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蒙求集注(一)

  《蒙求》是唐朝李翰編著的以介紹掌故和各科知識為主要內(nèi)容的兒童識字課本。李翰,唐朝詩人,趙州贊皇人,李華之子生卒年不詳。擢進(jìn)士第,天寶中,寓居陽翟,累遷翰林學(xué)士,客死陽翟。據(jù)《新唐書藝文志》載,有文集三十卷傳于世。因為《蒙求》讀物始于李翰,故后世人都稱“李氏蒙求”。后來人們紛紛摹仿,產(chǎn)生了眾多的都以“蒙求”為名的讀物,如《廣蒙求》、《敘古蒙求》、《春秋蒙求》、《左氏蒙求》、《十七史蒙求》、《南北史蒙求》、《三國蒙求》、《唐蒙求》、《宋蒙求》等等,于是“蒙求”在長期的封建教學(xué)中形成了一種體裁。

  李翰《蒙求》全書都用四言韻文,每四個字是一個主謂結(jié)構(gòu)的短句,上下兩句成為對偶,各講一個掌故,總計2484字。全書所講的,大部分是歷史人物故事,也包括一些傳說人物故事,其中有表現(xiàn)某種可取言行的,有帶有激勵勸勉意味的,有文學(xué)上膾炙人口的軼聞,如“王商止訛”、“西門投巫”、“孫敬閉戶”、“屈原澤畔”、“綠珠墜樓”,其中很多成為后來《三字經(jīng)》、《龍文鞭影》、《幼學(xué)》取材的來源。如“女媧補天”、“長房縮地”、“杜康造酒”、“蔡倫造紙”等。從思想內(nèi)容上看,自然難免有一些宣揚封建思想意識的東西,但跟其他許多蒙書比較,李氏《蒙求》還是屬于取材較好、境界較廣的一種。后人程端禮把李氏《蒙求》與《千字文》相提并論,可見其在蒙學(xué)中流行之廣,從歷代注釋《蒙求》者之多,以及大批蒙書都采用《蒙求》的編法和名稱,可見它在社會上影響之大。根據(jù)一些記載來看,這本書大概一直流行到清初以后才漸趨湮沒失傳。

  自李翰首創(chuàng)《蒙求》一千多年來,蒙書迭出,這對于封建啟蒙教育起了一定的影響。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整齊壓韻,便于誦讀,即達(dá)到了識字的目的,同時又增長了兒童的知識,為下一步教學(xu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它也從某些方面反映了封建時代對啟蒙教育的重視程度。另據(jù)考證,“蒙求”這種編寫體裁濫于唐代的《兔園冊》。該書已佚亡?,F(xiàn)僅存序文半篇,見《鳴沙石室佚書》。宋人晃公武記載:《免園冊》十卷。唐虞世南奉王命纂古今事四十八門,皆偶儷之語,至五代時,行于民間村野,以授學(xué)童。

  哈哈兒據(jù)文淵閣本《四庫全書》點校制作。

 

