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出生于1592年11月28日(明萬歷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申時,努爾哈赤第八子,母為赫納拉氏,名孟古哲哲,是葉赫貝勒布齋和納林布祿的妹妹。
1616年(后金天命元年),努爾哈赤建立“大金”國(史稱后金),稱大汗,任命次子代善為大貝勒、侄子阿敏為二貝勒、五子莽古爾泰為三貝勒、四貝勒皇太極為四大貝勒。
1618年(天命三年),隨父攻明,獻(xiàn)計襲取撫順(今屬遼寧)。次年,在薩爾滸之戰(zhàn)中,與諸貝勒率兵大破明軍西路杜松部、北路馬林部,與代善破東路劉綎部。不久隨父攻取明開原、鐵嶺,滅葉赫部。
1625年(天命十年),與兄阿巴泰率精騎5000馳援科爾沁,迫使察哈爾蒙古首領(lǐng)林丹汗遠(yuǎn)遁。
1626年(天命十一年)農(nóng)歷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因病去逝。大妃烏拉那拉氏和兩個庶妃殉葬。代善與其子岳托及薩哈廉,擁皇太極嗣汗位。代善的長子貝勒岳托和三子貝勒薩哈廉,對諸貝勒大臣說出了擁戴皇太極的原因:“才德冠世,當(dāng)速繼大位”。由于身為長兄的代善的鼎力支持,所以眾貝勒乃合詞請上嗣位”,皇太極“辭再三,久之乃許”,被擁舉為大汗。農(nóng)歷九月一日,皇太極在大政殿即汗位,焚香告天,宣布次年為天聰元年。
皇太極繼位后,皇太極順應(yīng)歷史發(fā)展趨勢,促進(jìn)了后金政權(quán)的封建化進(jìn)程。他派人丈量土地,將“各處余地”歸公,發(fā)給民戶耕種,不許旗主、貴族再立莊田。又把原來每13名壯丁編為一莊改為每8名壯丁編為一莊,“其余漢人,分屯別居,編為民戶?!辈⑾铝罹帉弶讯?,解放部分奴婢為編民。這些措施,使?jié)M族貴族的特權(quán)受到一定制約,有利于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他極力學(xué)習(xí)漢族文化,命儒臣翻譯漢字書籍。
1632年(天聰六年)農(nóng)歷正月,廢除“與三大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舊制,改為自己“南面獨(dú)坐”,突出汗位獨(dú)尊地位。繼而尋機(jī)削除異已,鏟除了威脅汗位的三大貝勒勢力,使汗權(quán)得到鞏固。仿明制,設(shè)內(nèi)三院,六部,“停王貝勒領(lǐng)部院事”,獨(dú)主政務(wù)。又設(shè)都察院和理藩院,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備的國家機(jī)構(gòu)。集中了汗權(quán),加強(qiáng)了專制統(tǒng)治。
為了擴(kuò)大兵源,創(chuàng)立了漢軍八旗和蒙古八旗。命人在老滿文的基礎(chǔ)上增加圈點(diǎn),將老滿文改造成新滿文。為了聯(lián)絡(luò)蒙古和西藏,大力扶植和宣揚(yáng)喇嘛教。
他決意承襲父志,入主中原取代明朝統(tǒng)治。在即位后“邦家未固”時,一方面對明廷采取議和策略,同時又屢次入關(guān),擄掠漢地大批人畜、財物。
為解除后顧之憂,兩次出兵朝鮮,統(tǒng)一蒙古和黑龍江流域。在鞏固了內(nèi)部統(tǒng)治,并基本上消除了來自朝鮮和內(nèi)蒙的威脅后,于1636年(天聰十年)農(nóng)歷五月,稱帝,定國號“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為滿洲。其后將主要兵力用于對明戰(zhàn)爭。
