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官位意識薄弱的人。
很難想象,一個心里時刻琢磨著如何成為副局長局長的人,能夠真正地為師生著想。他的眼光是往上看的,他在密切關注著他的上司喜歡什么,根本不去考慮這樣做是不是符合教育規(guī)律。我眼中的好校長尊敬他的領導但絕不迎合,特別是在他認為的原則性問題上更是堅持己見。他在乎的是他的下屬,他清楚幾乎每一個教職員工的思想動態(tài),他甚至記得他們的生日并以適當?shù)姆绞接枰宰YR。他把老師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他會重視任何一位老師家里的紅白大事——不是捎去禮金了事,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他一定會親臨現(xiàn)場。他視事業(yè)如生命,視老師為親人,把每一個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他如果不是在臺上講話,你不會看出來他就是校長,倒像是后勤處的一位工作人員。他平易近人大智若愚,他獨有的個人魅力無形之中吸引著大家,以他為中心形成的凝聚力使得老師們具有了強烈的歸屬感。正是這樣沒有官位意識的校長才更有可能也更應該坐在局長的位子上甚至更高。
他是一個有思想的人。
他的思想源于對教育的熱愛。一個以宗教般虔誠面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的人,即使一般人看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也認真對待。神靈那里沒有小事,同樣,學生也無小事。他懂得教育公平,他在乎分數(shù),在乎整個學校在全縣全市的排名,在老師們放學以后陪著家人看電視遛彎的時候,他有可能還在對著分數(shù)單冥思苦想。他想的不是怎么跟那個老師過不去,而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到位。他重視分數(shù),但絕不是一個把分數(shù)作為唯一標準來評價一切的人。他知道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yǎng)“人”,因此,他更加重視學生道德品質(zhì)的培養(yǎng),他通過不同的渠道和方式讓師生明了他的教育思想。他主張一個人要志向高遠,熱愛祖國,有創(chuàng)新精神,知恩圖報,善于合作,熱誠正直,有責任感,尊重生命,同情弱小。在這樣的品德基礎上考出高分才是他真正要表揚的對象。他不盲從,不迷信,他很明智,很自信,始終按照自己的教育思想管理自己的學校。他不同意以安全為理由把孩子圈在學校里,那叫因噎廢食。他是一個具有戰(zhàn)略眼光的人,他在敏銳而謹慎地把握學校前進的方向。他努力把學校辦成師生向往的地方,讓他們離開學校幾十年后仍對學校念念不忘。
他是一個懂業(yè)務的人。
他曾經(jīng)是一個好老師,在某一科的教學上有著獨到的見解和驕人的成績;他曾經(jīng)是一位好班主任,他帶過的班以良好的班風和排名第一的榮譽享譽全校;他曾經(jīng)是一位教務或者政教主任,他以扎實和細致贏得了老師們的好評。他是憑著業(yè)務和實干引起領導的注意并走向校長崗位的。那些游手好閑的人在他那里得不到什么好處,在教學一線踏實工作、在某一科教學上做出突出成績的老師一定會引起他的注意,那些老師常常得到自己意想不到的獎勵,有精神的,也有物質(zhì)的。盡管工作繁忙,但他分得清哪些是他必須做的,哪些可以緩做或者讓下屬去做,又因為他不在如何巴結(jié)領導上動腦筋,因此,他有時間和精力親自給學生上課,而且考試成績突出。這一點,讓老師們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常常深入課堂,有時是他一個人,有時是帶領其他有關領導。在評課的時候,他不以校長的身份講話,而是真誠得像一位慈祥的長者看待自己喜歡的后生,因而他說出的話如春風化雨。當然,他也常常上公開課,常常得到老師們的嘖嘖稱贊,不是因為他是校長,而是折服于他扎實而睿智的課堂教學藝術。他還常常在市、省、國家級的刊物上發(fā)表論文,他的論文發(fā)表憑的是見地而絕非不見陽光的勾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