蒙求全文

王戎簡要,裴楷清通??酌髋P龍,呂望飛熊。楊震關(guān)西,丁寬易東。謝安高潔,王導(dǎo)公忠。匡衡鑿壁,孫敬閉戶。
郅都蒼鷹,寧成乳虎。周嵩狼抗,梁冀跋扈。郗超髯參,王珣短簿。伏波標(biāo)柱,博望尋河。李陵初詩,田橫感歌。
武仲不休,士衡患多。桓譚非讖,王商止訛。嵇呂命駕,程孔傾蓋。劇孟一敵,周處三害。胡廣補闕,袁安倚賴。
黃霸政殊,梁習(xí)治最。墨子悲絲,楊朱泣岐。朱博烏集,蕭芝雉隨。杜后生齒,靈王出髭。賈誼忌鵩,莊周畏犧。
燕昭筑臺,鄭莊置驛。瓘靖二妙,岳湛連璧。郤詵一枝,戴憑重席。鄒陽長裾,玉符縫掖。鳴鶴日下,士龍云間。
晉宣狼顧,漢祖龍顏。鮑靚記井,羊祜識環(huán)。仲宣青云,叔夜玉山。毛義奉檄,子路負(fù)米。江革巨孝,王覽友弟。
蕭何定律,叔孫制禮。葛豐刺舉,息躬歷詆。管寧割席,和嶠專車。時苗留犢,羊續(xù)懸魚。樊噲排闥,辛毗引裾。
孫楚潄石,郝隆曬書。枚皋詣闕,充國自贊。王衍風(fēng)鑒,許劭月旦。賀循儒宗,孫綽才冠。太叔辯洽,摯仲辭翰。
山濤識量,毛介公方。爰盎卻坐,衛(wèi)瓘撫床。于公高門,曹參趣裝。庶女振風(fēng),鄒衍降霜。范丹生塵,晏嬰脫粟。
詰汾興魏,鱉令王蜀。不疑誣金,卞和泣玉。檀卿沐猴,謝尚鴝鵒。太初日月,季野陽秋。荀陳德星,李郭仙丹。
王忳繡被,張氏銅鉤。丁公遽戮,雍齒先侯。陳雷膠漆,范張雞黍。周侯山嶷,會稽霞舉。季布一諾,阮瞻三語。
郭文游山,袁宏泊渚。黃琬對日,秦宓論天。孟軻養(yǎng)素,楊雄草玄。向秀聞笛,伯牙絕弦。郭槐自屈,南郡猶憐。
魯恭馴雉,宋均去獸。廣客蛇影,殷師牛斗。元禮模楷,季彥領(lǐng)袖。魯褒錢神,崔烈銅臭。梁竦廟食,趙溫雄飛。
枚乘蒲輪,鄭均白衣。陵母伏劍,軻親斷機(jī)。齊后破環(huán),謝女解圍。鑿齒尺牘,荀勖音律。胡威推縑,陸績懷橘。
羅含吞鳥,江淹夢筆。李廞清貞,劉驎高率。蔣翊三逕,許由一瓢。楊仆移關(guān),杜預(yù)建橋。壽王議鼎,杜林駁堯。
西施捧心,孫壽折腰。靈輒扶輪,魏顆結(jié)草。逸少傾寫,平子絕倒。澹臺毀璧,子罕辭寶。東平為善,司馬稱好。
公超霧市,魯般云梯。田單火牛,江迫爇雞。蔡裔殞盜,張遼止啼。陳平多轍,李廣成蹊。陳遵投轄,山簡倒載。
淵客泣珠,交甫解佩。龔勝不屈,孫寶自劾。呂安題鳳,子猷尋戴。董宣強(qiáng)項,翟璜直言。紀(jì)昌貫虱,養(yǎng)由號猿。
馮衍歸里,張昭塞門。蘇韶鬼靈,盧充幽婚。震畏四知,秉去三惑。柳下直道,叔敖陰德。張湯巧詆,杜周深刻。
三王尹京,二鮑糾慝。孫康映雪,車胤囊螢。李充四部,井春五經(jīng)。谷永筆札,顧愷丹青。戴逵破琴,謝敷應(yīng)星。
阮宣杖頭,畢卓甕下。文伯羞鱉,孟宗寄鲊。史丹青蒲,張湛白馬。隱之感鄰,王修輟社。阮放八俊,江泉四兇。
華歆忤旨,陳群蹙容。王浚懸刀,丁固生松。姜維膽斗,盧植音鐘?;笢仄婀?,鄧艾大志。楊修捷對,羅友默記。
杜康造酒,蒼頡制字。樗里智囊,邊韶經(jīng)笥。滕公佳城,王果石崖。買妻恥樵,澤室犯齋。馬后大練,孟光荊釵。
顏叔秉燭,宋弘不諧。鄧通銅山,郭況金穴。秦彭攀轅,侯霸臥轍。淳于炙輠,彥國吐屑。太真玉臺,武子金埒。
巫馬戴星,宓賤彈琴。郝廉留錢,雷義送金。逢萌掛冠,胡昭投簮。王喬雙鳧,華佗五禽。程邈隸書,史籕大篆。
王承魚盜,丙吉牛喘。賈琮褰帷,郭賀露冕。馮媛當(dāng)熊,班女辭輦。王充閱市,董生下帷。平叔傅粉,弘治凝脂。
楊寶黃雀,毛寶白龜。宿瘤采桑,漆室憂葵。韋賢滿籝,夏侯拾芥。阮簡曠達(dá),袁耽俊邁。蘇武持節(jié),鄭眾不拜。
郭巨將坑,董永自賣。仲連蹈海,范蠡泛湖。文寶緝柳,溫舒截蒲。伯道無兒,嵇紹不孤。綠珠墜樓,文君當(dāng)壚。
伊尹負(fù)鼎,寧戚扣角。趙壹坎壈,顏駟蹇剝。龔遂勸農(nóng),文翁興學(xué)。晏御揚揚,五鹿岳岳。蕭朱結(jié)綬,王貢彈冠。
龐統(tǒng)展驥,仇覽棲鸞。葛亮顧廬,韓信升壇。王裒柏慘,閔損衣單。蒙恬制筆,蔡倫造紙。孔伋緼袍,祭遵布被。
周公握發(fā),蔡邕倒屣。王敦傾室,紀(jì)瞻出妓。暴勝持斧,張綱埋輪。靈運曲笠,林宗折巾。屈原澤畔,漁父江濱。
魏勃掃門,潘岳望塵。京房推律,翼奉觀性。甘寧奢侈,陸凱貴盛。干木富義,于陵辭聘。元凱傳癖,伯英草圣。
馮異大樹,千秋小車。漂母進(jìn)食,孫鐘設(shè)瓜。壺公謫天,薊訓(xùn)歷家。劉元刮席,晉惠聞蟆。伊籍一拜,酈生長揖。
馬安四至,應(yīng)璩三入。郭解借交,朱家脫急。虞延刻期,盛吉垂泣。豫讓吞炭,鉏麑觸槐。阮孚蠟屐,祖約好財。
初平起石,左慈擲杯。武陵桃源,劉阮天臺。王儉墜車,褚淵落水。季倫錦障,春申珠履。甄后出拜,劉楨平視。
胡嬪爭摴,晉武傷指。石慶數(shù)馬,孔光溫樹。翟湯隱操,許詢勝具。優(yōu)旃滑稽,落下歷數(shù)。曼容自免,子平畢娶。
師曠清耳,離婁明目。仲文照鏡,臨江折軸。欒巴噀酒,偃師舞木。德潤傭書,君平賣卜。叔寶玉潤,彥輔冰清。
衛(wèi)后發(fā)鬒,飛燕體輕。玄石沈湎,劉伶解酲。趙勝謝躄,楚莊絕纓。惡來多力,飛廉善走。趙孟疵面,田駢天口。
張憑理窟,裴頠談藪。仲宣獨步,子建八斗。廣漢鉤距,弘羊心計。衛(wèi)青拜幕,去病辭第。酈寄賣友,紀(jì)信詐帝。
濟(jì)叔不癡,周兄無慧。虞卿擔(dān)簦,蘇章負(fù)笈。南風(fēng)擲孕,商受斮涉。廣德從橋,君章拒獵。應(yīng)奉五行,安世三篋。
相如題柱,終軍棄繻。孫晨藁席,原憲桑樞。端木辭金,鐘離委珠。季札掛劍,徐稚置芻。朱云折檻,申屠斷鞅。
衛(wèi)玠羊車,王恭鶴氅。管仲隨馬,倉舒稱象。丁蘭刻木,伯瑜泣杖。陳逵豪爽,田方簡傲。黃向訪主,陳寔遺盜。
龐儉鑿井,陰方祀灶。韓壽竊香,王蒙市帽。句踐投醪,陸抗嘗藥??子浞琵?,張顥墮鵲。田豫儉素,李洵清約。
義縱攻剽,周陽暴虐。孟陽擲瓦,賈氏如皋。顏回簞瓢,仲蔚蓬蒿。麋竺收資,桓景登高。雷煥送劍,呂虔佩刀。
老萊班衣,黃香扇枕。玉祥守奈,蔡順分椹。淮南食時,左思十稔。劉惔傾釀,孝伯痛飲。女媧補天,長房縮地。
季圭士首,安國國器。陸玩無人,賈詡非次。何晏神伏,郭奕心醉。常林帶經(jīng),高鳳漂麥。孟嘉落帽,庾凱墮幘。
龍逢板出,張華臺坼。董奉恬燮,扁鵲起虢??茆枰?,何武去思。韓子孤憤,梁鴻五噫。蔡琰辨琴,王粲覆棋。
西門投巫,何謙焚祠。孟嘗還珠,劉昆反火。姜肱共被,孔融讓果。端康相代,亮陟隔坐。趙倫瘤怪,梁孝牛禍。
桓典避馬,王尊叱馭。晁錯陗直,趙禹廉倨。亮遺巾幗,備失七箸。張翰適意,陶潛歸去。魏儲南館,漢相東閣。
楚元置醴,陳蕃下榻。廣利泉涌,王霸冰合??兹谧鴿M,鄭崇門雜。張堪圻轅,周鎮(zhèn)漏船。郭及竹馬,劉寬蒲鞭。
許史侯盛,韋平相延。雍伯種玉,黃尋飛錢。王允十里,黃憲萬頃。虞騑才望,戴淵峰穎。史魚黜殯,子囊城郢。
戴封積薪,耿恭拜井。汲黯開倉,馮暖折劵。齊景駟千,何曾食萬。顧榮錫炙,田文比飯。稚圭蛙鳴,彥倫鶴怨。
廉頗負(fù)荊,須賈擢發(fā)??遵唇^書,申嘉私謁。淵明把菊,真長望月。子房取履,釋之結(jié)襪。郭丹約關(guān),祖逖誓江。
賈逵問事,許慎無雙。婁敬和親,白起坑降。蕭史鳳臺,宋宗雞窗。王陽囊衣,馬援薏苡。劉整交質(zhì),五倫十起。
張敞畫眉,謝鯤折齒。盛彥感螬,姜詩躍鯉。宗資主諾,成瑨坐嘯。伯成辭耕,嚴(yán)陵去釣。董遇三余,譙周獨笑。
將閭仰天,王陵呼廟。三疏散金,陸賈分槖。慈明八龍,禰衡一鶚。不占?xì)屲?,子云投閣。魏舒堂堂,周舍諤諤。
無鹽如漆,姑射若冰。邾子投火,王思怒蠅。符朗蚤白,易牙淄澠。周勃織簿,灌嬰販繒。馬良白眉,阮籍青眼。
黥布開關(guān),張良燒棧。陳遺飯感,陶侃酒限。楚昭萍實,束晳竹簡。曼倩三冬,陳思七步。劉寵一錢,廉范五褲。
汜毓字孤,郗鑒吐哺。茍弟轉(zhuǎn)酷,嚴(yán)母掃墓。洪喬擲水,陳泰掛壁。王述忿狷,荀粲溺惑。宋女愈謹(jǐn),敬姜猶績。
鮑照篇翰,陳琳書檄。浩浩萬古,不可備甄。芟煩摭華,爾曹勉旃。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蒙求集注》二卷,原本不著撰人。案陳振孫《書錄解題》曰:《補注蒙求》八卷,徐子光撰。以李瀚《蒙求》句為之注,本句之外,兼及他人事。所言與此書相合,惟八卷之?dāng)?shù)與此本二卷不同。然此本卷帙頗重,蓋后人以八卷合并也。其書以《蒙求》原文冠于卷首,后以每二句為一節(jié),各為之注。注雖稍嫌冗漫,而頗為精核。如“呂望非熊”句,以《六韜》原文無非熊字,則引崔骃《達(dá)旨注》始用非熊以明之?!爸茚岳强埂本洌浴稌x書》嵩傳作抗直,則引《世說新語》本作狼抗以明之?!百Z誼忌鵩”句,以《鵩賦》無忌字,則引孔臧《鸮賦》“賈生有識之士,忌前鵩焉”以明之?!把嗾阎_”句,以《史記》乃筑宮非筑臺,則引孔融《與曹操書》、鮑照《樂府》皆稱筑臺以明之?!昂淹遏ⅰ本洌员緜鳠o投簪字,則引摯虞所作《昭贊》以明之。如斯之類,皆為不茍。凡其事未詳,而舊注所說莫知何據(jù)者,如“趙孟疵面”、“子建八斗”、“蘇章負(fù)笈”、“申屠斷鞅”、“龍逢板出”、“何謙焚詞”之類,皆疑以傳疑,亦不失詳慎。其中偶爾失檢者,朱翌《猗覺寮雜記》嘗摘其毛寶、韓壽二事。今考“紀(jì)瞻出妓”句,事見《世說新語》,舊注所引不誤,而云今本不載?!敖镏倚ⅰ本?,事見《南史》,乃以為后漢之江革,改忠孝為巨孝?!邦伿灞鼱T”句,云事出毛公《詩傳》,今詩傳實無此文。皆不免小舛。又如“劉惔傾釀”句,乃誤讀《世說》以傾家之傾為傾酒之傾,亦失于糾正。然大致淹通,實初學(xué)之津筏也。

