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仆本喪心,有賢妻何至若是;
啐!婦雖長舌,非老賊不到今朝。
掛在張浚、萬俟卨頸上的對聯(lián)是:
唉唉唉!日曬雨淋,真是受罪;
喂喂喂!人多嘴雜,切莫吭聲。
兩副對聯(lián)寫給這一夫一婦、一文一武助紂為虐的奸臣賊婦,將他們各自的特點及制造陷害陰謀時扮演的角色,卑鄙的心靈以及互相埋怨、責(zé)難膽怯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各自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真是刻畫入微,維妙維肖。
假稱手法運用在對聯(lián)創(chuàng)作中,有的是假批評對象之口,或說出事情真相,或指出問題本質(zhì),使批評入木三分。清末,有個靠重金買烏紗帽的文盲官,被派到某地任主考,他別出心裁,將考生的試卷卷成長管形狀,插在筒子里,像卜卦先生搖簽一樣,最先跳出的為第一名,以次類推,直到額滿為止。這樣一來,有真才實學(xué)的人反而名落孫山。有人據(jù)此用文盲官的口氣撰寫一聯(lián)予以諷刺:
爾等論命莫論文,碰;
吾儕用手不用眼,搖。
有的假神佛之口,嘲弄那些裝神弄鬼求神拜佛的人,同時也嘲弄了神佛本身。如一廟聯(lián):
你求名利,他卜吉兇,可憐我全無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
廟遏煙云,堂列鐘鼎,堪笑人供此泥土,空費了多少錢財。
聯(lián)語借廟中泥塑木雕的菩薩口吻,說出作者勸世良言。言辭詼諧、有趣,容易被人接受。還有—副為道士寫的挽聯(lián):
吃的是老子,穿的是老子,一生到老全靠老子;
喚不回天尊,拜不靈天尊,兩腳朝天莫怪天尊。
作者借道教鼻祖老子的口吻成聯(lián),意在諷刺道士的寄生生涯,天尊亦指老子,唐朝老子被封為“太清道德天尊”。
也有的是假神佛之口勸善懲惡,這在寺廟聯(lián)中尤其多見。如某城隍廟聯(lián):
站著!你背地做些什么?好大膽,還來瞞我;
想下!俺這里輕饒哪個?快回頭,莫去害人。
假城隍爺?shù)目跉猓瑒袢四鰤氖?,大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