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長:
您好!
學校這學期開設了心理健康活動課,我們在課上與學生交流中,發(fā)現了一些學生的心理問題,當然,請家長朋友們放心,心理老師會盡力幫助學生擺脫困惑。但是關于親子關系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我們需要您的配合,現在,我們就學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您溝通一下。
1、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做他們的知心朋友。上中學后,家長們總說孩子變了,不聽話了。其實反抗是孩子們走向成熟的表現,是青春期青少年的一個心理特點。請家長們要理解孩子,最好能放下架子和孩子做朋友,耐心的聽孩子傾訴,不要總是命令他們。作為家長必須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們的內心世界。而了解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他們的知心朋友。
2、做一個會關心孩子的好家長。很多孩子的問題反映出來,家長們“不會”關心孩子。關心有很多種,我們不能只在物質方面關心他們,精神上的關懷更重要。很多家長以為滿足了孩子的物質需要就可以了,其實,孩子成長中,精神關愛至關重要。
3、給孩子適當的娛樂時間。學生反映,家長們普遍不讓孩子們看電視,玩電腦。其實大家都知道適當的接觸電視、電腦有利于學習生活,便于擴充知識,調節(jié)學生因學習緊張而帶來的煩燥情緒。這里我們建議家長要把握好度,而且方式要適當,不要過于強硬。還有一個問題在這里需要強調一下:家長們和孩子沖突時,不要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孩子們是錯的。
4、不要過于關心孩子的“隱私”。在父母眼里,孩子們永遠沒有長大的一天,于是一些父母十分“關心”孩子的日記、書信,你們是想知道孩子們不想讓你們知道的東西。對長輩的封閉性和對朋友的開放性是青春期青少年的另一個心理特點,所以希望爸爸媽媽們也能用對待大人的方式來對待你們的孩子,不去探究他們的“隱私”。
5、不要總把學習掛在嘴上,從關心孩子的角度切入最好。一些父母對子女的學習管得太緊,一味強調讀書。我們也知道那是為孩子們好,但這種無形的壓力,有時會成為子女前進的阻礙。特別是在雙休日,孩子們想留點個人空間,干些自己的事,如畫畫,鍛煉等,家長們不要總是從考大學出發(fā),讓孩子們參加各種學習輔導班。我們承認您的初衷是為孩子好,但是我們一定要考慮青春期孩子的特點,因勢利導的教育孩子,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6、對孩子講誠信,說到做到。我們的家長朋友經常在一些時候,對孩子允諾,說過了自己還不放在心上。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再信任你。信任是良好親子關系的基礎。
7、身教重于言傳。爸爸媽媽們對孩子們的要求很嚴,也定了不少家規(guī),這樣的做法,我們能理解父母們的良好用心。但是請家長們給孩子定規(guī)矩的同時,也盡可能的嚴格要求自己,不要讓自己沉湎于一些無聊的事。我們衷心希望父母也能學些新的知識和理論,多看報,聽廣播,成為孩子們學習的榜樣。
……
把信冒昧地寄給您,是因為我們希望我家長們能夠理解孩子們的感受,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使孩子們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