 

蒙求集注卷上

  王戎簡要,裴楷清通。

  《晉書》:王戎,字浚沖,瑯琊臨沂人。幼而穎悟,神彩秀徹,視日不眩。裴楷見而目之曰:“戎眼爛爛,如巖下電。”阮籍素與戎父渾為友,戎年十五,隨渾在郎舍,少籍二十歲,籍與之交。籍適渾,俄頃輒去。過視戎良久,然后出謂渾曰:“浚沖清賞,非卿倫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談?!睔v官至司徒。

  晉裴楷,字叔則,河?xùn)|聞喜人。明悟有識量,少與戎齊名。鐘會薦于文帝,辟相國掾。及吏部郎缺,帝問會,會曰:“裴楷清通,王戎簡要,皆其選也。”于是用楷??L(fēng)神高邁,容儀俊爽,博涉群書,特精理義,時謂之“玉人”,又稱“見叔則如近
玉山,映照人也”。轉(zhuǎn)中書郎,出入官省,見者肅然改容。武帝登阼探策,以卜世數(shù)多少,既而得一不悅,群臣失色??唬骸俺悸勌斓靡灰郧?,地得一以寧,王侯得一以為天下貞?!钡鄞髳偅圻w中書令、侍中。

  孔明臥龍,呂望非熊。

  《蜀志》:諸葛亮,瑯邪陽都人。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每自比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惟崔州平、徐庶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之謂曰:“諸葛孔明,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宜枉駕顧之?!毕戎魉煸劻粒踩茨艘?。因屏人與語,大悅,于是情好日密。關(guān)公、張公等不悅,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勿復(fù)言。”及稱尊位,以亮為丞相。《漢晉春秋》曰:亮家南陽鄧縣,襄陽城西,號曰隆中。

