷的氛圍。

2.(4分)本句運用擬人和襯托手法,以啼鳥只解春歸之恨來襯托人間恨事的悲痛,為下句轉(zhuǎn)入送別正題作鋪墊。

3.(6分)用典。離別堂弟之苦;國破家亡之恨;懷才不遇之悲。

 

39.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賀新郎

辛棄疾

邑中園亭,仆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亭云,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山欲援例者,遂作數(shù)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幾?白發(fā)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云詩》【注】就,此時風(fēng)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云飛風(fēng)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注】陶淵明有《停云》詩,寫飲酒與思念親友之事。

1.詞的上片,詞人感慨“衰矣”的原因有哪些?請加以概括。(4分)

⑵“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詞的下片,詞人表達了哪些情感?(6分)

參考答案

1.知交零落殆盡(交游零落)(2分);年華老去(1分);壯志未酬(1分)。

2.?dāng)M人(2分),對知交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對追名逐利者的譏諷之憤;積極進取,壯心不已的豪邁之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宋詞鑒賞100題(1)(有題有答案)
辛棄疾《鷓鴣天·尋花無有,戲做作》,史上最絕的一首詩,寫盡天下滄桑,罵遍古往今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宋詞與酒
2013年高考語文試題分類匯編(古詩鑒賞題)
古詩歌鑒賞訓(xùn)練九
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鑒賞閱讀答案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