1640年(崇德五年)七月,帶病急援松錦之戰(zhàn),指揮清軍取得松錦大捷,生擒洪承疇,殲滅明軍五萬余人。在降服松山、錦州后,清軍占領(lǐng)了除寧遠(yuǎn)外的明朝關(guān)外全部城鎮(zhèn)。
1642年(崇德七年),再次遣軍入關(guān),連破遠(yuǎn)至山東的八十余城。
在位期間發(fā)展生產(chǎn),增強(qiáng)兵力,不斷對明作戰(zhàn),公元1636年(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極改女真族名為滿族,在沈陽稱帝,建國號大清,為大清迅速擴(kuò)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堅實(shí)的基礎(chǔ)。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晚十時入關(guān)前夕突然病故,年52歲。葬于沈陽昭陵,廟號太宗,謚號:應(yīng)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皇太極稱帝時的沈陽故宮中,有所謂“崇德五宮”,冊封一后四妃,其地位遠(yuǎn)高于其他妃子:
巴特瑪在入宮前是察哈爾汗林丹的竇土門福晉,并生下一女,于1640年嫁給多爾袞。以女兒18歲結(jié)婚計算,則女兒生于1623年。又以巴特瑪生女時18歲推之,則巴特瑪出生于1605年左右。她比娜木鐘早一年入宮,1636年皇太極稱帝,封為次東宮淑妃,居衍慶宮。
皇太極繼汗位前,“宮闈未有位號,但循國俗稱‘福晉’?!保ā肚逄鎸?shí)錄》卷五十七)即汗位后,也只立中宮皇后及西宮妃。巴特瑪沒有生育子女。1652年(清順治九年)追封為“皇考康惠淑妃”。據(jù)此,巴特瑪約死于次年或之前,死時年約47歲。
皇太極一后四妃,都是蒙古族都姓博爾濟(jì)吉特氏,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所有皇帝都算,娶異民族的一后四妃可以說空前絕后。
元妃,鈕祜祿氏,弘毅公額亦都女,子一,洛博會;
繼妃,烏拉納喇氏,子二,豪格、洛格,女一,下嫁旺第。
稱側(cè)妃者二:葉赫納喇氏,子一,碩塞;
稱庶妃者六:納喇氏,子一,高塞,女二,下嫁輝塞、拉哈;
皇太極與宸妃海蘭珠:
皇太極的后妃見于史籍者計有15人,史籍之外的更有多人。在這眾多后妃中,天生麗質(zhì)者不乏其人,然而皇太極惟獨(dú)鐘愛宸妃海蘭珠,在她的身上傾注了夫妻間的全部感情。
蒙古博爾濟(jì)吉特氏家族中的兩個女性已經(jīng)嫁給了皇太極,姑姑居中宮,享“椒房之尊”,二侄女為永福官莊妃。后來在一次親戚會面中,莊妃的親姐姐海蘭珠隨母朝見皇太極,皇太極見海蘭珠切娜多姿,端莊秀美,就生了愛慕之心,再加她久負(fù)溫良賢淑的盛名,于是顧不得從博爾濟(jì)吉特氏家族中已納了一后一妃,還一定要娶這位美女。第二年海蘭珠與皇太極成婚,于是,后宮中出現(xiàn)了一姓姑侄三人同事一夫的新鮮事,海蘭珠被封為東宮(天雎宮)宸妃。皇太極對這三位后妃恩寵有加,其中尤以宸妃最受寵愛。
海蘭珠與皇太極成婚時已經(jīng)26歲,并非豆蔻年華,但是她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肌膚雪白柔潤,麗質(zhì)天成,決不亞于那些“二八佳人”,同時她又有一種少女不具備的成熟美,再加那賢淑的美德,更受皇太極青睞。此時皇太極已過不惑之年,比宸妃大16歲,二人形影不離,情投意合?;侍珮O封她為“東宮大福晉”,僅次于皇后,位居四妃之首。東宮也賜名為“關(guān)雎宮”,因?yàn)椤对娊?jīng)》中有“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詩句。取名關(guān)雎是對海蘭珠姣好容貌的贊美,又是對她賢惠溫柔的歌頌。