  《六韜》曰:文王將田,史編布卜曰:“田于渭陽,將有得焉。非龍非螭,非虎非羆,兆得公侯,天遺汝師,以之佐襄,施及三王?!蔽耐跄她S三日,田于渭陽。卒見太公坐茅以漁,文王勞而問之,乃載與歸,立為師。舊本作“非熊非羆”,疑流俗承誤,后世莫知是正耳。按后漢崔骃《達(dá)旨》辭曰:或以漁父見兆于元龜。注云:西伯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驪,非熊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所謂非熊,蓋本于此。

  楊震關(guān)西,丁寬易東。

  《后漢》:楊震,字伯起,弘農(nóng)華陰人。少好學(xué),明經(jīng)博覽,無不窮究。諸儒為之語曰“關(guān)西孔子楊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禮命數(shù)十年,眾謂之晚暮而志愈篤。后有冠雀銜三鳣魚飛集講堂前,都講取魚進(jìn)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數(shù)三者,法三臺也。先生自此升矣?!蹦晡迨耸际酥菘?,安帝時為太尉。

  《前漢》:丁寬,字子襄,梁人。初,梁項生從田何受《易》,時寬為項生從者,讀《易》精敏,材過項生,遂事何。學(xué)成
東歸,何謂門人曰:“《易》以東矣?!睂拸?fù)從周王孫受古義,號《周氏傳》。景帝時,為梁孝王將軍,作《易說》二萬言,訓(xùn)詁舉大義而已。

  謝安高潔,王導(dǎo)公忠。

  《晉書》:謝安,字安石,陳國陽夏人。年四歲,桓彝見而嘆曰:“此兒風(fēng)神秀徹,后當(dāng)不減王?!睎|海王導(dǎo)亦深器之,由是少有重名。初辟除并以疾辭,有司奏安被召,歷年不至,禁錮終身。遂棲遲東土,常往臨安山中,放情丘壑。然每游賞,必以妓女從。時弟萬為西中郎將,總藩任之重,安雖處衡門,名出其右,有公輔望。年四十余,始有仕志。征西大將軍桓溫請為司馬,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戲之曰:“卿屢違朝旨,高臥東山,諸人每相與言:‘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蒼生今亦將如卿何?”安有愧色。后拜吏部尚書。時孝武立政不自已,桓溫威振內(nèi)外,安盡忠匡翼,終能輯穆,進(jìn)中書監(jiān)錄尚書事。苻堅率眾次淮肥,加安征討大都督。既破,堅以總統(tǒng)功進(jìn)太保,薨,贈太傅,謚文靖。

  晉王導(dǎo),字茂宏,光祿大夫覽之孫。少有風(fēng)鑒,識量清遠(yuǎn)。陳留高士張公,見而奇之,謂其從兄敦曰:“此兒容貌志氣,將相之器也?!痹蹫楝樞巴酰c導(dǎo)素相親善。導(dǎo)知天下已亂,遂傾心推奉,潛有興復(fù)之志。帝亦雅相器重。會帝出鎮(zhèn)下邳,請導(dǎo)為安東司馬,軍謀密策,知無不為。帝常謂曰:“卿,吾之蕭何也?!崩圻w中書監(jiān)錄尚書事。及帝登尊,號百官陪列,命導(dǎo)升御床共坐。導(dǎo)固辭曰:“若太陽下同萬物蒼生,何由仰照?”帝乃止,進(jìn)位司空。

  匡衡鑿壁,孫敬閉戶。

  《前漢》:匡衡,字稚圭,東海承人。父世農(nóng)夫。至衡好學(xué)家貧,庸作以供資用,尤精力過絕人。諸儒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镎f《詩》,解人頤?!鄙洳呒卓?。元帝時為丞相?!段骶╇s記》曰:衡勤學(xué)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而讀之。邑大姓文不識,名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客作,而不求償,愿得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儒。

  《楚國先賢傳》:孫敬,字文寶,常閉戶讀書。睡則繩系頭,懸之梁上。嘗入市,市人見之,皆曰:“閉戶先生來也?!北倜恢?。

  郅都蒼鷹,寧成乳虎。

  《前漢》:郅都,河?xùn)|大陽人。景帝時為中郎將,敢直諫,面折大臣于朝。為中尉。是時民樸,畏罪自重,而都獨先嚴(yán)酷,致行法不避貴戚,列侯宗室見,皆側(cè)目而視,號曰“蒼鷹”。拜雁門太守。匈奴素聞都節(jié),舉兵引去,竟都死不近雁門。匈奴至為偶人象都,令騎馳射之,莫能中。其見憚如此。匈奴患之,乃中都以漢法,卒斬之。

  《前漢》:寧成,南陽穰人。以郎遷謁者,事景帝。好氣,為小吏,必陵其長吏;為人上,操下急如束濕。為中尉,其治效郅都,其廉弗如。武帝即位,徙為內(nèi)史。外戚多毀其短抵罪。后上欲以為郡守,公孫弘曰:“臣為小吏時,成為濟(jì)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不可使治民?!鄙夏税轂殛P(guān)都尉。歲余,關(guān)都吏隸郡國出入關(guān)者,號曰“寧見乳虎,無值寧成之怒”,其暴如此。

  周嵩狼抗,梁冀跋扈。

  《晉書》:周嵩,字仲智。兄顗,字伯仁,汝南安成人。中興時,顗等并立貴位。嘗冬至置酒,其母舉觴,賜三子曰:“吾本渡江托足無所,不謂爾等并貴,列吾目前,吾復(fù)何憂?”嵩起曰:“恐不如尊旨。伯仁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識暗,好乘人之弊,非自全之道。嵩性抗直,亦不容于世。惟阿奴碌碌,當(dāng)在阿母目下耳?!卑⑴?,嵩弟謨小字也。后顗、嵩并為王敦所害,謨歷侍中護(hù)軍?!妒勒f》“抗直”作“狼抗”?!稌x書·周顗傳》:處仲剛愎強(qiáng)忍,狼抗無上。處仲,王敦字也。

  《后漢》:梁冀,字伯卓,褒親愍侯竦之元孫。為人鳶肩豺目,洞精瞠眄,口吟舌言。拜大將軍,侈暴滋甚。沖帝崩,冀立質(zhì)帝,少聰惠,知冀驕橫,嘗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將軍也?!奔铰劊钤怪?,遂鴆殺。復(fù)立桓帝,而枉害太尉李固、杜喬,海內(nèi)嗟懼。其四方調(diào)發(fā),歲時貢獻(xiàn),皆先輸上第于冀,乘輿乃其次焉。一門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貴人、二大將軍。在位二十余年,窮極滿盛,威行內(nèi)外,百僚側(cè)目,莫敢違命。天子恭己,不得有所親預(yù)。帝既不平之,后發(fā)怒誅冀,中外宗親,無長少皆棄市。他連及公卿、列校、刺史、二千石,死者數(shù)千人,故吏賓客免黜者三百余人。朝廷為空,收冀財貨三十余萬萬,以充王府,減天下稅租之半。

