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學世界需要靜靜的堅守
一部《紅樓夢》,自從問世就牽動著大伙的心,人們癡迷其中,至于滋味如何?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難怪小說中寫道:“滿紙荒唐言,誰解其中味?”
每個暑假,我都喜歡待在家里靜靜的看《紅樓夢》,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獲。自從百家講壇開播有關(guān)《紅樓夢》專題以來,周汝昌、劉心武、周嶺、周思源等一大批學者專家登臺獻藝,傳道授業(yè)解惑,整個紅學界空前壯大,多少年輕粉絲為《紅樓夢》癡狂。
不知為什么,心里總不是滋味。有人說:“《紅樓夢》不宜夏天讀,在冬天可以待在家里靜靜的感受書里傳達的絲絲暖意。” 我認為《紅樓夢》不適合吵吵鬧鬧的紅學世界,正如林語堂要求大伙平心論高鶚,不知現(xiàn)在有多少人能夠理解他老人家的一片苦心。還好《紅樓夢》就像一面鏡子,穿越時空,照耀著每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如果有人拿著風月寶鑒普照現(xiàn)代紅學界,不免煩躁不堪,偏離方向。
如果按照劉心武先生和周汝昌前輩的讀《紅樓夢》的方法,作為普通讀者,我們是沒有辦法辦到的。因為我們手邊沒有那么多的版本進行對照,更沒有那么多的歷史資料進行考證,更何況也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去加以鑒別,從而出現(xiàn)了專家一言九鼎,讀者半信半疑,紅學界吵鬧聲震天動地。
為了進一步了解《紅樓夢》的真諦,我借助網(wǎng)絡(luò),購買了《紅樓夢》的七種版本(甲戌本、庚辰本、乙卯本、戚序本、夢稿本、甲辰本、蒙府本),逛書店,淘舊書,又買了一些資料,尤其是朱一玄老先生編的《紅樓夢資料匯編》、呂啟祥主編的《紅樓夢研究稀見資料匯編》等,讀著讀著,似乎清楚,又有些遙遠,總覺得自己背負太多,難以享受研究的快樂,更有意思的是陳林先生又否定周老先生的成果,自己愈加模糊,青埂峰石兄故事在拜讀資料中變得渺茫??梢韵胂笮≌f開始用茫茫大師、渺渺真人做引線真的是再恰當不過了。
這兩天我開始讀呂啟祥主編的《紅樓夢研究稀見資料匯編》,沒想到今天大伙爭論的主題早在三四十年代中國知識界就展開了討論,并且有了獨到的見解,現(xiàn)如今的大師無非是沿著過去的路子加以發(fā)揮而已?,F(xiàn)在的紅學大家在當時充其量只是紅小鬼而已,更難得可貴的是那時的大師并不牛氣沖天,對于年輕后輩往往平等視之,更沒有國家高薪養(yǎng)著,也很少拿自己的著作去大肆宣講,充當掌門教主,無非是“大膽假設(shè),仔細求證”。
不知為什么,這么多版本中我最喜歡夢稿本,因為它沒有多少脂硯齋批語,好像是脂硯齋評本跟程甲本、程乙本之間的過渡本,里面有“蘭墅閱過”的字樣,(蘭墅就是高鶚的字)可見它是高鶚先生校讀《紅樓夢》的重要版本,進一步肯定了后四十回跟前八十回作者是同一個人,更值得注意的是劉心武先生、周汝昌前輩校對的本子大多數(shù)也是以夢稿本為準,這更加增強了我研究《紅樓夢》的信念。
面對吵吵嚷嚷的紅學世界,我寧愿靜靜的走進文本,神游大觀園,領(lǐng)略人世炎涼滄桑,感悟世事變幻萬千,開辟一條更美的人生之路。(錢永華