崇德二年,宸妃在關(guān)雎宮生下一位皇子,按長幼排列,這是皇太極的第8子。在過去,即使在中富有子嗣的情況下,寵妃生子,亦有希望成為太子,將來可以繼承皇位,何況中宮皇后自人宮以來,一直未生個皇子,立嫡已不可能,那么宸妃的這位皇子很有可能成為太子。
愛妃產(chǎn)子,皇太極十分喜悅,遂創(chuàng)大清以來之先例,大會群臣,盛筵賓客,同時頒發(fā)大赦令,釋放了許多囚犯。他的理論根據(jù)是“自古以來人君有誕子之慶,必頒大赦于國中,此古帝王之隆規(guī)”。
然而,前7個皇子誕生時,并未舉行什么大型慶典活動,也未大赦。之后,莊妃生第9子,麟處宮貴妃又生下第11子,亦未如此隆重地辦理。由此可見,皇太極是將宸妃生的皇八子作為“儲君”來對待的。因龐愛宸妃而寵皇八子,也算是“愛屋及烏”吧。
皇八子誕生之慶典,甚至蒙古各部落的首領(lǐng)均來供奉大量賀禮,一時間,盛京(今沈陽)城內(nèi)熱鬧無比。此時的皇太極,開疆拓土,稱雄于東北,加之嬌妻產(chǎn)子,諸事順?biāo)?,可謂春風(fēng)得意,躊躇滿志。宸妃更是看在眼里,美在心頭,喜上眉梢。
可真應(yīng)了“好景不長”這句俗語,倍受嬌寵的皇八子不到1歲便夭折了。痛失愛子,使皇太極十分悲痛,然而他畢竟是一國之君,是個男子漢,況且他還有健在的7個兒子,而且兩天之后,莊妃又給他生了一個皇子,得子的喜悅在某種程度上又緩解了他的悲痛。莊妃也是他傾心喜愛者,雖不如其姐宸妃,但也是四大妃了之一。
受打擊最大的是宸妃,皇八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從誕生到將近1歲,給她帶來了諸多辛苦,更帶來了難以形容的歡樂?!敢宰淤F”,她對皇兒抱著多大的希望?。∪欢?,這一切都成為泡影?;蕛喝ズ?,她朝思暮想?;晁鲏魻?,白天不進(jìn)飲食,夜晚徹夜難眠,終日以淚洗面,不久便身染重病。皇太極除多方安慰開導(dǎo)外,又厚賜宸妃財物儀仗,但是,這一切都無法醫(yī)治她失子的心病。海蘭珠終于撒手人衰,命歸西夭,年僅33歲。
宸妃病危時,皇太極正率軍在前方打仗,作為三軍統(tǒng)帥,是不應(yīng)該離開陣地的??墒?,宸妃不是一般的妃子,在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后,皇太極還是決定返京探望宸妃,在作了細(xì)致的軍事部署后,便啟駕返還盛京,一路上馬不停蹄。剛?cè)耸⒕┏牵蛡鱽礤峰ナ赖呢?,來晚了一步,未得與心愛的人訣別?;侍珮O搶人
大清門,直撲關(guān)雎宮,出現(xiàn)他面前的只是宸妃那香消玉殞的遺體。皇太極耐不住巨大的悲痛,哭天號地,淚如雨下。周圍諸多官員、皇妃宮女、皇子公主,也跟隨皇太極,大哭不已,一時間哭得天昏地暗。
皇太極與宸妃情深意篤,宸妃之死,對皇太極精神打擊極大,于是“飲食頓減,圣躬違和”,以致害了一場大病,自此后再沒有重返松錦戰(zhàn)場,從而也結(jié)束了他40余年的戎馬生涯。
對宸妃的魂?duì)繅羲?,使皇太極難以自拔。自宸妃死后,皇太極頻繁地舉行各種祭典活動,并請僧道人等為宸妃布道誦經(jīng),超度亡魂?;侍珮O親撰的祭文,情真意切,催人淚下。