  郗超髯參,王珣短簿。

  《晉書》:郗超,字景興,太尉鑒之孫。少卓犖不羈,有曠世之度。善談?wù)?,義理精微。大司馬桓溫辟為參軍。溫英氣高邁,罕有所推,與超言,常謂不能測,遂傾意禮待。超亦深自結(jié)納。時王珣為溫主簿,亦為溫所重。府中語曰:“髯參軍,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超髯珣短故也。

  晉王珣,字元琳,丞相導(dǎo)之孫。弱冠,與謝玄為溫掾。溫嘗謂之曰:“謝掾年四十,必?fù)盱刚坦?jié)。王掾當(dāng)作黑頭公,皆未易才也?!毙⑽鋾r為仆射,領(lǐng)吏部。帝雅好典籍,以才學(xué)文章見昵,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dāng)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冊謚議,皆珣所草。玄字幼度,少穎悟,為叔父安所器重。安嘗戒約子弟,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敝T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庭階耳?!卑矏?。時苻堅入寇,朝廷求文武良將,可以鎮(zhèn)御北方。安乃以玄應(yīng)舉,累進(jìn)冠軍將軍,為前鋒都督,與從弟輔國將軍琰決戰(zhàn)淝水南。堅眾潰棄甲宵遁,聞風(fēng)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進(jìn)號前將軍。

  伏波標(biāo)柱,博望尋河。

  《后漢》:馬援,字文淵,扶風(fēng)茂陵人。少有大志,嘗謂賓客曰:“丈夫為志,窮當(dāng)益堅,老當(dāng)益壯?!苯ㄎ渲?,歷虎賁中郎將,數(shù)被進(jìn)見。為人美,須發(fā)眉目如畫。閑于進(jìn)對,又善兵策。帝常言:“伏波論兵,與我意合,有謀未嘗不用?!焙蠼恢号诱鱾?cè)等反,蠻夷皆應(yīng)之。拜援為伏波將軍,擊破之,封新息侯。援乃擊牛釃酒,勞饗軍士,將樓船戰(zhàn)士,進(jìn)擊余黨,嶠南悉平。后請擊武陵五溪蠻夷,時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援曰:“臣尚能被甲上馬?!钡哿钤囍畵?jù)鞍顧盼,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遂遣征之。進(jìn)營壺頭,會暑,甚中病卒?!稄V州記》曰:援到交趾,立銅柱為漢之極界。

  《前漢》:張騫,漢中人。建元中為郎,武帝方欲事滅胡,乃募能使者。騫應(yīng)募,使月氏,徑匈奴,留十余歲,持漢節(jié)不失。因與其屬亡鄉(xiāng)月氏,后亡歸,拜大中大夫。騫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傳聞其旁大國五六,具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元朔中,以校尉從大將軍擊匈奴,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封博望侯。贊曰:《禹本紀(jì)》言:“河出昆侖,昆侖高二千五百里余,日月所相避隱為光明也。”自張騫使大夏之后,窮河源,惡睹所謂昆侖者乎?舊注云:得支機(jī)石歸,未詳所出。

  李陵初詩,田橫感歌。

  《前漢》:李陵,字少卿,前將軍廣之孫。少為侍中建章監(jiān)。善騎射,愛人,謙遜下士,甚得名譽。武帝以為有廣之風(fēng),拜騎都尉。天漢二年,將步卒五千人征匈奴,戰(zhàn)敗,遂降焉。初,陵與蘇武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后昭帝立,與匈奴和親,武得還漢。陵以詩贈別曰:“攜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岐路側(cè),悢悢不得辭。晨風(fēng)鳴北林,熠耀東南飛。浮云日千里,安知我心悲。”武別陵詩曰:“雙鳧俱北飛,一鳧獨南翔。子當(dāng)留斯館,我當(dāng)歸故鄉(xiāng)。一別如秦胡,會見何渠央。愴悢切中懷,不覺淚沾裳。愿子長努力,言笑莫相忘。”五言詩蓋始此。

  《前漢》:田橫,狄人,故齊王田氏之族。秦末自立為齊王,漢將灌嬰敗橫軍,遂平齊地。橫懼誅,與其徒居海島中。高帝召之,乃與其客二人乘傳詣洛陽,謝使者曰:“橫始與漢王俱南面稱孤,今王為天子,而橫為亡虜,其愧已甚?!彼熳詣q,令客奉其頭奏之,高帝為之流涕,以王禮葬之。拜其二客為都尉。既葬,二客穿其冢旁,皆自剄。其余五百人在海中聞橫死,亦皆自殺。李周翰曰:橫自殺,從者不敢哭,而不勝哀,故為悲歌以寄情,后廣之為《薤露蒿里歌》,以送終。至李延年,分為二等,《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挽柩者歌之,因呼為挽歌。

  武仲不休,士衡患多。

  《后漢》:傅毅,字武仲,扶風(fēng)茂陵人。少博學(xué)。肅宗博召文學(xué)之士,以毅為蘭臺令史,拜郎中,與班固、賈逵共典校書。毅追美明帝功德最盛,而廟頌未立,乃依清廟作《顯宗頌》十篇奏之,由是文雅顯于朝廷。魏文帝《典論》曰: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

  晉陸機(jī),字士衡,吳郡人,大司馬抗之子。身長七尺,其聲如雷。少有異才,文章冠世。與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張華。華素重其名,如舊相識,曰:“伐吳之后,利獲二俊。”遂薦之諸公。又詣侍中王濟(jì),濟(jì)指羊酪謂曰:“吳中何以敵此?”答云:“千里莼羹,末下鹽豉?!睍r人稱為名對。機(jī)天才秀逸,辭藻宏麗。華嘗謂之曰:“人之為文,嘗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钡茉茋L與書曰:“君苗見兄文,輒欲燒其筆硯?!崩圻w中書郎,為平原內(nèi)史。后成都王穎起兵討長沙王乂,假機(jī)后將軍,河北大都督。機(jī)以羈旅入官,頓居群士之右,皆有怨心,譖之于穎。穎怒,使人收機(jī),機(jī)嘆曰:“華亭鶴唳,豈可復(fù)聞乎?”遂遇害。初,機(jī)有駿犬,名黃耳,既羈寓京師,久無家問。笑語犬曰:“我家絕無書,汝能赍書取消息否?”犬搖尾作聲。機(jī)乃為書,以竹筒盛之,系其頸,犬尋路南走,遂至家,得報還洛,后以為常。