松錦大戰(zhàn)捷報頻奏,關(guān)外四座重鎮(zhèn)全部歸屬清朝,關(guān)外障礙既除,那么揮師人關(guān),逐鹿中原亦指日可待。然而,戰(zhàn)爭勝利的喜悅,似不能沖刷掉皇太極的悲傷。對宸妃的思念與難解的憂傷,嚴(yán)重?fù)p害了皇太極的健康,以致他的身體日漸衰弱,甚至連日常朝政也“難以躬親辦理”。在宸妃去世兩年之后,皇太極也病人膏盲,死在清寧宮,靈魂追尋宸妃而去了,享年52歲。
歷史記載皇太極是“無疾而崩”,年僅52歲怎么算是無疾而終呢?史學(xué)界對他的死至今尚無定論,但有一點(diǎn)可以肯定,宸妃海蘭珠的早逝,是一個重要原因。
一個以武功見著、馳騁疆場的皇帝,竟有如此真摯的兒女之情,實(shí)在令人耳目一新,這也說明了皇帝是人,不是神。
皇太極生有11子14女
太宗皇太極諸女:
敖漢公主(1621——1654):固倫公主?;侍珮O的長女。其母為皇太極的繼妃烏拉納喇氏,與皇太極的長子豪格、次子洛格同母。后金天命六年(1621)三月十二日生。天聰七年(1633)13歲時,嫁給蒙古熬漢部博爾濟(jì)吉特氏臺吉班第,號稱敖漢公主。班第在崇德元年(1636)被封為熬漢郡王,順治十三年(1656)卒。十一年(1654)公主去世,時年34歲。
二女馬喀塔(1625—1663):固倫長公主?;侍珮O的第二女。其母為皇太極孝端文皇后博爾濟(jì)吉特氏哲哲,與三女、八女同母。后金天聰九年(1635)許配給察哈爾部蒙古林丹汗之子博爾濟(jì)吉特氏額爾孔果洛額哲。清崇德元年(1636)出嫁,時年12歲。是年,額哲受封為察哈爾親王。六年(1641)額哲去世。順治二年(1645)復(fù)嫁給額哲的弟弟阿布鼐。順治十四年(1657)受封為固倫長公主。十六年封為永寧長公主。后來改封為固倫溫莊長公主。阿布鼐在順治五年襲其兄額哲遺爵受封為親王,后因“負(fù)恩失禮”被削去爵位并被處死。公主于康熙二年(1663)去世,時年39歲。
三女(1628—1686):固倫長公主?;侍珮O的第三女。其母為皇太極孝端文皇后博爾濟(jì)吉待氏哲哲,與皇太極之二女馬喀塔和八女同母。后金天聰二年(1628)七月初三日生。初封固倫公主。崇德三年(1638)十二月許配給科爾沁部蒙古皇后博爾濟(jì)吉特氏哲哲哥哥之子即許配給她親娘舅之子奇他特。四年12歲時出嫁。崇德八年(1643)奇他特受賜固倫額駱儀仗,順治六年(1649)被封為科爾沁郡王,八年閏二月去世。十三年(1656)公主回到北京,十四年晉封為固倫長公主。十六年晉封為固倫延慶長公主。后改為固倫端靖長公主??滴醵迥?1686)五月去世,時年59歲。
四女雅圖(1629—1678):固倫長公主?;侍珮O的第四女。其母為皇太極孝莊文皇后博爾濟(jì)吉特氏布木布泰,與皇太極的九子福臨、五女阿圖、七女同母。后金天聰三年(1629)正月初八日生。初號固倫公主。七年許配給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哥哥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第三子,也是她親娘舅之子弼爾塔哈爾。后來吳克善有罪,皇太極十分生氣,欲斷此婚姻,由于吳克善入朝服罪,仍維持其婚配。祟德六年(1641)公主年13歲時出嫁。八年(1643)弼爾塔哈爾被賜封為固倫額駙,康熙五年(1666)襲其父爵受封為卓禮克圖親王,六年去世。順治十三年(1656)公主回到北京。翌年晉封為固倫長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受封為固倫興平長公主,后改為固倫雍穆長公主??滴跏吣?1678)閏二月去世,時年50歲。