  桓譚非讖,王商止訛。

  《后漢》:桓譚,字君山,沛國人。好音律。世祖即位,拜議郎、給事中。后詔會議靈臺所處,時帝方信讖,多以決定嫌疑。謂譚曰:“吾欲讖決之,何如?”譚曰:“臣不讀讖?!钡蹎柶涔?,譚復(fù)極言讖之非經(jīng)。帝大怒曰:“譚非圣無法,將下斬之!”叩頭流血,乃得解。出為六安郡丞,卒。

  《前漢》: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成帝時為左將軍。京師民無故相驚,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躪,老弱號呼,長安中大亂。天子召公卿議,大將軍王鳳以為太后與上及后宮可御船,令吏民上長安城以避水。商曰:“自古無道之國,水猶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世無兵革,上下相安,何因有大水暴至?此必訛言?!鄙夏酥?,果訛言。上美壯商之固守,數(shù)稱其議,而鳳大慚。后為丞相。為人多質(zhì)有威重,長八尺余,身體鴻大,容貌過人。單于來朝,商坐未央廷中,單于前拜謁商,仰視,大畏之,遷延卻退。上聞嘆曰:“真漢相矣。”鳳怨商,陰求其短,卒為所中,免相,薨。

  嵇呂命駕,程孔傾蓋。

  《晉書》:嵇康,字叔夜,譙國铚人。性巧而好鍛。宅中有一柳樹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鍛。東平呂安服其高致,每一相思,輒千里命駕,康友而善之。

  《家語》曰:孔子之郯,遭程子于涂,傾蓋而語終日,甚相親,顧謂子路曰:“取束帛以贈先生?!?/p>

  劇孟一敵,周處三害。

  《前漢》:劇孟,洛陽人,以俠顯。吳楚反時,條侯周亞夫為太尉,東將至河南,得劇孟,喜曰:“吳楚舉大事而不求劇孟,吾知其無能為已。”天下騷動,大將軍得之若一敵國。

  晉周處,字子隱,義興陽羨人。膂力絕人,不修細(xì)行。州曲患之,處自知為人所惡,慨然有改勵之志,謂父老曰:“今時和歲豐,何苦而不樂?”父老嘆曰:“三害未除,何樂之有?”處曰:“何謂也?”答曰:“南山白額猛虎,長橋下蛟,并子為三矣?!碧幵唬骸拔崮艹!蹦巳肷缴錃⒚突?,投水搏殺蛟,遂立志好學(xué),有文思,志存義烈,言必忠信克己。期年,州府交辟。仕吳為御史中丞,凡所糾劾,不避寵戚。及氐人齊萬年反,朝臣惡處強(qiáng)直,皆曰:“處,名將子,忠烈果毅?!蹦耸闺`夏侯駿西征。伏波將軍孫秀謂之曰:“卿有老母,可以此辭?!碧幵唬骸爸倚⒅溃驳脙扇?。既辭親事君,父母安得而子乎?”已而戰(zhàn)敗,左右勸退。處按劍曰:“此吾效節(jié)授命之日,何退之為!且古者良將受命,兇門以出,蓋有進(jìn)無退也。諸君負(fù)信,勢必不振。我為大臣,以身殉國,不亦可乎?”遂力戰(zhàn)而沒,追贈平西將軍。

  胡廣補闕,袁安倚賴。

  《后漢》:胡廣,字伯始,南郡華容人。舉孝廉,試章奏,安帝以廣為天下第一。累為三公。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壯。性溫柔謹(jǐn)素,常遜言恭色。達(dá)練事體,明解朝章。雖無謇直之風(fēng),屢有補闕之益。故京師諺曰:“萬事不理問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奔肮怖罟?、趙戒、杜喬議立清河王蒜,而蠡吾侯志取梁冀妹,冀欲立之。廣、戒憚冀,皆曰“惟大將軍令”。獨固與喬堅守本議,竟立蠡吾侯,是為桓帝,以此譏毀于時。自在公臺三十余年,歷事安、順、沖、質(zhì)、桓、靈六帝,幾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又為太傅。其所辟命,皆天下名士。與故吏陳蕃、李咸并為三司。蕃等每朝會,輒稱疾避廣,時人榮之。

  《后漢》: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陽人。嚴(yán)重有威,見敬于州里。肅宗末為司空,遷司徒。和帝時薨。初,安以天子幼弱,外戚擅權(quán),每朝會進(jìn)見及與公卿言國家事,未嘗不噫嗚流涕,自天子及大臣皆倚賴之。及薨,朝廷痛惜焉。初,安父沒,訪求葬地,道逄三書生,問安何之,安告之。生乃指一處云:“葬此地,當(dāng)世為上公?!表汈Р灰姟0伯愔?,于是葬其地,故累世隆盛。

  黃霸政殊,梁習(xí)治最。

  《前漢》:黃霸,字次公,淮陽陽夏人。武帝末,以待詔入錢賞官,補侍郎謁者。后復(fù)入谷,補左馮翊二百石卒吏。馮翊以霸入財為官,不署右職,使領(lǐng)郡錢谷計,簿書正,以廉稱。宣帝時,擢揚州刺史。以賢良高第,為潁川太守,力行教化,而后誅罰,外寬內(nèi)明,得吏民心,戶口歲增,治為天下第一。征守京兆尹,坐貶秩,歸潁川。前后八年,郡中愈治。是時鳳皇神雀數(shù)集郡國,潁川尤多。天子以霸治行終長者,下詔稱揚,賜爵關(guān)內(nèi)侯,黃金百斤,秩中二千石。后為丞相。霸材長于治民,及為相,總紀(jì)綱號令,風(fēng)采不及丙、魏、于定國,功名損于治郡。