五女阿圖(1632一1700):固倫長公主?;侍珮O之第五女。其母為皇太極孝莊文皇后博爾濟(jì)吉特氏布木布泰,與皇太極的九子福臨、四女雅圖及七女同母。后金天聰六年(1632)二月十二日生。祟德六年(1641)正月,許配給喀爾喀蒙古額駒博爾濟(jì)吉特氏恩格德里之子索爾哈。八年12歲時出嫁。索爾哈在崇德元年(1636)襲其兄額爾克代青之三等甲喇章京,即三等輕車都尉世職,順治初年去世。順治五年(1648)阿圖復(fù)嫁給蒙古巴林部輔國公博爾濟(jì)吉持氏色布防,所以人稱巴林公主。色布騰為元太祖21世孫,順治五年晉封為輔國公。七年晉封為巴林郡王??滴跗吣?1668)二月去世。阿圖自嫁色布騰后,順治十四年(1657)被封為固倫長公主,十六年二月被封為固倫和順長公主,后改為固倫淑慧長公主。阿圖公主為孝莊文皇后所鐘愛。色布騰去世后,康熙十二年(1673)孝莊文皇后有病,康熙皇帝派人把公主接到北京,以后又多次到北京。三十一年(1692)沼設(shè)護(hù)衛(wèi)長史視貝勒例。三十九年(1700)正月初十日卒于京師,時年69歲。
六女(1633—1649):固倫公主?;侍珮O的第六女。其母為皇太極側(cè)妃扎魯特博爾濟(jì)吉持氏,與皇太極的九女同母。后金天聰七年(1633)十一月十五日生。祟德六年(I 641)許配給伊爾根覺羅氏都統(tǒng)阿山之子夸札。順治元年(1644)12歲時出嫁。六年三月去世,時年17歲??湓陧樦挝迥?1648)因罪被罰鍰。六年(1649)在公主去世一個月后也去世。
七女淑哲公主(1633—1648):固倫長公主。皇太極的第七女。其母為皇太極孝莊文皇后博爾濟(jì)吉持氏布木布泰,與皇太極的九子福臨四女雅圖、五女阿圖同母。后金天聰七年(1633)十一月十六日生。初號淑哲公主。崇德六年(1641)許配給蒙古扎魯特博爾濟(jì)吉特氏內(nèi)大臣俄爾齊桑之子鏗吉爾格。順治二年(1645)13歲時出嫁。五年去世,時年16歲。賜謚固倫端獻(xiàn)長公主。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清實(shí)錄》記載:祟德六年(1641)將公主許配給俄齊爾桑之子鏗吉爾格。順治二年(1645)卻記公主嫁給俄齊爾桑之子喇麻思。《玉煤》只記公主嫁給鏗吉爾格。而《清史稿》俄齊爾桑傳卻記順治二年(1645)正月“其子喇麻喇尚主授固倫公主。”“公主表”認(rèn)為這一矛盾的現(xiàn):“當(dāng)是鏗吉爾格改名喇麻思譯文作喇麻喇”。唐邦治先生又提出第二種可能,即“鏗吉爾格為喇麻思之兄,公主先嫁其兄,兄死又嫁其弟”。我們認(rèn)為這第二種可能性不大,因?yàn)槲墨I(xiàn)記載公主嫁鏗吉爾格與嫁喇麻喇的時間均為順治二年(1645)。
八女(1634—1692):固倫長公主?;侍珮O的第八女。其母為皇太極孝端文皇后博爾濟(jì)吉待氏哲哲,與皇太極的二女、三女同母。后金天聰八年(1634)閏八月十六日生。初固倫公主。祟德六年(1641)許配給蒙古科爾沁部土謝圖親王額駙博爾濟(jì)吉特氏巴達(dá)禮之長子巴雅斯護(hù)朗。順治二年(1645)12歲時出嫁。十四年(1657)二月被封為固倫長公主,十六年被封為固倫昌樂長公主,后改為固倫永安長公主??滴跏荒?1672)五月,巴雅斯護(hù)朗襲其父爵為土謝圖親王,是年八月去世。二十一年(1692)正月公主去世,時年59歲。賜謚端貞長公主。
九女(1635一l 652):皇太極的第九女。其母為皇太極側(cè)妃扎魯侍博爾濟(jì)吉持氏。與皇太極的六女同母。后金天聰九年(1635)九月二十六日生。順治五年(1648)14歲時嫁給蒙古博爾濟(jì)吉持氏哈尚。八年哈尚去世。九年公主亦去世,年僅18歲,未受封。
十女(1635—1561):皇太極的第十女。其母為皇太極庶妃納咧氏,與皇太極六子高塞、十三女同母。受封為縣君。順治八年(1651)八月17歲時嫁給瓜爾佳氏一等公輝塞。但是婚后不到3個月,輝塞就去世,公主一直沒有再嫁,十八年(1661)公主去世,時年27歲。