  《魏志》:梁習(xí),字子虞,陳郡柘人。以別部司馬領(lǐng)并州刺史,承高干荒亂之余,胡狄在界,張雄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擁眾,作為寇害,更相扇動,往往棋峙。習(xí)到官,誘喻招納,皆禮召其豪右,稍相薦舉,使詣幕府,邊境肅清,百姓布野,勤勸農(nóng)桑,令行禁止,貢達(dá)名士,咸顯于世。太祖嘉之,賜爵關(guān)內(nèi)侯,更拜為真。長老稱詠,以為自所聞識,刺史未有及習(xí)者。文帝時復(fù)為刺史,政治常為天下最。

  墨子悲絲,楊朱泣岐。

  《淮南子》曰:楊子見岐路而哭之,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見練絲而泣之,為其可以黃,可以黑。高誘曰:憫其本同而末異。

  朱博烏集,蕭芝雉隨。

  《前漢》:朱博,字子元,杜陵人。哀帝時,御史府吏百余區(qū),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樹,常有野烏數(shù)千棲宿其上,晨去暮來,號“朝夕烏”。烏去不來者數(shù)月,長老異之。后二歲余,博為大司空,奏言高皇帝:“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今中二千石未更御史大夫而為丞相,權(quán)輕,非所以重國政也。臣以為大司空官可罷,復(fù)置御史大夫,遵奉舊制。臣愿盡力,以為百僚率從之?!蹦烁莶┯反蠓?,后為丞相,坐事自殺。

  《前漢》:《蕭廣濟(jì)孝子傳》:蕭芝至孝,除尚書郎,有雉數(shù)千頭,飲啄宿止。當(dāng)上,直送至岐路;及下,直入門,飛鳴車前。

  杜后生齒,靈王出髭。

  《晉書》:成恭杜皇后,諱陵陽,鎮(zhèn)南將軍預(yù)曾孫。后少有姿色,然長猶無齒。有來求婚者,輒中止。及帝納采之日,一夜齒盡生。在位六年,無子。先是三吳女子相與簪白花,望之如素奈,傳言天公織女死,為之著服。至是而后崩。

  《左氏傳》:王子朝曰:定王六年,秦人降妖,曰:“周其有髭王,亦克能修其職。諸侯服享,二世供職。王室其有間王位,諸侯不圖,而受其亂災(zāi)。”至于靈王,生而有髭。王甚神圣,無惡于諸侯。靈王、景王,克終其世。

  賈誼忌鵩,莊周畏犧。

  《前漢》:賈誼,雒陽人。年十八,能誦詩書屬文,稱于郡中。河南守吳公聞其秀材,召置門下。及為廷尉,乃言誼年少頗通諸家書,文帝召為博士。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未能言,誼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諸生以為能,帝悅之。超遷,歲中至大中大夫。誼以為漢興,當(dāng)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草具其儀。帝謙讓未遑也,然諸法令所更定,皆誼發(fā)之。天子以誼任公卿之位,絳、灌之屬害之,于是上亦疏之,不用其議。以為長沙王太傅。三年,有鵩飛入舍,止于坐隅。鵩似鸮,不祥鳥也。誼既謫居長沙,卑濕自傷悼,以為壽不得長,乃為賦以自廣。歲余,帝思誼,征之入見。上方受釐,坐宣室,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誼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乃拜誼梁王太傅。死時年三十三??钻啊尔^賦》云:“昔賈生有識之士,忌茲鵩鳥?!?/p>

  《莊子》曰:或聘于莊子,莊子應(yīng)其使曰:“子見夫犧牛乎?衣以文繡,食以芻菽,及其牽而入于太廟,雖欲為孤犢,其可得乎?”《史記》曰:莊周,蒙人,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同時,其學(xué)本于老子,著書率寓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聞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周引此辭應(yīng)之。郭象注云:樂生者,畏犧而辭聘。

  燕昭筑臺,鄭莊置驛。

  《史記》: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謂郭隗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誠得賢士以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愿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壁笤唬骸巴醣刂率浚葟内笫?。況賢于隗者,豈遠(yuǎn)千里哉?”于是昭王為隗改筑宮而師事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后與秦、楚、三晉合謀伐齊,敗之。齊城之不下者,唯聊、莒、即墨,余皆屬燕??孜呐e《與曹公書》曰:“昭王筑臺以尊郭隗?!滨U昭《樂府》曰:“豈伊白璧賜,將起黃金臺?!弊⒃疲貉嗾淹踔们Ы鹩谂_上,以延天下之士。

  《前漢》:鄭當(dāng)時,字莊,陳人。孝文時,以任俠自喜,脫張羽于阨,聲聞梁楚間。孝景時,為太子舍人,每日五洗沐。常置驛馬長安諸郊,請謝賓客,夜以繼日,??植槐椤F渲呀源蟾感?,天下有名之士。武帝時遷大司農(nóng),當(dāng)時為大吏,戒門下:“客至,亡貴賤亡留門者。”執(zhí)賓主之禮,以其貴下人。其推轂士及官屬丞史,常引以為賢于己。聞人之善言,進(jìn)之上,惟恐后。山東諸公,以此翕然稱鄭莊。后陷罪,起為汝南太守,卒,家亡余財。先是下邽翟公為廷尉,賓客亦填門。及廢,門外可設(shè)爵羅。后復(fù)為廷尉,客欲往,翟公大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tài)。一貴一賤,交情乃見?!?/p>

  瓘靖二妙,岳湛連璧。

  《晉書》:衛(wèi)瓘,字伯玉,河?xùn)|安邑人。武帝時拜尚書令,加侍中。性嚴(yán)整,以法御下。視尚書若參佐郎,若掾?qū)?。瓘學(xué)問深博,明習(xí)文藝,與尚書郎索靖俱善草書,時號“一臺二妙”。漢末張芝亦善草書,論者謂“瓘得伯英筋,靖得伯英肉”。瓘筆勝靖,然有楷法,遠(yuǎn)不能及靖。靖,字幼安,敦煌人。少有逸群之量,與鄉(xiāng)人汜衷、張甝、索紒、索永俱詣太學(xué),馳名海內(nèi),號稱“敦煌五龍”。靖該博經(jīng)史,舉賢良對策高第,累遷游擊將軍。伯英,芝字也。