十一女(1636——1650):固倫長公主?;侍珮O的第十女。其母為皇太極懿靖大貴妃博爾濟(jì)吉特氏娜木鐘,與皇太極的十一子博穆博果爾同母。崇德元年(1636)三月二十五日生。初號固倫公主。順治四年(1647)12歲時,嫁給蒙古阿巴亥部博爾濟(jì)吉特氏噶爾瑪索諾木。七年去世,時年15歲。十三年(1656)六月賜謚固倫端順長公主。噶爾瑪索諾木與公主結(jié)婚后,授與一等精奇尼哈番(子)。公主去世后,皇太極之兄禮親王代善之女復(fù)嫁給他,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三年(1664)卒。
十二女(1637—1678):皇太極之第十二女。其母為皇太極之庶妃(不知姓氏)。祟德二年(1637)三月十五日生,初封鄉(xiāng)君品級。順治八年(1651),15歲時嫁給蒙古博爾濟(jì)吉特氏頭等侍衛(wèi)班第??滴跏吣?1678)去世,時年42歲。班第在康熙十年(1671)任理藩院侍郎,三十年(1691)任理藩院尚書。三十九年(1700)去世。
十三女(1638一1657):皇太極之第十三女。其母為皇太極的庶妃納喇氏,與皇太極的六子高塞、十女同母。祟德三年(1638)七月初七日生。順治九年(1652)15歲時嫁給副都統(tǒng)瓜爾佳氏拉哈。十四年(1657)四月去世,時年20歲。
十四女(1641一1703):和碩長公主。皇太極之第十四女。其母為皇太極庶妃察哈爾部蒙古奇壘氏。初號和碩公主。順治十年(1653)13歲時嫁給平西王吳三佳之子吳應(yīng)熊。十四年晉封為和碩長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為和碩建寧長公主,后改為和碩恪純長公主。吳應(yīng)熊與公主婚后,順治十年(1654)授三等子,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七年(1668)晉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四年因其父吳三佳反叛清廷,同其子吳世霖皆被清廷處死。吳應(yīng)熊死后,康熙皇帝經(jīng)常下詔慰藉公主,謂其“為叛寇所累”。四十三年(1703)公主去世,時年63歲。
養(yǎng)女一(1615—1637):和碩公主?;蚀髽O的從兄克勤郡王岳托之第一女,皇太極撫為己女。其母為哈達(dá)納喇氏。號和碩公主。天聰二年(1628)14歲時嫁給蒙古科爾沁部臺吉博爾濟(jì)吉特氏曼珠習(xí)禮。祟德二年(1637)冊封為和碩公主,是年七月十九日去世,時年23歲。曼珠習(xí)禮與公主婚后,賜號達(dá)爾漢巴圖魯,祟德元年(1636)封郡王,順治十六年(1659)晉封為和碩達(dá)爾漢親王,康熙四年(1665)去世。
養(yǎng)女二(生卒年不詳):皇太極康惠淑紀(jì)博爾濟(jì)吉持氏巴特瑪·璪所撫養(yǎng)的蒙古女,皇太極命其十四弟多爾袞娶之。而多爾袞的10個妻妾中有6人是蒙古族。
太宗皇太極諸子:
愛新覺羅·豪格,長子,肅武親王。
愛新覺羅·洛格,早殤
愛新覺羅·洛博會,早殤。
愛新覺羅·葉布舒,四子,輔國公。
愛新覺羅·碩塞,五子,承澤裕親王。
愛新覺羅·高塞,六子,鎮(zhèn)國愨厚公。
愛新覺羅·常舒,七子,輔國公品級。
第八子,早殤。
愛新覺羅·福臨,九子,清世祖,順治帝。
愛新覺羅·韜塞,十子,輔國公。
愛新覺羅·博穆博果爾,十一子,襄昭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