  晉潘岳,字安仁,滎陽中牟人。少以才穎見稱鄉(xiāng)邑,為奇童,謂“終賈之儔也”。夏侯湛,字孝若,譙國譙人。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構(gòu)新詞。美容觀,與潘岳友善。每行止,同輿接茵,京都謂之“連璧”。岳美姿儀,辭藻絕麗,少時常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之者,皆連手縈繞,投之以果,滿車而歸。舉秀才,名冠世,為眾所疾,棲遲十年,出為河陽令。負(fù)其才,郁郁不得志。后至黃門侍郎。湛舉賢良對策中第,終散騎常侍。

  郤詵一枝,戴馮重席。

  《晉書》:郤詵,字廣基,濟(jì)陽單父人。博學(xué)多才,瑰偉倜儻,不拘細(xì)行。州郡禮命并不應(yīng)。泰始中,舉賢良對策上第,拜議郎,遷雍州刺史。武帝于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一枝,昆山片玉。”帝笑。詵在任,威嚴(yán)明斷,甚得聲譽。

  《后漢》:戴憑,字次仲,汝南平輿人。光武時舉明經(jīng)試博士,后拜侍中。正旦朝賀,百僚畢會,帝令群臣能說經(jīng)者,更相難詰,義有不通,輒奪其席,以益通者。憑遂坐五十余席,故京師為之語曰:“解經(jīng)不窮戴侍中?!?/p>

  鄒陽長裾,王符縫掖。

  《前漢》:鄒陽,齊人。為人有智略,慷慨不茍合。漢興,諸侯王皆自治民聘賢。吳王濞招致四方游士,陽仕吳,以文辯著名。久之,吳王以太子事怨望,稱疾不朝,陰有邪謀。陽奏書諫,略曰:“今臣盡智畢議,易精極慮,則無國不可干;飾固陋之心,則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然臣所以歷數(shù)王之朝,背淮千里而自致者,非惡臣國而樂吳民也,竊高下風(fēng)之行,尤說大王之義。愿大王母忽?!蓖醪患{,陽乃去,從梁孝王,卒為上客。

  《后漢》:王符,字節(jié)信,安定臨涇人。少好學(xué),有志操,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進(jìn)。乃隱居著書三十余篇,以譏當(dāng)時得失,號《潛夫論》。后度遼將軍皇甫規(guī)解官歸鄉(xiāng),人有以貨得雁門太守者,亦去職還家,書刺謁規(guī),規(guī)臥不迎。既入而問:“卿前在郡,食雁美乎?”有頃,又白王符在門。規(guī)素聞符名,乃驚遽而起,衣不及帶,屣履出迎,援符手而還,與同坐極歡。時人為之語曰:“徒見二千石,不如一縫掖?!毖詴懒x之說為貴也。后竟不仕。

  鳴鶴日下,士龍云間。

  《晉書》:陸云,字士龍。六歲能屬文,性清正,有才理,少與兄機(jī)齊名。雖文章不及機(jī),而持論過之,號“二陸”。幼時,吳尚書閔鴻見而奇之,曰:“此兒若非龍駒,當(dāng)是鳳雛?!焙笈e賢良。吳平入洛,云與荀隱未相識,嘗會張華坐,華曰:“今日相遇,可勿為常談?!痹埔蚩孤曉唬骸霸崎g陸士龍?!彪[曰:“日下荀鳴鶴?!兵Q鶴,隱字也。云又曰:“既開青云睹白雉,何不張爾弓,挾爾矢?”隱曰:“本是云龍骙骙,乃是山鹿野麋,獸微弩強(qiáng),是以發(fā)遲?!比A撫手大笑。刺史周浚召為從事,謂人曰:“士龍,當(dāng)今之顏子也?!惫僦林袝汤?,與機(jī)同被害。初,云嘗行,逗宿故人家,夜暗路迷,莫知所從。忽望草中有火,趨之,至一家寄宿,見一年少美風(fēng)姿,共談《老子》,辭致深遠(yuǎn)。向曉辭去,行十許里,至故人家,云此數(shù)十里中無人居,云意始悟,卻尋昨宿處,乃王弼冢。云本無玄學(xué),自此談老殊進(jìn)。

  晉宣狼顧,漢祖龍顏。

  晉宣皇帝,諱懿,字仲達(dá),河內(nèi)溫縣孝敬里人。姓司馬氏。少聰朗,多大略,博學(xué)洽聞。漢末大亂,常慨然有憂天下之心。魏武為丞相,辟為文學(xué)掾,累遷相國。武帝受禪,上尊號曰“宣皇帝”。帝內(nèi)急而外寬,猜忌而權(quán)變。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后,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yù)汝家事?!碧铀嘏c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后竟遷魏鼎。

  漢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母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父太公往視,則見交龍于上,已而有娠,遂產(chǎn)高祖。隆準(zhǔn)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寬仁愛人,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chǎn)作業(yè)。

  鮑靚記井,羊祜識環(huán)。

  《晉書》:鮑靚,字太玄,東海人。年五歲,語父母云:“本是曲陽李家兒,九歲墮井死。”其父母訪問,皆符驗。靚學(xué)兼內(nèi)外,明天文河洛書。后遷南海太守。嘗見仙人陰君授道訣,百余歲卒。

  晉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聞。年五歲時,令乳母取所弄金環(huán)。乳母曰:“汝先無此物?!膘锛丛勦徣藮|垣桑樹中,探得之。主人驚曰:“此吾亡兒所失物,云何持去?”乳母具言之。李氏悲惋,時人異之,謂李氏子即祜之前身也。祜博學(xué),能屬文。魏高貴鄉(xiāng)公時,公車征拜中書侍郎。武帝有滅吳之志,以祜都督荊州諸軍事,出鎮(zhèn)南夏。累進(jìn)征南大將軍,南城侯,卒贈太傅。初,有善相墓者,言祜祖墓所有帝王氣,若鑿之則無。后祜遂鑿之。相者見曰:“猶出折臂三公。”祜竟墮馬折臂,仕至公而無子。祜樂山水,每風(fēng)景必造。峴山置酒言詠,終日不倦。襄陽百姓于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廟,歲時享祀。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預(yù)因名為“墮淚碑”。荊州人為祜,諱名云。


 唐·李翰撰 宋·徐子光注 點校制作:惡人谷珠樓  轉(zhuǎn)貼請注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欣賞-唐-李翰---【蒙求--52】
卷五百二十 ◎宗親部十
蒙求注21-30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匯編氏族典 第三百三十二卷
史類《眾家編年體晉史》(晉)鄧粲《晉紀(jì)》(清)湯球輯
刁協(xié),字玄亮,渤海饒安人也《晉書·刁協(xié)傳》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